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267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哪怕是广告,我也要转——把选择权给孩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5-9 10:37: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把选择权给孩子                                                                (2013-05-06 18:10:25)[url=]
[/url]
                               
                                                                                       
   在英才领袖训练营里,并不是每一孩子,都是成功案例。但是,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或许会发现,那些执拗的心灵,依旧被震撼,真正改变孩子的,是一份被尊重后的珍惜,是一份历练后内心的反思与醒悟。从他的故事里,我明白了,原来有些执拗,是对尊重的渴望。
   说起这个孩子,一个当年上初三,今天上高二的孩子,他跟我解下了不解之缘的原因,是因为他让我颜面扫地。  
   8天里,始终有一个孩子,在课堂上心不在焉。但是在自信课上,他最后一个在所有人的压力下上了台,做了一件他也许这辈子再也不想干的事情。就是站到桌子上,大喊“自信魔咒”。一直喊到自己将自己内心的纠结释放。可是,这个男孩站在台上,那么无奈,那么不情愿,以至于声音那么小,我站在台下都想上去踹他一脚。男孩最终是被所有人长达5分钟的掌声以及身边同学的推搡,还有我在身边的鼓励推上了舞台。从站在舞台上开始,那弯腰驼背的样子,让我觉得他没有脊梁一样。整个人站在上面,像一坨肉。所以在他有气无力,犹如念经一样的“呐喊”中,我叫停了他。
   我对他说:我给你个选择,你可以喊,我不棒,我不喜欢自己,但我相信,我会突破自己,战胜自己。他也不喊。我问他为什么,他说不想。我说好,我们可以等你想好。不着急。最后,他实际上是超越了所有人忍耐极限,结束了挑战。
   这件事,深深刻在我心里。我认识到,这个孩子,恐怕需要的不是这种认可方式。每一个孩子内心里需要的认可就算内容相似,但方式却大相径庭。如果在家里经常受到鼓励,且父母在家很有威信的孩子,喜欢被正面鼓励;有些在家里很少得到鼓励孩子,喜欢在静静的谈话时,接受赞美;还有些在家里被家长管束较严,尤其是在父子间有矛盾的孩子,往往喜欢用自己的方式,以得到空间和尊重来获得内心的期待。这个男孩,就是最后一种。他的妈妈如相依为命般的与孩子朝夕相处,使得母子间的距离被拉得过近,随着孩子的成长,孩子对空间的渴望,对自我价值的认可,却得不到满足。
   其实教育的过程,不是走家长的路还是走孩子的路的问题,每一个孩子在心中,都有对美好、优秀的渴望,从一个现象背后发现孩子内心的渴望,就可以创造出殊途同归的结果。
   深夜,我辗转反侧,盘算着怎么帮这个孩子,找到心中的渴望,我相信,只要找到一个切入口,孩子的心,就被打开了。
   第二天,我一上课就问孩子们,在昨天的课程里,谁的表现最好。
   在众多人的提名中,没有那个孩子。最后,我总结道:“我认为表现最好的就是最后一个”。所有人都不说话了。那个孩子用不屑的表情,轻蔑的看了我一眼,而且坐姿比我说他前更加松软。我说:“为什么说他最好呢,因为他做了自己。我们口口声声说自己喜欢自己,自己相信自己。什么是自己?在你们在座的人心中,有多少人,是为了下面的人站起来,才那么卖力的表现,表演,拿出最完美的样子。他们的勇气真的很棒,但在那一刻,他们不是在为自己,而是为别人。就像你们今天之所以学习,是因为不要让老师批评,不要让妈妈唠叨,不要让同学看不起。可是真的没有为自己。但是这间教室里,只有一个人,昨天他做了自己,虽然不完美,但是他承认,面对,真实那就是他自己,他不会因为你们有没有掌声而改变。如果说昨天有很多人背叛了自己,装作了另一个人,他是忠诚的。所以我们要给予这个忠诚于自己的人一个掌声!”在那一刻,我看到孩子眼睛里的惊异。
   我想他可能没有想到,我会用这样一段话,来评价他的表现。对我来说,这是一个真诚的表达,因为就在执拗里,我看到了他内心的力量。那天晚上下课后,大概11:30分,正在开会的我,被查房的老师叫出来,说那个男孩在我的房间门口等我。我急匆匆的来到房间,看到了一个充满真诚,而又渴求倾诉的眼神。那个晚上我们说了很多,爸爸的情绪化和妈妈无微不至的关心体贴,让他在家里压抑,他觉得无力,无力长大,当心理充满压抑时,学习也提不起兴趣来。如此往复,成为了今天这个样子。想释放,却无处释放,压在心里的渴望,变成了倔强,去证明自己的价值。
   我给他机会,面对自己心中的无力,在每一个挑战面前,在每一个困难面前,迈出一步,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渴望着,只不过过去的经验中,没有调去足够的力量罢了,于是,我们要去冲破这种惯性,去尝试,这便是改变的开始。
   第二天起,男孩的坐姿开始挺拔了,当我们四目相对时,他会笑着貌似心领神会的看着我了。但是,他没有主动上过台,在带队老师看来,这是个愁人的事情。但是对我来说,我接受,因为,这是他的选择。我想,最后一天的结营仪式,他一定会给我们一个不一样的表现。
   转眼间,结营仪式来了。
   那天中午,当我告诉他们一个小时后的结营仪式是即兴演讲的时候,所有的孩子都傻了!只有他一个人静静的坐在那里,面无表情。我想,今天的亮点,就在这里了。结营仪式开始,我做了一个大胆的尝试——没有顺序,不排队,谁想上来,谁就上来。教室的布局,是学生和爸爸妈妈坐在教室四周围成的桌子后面,教室中间一个大空场。一个个孩子,在犹豫、等待中,逐个走了上来,进行演讲。直到最后一个。最后,就剩下他。所有人的目光,都定在了他身上。我充满期待的眼神,送给了他。可是这小子,如磐石一样,一动不动。我想,估计他需要我隆重介绍吧!于是我讲述了那天发生的事情和我的观点。大家掌声再次响起,我对全场说,我相信,这一次,他应该有话说了!但是2分钟掌声中,他巍然屹立。妈妈在身边不断的推他劝他,他一动不动。3分钟过去了,掌声变得稀稀拉拉,没人知道该怎么办,包括我在内。我已经傻掉了。没见过这么个顽固的家伙。
   最后,我想我妥协吧,于是我说:好了各位,如果说我充满希望,今天我又一次看到了一个让我惊喜的他,他承受着如此大的压力,却依然如故,我很敬佩,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理由,只要坚持这份理由,终会得到一份尊重!所以,结营仪式,到此结束!
   结营仪式后半小时,我的电话响了,是他的妈妈打来的。我马上想,几种可能,第一种,妈妈骂我;第二种,妈妈哭诉;第三种,客套一下,向我道个歉。然后我思索了一下对应方法,就接听了电话。传来的是无比激动的中年妈妈的声音:段老师,感谢您,真的感谢您。。。
   我瞬间无语。这是第四种情况啊!我问:怎么了?妈妈说:你知道吗,段老师,我们家孩子在学校里,受到了好几个老师不公平的待遇,曾经被班主任带领几个老师在楼道里臭揍了一顿。所以就一蹶不振,这次,他真的改变了,一下子阳光了。我瞬间凌乱了。。。。。。
   妈妈说:“老师你知道吗,孩子走出来后,到了没有人的地方,对我说:‘妈妈,段老师是这个世界上我见到的最好的老师!从小到大,没有一个人尊重过我的选择,只有段老师,尊重了我的选择,给了我尊重。’”
   晚上,孩子给我发短信:谢谢你段哥,让我知道了我是谁,我该怎么样得到尊重,谢谢你,我知道,什么叫坚持了,段哥,以前没有人看得起我,但是我知道,我只有坚持住做自己,才有可能得到尊重!
   之后,我们时常短信联络,我发现了孩子的变化,越来越自信,越来越乐观,越来越有力量。在一年后的中考中,孩子考上了一个重点中学,虽然是普通班,但是跟一年前比,足以让我感到欣慰。
   尊重,不是一句口号!直到今天,当我和孩子意见不一样的时候,我都不会把他往墙角逼,而是告诉孩子,你有的选择。但是选择,都是有代价的!
   我们经常出现一个误区思维,就是当一件相左的时候,家长往往要想尽办法,让孩子听从自己,火力增强、“坑蒙拐骗”,等等方法吧!但是到了最后我们发现,我们不是在解决问题,而是在心里单纯是为了扳倒他。就算我们解决了这一次,我们发现自己干了一件一锤子买卖的事情,因为下次再发生类似这件事,孩子对你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大幅增加。我们不是为了战胜孩子而教育,而是为了锻炼孩子自我判断的能力。当一个孩子学会了承受,就懂得了责任,于是,他不再是个孩子,而是一个学会做出正确选择的大人,这才是教育的一大使命。
(故事来自于宽高英才训练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22408e0102e7gj.html?tj=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95|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7 08:58 , Processed in 0.167073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