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440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如何让孩子学会感恩?看这里,给你好办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17 14:21: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曾有一位母亲找到我倾诉,神情黯淡地说,她的孩子非常冷漠、自私。有一次,孩子自己把玩具弄坏了,吵闹着要妈妈帮他修理,她为了给孩子修玩具,不小心割伤了手。孩子看到了,竟漠不关心,没有丝毫反应。还有一次,妈妈给孩子做了孩子爱吃的红烧肉丸,菜端上桌之后,孩子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妈妈刚准备夹一块,结果孩子就抱着碗说:“不行,这是我的!”这些行为让她非常心寒:“平时什么都给他最好的,可孩子完全不懂得感恩,我真是白养他了!”
感恩,最基本的含义就是对他人为自己所做的事情表示感激。但是对孩子来说,感恩并不是一件他们自发就能懂得和做到的事情。
这样的事情在生活里并不少见,曾有儿童调研机构在我国某南方城市做过一个大型调查,调查对象是数百名6~15岁的青少年儿童。数据显示只有5%-7%的学生经常做家务;近一半的学生认为父母关爱自己是理所应当,没有意识到父母养育自己所付出的辛苦,并有感恩的言行表现。
很多家长都是到了孩子的淡漠态度已较明显的时候才发现问题的严重性。平常,总可以听到类似这样的言论:“哎,现在的独生子女,都这样,没办法!”“孩子还小,不懂事,长大了自然就明白父母的苦心了!”这些说法都基于一个错误的观念,认为孩子本性就是自私的,随着年纪的长大,自然会变得懂事、关心他人。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如今社会上的许多成年人,性情淡漠、自私,甚至造成许多悲剧,这和他们的幼年教育难道没有关系吗?再看看现在有些孩子,虽然年纪小,但是却理解父母,体恤他人,难道这不是教育的力量吗?
那么到底是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才能让孩子学会感恩呢?当儿童打开双臂,毫无保留地向世界索要爱的时候,父母也要放开双臂,放手让孩子去体验来自各个方面的爱——来自父母的爱、老师的爱、朋友的爱、小动物的爱乃至整个环境氛围带来的爱的感觉。这个阶段我们可以通过引导,让孩子从模仿中慢慢培养出情感意识。
比如我的孩子果果,当他还很小的时候,我和爸爸经常带孩子去户外玩耍,放手让孩子观察各种事物:让孩子自己拣小石头,闻闻花草的味道,观察小蜗牛……有一次孩子走在路上,看到路边有一株小花,便随手摘了下来。我看到后,故意皱着眉头对他说:“哎哟,果果你看,小花的手臂被折断了呀!小花该多疼哟!”孩子听到了,立刻低下了头,用小手指摸了摸小花的花茎,脸上也露出了疼惜的表情。这件事情在孩子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事过了许久,一次假期,我带果果回老家,姥爷一时兴起,非要带果果和姐姐田昕去离家不远的一个地质公园玩。去的路上,我们边玩边嬉戏,姐姐随手摘了朵野花跑开了,这时果果突然喊着追去。我们很好奇,连忙赶过去,孩子一手指着姐姐,一手拉着我喊:“疼!疼!”我立刻明白,孩子原来是心疼被摘掉的那朵花。刹那间,我被感动了。其实孩子的天性并不是自私的,相反,他们有着非常善良的一面。一株小草、一个小动物都可以激起他们关爱的意识,关键是需要我们放手让他们去感受和体验,同时加以引导和暗示。
孟诗睿是我教过的一个学生,她刚来馆内上课的时候7岁,性格十分矛盾:在外人面前胆小、自卑,在家人面前则任性、自私,没有丝毫的感恩意识。诗睿妈妈生孩子时年龄已经很高,全家就一个宝贝,所以父母和老人看得很重,连孩子下楼去玩也不放心,常常一起跟着,尤其是孩子妈妈,总是担心孩子被欺负或者吃亏。

父母想给孩子一个安全的环境并没有错,但孩子与外界隔离,就等于被捆绑在自我范围内,无法体会外界给自己的感受,这样一来,感恩更是无从说起。

所以,我的方法很简单,就是让孩子重新融入他人。一开始,孩子在我课上并不习惯,因为课堂上我主要是放手让他们自己动脑,自己和小伙伴沟通、配合,一起解决问题。但诗睿很快就适应,并爱上了这个环境。可以看得出来,孩子对集体、对来自同龄人的关心非常渴望。当遇到困难需要解决的时候,孩子会感受到来自集体的力量;当小比赛的时候,孩子会感受到竞争的压力;当面对失败的时候,孩子会感激团队里每一个人的分担。
让我没想到的是,上了几次课之后,孩子就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诗睿妈妈来馆内激动地告诉我,一次上课完接孩子回家,小诗睿突然对她说:“妈妈,我想和您说句话。”“什么呀?”诗睿妈妈问。“妈妈,对不起!”妈妈很疑惑:“为什么跟妈妈说对不起啊?”诗睿说:“妈妈,您平时那么辛苦,我还跟您发脾气,惹您生气。今天我们在团队配合课上做了个活动叫‘盲人世界’,要是没有别人的帮助,我根本不可能完成任务。平时如果不是妈妈照顾我,我现在怎么会这么幸福呢!”孩子妈妈说,当时她就流下了眼泪。“那一瞬间我感到了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幸福!”
诗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孩子对群体的向往和适应都很强,放手后的她就像一条小鱼重新被放回到了水中。所以感恩其实并不是要我们对孩子谆谆教育,而是让孩子亲自去尝试付出,体会被人帮助的感受,从而从内心生出感恩之情。
也许这个案例只是发生在馆内,但是从里面我们可以看出,应该多让孩子和外界接触,让他们去体会人与人之间是需要付出才能有所收获的,而在家庭中,家庭成员之间也不应该把全部注意力集中在孩子身上,爷爷奶奶也好,爸爸妈妈也好,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千万不要把最好的东西都给孩子,要让孩子学会分享,学会为得到的东西感恩,对别人额外的付出懂得回报。
这两个阶段是感恩教育的关键时期,只要坚持将正确的放手贯穿始终,感恩就不会是我们对孩子的“奢望”,而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

检查孩子生活中能否经常表现出感谢之意。
父母对孩子的爱一定要适可而止,过及不足都会让孩子不懂得心存感激。
带孩子时常去亲近大自然,让孩子学会热爱生活。
让孩子多多与人交往,引导他们体会人与人之间情感的互动。
孩子生活中对我们的点滴回馈,父母都要对孩子表达出心存感激。


以上摘选自《好妈妈给孩子好未来:放手教育,激发孩子全能力》-田甜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13-1-23 10:02:42 | 只看该作者
  审核出来了,不容易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576|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07:33 , Processed in 0.096102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