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妈妈半年多之前知道了我,她没有经过咨询,只通过看博文就改变了自己。以前她写过两篇很有借鉴意义的体会,认知变,世界变:一位妈妈的育儿修… ;看博文让我成长了 。今天,她详细记录了一个自我情绪管理的例子,真实、生动、细致,包含了我情绪管理理念的很多精髓,颇有借鉴意义,与大家共享。
文字是梳理情绪的一把非常有效的大梳子,打算把一些生活中的不良情绪写出来,应该胜于钻牛角尖。
绿胖胖闹钟准点叫阿天起床,阿天安掉了红色小按钮倒头又睡去了。冬天的起床困难户不光是我家熊二,熊大和熊妈妈都起不了床。闹钟响了N 遍我才努力睁开眼睛起来,因为我在提醒自己,如果起来晚五分钟,我又得着急了,五分钟能做好多的事情的。早上的时间真的太宝贵,想想我们大人,也需要做这样猛烈的思想斗争才起床,更何况是一个一年级的小学生呢。
维尼评论:想想自己,更容易理解孩子。这种思维模式已经成了阿天妈妈的习惯! 所以当我看见又倒头大睡的熊二,就很温柔地叫醒了他。把一个大土豆雷从床上挖起来,眼睛还是闭着的。这时候,我很淡定,全然一副能理解孩子的样子。因为在淡定的情绪后面,有合理的认知。
儿子穿衣服时说手痛,因为昨天划伤了一点点小口子,要叫我帮忙,我便去帮忙。(有一点小火)那时候心里在想:就这么点小伤口,睡一觉了应该没事了。不想穿衣服就说,真会找借口!不过没表现出来。我选择忍着。
写到这里我发现自己是无理的:他是他,我是我,我这不是想当然嘛!虽然是一条小伤口,昨天还流了血。儿子一起床想起来这个事情,心里觉得不太好受,有点小疼,我为什么非要认为小伤口睡一觉就没事了呢!本来没睡醒就有点痛苦,加上起床想起昨天的事情就更加了......所以叫我帮忙弄一下衣服也没什么呀,也是正常的。好在我当时没有发火。但是这是我后面发火的重要积累! 维尼评论:我们会有很多“想当然”的认知,因为没有经过深入思考,所以很可能有不合理的成分,这种认知是需要改变的。 “很正常,没什么”这六字真言,对缓和情绪是很有用的。如果能习惯于这样想,应该会很快淡定了。不过,人无完人,当时想不到,事后反省也是亡羊补牢,时犹未晚。多次反省这六字真言就会成为习惯性思维。 另外,有了小情绪,最好及时调节,因为有了一定情绪基础之后,容易酝酿更大的情绪。这是情绪的生理特点。
我给他弄好衣服自顾忙去了,他自己找了袜子跑到外面去穿,这时我发现儿子居然拿了一双丝袜。我的天呢!我的祖宗啊!现在是大冬天外面还有积雪,你穿这个不是要冻死吗!我便一把拿起袜子,对儿子说:“这袜子太冷了,要冻坏的。难道就没有厚一点的袜子穿吗?!”儿子说他找不到,我就非常生气,对他唠叨起来,态度也不好。虽然没骂,没大声说话。但孩子很明显会感到我责备的态度:不是有棉袜吗,穿这双你干脆别穿算了!儿子很生气,不说话。我帮他拿来棉袜穿上,开始吃早饭,他不肯吃,爱吃的东西都觉得没胃口,胡乱吃了几口就说饱了,跑房间去了。
维尼评论:一个人的情绪控制能力会逐渐提高,但是绝对不发火是不可能的。我自己偶尔也会忍不住对女儿发火,但是每次发火之后会反省自己,这样发火也成了自己提高的机遇。
自己的不良情绪靠忍是不行的,还是得有正确的认知才行,后面发生的一系列不愉快是情绪积累的结果。后来才知道,儿子从抽屉里拿时,刚开始拿出来一条方巾,第二次拿是拿出来一条短裤,第三次好不容易地才拿到了一双袜子。儿子想这双袜子虽然不厚,但总比没穿要好,就穿上吧。原来真的只是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不是他故意要气我,也不是他不懂事。在这事儿上批评和数落孩子,真是不应该。想起前几天儿子教育我的一句话说:妈妈你指出我的不是的时候,想想是不是还有四个指头指着你自己!我是个人,你又不是总统。我凭什么都听你的!这句话还在耳边作响。这可是一个一年级孩子说的话,我必须认真分析原因,好好反省自己了。
维尼:这位妈妈的分析是很深刻的,我重点标出来的这几点都是重要的。
事情还没结束。我在换衣服时儿子在边上,不出声,也不做事儿。我便问:儿子你想要干什么呀!儿子说:我在想想这件事情我有什么做得不对的地方。这才让我意识到,我刚才说话的口气是多么地凶啊!如果当时拿相机拍下我的样子,一定是恐怖极了。我马上跑过去跟孩子道歉。我真诚地说:刚才妈妈急了,怕你冷,但妈妈也不应该这样说话。以后你做得不好的时候妈妈提醒你,注意态度,说话不能凶。 维尼:做错了去道歉,挺好的。一年级的孩子是多么明白啊,妈妈爱反思,孩子也会学会反省自己。
儿子点点头。心里也释然了很多。后来我温柔地跟儿子讲了不吃早饭的危害。儿子听了,就说:“妈妈你有没有听到雷声?”我故意说:“雷声,哇!好大的雷声,原来是熊二的肚子在打雷了。”我们愉快地进了早餐。他迅速地整理好房间,我们手拉着手下楼了。
我看他心情好转。就顺便在路上问了一下儿子。刚才自己在想到底有没有做错什么的时候,想了些什么。儿子说:我也觉得没必要生气。我说:刚才你是怎么想到要穿夏天的袜子的?他就把他拿袜子的经过跟我说了一通。
朝夕相处的孩子。其实是自己的一面镜子。自己学会反思。儿子也会想想自己有没有问题。自己学会放下家长的姿态和孩子平等地交流。儿子也会把他的心门打开,告诉你他真实的想法。做得不好不要紧,因为我们都是人。粗略的正确胜于精确的错误。接纳自己,不和自己对抗,才能渐渐梳理出情绪的因果,慢慢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维尼:这位妈妈基本掌握了我情绪管理理念的精髓,我的很多思想方法已经渗透到她的思维习惯里了。这是一个很生动的例子,希望对大家有启发。
情绪管理是一个长期的任务,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每当感觉自己的情绪出了问题,加以反省,就是一个成长的机会。
一点一滴地进步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