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yxbhhxyy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因为快乐,所以学习(YOYO,2010-11,女)

[复制链接]
111#
 楼主| 发表于 2014-7-29 09:19:21 | 只看该作者
写了半天没有了
哈哈,昨天确认了下,需要调整那个计划表,没关系,反正是by weekly的。。。
 
7月28日
7/29---Mommy要去健身,亲子时间更少了
吉的堡
没时间看,宝宝说她自己看了《ABC Bakery》
准备看Unit3 &4,打牌识字母G H I
儿歌
1~6首全部会指读,第6首因为背得不熟,宝宝靠着部分认识的字回忆出来了,很兴奋的样子,又在爸爸面前表演了一遍。。
第7首浪花指读
逻辑狗
复习了4页,可自行完成
-
蒙氏数学
Done 复习到5,可自行完成
-
牛津树
《The Journey》
I'm bored;I'm hungry;I'm thirsty;I'm cross;I'm lost
由I'm lost想到了Who did that? 游戏一遍。。。
《The Journey》继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2#
 楼主| 发表于 2014-7-30 10:11:29 | 只看该作者
 
7月29日
7月30日
吉的堡
Unit4,出门路上口述相关内容
Unit4
儿歌
第7首浪花会指读了,说爸爸教的,真的假的?
第8首会了,跳过,继续第9首
逻辑狗
-
继续4页
蒙氏数学
-
继续4页
牛津树
《The Journey》没读,出门路上口述相关内容
《The Journey》
《Who did that》

买的定时器到了,很不错,教会宝宝了,她非常好奇这个宝贝,一直拿着玩,今天我上班出门,自动地定了20分钟,看朵拉---BTW,看的中文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3#
 楼主| 发表于 2014-7-31 09:29:21 | 只看该作者
 
7月30日
7月31日
吉的堡
Unit4/5 1遍;认识字母:JKL
Unit4/5 2遍
儿歌
第8/9首会了,跳过,继续第10首 宝宝现在有点点理解指读的含义了,有那么一两句话不是很熟悉,会通过认识的字连猜带蒙地读出来,然后超有成就感地大声炫耀她的新本领。
第10首
逻辑狗
Done
继续4页
蒙氏数学
Done
继续4页
牛津树
《The Journey》精读
《Floopy Did this》《One wheel》。。。
《The Journey》精读
《Floopy Did this》《One wheel》。。。

昨天有事,等悠悠得知已经9点了,哭哭啼啼说还没有和我读书做游戏玩积木呢,怎么就要睡觉了~
所以赶紧地给读了首儿歌,然后哄着给唱了几首语感启蒙。。。睡着了。。。
宝宝现在突然非常依赖我,周一早晨我上班时看宝宝睡得很香,所以没有喊醒她就跑路了。
结果,周二周三每天都大清早5点多跑来我们房间和我们再睡一会。。。困得我。。。
昨天,我问她:你为什么这么早来找妈妈?是不是因为不知道现在是几点钟呀?
说:是的,我没有手表(汗,有手表也不认识撒。。。)
我告诉她,以后如果醒过来,发现妈妈不在,你就再睡一会,妈妈肯定在家睡觉呢。妈妈保证:每天上班的时候一定会来找你的,如果你还没有起床,妈妈一定会大声把你喊醒:wake up wake up,it's time to get up!
她听了非常开心得大笑
今早,果然没有再来找我,一个人在客厅玩了。
我醒了后,为弥补昨天和她的亲子时间,早晨完成了昨天的计划,然后宝宝满足地和我说了88

孩子的世界真的好小好小,满心满眼满脑袋,都是我们。
如果有那么一个成人如此如此地迷恋我们,连续几天都早早起床,生怕因为睡懒觉错过和我们在一起的时光,我们该是何等的感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4#
 楼主| 发表于 2014-7-31 10:14:02 | 只看该作者
写给无比焦虑的父母们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57211?page=1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 何帆



我们这一代做父母的,个个都无比焦虑。夏天到了,更容易着急上火。孩子该上幼儿园的,找不到幼儿园。“幼升小”、“小升初”的规则变来变去,越变越怪异。“中考”之后,孩子就进入了上学期间最黑暗的一段时光,他们开始准备高考,家长也要陪着提心吊胆。好不容易考上了大学,中国的大学又怎么样呢?北大、清华、复旦,这算是中国最好的大学了吧。碰巧我都去过,要问这些学校究竟怎么样?嘿嘿,这么说吧,他们的楼都盖得很壮。

我这篇文章不是要批判中国的教育制度。我是要写给和我一样的父母们。为什么我们会这么焦虑呢?一个原因,是因为我们相信了很多流行的谬误,自己把自己搞得太紧张、太累。

流行的观点认为,好孩子是教育出来的。意思是说,如果你的孩子不如别人家的孩子,那肯定是你们当父母的过错,谁让你们不重视教育,不懂得正确的教育方法呢。从另一个角度去领会,这种观点还意味着,只要你用心去教,你的孩子一定能成为你想让他或她成为的那个样子。你想让孩子上哈佛?赶紧买本《哈佛女孩》,你想让你的孩子成科学家?赶紧把他们送到奥数班。快,快,要不就来不及了,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5#
 楼主| 发表于 2014-7-31 10:14:58 | 只看该作者
一个人的成长是由什么决定的?简单地讲,一是先天的遗传,二是后天的环境,缺一不可。但是,流行的观点似乎认为,后天的环境是唯一重要的。教育的意义因此被无限夸大。这一观点的隐含假设是,孩子出生之后,就是一张“白板”,一张白纸,“好画最美的图画”。著名心理学家平克(Steven Pinker)在《白板》(The Blank Slate)一书中谈到,因为生物学,尤其是进化论曾经被像希特勒这样的一帮狂人们滥用,如今,谈论基因的作用成了一个禁忌,似乎这样就是要鼓吹“命定论”或“种族主义”。认为后天的环境因素是唯一重要的,这明明是一种极端的观点,但却被当做中庸的主流,认为先天的遗传因素也起到一定的作用,这明明是一种中庸的观点,却被当做极端的异见。

可是,你自己是知道的。难道你没有在一旁看着孩子玩耍,心中不禁惊叹:他或她多么地像我啊,一颦一笑,举手投足,仿佛都能让你看到自己的影子。看到孩子受了委屈,或是傻傻地不知所措,你的心中一阵怜惜,因为你知道,如果换成是年少的你,你会和他或她一模一样。基因的力量是如此强大,以至于生物学家道金斯曾经写过一本极有争议的书《自私的基因》。道金斯写了那么多的书,甚至专门写过一本跟上帝较劲的书,但到头来还是这一本影响最大—但误解也最多。很多人想当然地认为他要鼓吹“性恶论”,不,他不是说人生来是自私的,他是想告诉我们,我们的很多行为并非出于自已的意愿,而是在服从基因的指令。基因是主人,我们是仆人。

心理学家在过去数十年的大量研究表明,人与人智力或性格上的差异,至少有一半左右,是由基因决定的。如果一对双胞胎,刚出生就被分开,在不同的环境中长大,他们的性格还会非常一样。即使是同在一个屋檐下,亲生孩子和养子之间的差异,几乎和大街上随便抓到的两个人之间的差异一样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6#
 楼主| 发表于 2014-7-31 10:16:10 | 只看该作者
不过,不是还有50%的环境因素吗?至少有一半的机会,我们能够把握孩子的命运。流行的教育理论告诉我们,有大量的“科学研究”表明,好家长造就好孩子。且慢,第一,这些研究确是发现了家长行为和孩子表现之间的相关性,但相关性不等于因果性,我们怎么能够证明这背后的确有因果关系呢?即便是有因果性,会不会反而是好孩子造就好家长呢?嘴甜的孩子自然得到父母的更多疼爱,不听话的孩子自然会让家长更烦躁着急。孩子的性格不同,家长的反应各异。谁是因,谁是果?第二,这些研究其实仅仅证明了,家长的行为和孩子在家里的表现之间的相关性,家长真的知道孩子在外边究竟怎么样吗?难道这样的例子还少:家里的小霸王,到了学校里反而是个受气包,家里的闷葫芦,到了同学那里却神采飞扬?

环境确实很重要,可惜最重要的不是家庭环境。一位特立独行的心理学家哈里斯(Judith Rich Harris)写过一本书《养成假说》(The Nurture Assumption)。她在这本书中指出,在决定孩子性格的外部环境中,同龄人的社会环境比父母提供的家庭环境重要的多。孩子们知道,听家长的话是没有用的,他们早晚要出来混,混的好不好,不在于家长满意不满意,而在于同龄人接受不接受。一到自己的世界中,孩子们就会自动地找到自己的角色:有人是领导者,有人是追随者,有人是社交明星,有人是宅男宅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7#
 楼主| 发表于 2014-7-31 10:16:36 | 只看该作者
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孩子们仿佛是预装了两套操作系统,他们会自动地在两套操作系统之间切换。家长管得严,在家自然听父母的话,但一到了学校,那言行举止就得遵守孩子间的社会规范了。那是孩子们自己的世界:作为家长,你再上心,再有能耐,也钻不进去,帮不了孩子。你所能够做到的,无非是为孩子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让他或她能够找到和自己差不多的孩子,不会感到紧张,不会受到歧视。“如鱼饮水,冷暖自知”,什么是适宜的环境,只有孩子自己知道。在一个人人都是“牛孩儿”的环境里,你的孩子如果不够聪明上进,他会处处遭白眼。在一个全部都是乡下孩子的环境里,如果只有你的孩子是城里来的,他同样会被人嘲笑。

哈里斯谈到,如果把如今流行的育儿理论放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下,就能看出它们有多么荒诞。在传统社会中,家长对孩子的最大职责是把他们养大,吃饱穿暖,但怎么教育他们,那不是父母的责任。非洲部落有一句谚语:“培养孩子需要一个村庄”。孩子们和孩子们玩耍,孩子们到别人家串门,这些社交的经验,对他们的成长才是最重要的。贾杰德·戴蒙德(Jared Diamond)在他的新书《昨日的世界》(The World Until Yesterday)中也谈到,现代社会在哪些地方需要向传统社会学习。如果说在公共卫生、防范传染病等方面现代社会要更加先进,那么在教育孩子方面,现代社会可能比传统社会还要更加蒙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8#
 楼主| 发表于 2014-7-31 10:16:54 | 只看该作者
于是,我们就成了最焦虑的父母。教育孩子本来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情,如今则变成了一种沉重的负担。父母几乎要把除了工作之外的所有时间都花在孩子身上,付出了无数的时间、精力和金钱,结果,却看不到一点成就。美国记者塞妮尔(Jennifer Senior)在一本新书中感叹,教育孩子成了一件“有乐无趣”(All joy and no fun)的差事。

那我们该怎么办?难道我们应该对孩子撒手不管吗?当然不是。孩子是你家庭中的一员,他们理当得到你的爱。但是,你爱你的丈夫或妻子的时候,你爱你的父母的时候,可曾想过要“教育”他们,“改造”他们?如果不能“教育”他们,“改造”他们,难道你就会不再爱他们?内心深处,你难道真的想按照自己的一厢情愿,而非孩子的本来性情,来“改造”自己的孩子?如果是这样,那么我们都去支持“基因工程”,以后就像订午餐一样,预订出自己心目中的“完美孩子”,岂非最好?

孩子是上寄宿学校还是走读学校,母亲是专门在家带孩子还是出去工作,孩子是一岁的时候学会说话还是一岁十个月学会说话,到上小学之前会背乘法口诀表还是不会背乘法口诀表,孩子考试考了一回第一,或是考试考了一次不及格,这一切的一切,都不重要。焦虑的父母只能让孩子感到更加紧张。孩子的成长需要时间,你的生活也需要时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9#
 楼主| 发表于 2014-7-31 10:18:06 | 只看该作者
试试看,能不能把你一颗焦虑的心轻轻地放下,去体会那种只用眼光欣赏,不去动手改造,只提供鼓励和支持,不强加压迫和重负的父母之爱。你没有必要费心跟别人证明自己是一个好的父母,没有人比你更知道,你是爱他们的血脉中无声地静静流淌的就是你对他们的爱,即使别人看不到,即使孩子没感觉。孩子是在父母家里暂住的客人,总有一天,他们就会离开我们。趁着他们还在,让我们珍惜在一起的时光。你会在睡前给小宝贝讲一个童话故事,那只是因为你想要体会这种互相依偎的美妙时光,跟他或她的大脑发育,一点关系都没有。

【作者注】本文提到的书籍包括:Steven Pinker, The Blank Slate; Richard Dawkins, The Selfish Gene; Judith Rich Harris, The Nurture Assumption; Jared Diamond, The World Until Yesterday; Jennifer Senior, All Joy and No Fun。《自私的基因》、《自由的进化》、《昨日的世界》已经有中译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0#
 楼主| 发表于 2014-7-31 10:31:55 | 只看该作者
我常常劝自己也劝朋友,养孩子轻松些再轻松些,有时是我们太高估自己的影响力了!
我,要好好珍惜和孩子在一起的每一分每一秒,无论是玩积木画画,还是读书识字。。。愿意这么一直一直陪着宝宝,是因为每一天每一天都有看到宝宝的笑脸。。。要学着思考:在母女共处的这么些年,我有没有用心感受孩子给予我的爱,孩子有没有真切感受到我给予她的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791|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7-16 16:52 , Processed in 0.087914 second(s), 2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