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631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再荐安妮鲜花:0-6岁英语启蒙路线与资源--磨耳朵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5-3 15:47: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0-6岁英语启蒙路线与资源--磨耳朵                                                                (2013-03-22 14:04:21)


这是一家杂志的约稿,因为其中的问题也是近期大家非常关注的,所以发布在这里。有些细节无法一一展开,请大家看磨耳朵目录

--------------------------------------------------------------------------------------

图文/安妮鲜花



0-6岁是语言发展的黄金时期。在这个阶段中,发展母语的同时进行另外一种语言的启蒙,只要方法得当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过去一提英语,很多人大脑中出现的就是“学”知识,单词、语法、句型,却忽略了最重要的语感培养。语感如何培养?就是从磨耳朵开始。



磨耳朵,其实是听力输入的俗称。之所以叫磨不叫灌,体现的是不同的儿童观--孩子是独立的主体,听英语素材是因为喜欢其中的韵律、故事和情节而主动选择的行为。听什么、怎么听,大人可以引导帮助却不能代替孩子做出选择。



在《不能错过的英语启蒙--中国孩子的英语路线图》中,我对磨耳朵的素材进行了简单的概括。这些素材包括:儿歌童谣动画片以及绘本音频等。通过这些素材,磨辨音磨韵律节奏磨听力理解能力,并进而形成良好的语感。



0-6岁的宝宝,根据不同阶段的认知发展水平,磨耳朵的素材和侧重也有所不同。注意从儿歌童谣中培养语言的韵律节奏感,是英语母语国家早期教育非常重视的内容,我们孩子的中文母语发展亦是如此。大家看幼儿园的语言类课程,都是儿歌童谣起步,并占据相当重要的位置。



遗憾的是,我们过去的英文教育,直接从单词起步,忽略了最重要的语感培养环节。目前看很多大孩子缺少这个环节的,同样进行英语启蒙,往往读出来的英文生硬缺乏美感。这对今后的英文交流、自主阅读和写作也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我们建议磨耳朵从儿歌童谣开始,尤其是要听那些制作精良的儿歌童谣作品,提升宝宝的乐感和审美。



1岁以内的宝宝,辨音能力最强。国外有研究称,9个月以内的宝宝是世界公民,可以识别母语以外的其他语音,9个月以后这种能力就开始退化。所以一岁以内的宝宝磨耳朵重点在于语音的积累。而且语言风格越宽泛越好。所以如果家长听英语广播,听Talk show,宝宝跟着一起听,也是一种辨音积累和训练呢。这个阶段,如果把儿童动画片提取出来音频,也是很好的素材。



很多妈妈会问如何听的问题,因为越小的宝宝对听到的内容没有反馈,妈妈总是担心宝宝听懂了吗?我要怎样才知道她听懂没听懂?其实这些都大可不必。既然我们在孩子母语发展过程中没有惦记要他听懂才给他,那么英语,和母语一样。母语是在宝宝听了一年甚至更久才开始逐渐输出,英语用同样的时间,会比母语的输出更好。这一点,已经被无数的中国宝宝证明了。



至于说每天听多久,以成人的轻松愉悦为原则。宝宝听的内容一定是美的能够让他快乐的东西。不符合这样的特点,再有早教功能的素材都没必要用。所以我们希望不要为了英语启蒙才去听音乐听英语节目。妈妈选自己喜欢的儿歌童谣绘本和宝宝一起听一起读一起享受就很好。每天十五分钟也行,半个小时也好,不必一次太久。启蒙早的孩子,可以有很多时间听甚至听习惯以后英语会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完全不必要担心。



磨耳朵素材一直是大家特别关心的问题,我家宝们也需要,所以,我建立了安妮花英语广播--目前通过喜马拉雅(www.ximalaya.com)和苹果手机客户端podcast里面都有很多免费的磨耳朵素材,包括小安妮的音频以及我引进《磨出我的英文耳朵1-6》级的部分内容。《磨出我的英文耳朵1-4》是引进美国白金唱片奖得主的儿歌60首并选出36首配备了绘本,《磨出我的英文耳朵5、6》是160首韵律诗,风格独特,短小易模仿,点击率非常高。目前这个英语广播是我家小宝最喜欢的,每天都要关心是不是有新的上传,去找他喜欢的动画和歌曲音频。



1岁以上的宝宝,随着认知能力的发展,开始对人物和故事情节逐渐有需求。所以除了儿歌童谣磨耳朵之外,2岁左右的宝宝就会喜欢有简单情节的动画,比如Maisy(小鼠波波)、Peppa pig(粉红猪小妹)等都是低幼动画,语言简单很受宝宝们欢迎。3岁以上的宝宝,对形状、颜色、大小等开始产生认知上的需求,这个时候Mickey mouse clubhouse(米奇妙妙屋)会成为孩子的新宠。此外Dora(爱探险的朵拉)也是孩子们比较喜欢的形象。4岁左右的宝宝,对幼儿园生活题材一般会比较喜欢,Caillou(卡由)这个小光头和他家人以及幼儿园小朋友的故事让很多宝宝爱不释手。动物一般都是宝宝的大爱,往往有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通吃的特点。所以,大红狗Clifford、Curious George(好奇猴乔治)等让很多孩子着迷。5岁以后,很多宝宝开始对自然科学产生兴趣,那部风靡全球的Magic schoolbus可能会长时间占据孩子的英语时间。



上面这些音视频资源,最大的特点是能走进孩子的内心,一旦孩子喜欢上其中的人物和情节,即使听不懂英文也不影响他们看。看进去之后,及时提取音频让孩子反复听,就会形成多次重复的语音和画面的情境对应。实践证明,利用好动画和音频,对于英语启蒙初期的顺利入门非常重要。尤其是提取音频的做法,大大减少了孩子的屏幕时间,增强了孩子自主的想象力和遇到类似场景的语言迁移能力。很多孩子一部片子反复听,大段复述或者生活中遇到同类情景自然输出的情况非常普遍。这些做法不仅提高了辨音能力更提高了听力理解能力,有助于帮助孩子形成和母语相似的语法文法的内隐式记忆能力。根据国外研究,这种能力在7岁以后会逐渐减弱。尽可能早地让孩子输入自然完整的语音素材,才有可能摆脱哑巴英语、翻译英语的困境。

补充一个问题:很多成人纠结于语速的快慢,其实越小的孩子对快慢越不挑剔。倒是从小从来没有听过英语语音的孩子,越大越难接受自然语速的内容。这就说明两个问题:第一,要趁宝宝小给正常语速的素材,不要以为大人听着快孩子也会觉得快。第二,宝宝说听不懂,不一定是语速问题,是理解问题。所以成人可以和孩子一起看,解释背景,让宝宝理解情节和人物,然后提音频,反复听一段时间就会自然接受正常语速的内容,并且以后再听慢速的会觉得很简单。这也是以前说的所谓沙袋原理。归根结底,孩子不需要先听慢速再到正常语速。如果家长干预,反倒弄复杂了。

更多与路线图相关的内容,请看不能错过的英语启蒙目录。另外下面的相关博文中都是与本话题有关的一些细节问题,没看过的请大家认真看下,可能会解决很多疑惑。尤其是答疑,基本上大家常问的问题都涵盖了。

启蒙路线的第二个环节--亲子阅读,在下一篇博文中详述:0-6岁英语启蒙路线与资源2--亲子阅读。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f19a290102efeu.html
[ 本帖最后由 crazycrazy 于 2013-5-3 15:56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13-5-3 15:51:10 | 只看该作者
上一篇,我们说的是0-6岁英语启蒙路线与资源--磨耳朵,今天继续路线图的第二个板块--亲子阅读。

除了磨耳朵,语言发展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就是阅读。阅读分两个层次,一个是亲子阅读也就是在孩子识字之前听别人给读书,专业的叫法称之为早期阅读。另一个层次就是识字之后自主阅读。


亲子阅读因为在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养成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英语国家近几十年来提倡0岁开始阅读、大力发展全民阅读计划,这部分感兴趣的可以看一下我在《出国不出国--北美金字塔教育的启示》第二章的详细介绍。

正因为亲子阅读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在为中国孩子设计的英语路线图中,我们也将亲子阅读作为一个单独的环节。


对于中国孩子来讲,英文阅读最大的困难在于听力水平的低下。因此我们必须把磨耳朵作为亲子阅读的前奏。但同时,绘本音频作为磨耳朵的内容之一,如果要求具备很高的听力理解水平之后才能开始亲子阅读,那很多孩子的英语进步速度就会放慢很多。所以同步进行磨耳朵和亲子阅读是效率最高的办法。


如何让没有听力基础的孩子能听得进去绘本?亲子阅读三步曲是我和安妮英语俱乐部上万孩子家长磨合出来的有效解决办法。

英文绘本起步之初,不用担心中文对孩子的影响。站在孩子的角度,他们读绘本不会像我们成人这样以英语学习为目的。他们想要的就是快乐--从故事和人物中获得快乐和满足。不管中文英文,谁能满足他们的这个需求谁就能让孩子接受。所以英文绘本亲子阅读的第一步,就是和孩子一起读图,让孩子理解画面和情节,读图的过程中不排斥用中文或者肢体语言进行解释性说明。这样读图的目的是让孩子建立英文书=好玩的感觉,感觉上喜欢了,兴趣自然就来了。


有妈妈会问了,那这样读英文绘本和中文有什么区别呢?什么时候才能读英文呢?别急。第二步就可以根据孩子的英文基础进行简单的情境对应了。也就是说,如果孩子一个单词都不知道,你就一次少对应几个单词--注意这里的对应是把画面和英文单词结合在一起的对应,不要中文翻译夹在里面。可以实现对应的单词、短句逐渐增加,慢慢抛开中文这个拐棍,让孩子见到画面就能想到对应过的单词,反之,见到单词就能想到画面。

如果说亲子阅读三步曲的第一步是用中文辅助理解完整故事的话,那么从第二步开始,从少量的单词对应开始,就可以逐渐把中文这个拐棍去掉了。以后随着孩子听力理解能力的提高,没有中文拐棍的对应从单词扩展到短句直到完整的句子段落乃至全文。

第二步也许会比较漫长,因为可能很长时间宝宝都不想听你读全文。怎么办?曲线救国是个好办法。结合动画片的音频加大听力输入,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也就是说用路线图第一个步骤的磨耳朵和亲子阅读同时进行来减少孩子对英文阅读的排斥。当她觉得英语很喜欢很好听了,一旦你读全文或者是听原版书音频的全文时,他能捕捉到曾经你帮助他对应过的词汇,就会非常高兴有成就感。这时,原版书的音频也可以象动画片的音频那样听得进去了。


如果宝宝还是不能接受这些,没关系,继续加大儿歌童谣磨耳朵的时间,加大动画片的时间,加大给孩子读图的时间,量的积累自然会带来质的飞跃。只要做妈妈的不焦虑,忽然有一天,就会发现原来孩子比我们想得到的进步大多了。

最近几天,把Sight word tales拿出来给小宝。第一次,点读数据没装进去,自己看了一本书的一半,后面我和他一起读了2本。第二天,数据装好了,他把头一天读过的书点了一遍。接下来,开始拿着书签一本一本的点一直点了12本。我在旁观察他,发现他很享受地在听。开始我以为他是被最后面的sight word cheers给吸引了。但是我问他他说不是,他说我就是喜欢这些故事。我问能听懂吗?他说能---其实在一年前,他看动画片caillou的时候还说我听不懂,现在看magic schoolbus也不说听不懂了。这就是听力能力的一个巨大飞跃。有了这个飞跃,阅读中听读故事才会喜欢并且听力理解上逐步上台阶。而听力理解能力对于自主阅读的巨大价值,往往出乎我们意料。这一点,我对安妮中文的状态有过记录,感兴趣的可以看精听对提高听力能力至关重要。


Sight Word Tales 背后的故事Sight Word Tales 背后的故事

阅读的素材很多,一般可以分为绘本、分级读物和章节书。分级读物的设计目的是为了降低孩子自主阅读初期的难度,所以分级读物的用词、句型都相对简单,配图以便于理解为原则,一般不做过多演绎以免喧宾夺主。从这个意义上讲,大家选择素材的时候,把作者的创作意图搞清楚非常重要。

亲子阅读素材在国外以绘本为主,如果看我过去博文中国外图书馆的照片,会发现绘本占据了绝大部分。而且看国外的获奖书,绘本比重也非常大。

我们说绘本好,是因为阅读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认字读出来,阅读对于思维方式、文化习惯以及审美等方面的价值远远超乎文字语言本身--这一点中文阅读相当长的时间里都存在这样的误区。近些年国内引进了大量的国外获奖绘本,让大家看到了精品的样子,目前的阅读氛围才有所改观。在英文阅读上,目前存在同样的问题。咱中国人不习惯英语国家自然语言表达的东西,看人家的动画片和电影觉得快,看人家的绘本也觉得费劲--因为语言表达和我们学过的单词句型完全不同。


因为成人世界有这样的误区,所以在引进英文版本的时候也偏重于分级读物--这也有市场需求的原因在。但是这样做的弊端目前在很多大孩子身上已经有所体现:孩子从英文读物中看到的只是单词和句子,体会不到文本的意境,尤其是有些内容无法让孩子和现实生活相链接,不仅错失绘本带来的美好视觉享受和想象发展空间,对于英文程度提高之后和国外孩子的沟通交流也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所以说,分级读物不是不可以用,分级利用好了可以事半功倍。比如我家小宝曾经因为喜欢Thomas动画而喜欢这个系列的书,又因为系列书文字较多理解困难,所以就选择了文字简单的分级读物,从此对阅读兴趣大增。但是切不可因为手头有点分级读物就以为是英文绘本是英文读物的全部了。磨耳朵也好、亲子阅读也好,立体使用资源,让孩子有机会看到各种风格的素材,以兴趣为主导,坚持量的积累、兼顾各方面的营养是亲子阅读素材选择最重要的原则。

曾经,群里或者论坛一拨人过来,记录启蒙路线的时候,一看基本都是那些分级读物。一般我会提醒大家不要只想着分级,尤其是不能在开始的时候拿着分级每天当任务似的“学习”。如果手头的分级孩子不喜欢,不用要求必须用。换些国外同龄孩子们喜欢的书、和孩子日常生活相关联的书。这些我过去在博文中都有分年龄段的资源介绍,都收录在亲子阅读目录下。

如果分级读物孩子用着还不错,一定要想着适当搭配些经典绘本。不偏食才是上策。

关于亲子阅读中是否要教单词的问题,很多妈妈觉得迷茫。是否教单词我认为并无定论,或者说,当孩子单词敏感期出现的时候,你想不教都不可能,因为他会追着你去抠单词的含义,这一点最近论坛有一些讨论。比如这篇读原版绘本抠单词的困惑。

我不排斥读绘本的时候回避单词,因为回避不了。但是我也不赞成为了单词而读绘本。有些妈妈担心,如果不教单词绘本就没有知识点,孩子就白读了。实际上这个问题不是英语的问题,而是对于学习这个概念的理解问题,或者说中英文通用的问题。

其实没有什么努力是白做的。把重点单词提出来强调是可以的,尤其是教学环节,都会对单词进行有目的的解读。但是家庭亲子阅读中,我赞成随意,不要有太强的目的性。3岁以上的孩子愿意抠单词的时候,家长就帮助他理解单词。他不想抠单词,就想理解故事和人物,就不要为了单词去训练。否则,影响的是孩子的阅读兴趣,如果孩子因为抠单词产生了压力而放弃阅读,再想给单词不是也没有机会了?

写到这里想起来最近微博上转发的一篇文章,是关于上学前不教孩子学习孩子会如何的讨论。很多人,似乎有一个根深蒂固的认识,那就是只要我不是拿着教材教他算数教他识字,他就一定不会。从我观察自家俩宝的成长过程,学习都是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比如昨天小宝躺在床上问我:妈妈26+26等于多少。和他一起连猜带算,自己得出了52的结论。我问他怎么算的,觉得思维还挺对。很多时候不是你追着她去教什么,而是他脑子里会有些需求,需求来的时候满足了,反复了,知识就内化了。语文也好数学也好,学龄前都有敏感期。为了不教什么回避敏感期是不可取的,反之,为了教什么不顾敏感期更是不对的。

孩子在前,学会观察孩子,很多问题就不成为问题了。所以说,英语的问题,学习的问题,很多细节如果用儿童观的问题去检验一下,对错很容易自己就能判断了。

0-6岁英语启蒙路线与资源3--自主阅读,下回再和大家絮叨。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f19a290102efvc.html



[ 本帖最后由 crazycrazy 于 2013-5-3 15:55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3|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00:34 , Processed in 0.080792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