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time1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9岁男孩,刚刚从看绘本听音频开始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3-6-16 10:08:18 | 只看该作者
中国人听外教讲英语,怎么都难以分清[i:]、、[e]、[æ]这几个音,因此在听包含这几个音的单词时,耳朵里总是一团糊涂,总是分不清beat和bit,bed和bad,sheep和ship等等。以前中国人误认为这几个音是长和短的差别,因此就靠发长和发短来区分它们,但其实想想这是否幼稚,一旦遇到一个说话语速偏快的人,他的发音就全变成了短音,你还能分出长短吗?

    打开耳朵听懂这些音的根本办法不是去“干听”,而是要找到听不懂的原因。原因如下:这些音之间的差别其实不是长短差别,而是发音口型的微小差别,如的舌根位置比[i:]略高一点,的口开度比[i:]略大一点,这才是根本的差别。这个差别在中国人看来是微不足道的差别,但在外国人嘴里是十分明显的很大差别,并且他们听到[i:]时脑子里反映的是字母e,而听到时脑子里反映的是字母i或y,这岂不是天壤之别吗?

    造成中国人分不清[i:]和的根本原因在汉语发音那。汉语发音属于大区别音,即音和音的差别很大,如汉语拼音的[a]、[o]、[e],发音时区别很大,这是因为汉语发音用的是口腔前部发声方法,发音时嘴唇的动作很大,可以很明显地靠嘴唇动作分辨出[a]、[o]、[e]。而英语发音用的是口腔后部发声方法,靠的是舌根的微小高度变化来区分[i:]和,舌根在发[i:]时稍微抬高一点,就发出了

    习惯了嘴唇大动作发音的中国人对英语的舌根音完全没感觉,更不会敏感地发现[i:]和舌根高度的微小差别,因此无论是嘴巴还是耳朵,对[i:]和差别根本无法分辨(还误认为是长短差别)。这样去听英语肯定是糊涂的,纵然听英语千遍万遍也完全有可能发现不了[i:]和的发音差别,因此说,汉语大动作的发音感觉,掩盖了中国人对英语细腻音的敏感,使中国人的英语听力出现障碍。



     中国人要想听懂[i:]和的差别,就要启动自己的舌根亲口去发出微小舌位差别的[i:]和(同理[e]和[æ]的差别也如此),从而启动大脑对这一微小差别敏感起来,进而激发耳朵对这一微小差别的分辨能力,从而形成“睁大”耳朵的听力。这个过程听起来复杂,但其实找到了感觉的人甚至在几分钟内都能解决问题,这比天长日久靠“蛮听”英语来练听力的人不知要节省多长时间。

===以前没有注意过这些细节,看来这方面也得想办法提醒孩子注意分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3-6-16 10:10:00 | 只看该作者
以后的学习方法要调整一下了,以前是开一本新书时,一边看书一边听音频,往往第一次听就开始跟读。

以后每本新书先祼听两三次,(可以把生词提前告诉他),不管能听懂多少,都是对“听”的锻炼。然后再打开书看文字和跟读听

[ 本帖最后由 time123 于 2013-6-16 15:24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13 金币 +13 收起 理由
dashuaixiaopang + 1 + 1 学习了!
dinggy + 2 + 2 学习一下。
bianyr01 + 10 + 10 的确这样做效果更好,坚持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3-6-16 14:43:04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学习了,我们以后也要照此方法,先听,记住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金币 +1 收起 理由
time123 + 1 + 1 共同努力呵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3-6-16 15:53:42 | 只看该作者
好,试试这方法,我家也是直接就跟读,经常一句才放到一半,就跟读了,结果往往后半句连听都没听到,就再在那里瞎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3-6-17 12:38:0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dinggy 于 2013-6-16 15:53 发表
好,试试这方法,我家也是直接就跟读,经常一句才放到一半,就跟读了,结果往往后半句连听都没听到,就再在那里瞎读。


跟着音频逐句读我的孩子不乐意,因为反复嗯暂停太麻烦,而且浪费时间。

实际上我们现在压根就没有练听力,听仅仅好是为朗读服务而以,一般是先朗读一遍,划出不会念或者没见过的词,然后看书听一遍音频,尽量模仿语音语调,如果还有不会念的字由我进行人工帮助,而不乐意听第二遍。再读了2遍流利点就录音而来。

我也在考虑调整借鉴一下楼主所调整的模式,先裸听,再看听,然后朗读。就怕孩子不配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3-6-17 23:03:59 | 只看该作者
今天试了先祼听,找出本新的小书,先调动他的兴致,我说:“来,试试,看你能听出几个单词”,结果那么简单的小短文,就听懂不到十个单词,sister第一遍就听出来了,brother第二遍也没听出来。我昧着良心可劲儿夸他,哇,这么历害,听出这么多的单词!!

这小文里有shop这词,是当动词“购买”用。我说,这个还有商店的意思,他突然想起什么来,说这个词前两天还见过。在那堆小书里翻了一通,找出I hop hop hop  to shop  shop shop ,很兴奋的样子,看来这单词在今天才算是记住。……我在心里偷着悲哀,hop shopp 这本小书,已经看了好几天,在别处见着shop他还是不认识 ……这大概就是孩子的学习规律吧,不可能有我想象的速度。不过我也相信,等他对英语有了感觉之后,看见一串字母从头痛到亲切,再接受新单词新内容大概就容易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3-6-17 23:21:52 | 只看该作者
写日记就是好,帮助自己思考。这个shop事件,我本来只想吐槽他的记忆怎么这么差 进步这么慢!

随后想到,看来单词必须得在不同的情景反复遇到,印象才会深刻。在同一本书、同一句型中出现的次数再多,我陪他复习的次数再多,也只是同一个印象,效果不太好。 

我们最近看的,全是0级最简单的小书,曾经想过,要不要开始尝试1级,1级对他有点难度,但是应该可以克服。现在决定,还是在0级泡着吧,慢慢儿的长单词。每本书里就几个新单词,这样他不吃力,才可能享受看书的乐趣。

以前对每本书重复得比较多,有点追求精读的意思。今后打算一本新书第一天祼听两三次,跟读一两次,看书听一两次。以后的不定期复习,每天就听一次,最多两次,走泛读的路。创造条件在各种各样的场合遇到单词们。

没有词汇量,看生词太多的文章真是痛苦和负担。我自己深有体会啊

[ 本帖最后由 time123 于 2013-6-17 23:48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3-6-17 23:39:2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dashuaixiaopang 于 2013-6-17 12:38 发表


跟着音频逐句读我的孩子不乐意,因为反复嗯暂停太麻烦,而且浪费时间。

实际上我们现在压根就没有练听力,听仅仅好是为朗读服务而以,一般是先朗读一遍,划出不会念或者没见过的词,然后看书听一遍音频, ...


或许是因为孩子分视觉型,听觉型,触觉型吧。我妹妹的儿子是明显的视觉型,最典型的例子,是他学转魔方,魔方小站的讲解视频,他硬是不肯看。全是自己看下面的说明和演示学的。我儿子比他偏听觉,喜欢我念书给他听,不太喜欢自己看

离听觉型远的孩子,也许就不太喜欢听,可听力好象也不能扔,只能变着花样引诱他们了,……我儿子是不肯好好读,跟读时总爱出怪调,我也头痛啊头痛

[ 本帖最后由 time123 于 2013-6-18 13:52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13-6-18 08:47:47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金币 +1 收起 理由
time123 + 1 + 1 共同学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13-6-18 14:10:06 | 只看该作者
刚刚看到这么一篇文章:

一、左右脑分工不同

大家知道大脑分为左右脑,而左脑是管抽象和逻辑记忆的,比如文字公式等,在日常学习中用到的大部分都是左脑,因为平时学习的东西主要是文字和公式。而右脑是管形象记忆的,比如图片声音视频以及各种感觉。据科学家研究表明,右脑的记忆能力是左脑记忆能力的一百万倍。所以我们在记忆东西的时候要想着如何用右脑去记忆,这样的话能够把速度提高很多倍。

二、长期记忆形成途径

记忆单词肯定是要形成长期记忆,那么就要了解长期记忆形成的途径。长期记忆形成途径有两个,一个是“暂时记忆→不断重复→长期记忆”,这也是大家在学习和记忆单词的时候走的路。还有一个途径是“暂时记忆→强烈刺激→长期记忆”,这个途径不用不断的复习,所以速度比较快。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只被咬过一次,却一辈子都记住了,就是因为那个痛觉刺激太强烈了,大脑一次性就记住了。

三、文字公式和图片视频对大脑的刺激性不同

刚才讲了,如果有强烈刺激的话,那么就可以避免不断的重复这个过程了。但是文字和公式对大脑的刺激比较弱,因为文字和公式属于抽象的内容,需要在大脑中先转换一下才能明白是什么意思,所以对大脑的刺激是间接刺激。而图片和视频味道痛觉等等是直接刺激人的感官系统,属于直接刺激,这个刺激要比文字和公式的间接刺激强烈的多,所以更容易让人快速记住。


===刚好和我前几天看动画片听英语的感受一致。动画里那几句话,活灵活现的印在脑海中,不需要努力去记忆,很自然的它就清晰的在脑子里了,随时可以调出来。其实不需要“调”,它就在那儿,随时可以拿出来用。而书上看来的单词和句型,却隔了一层什么,要先思索一番、转换一下,才能从头脑中调出来。我有了这个感受之后,就在想,看视频学英语的好处肯定是大于音频和文字的。但还只是个人感觉,今天在网上看到了证实的资料,就更加确信了。

 

[ 本帖最后由 time123 于 2013-6-18 14:15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569|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06:34 , Processed in 0.161611 second(s), 3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