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10531|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用有趣的童话故事写孔子的《论语》2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7-31 14:50: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十、学而不厌 青虫听了山羊老师的课,立下志向,要做一个很爱学习的人,学习非常广博的知识,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虫。(1) 青虫选了一棵长着自己最爱吃的叶子的草,在草叶的顶端找了个安静的位置。青虫听别人说过,在自己最喜欢的环境中才能很好的学习,青虫试了一下,果然说得很有道理。 青虫舒坦地卧在草叶上,用他的几十只脚中的前四只脚捧着《乘法口诀》。虽然两只脚足够捧起这本薄薄的书,可是他觉得这样不够严肃。 “一一得一,一二得二。 ”青虫高声地背诵着乘法口诀。 阿陈远远就听见青虫的嗓音,跑到草底下告诉大声问:“干什么呢?” “学习!”青虫郑重其事地回答。 阿陈踮着高跟鞋尖,伸长脖子,问:“学什么?” “乘法口诀。”青虫说。 “我可以上去吗?”阿陈问。 青虫想了想说:“哦,不行,我需要安静。” 好心的青虫拒绝别人总是很难过。 阿陈突然觉得这棵草的顶端比他以前去过的任何草的顶端都有意思,说不定上面还有一头跟他一样小的猪。阿陈想着,急得两头乱转。 “让我上去吧!乘法我很内行,有什么不懂的,你还可以问我。”阿陈央求道。 青虫从草上伸出头来,说:“不懂的问题,我会不耻下问。可是我现在没什么不懂的。” “不耻下问?他乘法口诀都不会,还不耻下问!我连除法都会,他还不耻下问!”阿陈想着,瞪着眼睛,生气地直甩尾巴。 “喂 !我说!‘一二得二’是什么意思,你懂么?”阿陈抬着头,气呼呼地问。 “懂。”青虫从草上垂下头,说。 “什么意思?” “就‘一和二得二’。” “‘一和二得二’什么意思?”阿陈问。 “就是‘一二得二’。”青虫说。 “你可真像一条追自己尾巴的小狗。你只读不思考吗?这样会糊里糊涂,什么都不懂的——天啦!吓我一跳!干嘛总吓唬人?”阿陈正说得起劲,一回头,青虫巨大的眼睛就在自己身后,把阿陈吓得叫起来。 “我不耻下问。”大眼睛认认真真地看着他。 阿陈转过身,昂着头,不服气地问:“你是说我的乘法不如你吗?我都会除法了!我为什么不如你?学乘法先要懂加法,你学过加法吗?” “没有。”青虫老老实实地回答。 “那为什么总说‘不耻下问’?不耻下问是请教不如自己的人!”(2)阿陈说。 “抱,抱歉!”青虫羞红了脸,不安地挪挪身体,垂下头,嗫嚅道,“我,我以为是下来请教你。” “难怪人们会骂人糊涂虫。”阿陈想生气地骂他一句,可是话刚一出口,气立即消了。 阿陈请求青虫把自己驮到草顶,草顶的风景果然不同凡响,就像好不容易争取来的肉块,总是比平常的味道要妙得多。只是没有和自己一样的猪,不过阿陈不在意,还是很开心。 阿陈坐在后腿上,很诚挚地对青虫说:“你不能只读不思考,要思考,思考,知道吗?”(3) 青虫很想皱着眉,思考了一阵,可是青虫没有眉毛,只好皱着额头,说:“可是山羊老师说,要读书。” “山羊老师说既要读书,也要思考——我教你加法吧。”阿陈信心十足地说。 “嗯,嗯。”青虫兴奋地直点头说,“山羊老师也教加法吗?” “当然。山羊老师除了教人学习道德礼仪,还教音乐,书写,射箭,数学,和驾马车。”阿陈说。(4) 青虫又皱着额头,想了一会儿,高兴起来。 “除了驾马车,我都想学。”青虫乐呵呵地说。 阿陈摇摇头,很理解地说:“让一条青虫驾一匹马,确实很难——伸出你的一只左手和一只右手。” “我只有左脚和右脚。”青虫说着,各伸出一只脚。 “一个苹果加一个苹果,是几个苹果?”阿陈问。 “不知道。”青虫说。 “数数你的两只脚。”阿陈说。 “一,二,两个。”青虫用他的别的脚数着。 “不错,是两个苹果。”阿陈说。 “不是苹果,是脚。”青虫认真地说。 “脚代表苹果。”阿陈说。 “嗯。”青虫醒悟地点点头。 “一个李子加一个李子是几个?”阿陈问。 青虫伸出脚仔细地数着。“两个李子,脚代表李子。”青虫很郑重地说。 “很好。”阿陈一拍前蹄,满意地说,“我们得复习一下。复习很重要,会有很多新的收获。”(5)阿陈晃着脑袋说着,有点得意,觉得自己教得实在不赖。 “嗯。”青虫听话地直点头。 青虫很钦佩地看着自己的朋友,感觉阿陈确实是个不赖的老师。 “一个苹果加一个苹果是多少?”阿陈问。 “两个。”青虫回答,“一个梨子加一个苹果是多少?” “也是两个。”阿陈说。 “可是梨子和苹果不一样。”青虫说。 “看看,看看,复习多好,你有了新发现。”阿陈认为一个优秀的老师应该及时鼓励他的学生,“不过加法不管这些。”阿陈接着又说。 “不管吗?”青虫问,“一个苹果加两个李子是多少?” “三个。”阿陈说。 “不应该是两个吗?甲虫说,李子太小。”青虫着急地问。 “那是因为他不懂加法。”阿陈不在意地说。 “可是甲虫和我换东西的时候,总是一个苹果换两个李子,他说李子太小。”青虫说着,伸出一只左脚代表苹果,接着不知道该伸出一只,还是两只右脚代表李子。 “加法不管大小吗?”青虫疑惑地问。 “不管。”阿陈说。 “谁管大小?”青虫一激动,把脸伸到阿陈面前,大眼睛又对着阿陈。 阿陈吓得往后一跳,不满地嚷起来:“讨厌!往后去点!” “为什么不管?为什么不管?”青虫两眼发直,嘀嘀咕咕。 “看样子你学得太多了,要思考思考才能理解。”阿陈说,“明天早上,还在这里,我教你减法。” “嗯。”青虫点点头,还是一幅迷茫的样子。 青虫皱着额头,慢慢地爬回家,一路上遇见很多动物。 “蜗牛大叔,一个苹果加两个李子是多少?”青虫问。 “严格地来说,这是一个数学问题。”蜗牛紧绷着脸说,“你不应该用一个数学问题为难一个蜗牛。我们蜗牛对付这么沉重的壳已经够受的了。” 蜗牛说着,背着重重的壳,爬走了。 一只兔子哼着小曲跳过来。 “兔子,一个苹果加两个李子是多少?”青虫问。 兔子停止哼歌,快活地跳着,说:“是多少呢?我刚学过。是两个,还是三个,还是四个?反正不是一个!” “等于没说。”青虫想。 路边的老牛吃着草,神情专注。 “老牛伯伯,一个苹果加两个李子是多少?”青虫问。 老牛吃惊地停下吃草,瓮声瓮气地说:“为什么加,你可以不加的。” 青虫一路问到家,可是没有一个动物能解决这个问题。 晚上,青虫躺在床上,思考着。 整个晚上,青虫的家一直没开灯。萤火虫大婶很不放心,几次用手电照照青虫。每次青虫都瞪大眼睛,一动不动地躺在床上。 “这小家伙一定有什么心事。”萤火虫说。 青草下的空气永远是清新的,让人心旷神怡。早晨的阳光透过草叶,照射在阿陈身上。阿陈伸了个懒腰,心情愉快,因为他要去做青虫的老师,教他减法。可是阿陈在昨天的草底下,等了半天,也没见到青虫的影子。 “他虽然是个好人,可不能坚持。”阿陈不满地自言自语,“学习就像堆土山一样,一筐,一筐地堆,这都靠自己坚持。(6)青虫可真不咋地,我不教他了。” 阿陈撇撇嘴,把青虫忘到脑后,打算找个动物聊聊天。 温暖的阳光和清新的空气,让阿陈心情好极了,他撒开四蹄,跑来跑去。 突然阿陈听见一个小蘑菇下传来说话的声音:“整日不吃,整晚不睡,冥思苦想,也什么想不出来。这时候应该去学习哩。”(7) 是山羊老师。 阿陈咚咚地跑过去。 只见青虫两只前脚托着腮,愁眉苦脸地呆在山羊面前。 “那到底是几个呢?”青虫问。 “三个。”山羊老师说。 “加法不管大小吗?”青虫问。 “也管,可是这里是数个数,就不管了。”山羊老师说。 “什么时候管大小?”青虫问。 “青虫啊,你别急,加法不是一下子都能学会的,要慢慢学。” 山羊老师笑眯眯地捋着胡子,老花镜差不多要戴到鼻孔上了,说,“我很喜欢你好学的样子。做学问就要像在追赶什么,生怕追不上;追上了,又生怕丢失它。”(8) 青虫低下头,脸羞得红红的,说:“可是我们青虫没长大脑。” 山羊老师耸耸鼻子,不让老花镜再往下滑。 “这和长大脑可没什么关系,那些有大脑的人类中,有许多可什么都不懂。”山羊老师从眼镜上方高高兴兴地看着青虫说:“只有你坚持就行。每天学一点新知识,按时复习,记住旧知识,就能学好。”(9) 阿陈撒开两双高跟鞋,欢欢喜喜地跑过去说:“老师,我找虫兄。” “干什么?”山羊老师问。 “还教他加法。”阿陈说。 第1处解释:【读一读】子曰:“吾十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    孔子说他十五岁的时候,就立志学习了;三十岁,知道规矩,能在社会上站得住脚;四十岁,知识较为丰富,听各种不同的话,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大自然赋予人们的命运;六十岁,一听到别人的话,便能立刻分别哪是真,哪是假;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不会违反各种规矩了。 这是孔子在他老年的时候总结的自己的一生的成长的经历。不难看出,在他的一生中学习起了多大的作用。因为学习,他三十岁懂得了法律和各种规矩,四十岁以后就很智慧了。 第2处解释:【读一读】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所以谓之文也。”《论语》 子贡问:“孔文子为什么谥 号叫‘文’?”孔子说:“他聪明又好学,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也不觉得难为情,因此他死后给他‘文’这个谥号。” 子贡,原名端木赐,孔门十哲之一,是孔子非常喜欢的弟子之一。他非常有才能。生意做得好,是个富商;治国本领很高,担任宰相;能说会道,是个优秀的外交家。他对孔子十分尊敬,孔子去世的时候,他不在身边,没有送到终,非常内疚,就为孔子守孝六年。   学习要勤学好问,而且要谦虚,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我们做得到吗?比如说,我们的成绩很好,但有些问题我们不懂,需要向成绩不好的人请教,我们愿意吗?   第3处解释:【读一读】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孔子说,只读书,不思考,就容易迷惑;只空想,不读书,就会感到没有收获,失去信心。 老师经常说我们“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就是说我们只是读,不思考。比如,老师让我们背课文,如果我们不理解,就这么一个字一个字的念,就很难背下来。理解了,就好背得多。学习的道理是一样的,所以要读,也要对读的内容进行思考。    第4处解释:【读一读】志于道,据于德,依于艺。《论语》   孔子说,学生们学习的主要内容是,提高道德修养,学会为人处世,不过也有文化和娱乐课程,比如,古代的文献知识,算术,书写,音乐,驾驭马车。和我们现在学习的很不一样哦。 第5处解释:【读一读】“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有新的收获,这样的人就可以做老师了。 复习,一般是帮助我们回忆起以前的知识。其实复习有时候还能让我们发现新的问题,青虫就是这样。 第6处解释:【读一读】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论语》 孔子说,做事情就像堆土成山,只差一筐土了,却停止不堆了,那是自己要停止的。又好像在一块空地上,即使只倒下一筐土,还要继续前进,那也是自己想前进。这句话的最重要的意思是坚持不懈。 有一句话叫“贵在坚持”。坚持真的很难得。如果妈妈每天让我们读十分钟的书,一天可以,十天也差不多,一个月呢?一年呢?十年呢?这就需要坚持了。而我们学习的时间远远超过了十年,想想看,坚持到底有多难得。 第7处解释:【读一读】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日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 孔子说,整日不吃,整晚不睡,去冥思苦想,也没有什么用,还不如去学习。 我们遇到一个难题,自己怎么也想不出,老师或同学稍微一点拨,马上就解决了。许多问题的解决不是自己在家凭空想象出来的,一定要向别人或书本学习。 第8处解释:【读一读】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论语》    孔子说,做学问就像追赶什么,生怕追不上,追上了,又生怕丢失它。” 对自己喜欢的东西,我们都在不断地追求。那种喜欢 第9处解释:【读一读】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论语》 子夏说,每天学到自己所不知道的新知识,每月不忘记自己已经掌握的旧知识,可以说是好学了。 孔子那个时代知识还很少,我们的时代每天都有海量的信息产生。面对如此多的知识,我们该怎么办呢?子夏说的不错,我们不能贪多,只要每天学一些新知识,及时复习,不忘旧知识,我们长大后,就是一个有学问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4-5-13 09:41:27 | 只看该作者
有点意思,呵呵,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4-6-8 17:15:04 | 只看该作者
哪里下载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884|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4 23:10 , Processed in 0.157435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