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35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不要对高考制度改革抱有幻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9-13 07:22: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当前对教育制度的批判有很多,有很多有识之士在呼吁改革。最近教育部的《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就是在做一种有益的尝试。我本人也觉得现在的教育不合理之处甚多。当然,很多问题可以通过提高家长教育理念、方法而得到改善,比如在现有的学习压力之下,其实也是可以帮助孩子做到有兴趣、较快乐地学习的。

      但是有一个问题我也没办法解决,那就是孩子学校学习压力太大,负担太重,没有时间去和谐全面的发展。小学还好,学的知识大多数都是有用的,努力一下也是值得的。到了中学,孩子拼命学习六年,其中百分之六七十的知识根本就没有用处,这是一种巨大的浪费,相当于在浪费生命,如果把这些时间用于人全面的发展进步,那该多好啊。

          不过,为什么压力山大?个人以为有现实和观念两方面的问题。

       现实的问题,就是就业的压力、生存的压力,所以期盼着孩子去考上好一些的大学,为将来奠定好的基础。不过,这个问题其实已经得到了部分解决。目前升学就业的形势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除了985大学和很紧缺的专业之外,其他的大学在就业形势上并无太大的差别。参考博文《学习成绩不理想,不是漆黑一片》。所以,不必太纠结于高考的成绩。

          观念是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其中最重要的是对于职业高低贵贱的看法。大家都不希望孩子将来去从事那些好像摆不上台面的工作,比如蓝领、收银员、清洁工、销售等,都希望通过考入好的大学找一份相对体面的工作。这些观念不改变,相对好的大学永远注定只能是少数,那么学习竞争的压力就不会减少,分数就会成为指挥棒而浪费孩子的青春、精力、时间。

         而这个观念是难以改变的。就拿我自己来说,我很明白这个高低贵贱是虚无的,我看到所谓不体面职业的人也是感觉平等、尊重的,但是落实到自己孩子身上,我也是希望她考入好一些的大学,能谋得所谓体面的职业,当然,如果平凡、一般,我也觉得做个幸福的普通人也可以。

          欧美为什么教育能够合理一些,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对于职业的高低贵贱看得要淡一些。所以,虽然对于名校也是渴望的,但总体来说不是非要通过考入好些的大学,谋得所谓体面的职业————因为在他们看来不同职业的差别不是那么大。所以,除了部分执着于让孩子考入名校的家长,很多人可以着眼长远进行素质教育,孩子也可以从容去地发展,比如可以有大把的时间读课外书。

、     当然,为什么能看得淡,也是因为在美国,蓝领的工资好福利待遇未必比白领低,或者差别不大。不过,在中国,技术工人的工资也未必比公司的白领低了。

          以下是在欧美的一些情况:



           在欧洲在某些地方,尤其是文化气息较浓厚的地方,从事劳动工作工作亦同樣受到尊重,不会觉得文职与蓝领有很明显的阶级之分,当然,能做到老板或高层,仍是会感到自豪的。这情况在欧洲尤其明显。在英国,你会看到巴士司机很神气,因为他就是该辆巴士的最高负责人。在巴黎,我曾见过一名少女清道夫,驾着一辆看上去像只大笨象的垃圾车,用一条象鼻似的吸管在行人道上把一件件的垃圾吸进去,她不但沒有因自己是清道夫而自卑,反而全程微笑着,还时不时与路过的行人打招呼,很享受自己的工作。

    美国见闻:朋友在东部一小学当教师。每年的八月下旬,教师们就开始返校,为新一学年作准备工作:参加各种教学培训、布置教室,以迎接新生。隔了一个暑假,教师们再次相见,按照美国的习俗,彼此拥抱,相互问候:“这个夏天过得可好?”“都干了些什么?”好不热闹。

    一些教师兴高采烈地说:旅游、去海滩、带孩子去游泳,或在家尽情地休息。听起来,很典型的美国式渡假生活。也有一部份教师说继续做工:在夏令营教课、或去商店做售货员。有位教师说,整个夏天都很忙,一直在卖冰棒。看着她大大方方、面带愉悦的感情,让人不免感到有些惊讶!

    记得在国内上学时,一个同学的母亲是大街上卖冰棒的,从同学到其他家长都另眼看他,这位同学也时时担心别人为此瞧不起他。后来到了美国后,也听到了让人哭笑不得的这样类似的笑话:许多刚从大陆出来的人在餐馆或衣厂里打工,有些人很不情愿让大陆的亲朋好友知道实情,有一个在餐馆打工的就告诉中国的朋友:“我在美国是做社会工作的,整天与人打交道。”

    最近参加了一个晚宴,席间一位美国公司的主管向在座的人介绍坐在一旁的儿子:“他在加油站做临时工。”从那位CEO父亲讲话的语气和在场宾客的反应中,让人感到他孩子做这份临时工是很自然的,没什么不好说的,甚至他还隐隐透着为孩子能涉足社会、开始自食其力的自豪。让人心里不觉啧啧称奇,美国人好像没有那么强烈的对职业高低的态度划分,就像学校教师们似乎大家都在享受自己的夏季活动,无论是悠闲渡假的,还是打工赚钱的,做什么,就讲什么,毫无顾忌,也不会去彼此攀比。



       而只要是对于职业高低贵贱执着的国家,高考制度就难以有什么根本的改变。

    拿我们的近邻日韩来说,都是受儒家思想影响很深,对于职业的高低贵贱看得比较重,所以,虽然对考试制度多次改革,可父母和孩子还都削尖了脑袋去争好一些的大学。

      东亚三国的高考制度普遍残酷,而日本高考更是被称为地狱般的竞赛。

     日本是个学历至上的社会,个人的社会地位、责任、资源和权力的分配都是由学历以及就读大学的知名度决定的。因此,日本的高考和中国一样,都是人生命运的转折点,竞争异常激烈,人们常把高考比作一场战争,足见高考对人一生的影响。

     据旅日教授毛丹青的文章:“日本考生当天的服装大都是黑色,就连监考老师穿的也是黑衣服,整个气氛很严肃,有点儿被压抑的感觉。”日本是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上不同的大学,学不同的专业,一个人的人生将截然不同,这一点来看,中日韩三国差异并不大。日本高考题目一度向难题化、偏题化发展,电视台的娱乐节目经常搬出高考原题为难嘉宾,讽刺“这种题目连研究人员都不一定能做出来”。
    为了金榜题名,考生和家长都会谨遵“四当,五落”:如果每天拼命学习只睡4个小时,就能考上大学,要是多睡一小时,每天睡5个小时,就会落榜。由于学校没有补习班,课外私塾成了几乎所有高中生的选择,而往往全科补习班的学分就要高达100万日元(7万人民币左右)。


     如果不能对高考制度抱什么幻想,就来改变自己的观念吧,这样至少心里会淡定些,可能做事更加理性,对于孩子教育更着眼于长远,孩子的发展会更好,也许因此考试会有更好的结果呢。



再贴一段老博文:

    有一位在澳大利亚学习的中国留学生在我这里做长期咨询,他从小学到中学全部精力都用于学习,其他事情几乎不涉及,连课外书都没有怎么读过。现在他感觉发展后劲不足,在学习方面有时不如同学有悟性。

    经过一段时间的咨询,我帮他解决了一些心理问题,告诉他不要仅仅局限于学校学习,而是要通过读书、思考、实践来全面提高自己。他的视野逐渐开阔,开始思考一些问题了。

     有一天他有一个感悟:

     我有一个比我小一岁的朋友,几天下来,通过和她的相处与交流,我发现,自己突然间有了巨大的变化。她,从小在新西兰上幼儿园,一直到了五年级,才回到中国。

      在她的记忆里,幼儿园是个社交活动的场合。大家每天9点半集合,然后,十几个同学和老师围坐在一起,用抛球的方法决定谁来讲述昨天一天自己身上发生的事情或想法。才3,4岁的小孩子们安安静静地坐在一起,每一个人都开始自我学习如何充当倾听者与表达者的角色,讲述的内容是"我昨天在家都干了什么,我的家人都干了什么......" 比如,昨晚,爷爷奶奶给我做了晚饭,我吃完了觉得很棒!或者是我前几天和妹妹吵架了,我说了很难听的话,而她已经好几天都不理我了,为什么呢?紧接着,老师就会给予引导和提示:既然奶奶爷爷帮你准备了饭菜,你有没有感谢他们?或者打算做点什么回报她们?你对你的妹妹说了什么?如果换成她对你说,你会生气吗?每一位小朋友都有自己的故事,而老师便会把它们一一记录下来,第二天,再进行跟踪询问。

     维尼评论:看来在新西兰的幼儿园,孩子们学的不是知识,而是如何去做人!知识会无用,会过时,做人的道理会伴随一生。

     听她说完,再想想自己当年:每天7点半就必须到校,然后听着强制灌输的精神教育,和操之过急的学前教育,我觉得真是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了。

    除此之外,她们的讨论话题还有一些迪士尼电影。灰姑娘的故事中,她的后妈在见到王子之后的举动,是对的还是错的?她难道除了可恶,没有一点爱心了吗?

    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不,并非完全如此。

    她是出于对自己女儿的爱,才这么做的。对她的女儿是好事,只是这么做的同时对灰姑娘不公平。

      维尼评论:世界不是非白即黑,是非分明的。这里传授的是深湛的人生智慧,培养的是深刻的思维和思考的习惯。

      因此,一部影片看完,她得到的启示很多,也渐渐开始辩证地看到身边的事了。反观我们,大概又是划分段落,提炼总结固定的、唯一的、可笑的中心思想了!

      通过这件事,我一夜间懂得了,自己身边有太多太多的没必要,不合理,但我们却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不带任何怀疑地就去做、就去信的事与物了。一下子对过去槽糕的高中成绩释怀了,也开始学着,要静下心来,仔细地想想自己真正想做的,关心的,喜欢的是什么了。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还是有些批判精神为好。

      那些长辈们反复强调的道理:现阶段就是要好好学习,就如同是教科书上被人圈出的重点,不得不做,说什么,老大徒伤悲,说什么,都是白瞎了.....

     其实不见得是这样。

     所以,现在的我,会开始,接受智者的建言,倾听自己的声音,坦然稳健地,走着接下来的路。

     维尼:这才真正的学习,有用的思考,如果学习之余有时间,可以尝试一下。对一生重要,对于学校学习也是有推动作用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603|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7 03:44 , Processed in 0.068498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