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2303|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 家庭作业怎成家长作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4-24 09:34: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转自南桥的博客:http://berlinfang.blog.163.com/b ... 716201332045922665/

 沉石绘

《大众日报》(2013411日)上有篇报道,称孩子成了作业的配角,家庭作业变为家庭负担。文中说道,孩子现在要每天督促孩子完成各项家庭作业,甚至家庭作业成为了家长作业,这让许多父母叫苦不迭。

这种现象是一个社会进步。教育一线的老师,已经开始向教育发达国家看齐,着手促进家校合作,注重家长参与了。我两个小孩在这边上小学和初中,正是一路参与过来的,现在都觉得家常便饭。但是这一转变,于我本人,于过去一两代美国人而言,也都是不容易实现的转变。在这样的变化中,不完善的地方可以调整,但我还是盼望这样的改革和探索继续下去。

家长本身应该转变观念,乐于去参与孩子的教育。教育未来还将产生巨大变化,我们不能把自己的期望,停留在过去我们自己学习的方法上。在过去,家长不怎么参与孩子的教育或许是常态,但这不该是理想状态。该报道中有位家长表示,从孩子上学开始,什么健身、聚会、娱乐统统被拿下了日程表,现在每天下班回来就和孩子较劲’,家长作业完全套牢了。家长本来就应该多关注孩子的学习,而不是把学习交给学校,或是请家教,让孩子上补习班。要是家长因为帮孩子学习没时间打麻将而大发牢骚,那他们自己需要反省一下自己的职责。我曾写过相关文章,要家长多去参与孩子的学习。有一读者说她压力那么大,工作那么忙,哪有精力管孩子。大家忙着工作忙着挣钱,往往打着孩子的幌子,说是为孩子创造条件创造未来,却放着身边孩子的教育和成长不管,这无疑是舍近求远,让人不解。如果孩子小的时候不管,仅丢给学校保姆,等自己老了,孩子把你丢给养老院和护工,可别抱怨孤单寂寞。

如果家长始终不参与,觉得自己的责任是出钱不是出力,也容易引起不少后遗症。例如不能细致地发现孩子学习的具体情况,掌握不到他们的优点缺点。亲自参与孩子教育,会更容易发现孩子的特征和长处短处,未来就不会人云亦云,在孩子教育的选择上跟风走。

家长也需要做自己的功课。这种功课不是孩子的功课,而是应该学习如何合理分配时间,如何配合孩子,如何向老师提供合理反馈等等。例如,大家精力都有限,平衡和时间管理就是值得学习的地方。孩子的学习需要删繁就简,不能在抓学习的同时,又让他们去学武术书法绘画钢琴,最终就好比把手伸进罐里抓糖果的猴子,抓得太多不肯放下,最终手拿不出来,被猎人擒获。会抓也要会放。很多家长疲于奔命这也是个原因。接送和督促都这么费劲,那这中间在学习的孩子自己呢?我们要将心比心地想想他们是不是学习负荷太大?有时候孩子向家长求援,也是自己在精力上弹尽粮绝的缘故。

家长也需要更新教育观。听老一辈美国人说,他们那时候读书,也是交给学校的,家长不怎么参与。后来建构主义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这一系列教育理论的创新和应用,促发了教育的深层改变,学习走出了课堂,家长的配合成了常态。比如老师让孩子回家做简报做手工,这种作业不是单纯的学科练习,而牵涉到多种技能和知识的综合,这一点无法请单纯教一门课的家教帮忙。

有一些家长配合,大家不要以为是负担,应该当成一种乐趣。我这些年跟在子女后上美国中小学,配合他们做作业,即便只是袖手旁观,也学到了不少东西,就好比把书重读了一回,从中得到不少启发,写了很多文章,我自己的收获都很大。

不过家长的有一些抱怨是合理的。有些作业设置不合理,老师用药过猛,孩子们在现有发展阶段吃不消,无所适从,这样就容易导致家长代劳。比如老师让孩子准备身边的趣事手抄报,报纸的样子和内容一下子都要一点大的小孩准备,比如纸张要求四开白纸、分左右两横版、左侧留装订线、上下左右留白,孩子办不到,最终家长在动手,孩子在观看,和老师当初的用意或许适得其反,反而会挫伤孩子积极性、创造力和独立精神。

我两个孩子也常有这种作业,我没有去喧宾夺主,因为作业设计很合理。比如他们会提供一个手抄报的模版,比如主题新闻、评论、漫画版等等,孩子们照着往里头填即可(见左图)。把种类多样的内容准备齐,就已经够有挑战性的了。这类教学中,家长和老师应该是脚手架,提供指引、启发和资源。一些复杂作业,需要一步步让孩子适应,如温水煮青蛙。比如一个作业用一个学期完成,每周完成其中的一项,这样把任务分解,也会对家长的配合和小孩的学习有利。

还有一些自己做的报纸,老师事前是给有内容的,比如孩子们看过《三个小猪》故事后,让学生作为记者,采访当事的狼,然后写报道。有时候老师还提供一些网站,让孩子回去去参考。老师在作业设计上花的心思也很多,提供充分的资源,而不是只给要求,一切都让家长和孩子们去忙,这样最后孩子手足无措,最终只有让家长去代劳。让家长参与,千万不能参与到需要他们代劳的地步。在我们家,我对孩子的配合,多半是给他们买材料打下手,让他们自己完成为主。他们也越来越独立,最后我只有在边上欣赏的份了。

无论是老师对家长的期待,还是家长对老师的反馈,都需要更为密切的校、家配合。家长不应该只去抱怨,而是通过家长会等渠道,提出建设性反馈,让老师去改进作业的设计。而老师则需不断学习,大胆借鉴,提高自己的作业设计水平。如能这样,合理配合、良性互动将渐渐成为家常便饭。

《中国教育报》

[ 本帖最后由 1717 于 2013-4-24 09:36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3-12-27 11:39:42 | 只看该作者
这种现象是一个社会进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4-1-31 19:50:07 | 只看该作者
社会进步了,教育却崎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784|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20:12 , Processed in 0.134272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