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huge5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卡尔·威特/哈佛女孩/早期教育/天才???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05-3-5 23:31:01 | 只看该作者
shiyilang+-->引用:shiyilang 自闭症只发生在3岁之前吗?看看这个吧。

自闭症,时差病,有暴力倾向 暑假闭门不出易得怪病

   时下,大多数学生正享受着暑假的快乐,可一些“怪病”也在暑假里露头。

  广州市民邱女士最近发现,平时反应还算机敏的儿子小鹏好像傻了一般。小鹏今年中考考上重点中学,但最近老是恍恍惚惚,话特别少。邱女士带他到医院检查,被诊断为“有自闭症倾向”。

  在医生帮助下,邱女士发现儿子的病根竟然是暑假生活。邱女士和丈夫都忙于工作,一天十几个小时经常只有小鹏自己在家。小鹏嫌天气热,缩在屋里不愿出门,甚至连吃饭都不愿到父母安排好的邻近小食店,宁可在家里吃速食面。初三暑假既无作业,学校又不组织活动,同学之间往来更少。性格本来就相对内向的小鹏经常一人独处,渐渐地形成自闭倾向。

  某单位近日组织员工子女外出开展夏令营活动。刚开营,带队老师便发现:好几个孩子不但早上起不来,而且先后出现头晕、耳鸣、发烧等症状。通过向家长了解情况才查出,原来是“暑假时差”在作怪。

  据家长反映,因为心疼孩子考试辛苦,所以放假后都有意让孩子放松一下。有的孩子在家便与电视为伴,每晚看电视到凌晨三四点钟才睡,次日中午才起床。而夏令营活动,早上7时不到就要起床,孩子的生物钟一下“校”不过来,于是发生了各种“时差病”。

  高考后的小松几乎是泡在自己房间伴着电脑过的,最长一次在网上呆了20个小时。小松上网,主要是和网友打联网游戏,大都是些战略或暴力搏杀游戏。受游戏内容影响,加上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小松不知不觉陷入一种焦躁情绪中:跟父母一言不和便顶撞起来,还莫名其妙地觉得烦,不上网便有些坐立不安,有次甚至突然把桌上的东西都摔到地上。

  专家指出,这些“暑假怪病”特别在初三、高三学生中多发。专家提醒家长,暑假要让孩子进行户外活动,多与人接触,保持适当体育运动,同时注意正常的作息。(编辑:林洁珊)

请楼上的人去看一些医学书,不要在这里闹笑话了。懒一点的可以到网上一些自闭症网站看一下。你的这篇东西只是说自闭倾向,只是打了个比喻,这孩子根本不是自闭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05-3-6 00:39:31 | 只看该作者
bump+-->引用:bump 请楼上的人去看一些医学书,不要在这里闹笑话了。懒一点的可以到网上一些自闭症网站看一下。你的这篇东西只是说自闭倾向,只是打了个比喻,这孩子根本不是自闭症。

那请您也看看education2008的帖子,他说“小心自闭”中的自闭指的是自闭症还是自闭倾向呢?这个都没有搞懂就大肆批判,有点说不过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05-3-6 01:36:20 | 只看该作者
shiyilang+-->引用:shiyilang 那请您也看看education2008的帖子,他说“小心自闭”中的自闭指的是自闭症还是自闭倾向呢?这个都没有搞懂就大肆批判,有点说不过去。

你不用给我钻这个圈套来给education2008某人解释,他后来还专门特意发贴说自闭症去了,不是说自闭倾向。那口气好像巴不得进行早教的孩子都得自闭症似的,看了只能让人反感。我并不想批判某人,只觉得此人有偏执狂,身上一股愤青的味道,小年轻一个。莫名其妙骂人还自称科学,怎么还会有人替他解释?真奇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05-3-6 11:04:12 | 只看该作者
>如果他对社会上那么些伪科学有愤怒,蛮可以去政府门前静坐,而不是在一个网络里的论坛上大放撅词.
Oh,my Go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05-3-6 11:08:22 | 只看该作者
>只觉得此人有偏执狂,身上一股愤青的味道,小年轻一个。
Lesson 5 Youth
People are always talking about' the problem of youth '. If there is one--which
I take leave to doubt--then it is older people who create it, not the young them-
selves.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05-3-6 17:25:34 | 只看该作者
弹铗长歌+-->引用:弹铗长歌 楼上的那位,大凡拍砖是要准备子弹,差一点儿的至少也要准备一些散砖碎瓦什么的,最少也要准备一面盾牌还有两条会逃跑的腿.呵,呵~~

好了,废话不多说了,就让我来辩驳一下Education2008,来战一下这个没风也死转的风车,和做一个讲理讲据的文明泼妇吧?

1:不适当的早期教育方法会导致孩子精神上的伤害,轻则厌学,重则自闭
所谓早期教育,从理论上讲,就是能够适宜幼儿发展的教育.国际上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就是“发展适宜性”,适合这个标准的就是适当的早期教育方法.关于会产生自闭,则是Education2008的臆造了,因为专家从遗传因素、神经生物学因素、社会心理因素方面作了大量研究,然而迄今为止,仍未能阐明儿童孤独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但至少把它看成是多种生物学原因引起的广泛性发育障碍所致的异常行为综合征。不知Education2008那儿得了论据,而且自闭症只可能通常发生于3岁之前,一般在3岁以前就会表现出来,从婴儿期开始出现,一直延续到终身,是一种严重情绪错乱的疾病。和早教一点关系都没有.我并不是厌恶Education2008,只是标出他的错误之处,从而对他的人品和学识产生很大的疑问.

2。当无法预知的某种方法对孩子将来造成的影响时,宁保守勿冒进。
关与他认为无法预知的方法的问题,可以清楚的知道至今为止国际上.包括早教先进典型新西兰.日本.都没有一个统一标准,认为那个方法是绝对的.都是在试验和研究着.而且各种早期教育侧重点不同,没有可比性.就象你如果拿飞机和猴子比谁更先进一些,除了让人感到你很无聊还有的就是无知了.所以,如果要Education2008抛弃社会,历史背景下早教的经验主义评价,认为那种早教是不合适的,那么,就会失去强有力的手段去阐明位于研究的有效性的中心的那些方面。当然,任何早教方法不加批判地采用它的研究作为基础也是有危险的,毕竟我国的国情,人情,和社会关系和别的国家有所不同.不管我们喜欢与否,研究,包括经验性的研究,必定是儿童早期教育所主要做的.如果用标准和绝对的说法,没一个早教方法是肯定的.个人认为,也许孔子的说法更准确----因材施教.

3。对于婴幼儿在语言等方面的学习成绩,基本上认为是条件反射。不具备长期效益
在这个论点上更显露他的无知了,国际上的脑科学已证明:从脑科学的研究结论来看,如果方式、方法得当,幼儿学外语还是值得肯定的。脑科学的研究成果表明,人在10至12岁之前,语音中枢与母语同在右脑;再大一些之后,语音中枢就转到左脑,和右脑的母语分开了。如果家庭、幼儿园可以提供双语环境,3至10岁是学外语的最佳年龄。不知他的条件反射理论是那儿的出处,但是我可以肯定不是主流.


当Education2008言之凿凿早期教育的时候,我心里在笑-----你拉倒吧!!!!!!

linkspeed的网友未经我的同意概括了我的三个重要观点。实际上,言辞不太周严。而这个不太周严的概括被这位ID抓住,大大的驳斥一番。怎么说你呢?你怎么连基本的学养都没有?你要批驳我的观点,一个基本的规则是根据我的原文来吧。你怎么能用别人的概括来批评事主呢?连这种基本的学养都没有,说实话,你真的没有资格说别人无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05-3-6 17:31:32 | 只看该作者
bump+-->引用:bump 你不用给我钻这个圈套来给education2008某人解释,他后来还专门特意发贴说自闭症去了,不是说自闭倾向。那口气好像巴不得进行早教的孩子都得自闭症似的,看了只能让人反感。我并不想批判某人,只觉得此人有偏执狂,身上一股愤青的味道,小年轻一个。莫名其妙骂人还自称科学,怎么还会有人替他解释?真奇怪。

我觉得你真的有点挖空心思了。
我的原文很简单,“小心自闭倾向”。你连自闭症和自闭倾向都分不清楚吗?
我知道你是doman的代言人,但要记住,为doman辩护的最好方法是拿出实实在在的证据来。而不是对我进行个人攻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05-3-6 21:32:05 | 只看该作者
我们不是专家,等别人去研究好了。我宁愿有时间看多点医学和脑科学的东西,而不是他的什么论文收集资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楼主| 发表于 2005-3-9 21:57:01 | 只看该作者
如果说edu2008出差以前的帖子虽过于偏执但却不失可读性,那么回来以后的帖子就近乎无聊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05-3-10 07:52:46 | 只看该作者
其实有个很简单的方式来平复这一切,就是,你真正用心去试试你的孩子,他不是比你差,你会惊讶地发现他比你强得多,曾几何时,你也那么强,可是没有人注意到,所以你就觉得你的孩子也该走你的路吗?真的,不要忽略了我们的小天才。他们那么棒!如果你不相信3岁以前能干什么,你尽可以不看卡尔。维特,不听doman,你却一定应该俯下身来,花点时间试试自己的孩子。1岁左右的孩子,3天,他就让你惊讶不止。这是我个人的体验。我自己从卡尔、维特的方案中受益不少。我说一个例子说明为什么教育要早。我的女儿田田从出生开始听英文,8个月明显能听懂,之前懂不懂不知道。我现在给她用小乌龟学美玉,她看得津津有味。常常^_^大笑。不瞒大家说,那速度如果不看字母,我都听不太懂,但没关系,你不懂,她会懂,因为她既然能听懂那么多汉语,当然证明这时候的孩子是语言的天才啊,你还等什么呢?我觉得这个软件真好,就赶紧介绍给同事,她的孩子大概3岁多吧。没想到她后来对我说,儿子根本不爱看,因为太难听不懂。呵呵,看到了吧,会说话了,有主意了,3岁以前没有听过的,那是外语,已经有障碍了。可是我的女儿呢,她汉语也还不会讲,所以无所谓,来什么,我听什么,她用自己小孩子天生就有的领悟力来吸收语言。如果你的孩子还不到3岁,你为什么不试试?等3岁以前学东西有没有用确实有科学的结论了,真的没有,你庆幸,你看,我没有白浪费时间。可是万一是相反呢?你怎么面对你的孩子?什么理论都不如自己亲自试试。对不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00|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22:05 , Processed in 0.075922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