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7849|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你会给孩子留下什么样的烙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6-21 19:11: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网友“生如夏花”写了一篇关于父亲的日志,我觉得很好,征得同意与大家共享。她的经历值得很多父母警醒。
很多人沉浸在过去年代的所谓美好之中,其实那个年代的父母也不懂得教育,有意无意给孩子带来了持久的伤害。不管孩子的父母倒是没有太多伤害,但可能也帮助得不多。

写日志已经好几年了,却从来不愿意回忆童年。上次出差晚上无聊,任思绪自由飘荡,不知怎么就想起了童年。
  童年印象最深的,不是日子的穷,也不是干活的苦,而是父亲的喝斥与打骂。据母亲说,出生后父亲很喜欢我,经常逗我开心,偶尔去次集镇,都要给我买根麻花。可从我能记事时起,印象中父亲就没抱过我,没夸过我一句,甚至没对我笑过。童年的日子,我大多时间在恐惧中度过,不知道父亲什么时候会大发脾气,不知道将会为什么事而挨打。后来慢慢长大,父亲不再打我,但我依然看不到他的笑容,有时我明明听到他在外面带着愉快的声音哼着小调,可一进门,脸上立即阴云密布,整个青少年时代我一见到父亲就大气不敢出,唯恐出了差池被厉声责骂。
 小时最怕的,最恨的的人就是父亲,曾暗暗发誓:长大后嫁不出去,也不嫁父亲这样的人。中专填报志愿时,唯一的标准是:在能考上的前提下,离家越远越好!

维尼:不知父亲是怎么想的,也许是想保持父亲的威严?
   父亲曾是村小学的一名民办老师,后经招考转为公办,再后来调到镇中心小学,现在县教育机关。他对学生非常温柔,对同事也很热情,我曾经是那么羡慕他的学生和同事,只因为在他们面前,父亲是那么的和蔼可亲!
  慢慢地我和弟弟相继长大,先后离家,父亲的性格慢慢变得温和,开始和我们说说笑笑,结婚后我每次离家时,他都表现出依依不舍,让我有些心酸,但直至现在,我和父亲都无法相互表达感情,甜腻的话我不敢说,怕他烦,只好推着孩子在他面前嬉笑打闹,从他对孩子的慈爱中感受着他的温情。
 
成年后反思父亲的性格,很容易找到原因:他的性格,来源于他孤独的童年,源自他父母的冷漠和不负责任。大约在他三四岁时,父母离异,各自再婚,又生数子,却将一岁多的父亲扔给守寡的奶奶,从此不闻不问。父亲从小和奶奶相依为命,我一岁多时,父亲的奶奶去世。从此他失去了最后的精神依靠。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理解父亲,每次想起他的童年都觉得心疼,一个近似于孤儿的孩子,在那个年代,该怎样生活?受了委屈,该如何寻求安慰?刚刚成年就失去生命中最重要的亲人,还未来得及悲伤,又要独自承担起养活一家人的重任。孤独无助的童年,让他没有机会学会如何示爱,无论是对爱人,还是对孩子。生活的压力加上情感的封闭,让他无法找到合适的表达方式,从而将所有情绪都发泄到孩子头上。他和大多传统男人一样不擅长表达感情,更少想过如何与子女交流,在那个年代,能挣钱养家,能顾得一家人肚子吃饱,就很不容易了。
  也正因为如此,父亲做了一位极度有责任心的父亲,即使当年他和母亲曾一度离异(后又复婚),也没有对我和弟弟有任何影响。三十年前的农村条件无比艰苦,但他依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为我们姐弟创造了最好的条件,坚持供我们上学,为我们事无巨细操劳奔波。
  时至今日,父亲仍然时有脾气,但我已经能够包容,我知道,他表达出来的,并不是他的真心!等一切过去,他又会成为最慈爱的父亲。

  回忆童年,突然发现,我一直希望逃避父亲的影响,事实上,父亲却在我身上刻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维尼:人无可避免地留下父母的影响,你准备给孩子留下什么难以磨灭的印记呢?
  从幼年到成年,我一直拼命学习,希望能用成绩来博得父亲的夸奖,三十多年过去,我尽了最大努力,依然没能得到父亲半句肯定。从客观上说,我因此而受益,一路走来成绩优异,最终通过读书改变命运。但在我几十年的生活中,却一直没有自信,总希望获得别人的欢心,希望能让他人高兴,过分在意他人的评价,许多时候,活得太累。

维尼:一直没有获得肯定的孩子,容易:总希望获得别人的欢心,希望能让他人高兴,过分在意他人的评价。为什么不肯定?也许是怕孩子骄傲,也许是对孩子要求太高。
十几年前,我迅速进入婚姻,甚至赌气不通知父母(主要是赌父亲的气)。一星期后双方家人在一起吃饭,饭桌上第一次见到父亲落泪,那一刻我才感受到,原来,父亲是在意我的。但之前的二十多年里,我却需要用推导的方式告诉自己:父亲,是爱我的,他供养我的一切,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我一直在想,当初为什么会闭着眼睛嫁给木头,最后得出结论:因为他与父亲的性格几乎相反,他有着父亲没有的优点(性格宽容,不乱发脾气),也有着父亲有而他没有的缺点(做事不够细致,得过且过,没有追求优秀的习惯等),但我的潜意识里,还是对父亲的叛逆太深!

  初中毕业,在父亲力主之下我被迫放弃高中,上了中专,从此失去了正常上大学的机会。之后无数次以泪洗面,感觉整个人生都没有意义。工作后发奋自学,面壁十年终于返回校园,别人都道我有毅力,只有我知道,失去的总是最珍贵!被迫放弃的,更容易让人耿耿于怀!我常在想,假如当初父亲没有那样的决定,我正常读完高中,是否还能考上大学?大学毕业后,是否还愿意坚持学习?

  在渴望得到父亲夸奖的愿望之下,从小到大我的学习非常努力,成绩一直稳居年级第一,在父亲的严格要求之下,做其他事也是不做则已,做就做到最好。但纵观我的前三十年,我却觉得自己并不快乐。整个童年在战战兢兢之中度过,在湘上学四年,大多时间沉浸在自我感觉又穷酸又土气的自卑阴影之中,工作后看着同龄人背着书包上大学伤心欲绝,结婚后为婚姻不如意痛苦不堪,考研后感觉肯定要失败彻夜痛哭流涕,硕士毕业后想留在沿海未能够,回来整天面对他人的嘲讽和讥笑不敢出门,生了孩子无力抚养无助绝望多次想自杀........回头看,觉得自己那些年简直是有强迫症,一点不如意就感觉人生没有希望,动辄寻死觅活,时常竭斯底里。
  反思自己,读书不多,却仍有如此不健康的心态,就算到达知识的顶峰,又能如何?权钱名利包括知识人人渴望,但若却缺乏感知幸福与快乐的能力,拥有再多,又有何益?

我庆幸自己还残存了一丝信念,最终走过无数关口。庆幸自己遇见木头,数十年的包容和等待,终于让我由暴戾如狮,变为宽厚如佛!庆幸自己生养两个孩子,曾经让我委屈痛恨甚至诅咒的抚养孩子的苦难,现在看来都是成长的财富,在经历过无数的绝望、煎熬和心力交瘁之后,最终置之死地而后生,学会发现幸福,感激拥有,接受既定的事实,现在别说自杀,都想不起来有什么事可以生气了。
  如果说父亲年轻时的暴戾和武断给了我磨难,那么,他同时也赋予了我走出磨难的坚韧和毅力!苦难结束于自己的心态改变之时,而坚韧和毅力,却将伴随我的一生。
 
  父亲造就了我的一切,如今,我又影响着我的孩子。


   我尽量不打骂孩子(虽然无法避免),尽量与孩子平等交流,尽量给他们做主的机会,哪怕因此将忍受无尽的麻烦。 
  我从小没感受过爷爷奶奶的宠爱,每次看到公婆对葱蒜的亲昵都备感欣慰,尽管他们年老体迈,能给予我的帮助非常有限,可哪怕他们什么也做不了,仅仅是给孩子一个慈祥的微笑,我都觉得非常温暖,无论是出于道义,还是出于爱,我都愿意给他们最大的包容,愿意尽自己所能,让他们幸福快乐!
  我不奢望孩子学习成绩好,以后也不会要求他们考试得第几或门门功课多少分以上(许多人都说,你现在这样,到时在环境的压力之下肯定做不到,可三十年来的经验证明:凡是我决定要做的,一定能做到),更不会逼迫他们去追求所谓的成功
[size=+0]而是努力让他们快乐,鼓励他们去做任何他们喜欢的事哪怕以后他们只做个普通厨师或修理小工,我也不会觉得难为情,只要,他们觉得快乐。
  或许这就是典型的补偿心理。自己小时没得到的,成年后拼命塞给孩子。
  我不知道,等我的孩子长大后,他们又会有什么遗憾?若干年后,他们会不会怪我:妈妈,我小时候你怎么不逼我好好学习?怎么不逼我去学琴棋书画?怎会容忍我如此平庸?
  如果他们真这样问,或许我会回答:孩子,我觉得快乐比优秀更重要,如果,你想做一个优秀的人,那么,什么时候开始都不算晚!


父母都是我的QQ好友,我没办法因这篇文章而将他们排除在外,所以,亲爱的父亲母亲,如果你们看到这篇日志,请不要难过,都是些少年时代的幼稚情怀,憋在心里并不代表不存在,说出来了,彼此都轻松些。如今,我已经能感受到父母深沉而厚重的爱,感激父母给予我的一切,是你们对我的培养和教育,造就了今天的我,如此反思,只希望能趋利避害,从而更好的对待自己的孩子。

  第一次认真写自己的童年,没有清算之意,更多的是一份理性思考,希望能从上两代人的经历中,感受到父母对孩子性格以及整个人生的影响,从而在考虑如何对待自己的孩子时,多一份参考。

  我无法想像,三十年后,自己将会给孩子什么样的影响,只能努力做好眼前的事,然后顺其自然!没有人能够在理想的环境中成长,所有正面和负面的影响,或许,也是孩子命中注定的吧!

维尼:做你能做的事情,其他的顺其自然!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0 金币 +50 收起 理由
Xieno + 20 + 50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3-6-21 21:27:07 | 只看该作者
错是你们的,责任却是我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3-6-22 19:00:2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shwyyan 于 2013-6-21 21:27 发表
错是你们的,责任却是我的。



因为他们也是受害者~~
时代不同了,我们自救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3-6-24 17:03:22 | 只看该作者

转帖:非历寒极不知春——写给亲爱的暴龙妈妈 (2013-02-15 13:37:52)

我的母亲是条暴龙。

我,已一大把岁数、牵着抱着自己的孩子了,也算混得不错,但,在妈妈这条暴龙面前,仍然不能放松。过年回家,她眼睛一横过来,我心头一紧,马上电脑自动扫描式地自省一遍:衣服穿得不合适?鞋子没擦干净?该赶紧去收拾桌子?厨房里还有啥活该我干的?赶紧该干嘛干嘛去,迟了,老太太就发飙了,等她说出口时,一定没有好声气儿,不是哧地冷笑,就是吼叫。难得她慢言细语地给我说个事儿,我我我简直受宠若惊。

自己还没有孩子时,一再地发誓,如果我有了孩子,我一定一定会好好地对待她,不会打她不骂她不恐吓她,爱她,爱她,全部身心地去爱她。象穿越回过去,爱那个被母亲留在寄养家庭的自己一样地爱。

一岁左右,我曾被寄养在镇上一个专门带孩子的女人那几个月。那段日子必不美好。听说,一个邻居顺道去看我,幼小的我竟然认出这个邻居,扑上去死死抱着她的腿,嚎啕大哭决不放松,因为知道,她是能带我回家的“故人。”

自己有了孩子后,对这一段过往,不能释怀。那么小啊,你们怎么能就把我丢弃在别人那里呢?我盯着饭桌对面的爸爸妈妈问:“为什么?”

“两个孩子...带不过来.....”他们互相对视了一眼,嗫嚅着回复。

“那为什么不是把哥哥送去给别人带?我小一些,更需要照顾才对!”不依不饶地问。

难堪的沉默和无力的辩解。我问完也就算了。问完,说完,就是我最大的谴责和反抗了。他们也知道。几分钟后妈又开始象暴龙一样吼叫:“赶紧吃,最后一个的洗碗!”

妈妈不喜欢我。妈妈喜欢哥哥。妈妈是非常难以讨好的。无论我做什么,她都不喜欢我。这是从小到大的记忆,奴隶背上的鞭痕般清晰,深到骨髓,深到潜意识。有一次,一个小木桶放在跟前,我和哥哥面对面坐着泡脚,他拿热水壶添水,手一歪,一壶开水浇在我的脚面上,我尖叫起来。妈妈正在院子里和人说话,闻声跑进屋,二话不说,先重重抽了我一嘴巴。

“你出生时就是个忤逆不孝的家伙!”妈妈最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八个月时胎位还很好,到临产了, 你变成了屁股朝下,臀位产!疼了我一天一夜也生不出来,差点死了!”妈妈还要狠狠补上一句:“我跟医生说,把它扒拉出来,死的活的不管!”

听了很多遍,并不会因为听得次数太多便麻木,每听一次,都血腥淋漓地战栗。

妈妈铁齿铜牙,个性凌厉。人人都说我口才好,其实我妈妈说话,那才是钢板钉钉,又狠又硬。我从体制内辞去优渥职务,成了一个落魄书生的日子里,妈妈吵:“就你?就你?你能写得出来,眼睛都扒出来给你!”沉寂在家的日子,家里有庭院,院有间小屋靠马路,她指着小屋,要爸爸把屋子开一个门面出来:“送她去学理发!学个手艺,回来开个理发店,好歹也不吃白饭。”我就想起高中的日子,她不看好我读书,跟爸爸说,县城宾馆在招服务员,还是事业编制,不如送我进去当服务员。我可是她“三岁赋歌、七步成诗”的神童女儿!还记得爸爸看着妈妈哭笑不得、匪夷所思的表情。

妈妈可不是没受过教育目光短浅。她是60年代高考没废除前,罕有的女大学生,毕业于解放军军内名校。她自己尝过读书艰苦,我外婆重男轻女得厉害,女儿成绩再优异,也舍不得每年开学要交的几块钱伙食费——那时候中学似乎不交学费,要换在今天,妈妈天资再好,也断然没可能读书。每逢开学,妈妈必定要又哭又求又闹,每每要下跪,才能从外婆手里要来那几块钱去镇上上学。学校打饭,她到了周末就不吃饭,将打下来的每天四两米凑起来,装在罐子里,提着走几十里路回家,给全家人吃。高中毕业时她可以读更好的学校,但为了立即拿钱,报考了军校。一进学校,发了当月和下月的2个月生活费,50元6毛。她留下6毛钱零用,50元整数邮寄回去。

妈妈不喜欢我有很多理由。馋,懒,贪玩,调皮,嘴犟。军人出身的她对孩子的教育只有“命令和服从”,教育方式只有“规训与惩罚”。对超出生存需求之外的一切肉体需要,都抱着极度轻视。比如,零食在她眼里是罪恶,睡懒觉那就是道德堕落,贪玩是不可宽恕的,爱穿好衣服是虚荣,去理发店剪头发是小资——劳动、劳动最光荣!于是我5岁就是个好腿,打酱油、买面条。机器压制的面,流水一样从机子上淌下来,师傅用手一捞,齐刷刷地断开,秤出2斤,我交上粮票和钱,放进一个铁丝编织的小篮子,走过3座小桥,回家。家里有一个小铅皮桶,我可以拎得动,提桶下河去打水回来,一趟一趟地跑,也能提回来半缸水。

  有一次的打非常暴烈。我和哥哥煮饭,在煤球炉子上,饭焦了。害怕打,我们俩一商量,把饭全刨出来倒给鸡吃,重新煮了一锅。结果妈妈一回来就闻到焦味,鸡窝里一看剩下的白花花米饭,拖过来就一顿毒打,边打边骂边哭:“作孽、浪费、坏东西,养你们有什么用,不如生下来时就一把捏死!”对一个孩子来说,这样的威胁非常真实,不听话,就捏死、摔死、淹死......

那时候住大院,我们家打孩子很有名的。邻居看到我,我手舞足蹈地玩着说着笑着,给别的孩子讲山海经时,一个阿姨经常是劈头笑笑地问:“今个又挨打?”我不喜欢他们,这些带着诡笑的成年人。也听得出他们的恶意。但自己是心虚气短的:被打,总不是个光荣的事。孩子再小也知道,不被父母宠爱,走到哪里似乎都矮人一头,就讪讪地不说话了,走开。

街头已经流行各种时装,但我母亲以她的少女时代的审美标准和生活标准来要求我。要么是旧衣服改改,要么是她自己在缝纫机上用棉布做一套——我是全班同学中穿得最老土破烂的那几个,有一次,我过年的衣服是在旧衣服上接了一圈边儿——还是色差极大的——这对于一个敏感好强的孩子,简直是最大的折磨。对我们的抗议,母亲轻蔑地说:“我们那时候连衣服都没得穿,不也考上了大学!”有时候还会上纲上线:“就是要治治你的虚荣心!”

不管怎么样,孩子总会长大。生命的激流按照自己的意志,一路磕碰跌宕,也奔向了原野。没有被母亲温柔呵护过的孩子,心灵是有创洞的。我一直在伴侣身上寻找无条件的爱与包容。是的,我要求没有条件。一旦有挫折,我就毛发皆竖,刺猬一样狠狠地去扎对方,并会立即萌生退意:“我不要你了!”一切的一切,都是母亲对待我的摹本的复制。性格强烈、男性气质突出的异性从来都立即被我拉黑名单,我只选择温厚和善、带来安全感强烈的异性交往。心理学意义上来说,我是在寻找一个“阉割后的男性”替代母亲,透过情感关系来解决内心的焦虑。

和暴龙妈妈的战争,一直在继续。她不接受我,尤其是越来越叛逆、我行我素的我。我也恨她,因为不管我做得多好,她都嗤之以鼻。有了孩子很长一段时间,我的愤怒尤其高涨:“小生命多么脆弱可怜,当年的我就这样小,你们竟然这样对待我.....”就像憎恨那些虐待孩子的人一样,不能原谅曾经年轻的他们,这样对待孩子。

直到如今。一个早晨,本经历了一个无眠的彻夜,挣扎着起来给uu做好早饭,面包、果酱、煮鸡蛋、煎肉卷儿、红薯稀饭。uu懒懒地咬了一口面包,就丢在碗里,新榨的果汁看都不看一眼,又开始找借口不吃早饭:“妈妈,我肚子不舒服.....”我忍无可忍地爆发了,指着她吼:“信不信我把碗给你砸了?!”

被呵斥的孩子眼泪汪汪,不敢哭,含着泪小口小口地啃早点。在她眼里我一定象个恶魔。我自己跑到卧室,把门关上。充满了失败感。我发誓要做一个好妈妈的。不打孩子、不骂孩子、不粗暴地呵斥她们。决不让我受到的任何一样伤害发生在我的孩子身上——但生活不是剧本。

照料孩子、照顾家人以及工作、写作和人近中年的危机意识。一个妈妈只有24小时。妈妈不是神仙。她要睡觉,疲惫时会暴躁,工作失败时会沮丧,身体会痛苦,情绪会低落。一个妈妈只是一个肉体凡胎。

我可怜的暴龙妈妈在那个年代,只有56天产假。一周只休息一天,那一天还要政治学习,上下班迟到一分钟都会被扣钱。上着班的她要养育两个孩子。她没有钱请保姆,虽有姥姥帮带孩子,姥姥则是她脾气暴躁动不动呵斥她的母亲。她面对着事业的挫折,面对着婚姻的各种冲突危机,我年轻的父亲事业风云直上,而同样学历、能力超群的她只能蹭蹬在小职员的位置,被两个孩子牵着鼻子团团转。

一旦我们弄灭了煤球炉,自然会遭致一顿毒打和毒骂。因为煮一顿饭,燃煤球炉就要10几分钟,而单位规定的午休时间,不过是一个半小时。所以走在路上,她会把看见的小木片都捡拾起来带回家,用作引燃的材料。孩子尿床、弄脏衣服了对她就意味着又一轮无穷尽的家务,冰天雪地时她也得下河边去捞洗,南方的冬天,水刺骨寒冷,冷得骨头发疼,你决不想把手在里面多放一秒,主妇却要在里面浸洗全家的衣服、被褥——逢上天阴,衣服被单,怎么也干不了,狭小的陋室里,晾也无处可晾。

妈妈在我这个年纪,一个曾经充满梦想激情的女人,生活变成了两个拖着鼻涕哭闹不休的孩子,一大堆永远也做不完的家务,睡眠永远不足,舍不得吃,舍不得穿,牙缝里每一分钱都抠下来持家,她怎么可能永远挂着圣母般的温柔微笑?早晨上班马上就要迟到,而迟到就意味着扣奖金扣工资挨批评写检查,她怎么可能蹲下来给哭闹着不肯吃早饭孩子一口一口喂饭?一个童年一直在暴躁的母亲手下忍气吞声的孩子,青春期在严苛的军营度过,经历了十年文革,周围充斥着暴力、辱骂、猜忌和冷漠的社会里,一个资源极度匮乏,随时都会挨饿的时代里,我的母亲,怎么可能不进化为一头暴躁的霸王龙?丛林的母狼对小狼没有温柔可言,对于犯规的小狼,连撕带咬、叼起脖子就甩地上,狠狠地毒打一顿,因为,生存争分夺秒。

为一毛钱在菜场争得口角冒烟,那是因为为嗷嗷待哺的孩子多争回来一口菜都是好的。她们偷偷地把单位信纸拿回家,给孩子写字。她们在单位食堂里把肉食夹在一边,装在盒子里带回去,晚上给孩子补营养。路过菜场,被遗弃的蚌壳也不能忽视,她顾不上泥泞脏污,检起来带回家,敲碎了给鸡吃,让鸡多生蛋。生活这样粗糙,珍珠也被磨砺得失去光泽。

暴龙妈妈用巴掌呼过来,让我们好好吃饭,即便饭菜再不可口,也必须吃得盘光碗净。为了贴补家用,她在院子里养了几十只鸡,保证两个孩子每天能吃上两只鸡蛋,周末会将多余的鸡蛋拿到集市上去卖,和一大堆的贩夫走卒坦然地挤作一堆叫卖。冬天里,她托人买紧俏的驼毛,密密厚厚地缝在绒布里,把我们的小手,包得象熊掌,家制的棉鞋丑陋,里头却穿着两双袜子,一双棉袜,一双毛袜。我从没长过冻疮。虽然没有零食,我吃得又饱又足,我和哥哥的身高远超我的同龄人。我恨她在16岁还给我穿家制的衣服,让我丢脸,但是,16年,每一件衣服,从内到外,衬衫衬裤,毛衣毛裤,外衣罩裤,都是她一针一线制出来的......春去秋来,一个妈妈得在缝纫机前、毛线针底下,付出了多少心血?

暴龙妈妈自己读了很多书,人聪明,勤快,写一笔飘逸好字,口才好,文章也练达,但在单位中始终不受重用——本来也不是一个重用妇女干部的时代,她又不会逢迎拍马。还天真地去劝诫领导的小蜜:你这样做是违反社会主义道德观的!换在美国,也许她会是希拉里。但在中国......

在小镇的集市上,熟人的眼皮下,她叫卖自产的鸡蛋。邻居女眷们取笑她:“你还大学生呢,就落得干这个?”我蹲在她脚边,虽然幼小,也感觉到羞耻的压力。妈妈昂着头:“劳动最光荣!”——这辈子,她都在给我唱高调。但她也是少有一个按照理想主义的高调生活和践行人生的,我所见的唯一一个。以最终的退休级别,她和父亲都有不菲退休金,子女亦无负担,但已近七十的她,依然每天工作,早晨八点到店,晚上八点回家。我笑谓她大有弘一法师之风度:“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她瞪我一眼:“不做事怎么行?在家等死么?”饮食依然极简,在庭院内外,栽种了蔬菜:青菜、香菜、胡萝卜、油菜、红薯、青蒜、香葱,每日菜蔬,自给自足。每个月开销不过数百,举手捐赠,却极慷慨。人越老,越清瘦,老花镜下一张清癯而严厉的脸。她是无神论的共产党员,不信基督,我十分遗憾地告诉她:“您这作派,您这思想,实在是和很多基督教的清教徒非常相像!”——近年来好多家庭开始自种菜蔬了,在报纸上看到,她嗤之以鼻地一笑:“早说了,我是走在时代前面的人!”

试着给她说:“我们出钱,请你去周游列国?老了也开开眼界?”她自负地一昂头:“我坐在家中,眼观天地,心游八极,什么地方我不知道?不过就这样那样罢了,能有什么新鲜?”

我告诉她,这句话和圣经里一句话很象:“日头底下无新事。”她鼻孔里又嗤了一声——那还用说?老太太我的智慧是你受用不尽的!

她把我塑造成了一个理想主义者,一个务实的理想主义者。也许是从臭气熏天的鸡窝里掏鸡蛋开始。也许是在集市上卖鸡蛋,昂着头冷笑的那一刻开始的。世俗的太多东西,在她那里被蔑视。所有的行动,在她那里,都是简洁的、直接的、明了的、实用的,所有的目的,也都是高尚的、纯粹的、和光明的。

她从来都不是完美妈妈,完美妈妈也只存在于文学作品之中,她,就是妈妈。我也从来不是完美孩子,但若干年后,不完美在岁月中,慢慢长成了独特的印痕,成为生命特别的馈赠。

随着年纪深长,生命中的浮华,与青春一起次第凋去。如一个剑客练剑到了末期,去芜存菁之际,越来越觉得生活中很多事物的不重要。吃什么,也都那么回事,穿什么,也差不了多少。我越来越象我曾经激烈反抗过的她。有一段时间,一件西服我穿了五家电视台,录了三十档节目后,编导提醒我,你好歹也换换形象?难道你就这一件出镜西服么?我说:“若论服装,你们可以随时找一万个比我会穿的坐在这里——但显然你们不是需要这个,观众也不是需要这个。差不多就可以了。”

——暴龙妈妈当年劈头怒喝:“穿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什么!”

三十年的菩提子,三十年后终发芽。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73e68a70102e23u.html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helenminliang + 10 + 10 生活的艰难,会放大某些负面的性格,一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3-6-24 21:04:3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无事生非 于 2013-6-22 19:00 发表



因为他们也是受害者~~
时代不同了,我们自救吧。

所以说,错是他们的,责任却是我们自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3-6-24 21:06:5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Xieno 于 2013-6-24 17:03 发表
我的母亲是条暴龙。

我,已一大把岁数、牵着抱着自己的孩子了,也算混得不错,但,在妈妈这条暴龙面前,仍然不能放松。过年回家,她眼睛一横过来,我心头一紧,马上电脑自动扫描式地自省一遍:衣服穿得不合适 ...


到了美国,她妈也成不了希拉里。中毒的父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3-6-25 23:18:40 | 只看该作者
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3-7-23 21:04:21 | 只看该作者
可怜天下父母心。严过头也不太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3-8-31 14:43:05 | 只看该作者
我对孩子经常两极化,要成长反思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77|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7 04:04 , Processed in 0.318990 second(s), 3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