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135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儿童早期教育在线交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3-9 14:05: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儿童早期教育在线交流www.handanwomen.com 2003-5-14 邯郸女人   主持人说:今天访谈的主题是由儿童心理学博士、副教授,北京金色摇篮智力开发中心主任,北京金色摇篮潜能开发婴幼园总园长,北京全程超越实验小学校长程跃先生跟大家探讨有关“儿童早期教育”的相关问题。嘉宾已经来到了聊天现场,我们将准时开始。 主持人说:各位网友大家好,访谈现在开始。 程跃 博士说:大家好,我是金色摇篮程跃博士,今天来到搜狐跟家长们就早期教育一些关心的问题进行一些交流和沟通。 ilpics说:您好,我的孩子4月1日去幼儿园(到四月底满三岁,男孩儿)。到今天共去了二周,这几天来几乎每天都尿湿裤,还被小朋友打伤。可是他在家时很少尿裤子,问他脸上伤是怎么回事,他却说是自己弄的。在幼儿园教师还反应他不爱和小朋友说话,教师问是否有小便,他总说没有,可过会,就座在位子上尿了。请问以上情况家长如何处理,能使孩子在幼儿园健康快乐地过集体生活? 程跃 博士说:这个孩子是4月1号入园主要是到幼儿园两周不到。现在主要是入园适应,对所有孩子来讲都是有压力的环境和状态,首先他亲自剥离,离开父母和亲人,这本身会带来非常大的压力第二进入陌生环境,到了陌生环境以后由于对环境不熟悉也会增加心理的压力。这两重压力加在一起就会带来现在孩子入园的适应,应该跟早期家庭模式有非常大的差异,像这样孩子的表现,比如每天都尿裤子,反映出了孩子们心理压力非常大,在很大程度上一方面这是一个过程,如果以前从来没有尿裤子的现象,家长不要焦虑,可能是一个过程。但也反映出在0?3岁孩子对社会能力培养欠缺,所以走进新的环境,离开父母心理压力非常高。像老师问他有没有小便,他都没有胆量回答,没有勇气处理这样的事情,这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随着在新环境,跟教师的熟悉和其他小朋友的熟悉,这种压力会逐步的降低。但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一定要意识到跟教师有比较好的沟通,并且自己不要把更多的焦虑和不安传递给孩子。做好这些东西坚持下来应该能够得到改善。 ljwhhy(过客)说:我儿子3岁4个月,上幼儿园有一年了,所有认识他的人都说太顽皮,*师说别的小朋友上课,他只能坚持5分钟,会不会是多动症 程跃 博士说:这个孩子是3岁多,上幼儿园一年多了,但是老师反映他注意力时间比较短,坚持力比较差,会不会是多动?一般情况下孩子好动是一个天性,多动和好动有一些区别,大多数的孩子都有这种旺盛的精力,喜欢动。最主要取决于他兴趣的关注点,这样一个3、4岁的孩子应该开始培养他对于很多领域的兴趣,如果无法帮助一个孩子建立起学习的兴趣,探索的兴趣或者模仿的兴趣,这样孩子总会坐不住。而且这时候教师和孩子互动的方式会对孩子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比如讲过多的指责、批评,反而会强化他的多动,更多比如讲及时鼓励他、奖励他能静下来的时间段。比如他在那里坐了三分钟老师及时的表扬,说这个孩子今天表现多好,比他平时多坐了一分钟,这种鼓励的方式会使他自控能力增强。我觉得最根本要培养孩子的兴趣,当一个孩子对一个事情充满兴趣的时候,就会享受这件事带来的乐趣。多动症实际上是病理症状,需要一些现场的评估。但它伴有很多的异常行为,不仅是动,而且破坏性非常强,可能在瞬间工夫里面会把别的小朋友纸撕掉、笔头咬下来,抽屉打开,做很多种多动范围的举动,像这样的情况我觉得应该到相关的儿童医院里,或者儿童心理门诊做一些评估,他有一些相关的评估方式进行诊断。在家里诊断的方式我建议可以用一种比较简单的方式来作,比如你泡一杯浓茶,如果喝完了他的安静程度提高了,可能有一种辅助性的手段,你要进一步到医院去确诊。按道理浓茶是提高兴奋性的,而多动的孩子反而由于兴奋性提高了稳定性提高了,所以需要一些现场的评估。 zn(过客)说:我的女儿两岁了,因为身体不太好,我们工作又忙,爷爷奶奶带回老家去了,寒假看她回来后,听奶奶说,她半夜总莫名其妙地哭,家人都把此现象归结为是孩子没睡好,我认为是我们走时她还在睡觉,我们没给她说再见所致。因为一岁时她在医院里,由护士全天护理了三天,再看见我时,她看我就象看陌生人一样,不理我;每次上班前只要和她说再见,她就会非常乖。我很想让她回到我身边,可其他人都反对,主要是她爸爸反对。我想知道,这么大的孩子会不会真对感情那么敏感,对她的以后心理发展会不会有影响。 程跃 博士说:孩子在3岁前尤其是在2岁以前亲自关系是建立非常重要的时期。这位家长讲到的关于亲自剥离之后经常夜里莫名其妙的哭,应该有一些属于心理因素的。所以我个人认为在早期还是要建议家长有机会和孩子能够比较长期的亲密、高质量的接触。以确保孩子心理有一个正常的发展,对他日后心理卫生水平、亲子关系的质量是有帮助的。 小新他妈(过客)说:小朋友到底是冷点好还是热点好? 程跃 博士说:现在在早期教育中间,在家庭保育中间,中国人都偏向热一点儿,但孩子体温有较大变化的,成人往往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给孩子调节体温,往往多穿,最后导致了身体对耐寒的条件降低了。最后在很多情况下更容易生病,而日本的孩子带的比较冷,像很多时候感受不到的时候,他们都穿着裙子,但健康状况都非常好。  带冷、带暖是一种心理上的作用,只要保持长期的耐寒的训练,对于孩子的体制是有好处的,但不能突然间做一些大的反复和变化。 ljwhhy(过客)说:现在的孩子太累! 程跃 博士说:这位家长说现在的孩子太累了,实际上我个人理解现在人在整个竞争时代人活的整体都相对较累,但在成长过程中有一种成长策略需要大家来把握。在传统的教育中间都认为孩子应该顺乎自然,等到长大之后再学习。   随着年龄的增大,学习的压力是越来越大,到高考前可以说达到了极端。这种状况并没有导致一个人最后的可持续性的发展,往往一上了大学之后就会认为自己解放了,反而非常无计划的安排自己的时间,这种教育张弛的模式,我本身不太赞同。很多人强调要给童年以幸福,但我认为人应该追求一生幸福。  这样一来实际上我们看到大概5岁以前大多数的记忆都会退却,长大之后并不记得我们5岁前经历了什么,但这段时间对我们终身发展却有重大的影响。我们作为一个个体真的在恢复自己幸福童年想的都是少年时期,很少是童年时期。所以童年时期高质量的教育保证,实际上是对后期健康理想发展提供重要的条件。而且当一个孩子开始享受学习的时候,从我们做的实验来看,他们没有累的感觉。   所以摆正这样的位置,就是到底在什么时候做什么样的事情,对家长来讲都非常重要。 shy(过客)说:我儿子现在两岁了,该如何发展他的语言能力? 程跃 博士说:2岁孩子实际上是口语快速发展的关键年龄段。在这样一个年龄段里面主要是口头交际能力的快速度的发展,包括词汇的扩充、基本生活知识的丰富这样一个状态,所以建议家长在这样一个时间里面,一方面通过丰富知识促进儿童言语发展。另一方面可以让孩子多背诵一些像儿歌、唐诗这样一类东西增加他的口语流畅性。  在金色摇篮里面我们在这个年龄阶段里面喜欢让孩子学习成语接龙,主要目的不是让他学习成语,而是通过这种四个字四个字朗朗上口的连接训练他的口语连贯性培养他的口语能力。比如像大海捞针、针锋相对、对牛弹琴、情投意合等等。实际上要想促进孩子语言能力发展,我认为这时候还应该考虑到符号学习,因为孩子的视觉发展关键期也在3岁以前。  应该让他开始学一些他最常见的、最熟悉的一些文字符号。比如讲爸爸、妈妈、家用电器,周围熟悉的玩具、图书等等这样的东西开始。建议家长更多的可以使用录音机,利用孩子的听力能力的发展来促进言语发展。所以可以建议家长多买一些儿童的小故事、儿歌、歌曲的录音带,经常在孩子玩玩具、画图画、起床、入睡这样一些时间里,家长养成按录音机的习惯。给孩子提供一个听觉的环境。  那么孩子的言语就能够有效的发展起来了。 牵牛花(过客)说:我女儿才8个月,说什么她也听不懂,如何进行早期教育? 程跃 博士说:8个月的孩子实际上是一个口语发展的前期,这个时候实际上他对情境有了最初的理解。没有形成良好的表达能力,所以家长不要以为他不懂,实际上他能够对家长不断重复、不断指向的情境产生理解。  所以建议家长这时候不要以理解为指标来判断孩子是不是发展。所以金色摇篮强调,这个年龄段听见了比听懂了重要。看见了比看懂了重要。只要他听到了、看到了,他就接受了环境的丰富刺激。然后就能够促进他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shy(过客)说:该如何把握儿童早期教育的尺度? 程跃 博士说:幼儿教育应该是由尺度需要把握的,不是家长花的精力越大,教育的效果就越好。如果把握不好这个尺度,可能是花的教育精力越大,导致的问题越多。比如讲现在很多孩子吃饭问题,家长非常头疼,一天要花4、5小时喂孩子吃东西,但你花了这么大精力,培养不良习惯,导致了问题的顽固化。这种尺度的把握我觉得一个原则是习惯养成,你所做的一切事情要帮助孩子建立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和发展的习惯。  这个时候是对家长提出比较严格的要求,家长要有良好的习惯,才能够导致孩子有良好的习惯。第二,要注意分配孩子各方面发展的时间,孩子的发展是全方位的,我们提倡“全面发展孩子”。所以家长既要考虑言语发展,也要考虑到运动发展,还要考虑到社会能力的发展、个性发展、认知发展等等。要全面考虑发展,就要学会分配发展的时间。  而不是单纯的进行特长性的发展,这一点显得非常重要。第三,我觉得在尺度里面非常重要的,在每个发展领域里面都要促进孩子的兴趣发展。孩子在一个领域里面能够得到发展,首先要建立一个动力系统,缺少一种兴趣、缺少爱好、缺少动力这个孩子最终就不可能自我主动发展。如果这些尺度把握的好,再加上一个时间尺度的把握。  比如讲我们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关键期,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就显得比较重要。比如口语发展,我们刚才讲2岁,视觉可能是在3岁前,书面语言可能是5到6岁,如果知道这样发展的关键期,给一个重点突破性的发展,那么对于孩子来讲家长花去的代价不一定非常高,但孩子的发展水平会非常好。 好妈妈(过客)说:我的孩子四岁多刚开始上幼儿园是不是太迟了,该加强那方面教育?谢谢。 程跃 博士说:4岁多上幼儿园从我们今天早期教育理解来讲,我们认为说不算早。但是由于早期教育是家庭和园所两个方面的。如果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实际上对这个孩子也不会导致不良的影响。但是如果家庭的教育跟不上,园所的教育就显得非常重要。  金色摇篮这八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实际上从我们搞潜能教育来看,孩子入园在1岁半到2岁半之间是最好的年龄段。如果能够得到系统的、科学的教育,那么这些孩子能够快速发展,并且能够大幅度的提高智力水平。  那么4岁的教育,从我们理解,他应该开始从基本技能入手了,脑的可塑性已经开始降低,机会相对于4岁前少了。但他的技能发展比如动手能力、交际的能力等等方面的能力开始是一个迅速发展的机会。所以在这个时候可以促进这些技能的发展。像金色摇篮在这个时期比如运动上,我们强调轮滑、跳绳、游泳这样一些技能的发展。在操作能力上我们开始主要是绘画和一门器乐的入门。  在言语上,主要是言语的沟通和口头作文,在家里面叙述一件事情,记录下来然后家长翻译成文字,我们称为口头作文,描述事情的技能,这方面我们花的精力比较大,做的工作比较多。家长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条件,做一些这方面的工作。 娃娃(过客)说:六个月的娃娃喜欢吐口水,做许多的怪动作,如抖肩等,这是怎么回事 程跃 博士说:孩子在6个月口水比较多,这时候是唾液腺发育比较关键的时期(长牙),所以流口水不是非常大的问题。但如果发现孩子也非常多的怪动作,比如眨眼睛、抖肩膀,应该到儿童相关的诊断机构去做一些诊断,看看是不是有多动情况。 ljwhhy(过客)说:程越来越博士你好,请问您的早期教育观点是什么? 程跃 博士说:我个人理解,我们在强调是一个潜能教育。中国在整个从古到近的教育都是在强调差异教育,从孔圣人开始就强调人是有差异的,差异是天生的,比如讲上智下愚是不移的。这种观点实际上一直统治我们的教育,在这样的观点指导下最黄金的教育定义就应该是因才施教,你是什么样的才,我给予什么教育,你是超常儿童发现了给你超常的教育,你是普通儿童给你普通的教育。  你有运动特长培养你运动能力,你有绘画特长培养你绘画的能力,你有音乐特长就培养你音乐能力,基本上是这样的教育思维。但是我认为人类遗传给每一个人提供了各个领域的发展潜力和机会。上智下愚在早期是可以移的,从上智到下愚的范围实际上是每一个个体可以变化的范围。所以我们强调“因教育才、全面发展”。  我们认为通过科学的、系统的教育,可以促进所有的儿童理想的高质量发展。比如举一个例子,当一个3岁的孩子喜欢音乐,不喜欢运动,按传统的理解这个孩子他的音乐天赋高,他的运动天赋比较差,那么教育就要尊重这样的天赋,促进他的音乐能力的发展,但同时忽视他的运动能力,原因就是他的天赋归因观点。  但是我们认为这个孩子3岁音乐表现出来的才能,可能是因为他从胎教开始就在听胎教音乐,然后在环境中一直有音乐环境,促进了他听觉系统的发展,导致了他对音乐更加敏感。而他的运动能力弱是因为家庭过度的安全保护,过度的运动限制,剥夺了孩子的运动机会,而抑制了运动能力的发展所至,并不是他没有这方面的天赋。所以这样找到原因之后减少限制和剥夺,尽量给孩子创作运动机会,增加孩子的运动量,促进孩子运动潜能得到开发。这样在教育方面做法就会非常不一样。 lj1228(过客)说:我的儿子一岁九个月,喜欢打人,为何?有办法解决吗? 程跃 博士说:喜欢打人往往是家长无意识强化的一个结果,在孩子更小的时候,孩子可以有一些习惯性动作,比如抓人的脸,比如讲拍人家一下,实际上是对自己动作控制不到位情况下的举动,这时候家长没有意识到,会非常夸张的说,哎呀这个孩子都会打人了,哎呀这个孩子都会抓人了,用这样的语言强化是孩子的行为。  往往来一个人说你不要抱他,结果他非要抱结果孩子打他了,说你看孩子打你了,这样会促进孩子的行为。考虑这样的可能性,当孩子有打人的可能性,不要过多的关注这样的点,然后去叫阵。而是尽量忽视这样的东西,不要用语言。有时候用动作转移他的注意力,比如他打人的时候,你说哎,那有什么东西,把他注意力给转移走。如果你说打人疼不疼啊?你看打你疼不疼啊?这样会强化他打人的行为。你要用语言转移他的注意力,这样减少他对这个事情的强化,可能有一定的帮助。 rmx1974说:我孩子一岁三个月,该怎样进行早期教育? 程跃 博士说:1岁3个月是非常重要的发展阶段,这个时候行走能力已经得到了初步的巩固。对于成人口语的理解已经有了一个有效的发展,很多孩子已经开始发电报码,开始说两个字,甚至三个字的句子,比如妈妈要、妈妈抱。这个时候在运动和言语上都是非常重要的发展的关键时期,所以家长一方面在运动上要尽可能的给孩子提供独立行走的机会。  另外一方面更多的跟孩子聊天、讲话,让孩子大量的听一些录音,给孩子提供视觉丰富的环境。比如给孩子买一些鲜艳的儿童读物、玩具来促进儿童的视觉发展和操作能力的发展。 goodmam(过客)说:我们和老人住在一起,姥姥对孩子有些宠,什么都帮孩子做,我们该怎样和老人沟通,让他们知道必须让孩子自己动手做事呢? 程跃 博士说:在家庭教育中间,父母和老人之间一直存在着冲突,有的时候包括父母之间也存在这样的冲突。所以我觉得面对这样的冲突时,有的时候如果不是重大问题,肯定是要做一些让步,如果涉及到儿童发展比较重大的问题,我认为大家应该坐下来,本着怎么样使孩子更好发展的原则进行沟通。    当然这在现实过程中难度非常大,老人们形成的一些固有的方式是非常难以改变的。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该更多的直接介入,由父母自己来影响孩子。 d_y2000说:程跃博士:您好!我女儿两周八个月,吃饭不好,必须大人喂才勉强吃,我采取很多措施,但都不奏效。如饥饿*,她只有饿坏了,才会好好吃一顿,下一顿又不吃了,我真不知该怎么办,请您指教。我女儿不太爱吃零食。 程跃 博士说:饮食问题实际上是很多家长面临头疼的问题。   但是我个人理解,大多数孩子的饮食问题都是父母培养出来的,都是家庭喂养方式决定的。我个人观点首先孩子不会绝食,它是一个生理性的需要,不是心理上的一种满足。但是今天的成人往往把自己心理上的需要转变成孩子生理上的需要强加给孩子,然后导致孩子对于生理需要的厌倦。解决这个问题我觉得应该从两方面入手。   第一,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时间、定地点。第二,增加运动量。在治疗、改善的过程中,提高孩子运动量之后改善孩子的代谢模式,让他有饥饿感。另外不要求着、追着去喂孩子,就是在一个固定的时间和地点,不吃就不吃,就没有了,不要怕饿到孩子,如果你一顿培养好他良好的饮食习惯,比你追着喂他好的多。 伟伟(过客)说:我想问一下对于胎儿的教育该从何时开始? 程跃 博士说:实际上胎儿教育是早期教育的第一步。它可以从很早的时候开始,有人认为是胎儿6个月以后,这时候听觉、平衡器官有了比较成熟的发展,这时候听力训练就可以开始了。但实际上我理解,更早的运动训练(成人的运动)一定幅度、量的运动,对于孩子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胎教从神经系统发育角度来讲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个是胎儿的被动运动,建议在胎儿期家长可以跳跳三步舞、旋转、散散步等等,保持一定量的运动,不要过度自我保护,减少了运动量,这样反而不好。第二,听觉方面,听觉方面尤其在6个月之后,成人可以自己多读读书,大声的读出声来,唱唱歌唱出声来,也可以夫妻之间多对话,也可以用现在常用的胎教音乐,也可以进行听力训练,对胎儿听力系统发展有非常大的帮助。   其他方面就是保证孕妇良好的情绪、乐观的状态、良好的营养等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goodmam(过客)说:程博士好,我们在考虑给孩子找幼儿园,从朋友那里也听说过金色摇篮做的不错,您能不能介绍一下,金色摇篮的教育理念是什么呢?与其他幼儿园相比孩子在金色摇篮能学到什么特别的东西呢? 程跃 博士说:刚才实际上我们说了金色摇篮强调“因教育才、全面发展”。很多人都知道早期教育很重要,但是往往把它理解为特长发展、兴趣发展、爱好发展。   所以往往问我你看看我的孩子有什么特长,他将来应该干点儿什么?但是我们理解早期发展尽管有各种各样的关键期,但是最根本的关键期是全面发展的关键期,0到3岁是我们人类唯一一次能够全面发展的关键的时期。如果这个时候没有得到全面发展,那么将来就有可能自然而然的成为偏好发展。所以重视全面发展是早期教育的一个根本。   第二,0到3岁是质量发展的关键期,如果你不重视高质量发展他就一定会是低质量发展。所以在这样一个时期里面,尽可能的提升孩子的潜能,促进他的智力提高、能力发展、知识扩充。对于终身学习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们反对在早期提“因才施教”的观点,我们认为我们这个时候不是去鉴别人有多大的差异,更需要做的是去开发人们所具备的潜力。   所以金色摇篮强调群体普通儿童的理想发展,强调“两全”教育,面向全体的全面教育。金色摇篮的孩子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综合素质发展的比较高,发展的比较均衡,各方面都有不错的表现。从体能上他们有非常健康的体魄,运动技能也非常突出,比如讲会轮滑、会游泳、会跳绳,每分钟能达到100多,走跑跳都在国家标准的上线上。言语上面他们大班毕业能够自由阅读,小年龄组进来的孩子平均达到2600字左右识字量,能够比较好的阅读。 主持人说:金色摇篮的网址:www.mamababy.com 程跃 博士说:有的孩子阅读速度比成人速度还要快。在智力发展上面,小年龄来的孩子在金色摇篮平均可以提高40分的智力,基本上能够达到超常发展的水平。所以第六届亚太超常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唯一指定参加单位就是金色摇篮。而且这些孩子精、气、神都非常好,有良好的个性,有比较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所以家长给我们的评价:这个地方的孩子是真正全面发展的孩子。 dddd(过客)说:1-2岁的小孩应该上哪些方面的早期教育的课程,请您推荐。 程跃 博士说:1到2岁孩子的早期教育课程在社会上有很多种教材,包括我们曾经出的《同步成长》在内。目前我们有一个会员俱乐部,为会员每个月提供按月指导的教材。从出生一直到72个月都有,这套教材是相对比较系统的指导家长给孩子提供一个图图、画画、写写、算算比较系统的教材。欢迎家长可以上我们的网站:MAMABABY.COM了解情况。 zhoudan.one(过客)说:请问,如何知道小孩有哪方面的潜能? 程跃 博士说:您的观点就是有一种天赋倾向的观点。实际上我们想告诉家长的是人类进化到今天,遗传为我们每一个人提供了各种发展的潜能,只要我们能够科学的开发、培养,就能够促使孩子各种能力的发展。 jxh(过客)说:请问程老师,我儿子五岁,现在的教育应注重哪些方面? 程跃 博士说:5岁的孩子很快就要进入大班了,进入大班的孩子家长应该更多的考虑到小幼衔接的问题,因此家长一个是要重视习惯养成,这种习惯主要是指作息习惯、学习习惯,不要觉得孩子是在上幼儿园,可以迟到、可以早接、可以更多的看电视,这时候就要告诉孩子马上就要上小学,不能迟到,不能早退,少看电视等这样的良好的习惯要培养起来。包括坐姿、握笔等等。   第二,要让孩子在主要的言语、认知、数概念这样等等基本知识和技能方面有一个初步的基础。尽量让他在学前在口语表达能力上、在10到20以内的数概念上、在词汇量上有一个良好的基础。确保他在小学的时候能够有一个良好的适应。 salely(过客)说:程博士您好,我对儿童心理学非常感兴趣,而我在进入社会以后越来越多的感受到社会给人们带来的压力,以及由于没有一个系统的正确的训练、引导,给我们的青年带来的心理疾病,因此我觉得,从幼儿时期就开始对孩子们进行正确的人生观树立和心理训练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关系着孩子们以后如何充实幸福的度过人生,您如何看呢 程跃 博士说:现在心理问题在儿童和青少年当中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   要想培养一个孩子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理卫生水平,就一定要重视一个从小开始的心理发展。如果早期的发展就存在着问题,那么对于日后就一定会带来不良的结果。所以重视早期教育也就是预防这种心理问题的关键。 梦儿妈妈(过客)说:程越博士你好,我的女儿两岁了,可一到外面就必须让人抱,一步也不离开,她是不是胆子太小了,该怎么训练她呢 程跃 博士说:孩子让妈妈抱应该说是一种互动的行为特征。在更小的时候可以是家长比较更多关注孩子,比较娇惯、比较替代,更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家长比较焦虑,对孩子安全担心比较大,所以会导致一些对孩子的依恋,眼睛不离开孩子,总是围着孩子转。这样实际上告诉孩子这样环境是不安全的。你是离不开父母的,这样一些心理上的暗示。   加上孩子形成依恋特征,所以往往后非常黏父母。这种训练应该从一种近距离的离开父母开始。比如可以带一些球类的东西到户外,通过有距离的游戏不断的让孩子去取一个他认为安全的距离上的球,比如说刚一开始扔出去1米,让孩子捡回来,然后再慢慢在孩子意识不到的情况下离孩子越来越远,有让孩子感觉有离开的感觉。   或者做一些藏猫猫的游戏,让他在能看见的距离里面进行躲和藏,再慢慢的远离,让他只能听到声音,而看不见你。这样的过程能够对他的心理发展、胆量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作用。 GFGS(过客)说:请问程博士,我女儿快六岁了,去年上了两个月的小学,我觉得年龄太小,就没有上了.现在也没有上幼儿园,每天自己在家和小朋友玩,这样会不会影响她以后的学习,我们该如何引导她使她健康成长? 程跃 博士说:去年上了小学两个月之后又停止了,现在一直在家里,问会不会影响他健康发展。首先孩子这个年龄段面临就是小学的选择,不可能长期待在家里。   如果这个时候在家里有一些家庭的指导,我认为是没有问题的。但完全的放让随孩子自己顺其自然,那么对于后期的发展可能会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在小学里面做过一些调查,发现很多认为早期顺其自然养育的孩子,到了小学之后很多孩子都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ljwhhy(过客)说:潜能教育我理解就是把天生的才能挖掘出来,不知是否正确。但怎样发现他这种才能呢? 程跃 博士说:潜能教育我同意这位家长的理解,实际上就是把天生的才能挖掘出来。但是他的观点仍然是怎么发现他的才能,我认为这种才能是不用发现的,潜能是存在的。我们只要坚信每一个人都存在发展的潜力,而寻着这样一个信念去做早期教育,就一定能够使一个孩子在更理想的水平上得到发展。 zjtianqing说:请问, 您觉得幼儿园期间学写字, 记忆生词, 会不会过于死板? 程跃 博士说:在幼儿园阶段学习识字是不是过于死板的问题,这是现在经常有人提到的“小学化”的问题。实际上这里是两个问题,一个是幼儿能不能学,第二个是怎样学。   幼儿能不能学习识字呢?从现代心理学研究来看,幼儿识字比小学、中学、成人识字更加容易,效率更高,成人扫盲实际上是世界难题,但幼儿识字是世界上最容易的一件事情。幼儿识字涉及到怎样学的问题,是不是用小学方式学的问题。这是一个关键。   我们认为早期识字更多应该使用游戏识字的方法,培养识字的兴趣,通过各种各样类型的游戏识字。并不会影响孩子对于识字的厌倦。从金色摇篮来看,我们的孩子平均大概识字都在2000以上,他们没有因为识字而感到有压力,反而我们从家长那反馈到的信息是孩子开始小声阅读带来的乐趣。 主持人说:访谈将在4:30结束,请大家抓紧时间提问。 sxr(过客)说:我女儿3周岁,性格在家外比较内向,在家中还可以,应改怎样改变她不愿与别人说话、交流的样子? 程跃 博士说:孩子在家庭和外面的性格特征有一些反差,这实际上也是孩子心理上的一种特征。也就是讲他在压力情境中间可能会趋于内向,他在比较放松的情境中间可能放的开一些,这是正常的心理调整反应。但同时也反映了外环境压力水平,如果他在外面非常拘谨,实际上应该评估他的环境是否有一些不良的压力。   如果很正常的压力环境,也没有必要太焦虑。 dashan(过客)说:程博士,你好,现在的学习班很多,您认为孩子学龄前有必要参加这些班吗? 程跃 博士说:早期教育我们强调应该是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金色摇篮强调“全面发展要超越特长发展,基础发展要超越特色发展”。也就是讲作为家长要重视平时各方面的教育,并不非要选某一个班。这方面涉及到基础能力跟特殊能力的关系,这两者很难区分清楚,我个人理解如果家长只重视否一方面的能力发展,比如弹钢琴,每天都要求孩子弹钢琴,而且对于钢琴这件事给予单项的关注。   我认为这就属于发展特长。但是如果同时注意他绘画、语言、运动、个性、习惯,这个时候再给他一些时间练习钢琴,我认为是属于基础发展。所以家长只要摆正这样的关系去选择课程,就有利于孩子综合素质的发展。 zhj(过客)说:程博士您好!我儿子五个月还不会伸手要妈妈抱,我叫他只看我一眼,不表现出很兴奋的样子,这是未到时候还是与白天多由保姆带有关吗, 程跃 博士说:5个月的孩子不会伸手要妈妈抱,应该来讲属于正常的发展水平,不应该太过于焦虑。但是不表现出兴奋实际上跟亲子关系、亲子交往量比较小有一定的关系。按道理5到8个月时间里,孩子慢慢建立陌生感,见生人开始害怕了。   如果父母跟孩子接触比较少,也会缺少一种情感,所以他的兴奋程度也会较低。建议家长应该更多的和孩子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多逗孩子笑,让孩子大笑出声。这个年龄孩子的笑声对于孩子的心理发展和亲子关系的建立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豆豆妈(过客)说:我的孩子1岁10个月了按〈同步成长〉的标准达到了2岁多的孩子,以后我该怎么做呢? 程跃 博士说:我建议您可以参加我们的会员俱乐部,我们可以按月提供后续的指导。 红红(过客)说:我女儿三个月,应不应该开始教育呢,应该怎样开始呢 程跃 博士说:我们强调教育应该是从零开始,0到1岁是人的发展当中最最关键的一年,是高质量发展的最关键的时期。这个时候的时间不是用月计算,不是用周计算,甚至都不是用天和小时来计算,而是用分和秒来计算。所以对于3个月的孩子家长应该抓住每分每秒,这个时候的孩子在大运动上是抬头、挺胸和侧翻的发展水平。 主持人说:登陆www.mamababy.com 可以了解加入会员俱乐部的详细信息。 程跃 博士说:重视提供俯卧位的机会,促进他挺胸能力的发展非常重要。视觉是一个开始锻炼在(一臂长)距离大约30公分距离看东西的机会。手开始出现一些自主的够、抓、触的能力。应该多让他体验物体的感觉。听力发展也是一样,家长应该跟他经常多说话,让他有更多的听力机会。情绪上仍然我们强调让他有非常愉快的情绪反应,让他每天有笑出声的机会。这些对于孩子的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   今天的内容特别多,非常抱歉无法一一解答,感谢大家对于早期教育的关注。 主持人说:各位网友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的访谈就到此结束了,感谢程博士的详细讲解,也感谢各位网友的支持和关注,谢谢大家,再见!    原作者:不详来 源:不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556|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9-24 15:58 , Processed in 0.077464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