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107021|回复: 1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位感统失调的孩子在小学的表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3-4 22:57: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是一位男孩子,现年十二岁,智力正常,但常有种种奇怪的表现。
    1、动作协调性差。体育成绩勉强及格,做操动作不能到位,认真做操时一不小心会摔倒。写的字总是张牙舞爪,从没规矩地站在格子内。不会打扫卫生,认真清扫过后的地面人更加惨不忍睹……
    2、做事速度奇慢。除了说话时唾沫星子飞得比别人多而快,所有的动作总是非常磨蹭,很少能按时完成老师完成的作业。
    3、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极易动怒,怒火中烧时容易自残,以手锤桌,一头撞墙,吞下考试不及格的卷子等等,让人匪夷所思的表现在他的身上总能看到。
    4、有时思维不合逻辑。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他能把他们用因果关系或转折关系的词语连在一块,怎么分析疏导都无法让他转变自己的“高见”。
    其实,这个孩子在某些方面的知识并不比别人差,甚至还优于他人。对历史充满狂热的爱好,每一朝代的皇帝的名字年号都如数家珍,科普常识都难不到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5-3-17 14:46:33 | 只看该作者
像阿斯博格综合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5-3-18 00:27:43 | 只看该作者
看你介绍的这个孩子和我外甥很想,他才只有七八岁,能读好多书,但是就是不会接受教育,从来也不爱交流,动作协调差(不至于这么差),请大家帮忙看看,这样的症状单是缺乏感统训练的原因,还是有别的原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5-3-22 15:49:03 | 只看该作者
这种情况不管是什么原因都要重视,那位男孩其实是我的学生,很有耐心的我很多时候都要被他逼疯,他全家对他的这种情况也很重视,但仅限于口头轰炸。我建议他们家人去过医院,但医生听他们的主诉,说孩子没啥问题(据家人讲)。我看了李圣珍老师的文章,也尝试着做了一些,但无法改变他的怪异。全班同学已经习惯了他的怪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5-3-22 16:15:36 | 只看该作者
孤独并不总是坏事  
    爱因斯坦、牛顿都患有孤独症,但是有激情。   
    孤独症或自闭症,又称阿斯博格综合征,在临床上表现为行为怪异,但患者的能力不一定低下。研究发现,历史上许多思想家和科学巨匠如牛顿、爱因斯坦等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孤独症,这激发了研究者对于孤独症与超常智力之间关系的探索。   

    许多名人患上孤独症   

    许多孤独症患者经常被误认为是一些行为古怪者。他们缺乏社交技巧,在沟通上存在问题。剑桥和牛津两所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爱因斯坦和牛顿都患有孤独症。   
    研究表明,爱因斯坦在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了孤独症的迹象。爱因斯坦在孩提时期就不合群,他7岁的时候经常会讲出一些让人迷茫的话来,而且他也不是一个好的演讲者。随着长大,爱因斯坦结交了不少亲密的朋友,也有许多风流韵事,并开始谈论政治问题了。尽管如此,研究人员还是坚持认为爱因斯坦患有孤独症。   
    牛顿身上同样也存在孤独症患者表现出的许多症状。剑桥大学教授西蒙向《新科学家》杂志透露,孤独症病人大多数无法做到随意聊天。牛顿就不善讲话,只是专注于工作,以至于经常忘记了吃饭。他对仅有的几个朋友也很冷淡。他的脾气古怪,在他演讲时,如果没人听,他会对着空屋子一直讲。牛顿在50岁时精神失常。   

    孤独症患者有创造性

    费茨?杰拉德教授在他的新书《孤独症与创造力:孤独症与超常智力者之间的关系》中探讨了孤独症和创造力之间的关系。他声称,在人类历史上,包括苏格拉底、达尔文等在内的许多科学家和思想家可能都有孤独症。   
    剑桥和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认为像牛顿、爱因斯坦这样的天才科学家患有这类病症,应归咎于他们的高智商,“缺乏社交能力的天才离孤独症不远了。”美国加州大学精神病学家埃里奥特博士说,这些名人对比自己智商低的人缺乏耐心,对生活中某一目标充满激情并自我陶醉,造成了个人的孤立和难以相处。   
    但孤独症也有积极的一面:它使人更具有创造性,有高度的注意力,对工作坚持不懈,总是想把事情搞个水落石出。“有激情”、“拥护正义”这些优点与孤独症症状吻合在一起了。   

    孤独症与暴力无关   

    一些孤独症患者有“沮丧,甚至攻击他人”的倾向。但专家认为,在孤独症和暴力犯罪之间并没有必然联系。英国国家孤独症协会的一名发言人表示:“没有任何迹象表明孤独症患者比常人更可能触犯法律。只有极少数患者有过暴力行为。”   
    研究认为,孤独症患者由于存在社交困难,反而更可能成为犯罪的受害者。   
    文章来源:环球时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5-3-24 14:10:27 | 只看该作者
那么对这些患有孤独症或由孤独倾向的孩子我们该怎样来对待他们呢?
孩子的家长可是宁愿孩子做一个平庸快乐的人,也不愿孩子成为怪异的天才。
而且目前的这种教育制度,就算是牛顿和爱因斯坦在世也无法再有往日光辉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5-3-25 14:26:36 | 只看该作者
坚持做感统训练也许会好一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5-4-21 17:21:32 | 只看该作者
一、可以做感统训练,有益无害。但要达到一定的运动量才会有效。一般的幼儿园、家庭是做不来的。要进行专业的感统训练。

二、是感统失调还是自闭还是阿斯伯格,可以咨询广州中山大学附属三院邹小兵教授,他是这方面的专家。但他的号非常难挂,有的家长等了一个月才挂上他的号。

三、阿斯伯格儿童往往蕴含卓越的能力,但需要特殊的教育环境,主流教育环境不适合他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5-4-21 17:24:16 | 只看该作者
供参考:
“刺头”孩子多为天才种子
  非常聪明却性格暴躁、能说会道但不懂社交,这样的“刺头”孩子是典型的阿斯伯格综合征患者,同时又是天才的种子。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童行为心理学专家认为100个这样的孩子中有10个可以成为顶尖科学家,前提是对其进行特殊教育。广州市教育局回应,在目前集体教育条件下,只能靠家长选择适当教育环境,暂不推特殊天才儿童教育班。


  智力超常搞怪更强

  前天下午,在越秀区读一年级的小杰被妈妈带到了中山三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他极不安分地在房间里爬上爬下,轻松地应答医生的问题:5块毫无提示的拼图,20秒钟内可变出一只山羊;这个6岁的小孩会灵敏地解释:“军队是用来保护国家和人民的”、“蠕动,还有肠蠕动,是寄生虫在肚子里运动”。如此聪明的小孩却可以让人3分钟之内“抓狂”:一个不留神,他就给电脑换了桌面,往软驱塞了3个回形针,一个秒表器被五马分尸。

  “天才病”500人有

  中山三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邹小兵教授给小杰作出诊断:典型的阿斯伯格综合征。这是一种并不少见的病因不明的儿童行为疾病,发病率为2‰—3‰,男孩明显多于女孩,这些孩子从外表上看最大的特点是非常不善于跟小朋友交流,经常跟同学发生冲突,以自我为中心,好动多问,聪明奇怪,大多数被误诊为多动症,少数被误诊为精神疾病。但是这些小“阿斯伯格”在记忆力、乐感、某些能特别引起他们狭隘兴趣的学科上具有天才的素质。研究表明,牛顿、米开朗基罗实际上都是阿斯伯格综合征的患者。

  可能沦为“问题儿童”

  据介绍,中山三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从1999年成立以来,已经确诊的阿斯伯格综合征儿童有200多人,并有逐年增多的趋势。邹小兵指出,目前大多数小“阿斯伯格”被当做顽劣不堪的“捣蛋鬼”,被简单乃至粗暴地对待,天才慢慢被抹杀,与生俱来的缺陷却被慢慢放大,最后会真正沦为“问题儿童”。

  “6岁的孩子会跟我大谈生物进化论,7岁的小学生神侃宇宙大爆炸。家长和老师如果能对这些孩子理解、宽容,然后因材施教,真的能培育出天才。”邹小兵教授为此提出一个“1000、100、10”计划。如果老师对患阿斯伯格综合征的孩子不用同样的纪律要求他,不强迫他学习不感兴趣的内容,按照其特性选课并为其提供特殊升学政策,1000个“阿斯伯格”孩子中有100个能升入大学就读其专长课程,其中可能诞生10个顶尖科学家。

  暂难实施特教政策

  如何才能为这些天才种子提供特殊土壤呢?记者昨日(9月21日)就此问题采访了广州市教育局有关部门,对方坦承,目前公立学校实行的集体教育方式,首先要完成教育法规定的常规教育项目;在多年努力之下,逐渐对盲聋哑、残智障的特殊儿童提供了特殊教育环境。但针对患自闭症、多动症、阿斯伯格综合征的特殊儿童,暂时未能制定特殊就学政策,只能对老师进行相关知识的普及、教育方式的沟通。如果要刻意选择符合患阿斯伯格综合征孩子特殊才能的教育环境,以当前的条件,只能依靠家长选择个体教育方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5-4-21 17:25:42 | 只看该作者
邹小兵教授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

    儿童发育行为中心是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和中山大学儿少卫生教研室共同创办的广东省首个儿童发育行为障碍防治专门机构,在儿童发育行为障碍防治方面在我省乃至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儿童发育行为中心开展的工作包括各类儿童发育障碍和心理行为障碍(儿童多动症、学习困难、自闭症、弱智、抽动症、脑瘫、运动发育障碍、语言发育障碍、儿童问题行为、睡眠障碍、情绪障碍、品行障碍等)的检测、诊断、咨询指导、训练治疗和教育干预,其中较有特色和成效的工作有:(1)学习困难儿童的家长咨询和感知觉训练;(2)儿童多动症的行为治疗和感觉统合治疗;(3)儿童自闭症的结构化教育和语言交流训练;(4)问题行为儿童的行为矫正训练;(4)脑瘫和运动障碍儿童的康复治疗;(6)弱智儿童早期教育;(7)早产儿和高危新生儿的早期干预治疗;(8)儿童早期教育咨询;(9)儿童心理卫生健康教育讲座。
中心按照儿童心理特点装修设计,包括宽敞的行为观察室和咨询室、设备先进齐全的心理测量室、神经电生理室、训练治疗室;中心专业队伍阵容强大,人员包括医学博士、硕士、教授、主治医生、心理测量师和治疗师。中心与日本美国以及香港等地的有关学术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今后更好地服务儿童建立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我们愿竭尽全部的智慧和力量。

邹小兵教授专家门诊时间

每周一、周五下午14:30——18:00

每周三、周日上午8:00——12:00

由于每个孩子看病时间需一小时左右,故请先打电话预约

预约电话:020-87563296 85516867——3226

5月自闭症 家长培训班时间:17日(周六)、18日(周日)

广州爱慧、成都爱慧衷心感谢广州中山大学附属三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与邹小兵教授的大力帮助和支持!感谢你们为自闭症的孩子和家长及家长的机构所付出的心血和劳动!

以下资料由邹小兵教授提供: 儿童发育行为中心就诊指南


儿童发育行为障碍和心理障碍的诊治是一项有别于传统儿科诊治医疗工作,在诊断方面我们是以对儿童的行为观察和对家长的病史询问,结合必要的检查(常见的有脑电图、诱发电位或事件相关电位、CT、染色体)和心理测量,而在治疗方面主要以心理咨询、心理辅导、行为矫正、感觉统合治疗和各类教育训练为主,以药物治疗为辅,因此每一个儿童就诊的时间相对较长,每一个单元就诊的病人数量相对有限。由于以上特点,在就诊时一般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1. 与儿童发育行为中心预约就诊时间,预约电话85516867-3226,如未预约而希望就诊需要与中心护士联系,我们会尽量给予安排。
2. 门诊一楼挂号处挂号。
3. 儿童发育行为中心报到,初诊病儿填写病历个人有关情况,复诊患儿提供复诊卡,以便护士查找病历。
4. 大厅候诊。
5. 就诊。
6. 缴交咨询费、检查费、治疗费(八楼、四楼或一楼收费处)。
7. 预约有关检查和治疗。
8. 根据预约时间按时参加治疗、训练或检查。


儿童发育行为中心专家介绍


静进教授:儿童心理行为专家。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优生优育协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心理卫生协会儿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家庭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山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妇幼系主任、儿少卫生教研室主任。早年师从我国著名医学心理学家龚耀先教授和著名儿科学家郭迪教授,后赴日本,参与中日合作研究并受聘为日本白百合大学儿童发育行为专业客座教授,在儿童发育和心理行为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尤其在儿童学习困难的基础研究成绩突出,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际合作基金在内的多项课题研究,制订了我国第一个《儿童学习困难筛查量表》,临床咨询和治疗经验丰富,主持的研究获得卫生部和广东省科技进步奖,在儿童心理行为障碍防治继续教育中作了大量有益的工作,是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儿童心理卫生”的负责人。每周出诊时间为星期四下午和星期六上午。

邹小兵副教授:发育行为儿科学专家。医学硕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心理卫生协会儿少专业委员会委员、儿童发育行为中心主任、儿科副主任。1998年赴美国费城儿童医院,师从著名儿童气质学家Bill Carey学习发育行为儿科学以及儿童气质。主持制订《早期婴儿气质量表》,编写《现代育儿理论与实践》,是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儿童发育行为障碍防治”的负责人。在儿童发育行为障碍防治尤其是在儿童孤独症(自闭症)、儿童行为矫正以及婴幼儿养育和早产儿早期教育等方面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每周出诊时间为星期一、五下午和星期三、日上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72|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10:18 , Processed in 0.219213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