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6056|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3-12 17:01: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font color="green">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 误区之一:家庭教养不当   过分保护型:过分保护即指父母对孩子的一切都包办代替。叠被子、洗袜子、削水果、帮孩子整理做作业、检查作业。其结果是孩子过分依赖家长,整整 都需要别人的指点与帮助,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束缚了孩子个性的发展和开拓精神,智力也因此受到限制。过分干涉型:就是限制孩子的言行,家长为孩子定调调,画框框,使孩子言行符合父母的意愿。总之,孩子这样不行,那样也不行,令孩子无所适从。过分干涉的结果,使孩子变得小心谨慎,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同时限制了孩子个性的健康发展,使孩子缺乏批判精神、创新意识。严厉惩罚型:是指家长教育孩子的态度生硬,言语粗鲁,缺乏感情,甚至挖苦、打骂孩子,损伤孩子的自尊心。这种方式是家庭教育的大忌,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极为不利。其结果要么造成孩子的性格压抑,心理自卑,胆小怕事,缺乏自信;要么孩子也变得像父母一样粗暴残忍,谎话连篇。 误区之二:重智轻德 重分轻能   许多父母的教育观念存在偏差,把家庭教育片面理解为知识教育。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其它都是次要的。认为只有进重点中学、上大学,才能成材。在此方法教育下,使孩子背上沉重的包袱,孩子一门心思学习,因而缺少基本的自下而上能力。还有许多孩子不懂得体贴父母,认为父母为他们的付出都是理所当然,甚至连封家书都懒得写。 误区之三:重视身体 忽视心理    多数独生子女的家长,热衷于给孩子提供“丰富的营养”。满足孩子的各种饮食需要。“丰富的营养”并不等于“合理的营养”,在此方式下,一些孩子养成偏食、厌食的不良习惯。孩子在家长的倍加呵护下,反而弱不禁风。以孩子心理健康的关心少之又少,家长对孩子的情绪、脾气等偶然情况不注意观察研究。在现在的中小学生中的许多问题,大多数是由于心理因素造成的,而不是智力因素。 误区之四:缺乏民主的家长制教育   中国的一些父母对孩子的要求是“听话”“顺从”,不得有异议,否则就是没大没小,缺乏民主平等式的教育,孩子在家庭中几乎没有发言权、参与权和选择权,许多孩子自身的事情也要由家长说了算,这种教育方式,束缚了孩子独立自主的精神和创造性。 误区之五:我们只有一个孩子,成功了,就是百分之百的成功,如果孩子失败了,就是百分之百的失败。   许多家长认为,谁不会“生孩子、养孩子、教孩子”,其实,教育孩子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家长应该学习一些儿童心理学、教育学,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专家提醒,家长要经常反省、检查自己的教育方式,改进不足,提高自己的家教水平,并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发现孩子的教育问题,“对症下药”,及时解决。教育孩子,先教育孩子学会“做人”,孩子在学习上有失误,不要过于责备,但在做人出现错误,家长坚决不要含糊。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人格力量,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动力。  父母要与孩子交朋友,放下家长的架子,与孩子平等相处,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并将孩子作为独立的个体,尊重孩子,包括尊重他们的情感、意愿、选择甚至他们的隐私。只有这样,你的话孩子才能听得进去,并与你产生共鸣,也只有这样,才能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从而真正了解自己的孩子,并有效地实现家庭教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5-3-12 21:41:37 | 只看该作者
你是不是怕我们都不近视呀,搞那么小的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5-3-12 22:11:00 | 只看该作者
要做到中庸很难,让孩子做到德,智,体,美,劳,均衡发展更难,做父母的真难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5-3-14 21:58:54 | 只看该作者
给楼主放大一下,看着太累了 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 误区之一:家庭教养不当   过分保护型:过分保护即指父母对孩子的一切都包办代替。叠被子、洗袜子、削水果、帮孩子整理做作业、检查作业。其结果是孩子过分依赖家长,整整 都需要别人的指点与帮助,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束缚了孩子个性的发展和开拓精神,智力也因此受到限制。过分干涉型:就是限制孩子的言行,家长为孩子定调调,画框框,使孩子言行符合父母的意愿。总之,孩子这样不行,那样也不行,令孩子无所适从。过分干涉的结果,使孩子变得小心谨慎,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同时限制了孩子个性的健康发展,使孩子缺乏批判精神、创新意识。严厉惩罚型:是指家长教育孩子的态度生硬,言语粗鲁,缺乏感情,甚至挖苦、打骂孩子,损伤孩子的自尊心。这种方式是家庭教育的大忌,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极为不利。其结果要么造成孩子的性格压抑,心理自卑,胆小怕事,缺乏自信;要么孩子也变得像父母一样粗暴残忍,谎话连篇。 误区之二:重智轻德 重分轻能   许多父母的教育观念存在偏差,把家庭教育片面理解为知识教育。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其它都是次要的。认为只有进重点中学、上大学,才能成材。在此方法教育下,使孩子背上沉重的包袱,孩子一门心思学习,因而缺少基本的自下而上能力。还有许多孩子不懂得体贴父母,认为父母为他们的付出都是理所当然,甚至连封家书都懒得写。 误区之三:重视身体 忽视心理    多数独生子女的家长,热衷于给孩子提供“丰富的营养”。满足孩子的各种饮食需要。“丰富的营养”并不等于“合理的营养”,在此方式下,一些孩子养成偏食、厌食的不良习惯。孩子在家长的倍加呵护下,反而弱不禁风。以孩子心理健康的关心少之又少,家长对孩子的情绪、脾气等偶然情况不注意观察研究。在现在的中小学生中的许多问题,大多数是由于心理因素造成的,而不是智力因素。 误区之四:缺乏民主的家长制教育   中国的一些父母对孩子的要求是“听话”“顺从”,不得有异议,否则就是没大没小,缺乏民主平等式的教育,孩子在家庭中几乎没有发言权、参与权和选择权,许多孩子自身的事情也要由家长说了算,这种教育方式,束缚了孩子独立自主的精神和创造性。 误区之五:我们只有一个孩子,成功了,就是百分之百的成功,如果孩子失败了,就是百分之百的失败。   许多家长认为,谁不会“生孩子、养孩子、教孩子”,其实,教育孩子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家长应该学习一些儿童心理学、教育学,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专家提醒,家长要经常反省、检查自己的教育方式,改进不足,提高自己的家教水平,并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发现孩子的教育问题,“对症下药”,及时解决。教育孩子,先教育孩子学会“做人”,孩子在学习上有失误,不要过于责备,但在做人出现错误,家长坚决不要含糊。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人格力量,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动力。  父母要与孩子交朋友,放下家长的架子,与孩子平等相处,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并将孩子作为独立的个体,尊重孩子,包括尊重他们的情感、意愿、选择甚至他们的隐私。只有这样,你的话孩子才能听得进去,并与你产生共鸣,也只有这样,才能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从而真正了解自己的孩子,并有效地实现家庭教育。 __________________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5-3-18 13:44:43 | 只看该作者
<font size="+1"><font color="red">我做个好人,翻译一下!
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

误区之一:家庭教养不当

  过分保护型:过分保护即指父母对孩子的一切都包办代替。叠被子、洗袜子、削水果、
帮孩子整理做作业、检查作业。其结果是孩子过分依赖家长,整整 都需要别人的指点与帮助
,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束缚了孩子个性的发展和开拓精神,智力也因此受到
限制。
过分干涉型:就是限制孩子的言行,家长为孩子定调调,画框框,使孩子言行符合父母
的意愿。总之,孩子这样不行,那样也不行,令孩子无所适从。过分干涉的结果,使孩子变
得小心谨慎,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同时限制了孩子个性的健康发展,使孩子缺乏批判精神、
创新意识。
严厉惩罚型:是指家长教育孩子的态度生硬,言语粗鲁,缺乏感情,甚至挖苦、打骂孩
子,损伤孩子的自尊心。这种方式是家庭教育的大忌,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极为不利。其结果
要么造成孩子的性格压抑,心理自卑,胆小怕事,缺乏自信;要么孩子也变得像父母一样粗
暴残忍,谎话连篇。

误区之二:重智轻德 重分轻能

  许多父母的教育观念存在偏差,把家庭教育片面理解为知识教育。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
,其它都是次要的。认为只有进重点中学、上大学,才能成材。在此方法教育下,使孩子背
上沉重的包袱,孩子一门心思学习,因而缺少基本的自下而上能力。还有许多孩子不懂得体
贴父母,认为父母为他们的付出都是理所当然,甚至连封家书都懒得写。

误区之三:重视身体 忽视心理

  多数独生子女的家长,热衷于给孩子提供“丰富的营养”。满足孩子的各种饮食需要。
“丰富的营养”并不等于“合理的营养”,在此方式下,一些孩子养成偏食、厌食的不良习
惯。孩子在家长的倍加呵护下,反而弱不禁风。以孩子心理健康的关心少之又少,家长对孩
子的情绪、脾气等偶然情况不注意观察研究。在现在的中小学生中的许多问题,大多数是由
于心理因素造成的,而不是智力因素。

误区之四:缺乏民主的家长制教育

  中国的一些父母对孩子的要求是“听话”“顺从”,不得有异议,否则就是没大没小,
缺乏民主平等式的教育,孩子在家庭中几乎没有发言权、参与权和选择权,许多孩子自身的
事情也要由家长说了算,这种教育方式,束缚了孩子独立自主的精神和创造性。

误区之五:我们只有一个孩子,成功了,就是百分之百的成功,如果孩子失败了,就
是百分之百的失败。

  许多家长认为,谁不会“生孩子、养孩子、教孩子”,其实,教育孩子是一门很深的学
问,家长应该学习一些儿童心理学、教育学,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专家提醒,家长要经常反省、检查自己的教育方式,改进不足,提高自己的家教水平,并根
据自己孩子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发现孩子的教育问题,“对症下药”,及时解决。
教育孩子,先教育孩子学会“做人”,孩子在学习上有失误,不要过于责备,但在做人
出现错误,家长坚决不要含糊。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人格力量,会影响孩子的
学习动机和学习动力。
  父母要与孩子交朋友,放下家长的架子,与孩子平等相处,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
到,并将孩子作为独立的个体,尊重孩子,包括尊重他们的情感、意愿、选择甚至他们的隐
私。只有这样,你的话孩子才能听得进去,并与你产生共鸣,也只有这样,才能了解孩子的
内心世界,从而真正了解自己的孩子,并有效地实现家庭教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40|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23:32 , Processed in 0.080771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