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506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家庭教育誤區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2-22 14:25: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四、急功近利
    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习惯的培养需要时间,学习的过程也不可跨越阶段。如果过早地对孩子采取不适合孩子特点、违背孩子生长发育的教育,会对孩子产生很多不良后果,如厌学、个性发展不良、挫折感强等。父母不惜重金与精力过早地为孩子铺就成才道路的同时,恰恰磨损了孩子的童趣、童真及与生俱来的灵感和悟性。
    举例来说,家长们普遍强调理解记忆,这本无可厚非,但是如果超越阶段,效果适得其反。人的逻辑思维的形成与发展,是有其年龄特征的。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7岁以前的儿童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7~12岁,抽象逻辑思维处于萌芽和初始形成阶段。小学阶段年龄跨度比较大,对于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随学生年龄的不同有不同的要求。一般来说,在小学阶段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不要生搬硬套,而要融入日常教学中,要求要生动有趣,能激发学习兴趣。在低年级阶段,有的培养内容只是简单渗透,而不能像初中那样组织严密,有时还要借助于形象思维。
    换言之,小学低年级阶段,机械记忆是主导,比如背诵诗词,孩子可能不知道诗词的意思,但是儿童的机械记忆能力很强,那就先背下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再逐渐理解诗词的含义。同时,在背诵诗词的时候,可以启发和引导孩子从形象思维的角度去记忆。
    另一种急功近利的心态表现在对名师名校及各类补习班的追逐上。当然,这部分责任不能完全由家长承担,这里折射着深刻的社会问题。这心态就像是病人求医,得了病恨不能药到病除,期望神医妙手回春。俗话说,去病如抽丝,就算名医能治你的病,也需要一个时间过程。对名医贵药的期望越大,耐心就越小,导致产生极度的不信任或自怨自艾,要么变本加厉继续寻访,要么垂头丧气彻底放弃。
    过高的不切实际的期望值,将会让孩子和家庭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很多家长感叹,孩子在幼儿园拔尖、小学优秀、初中尚可、高中落后,期望值从出生时的清华北大,到高中毕业都成问题。出现这样的问题,说明很多孩子没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不要怕孩子输在起跑线,而是要让孩子懂得目标在哪里,培养对目标的兴趣,掌握能力并形成习惯,同时分配好体力。不要把孩子搞得太苦,哪怕现在少学一点,只要孩子有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将来还可以成为“好学者”。假如为了现在多学一点,而压抑了求知欲和探索精神,那将来注定是个“厌学者”。兴趣比分数更重要。学习不好是次品,身体不好是废品,高分低能是无用品,品德不好是危险品。
    人生要为成功努力,也要为失败做准备。不准失败导致孩子害怕失败,就像战场上最怕死的人,他站在那儿犹豫不决:是冲锋还是逃跑?敌人的枪口对准这样的目标可是百发百中的。这次考不好怎么办?回到家要面对父母那不太友好的态度,结果内心就产生恐惧、忧虑,心灵受压抑,又导致了下一次失败。
    不要给孩子规定每门功课该考多少分,只要求学习尽力就可以了——也就是必须要努力。不给孩子规定具体考什么学校,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尊重孩子学习的兴趣,相信孩子的自觉性,不强行要求孩子学这个学那个。要让孩子知道,学习是自己的事,既不对孩子的学习包办代替,也不对孩子的学习过分干涉,而是引导孩子进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862|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04:45 , Processed in 0.069115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