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17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 孝道毒于响尾蛇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0 07:27:16 | 只看该作者
以上我说的这些“孝道”的弊病,却让一些心地不良的人看到了好处。

好处是什么?——就是孝道可以成为恶意竞争的筹码。

社会竞争那么激烈,大家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出类拔萃。你懂教育,孝道于你无损。而他人不懂教育,孝道还能帮你的孩子清除对手。你可以高兴的看着“孝道”的特权之下,那些父母可以懵懂无知甚至肆无忌惮的毁他们自己的孩子,你再去在这些孩子反抗之时大谈“父母为你好”“为人子女要孝顺”,就能巩固这些父母对自己的孩子犯下的错误。

这些不是我的恶意揣测,而是我观察得出的结论,而且,我也经历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2-12-20 09:03:32 | 只看该作者
坚决支持楼主的说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0 10:06:23 | 只看该作者
还没完呢,继续~~~

孝道还是有些人自己搞恶意竞争的武器。

生活中总有一些人,把“孝道”放在嘴边,说的慷慨激昂,而且说平生最见不得不孝之人。那么他们对自己父母好不好,你看的见吗?但是放在嘴边,就是可以无形中抬高自己,贬低他人。

也许他父母对他是真的慈爱,直到他们成年后还持续的得到父母的帮助(甚至比如买指标啦,托关系啦之类的),这让他们的孝顺只要在嘴上说说就可以无形中高大起来了。万一竞争对手悲催的有一个或一对极品父母,对于“孝顺”的宣扬,可以一,如果你顺着父母,那你就是毁自己。二,如果你跟父母对着干,可就落了别人的话柄了。

孝道无用么?——简直是天生的好武器啊,兵不血刃啊!

为什么在这个环境中我们怕人说自己不孝?——如果你父母对你好,你落个不孝的骂名那更是证明你人品低下。如果你父母对你不好,那证明你没有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你很可能带有心理疾病。

如果父母不会正确的爱子女,只会扭曲的偏执的爱,你也并非不想对他们好,只是受不了他们的干涉,那就更是说不清楚了。

我们国家不象西方社会,父母活在监督之下,错误之处会被随时指出,要求改正,因为人家国家的孩子——那是全社会的未来,你做不好你会被剥夺监护权的。而我们国家,孩子只是父母的孩子,无论你有心还是无心,你是助子还是毁子,那是你的权力。你助子,别人不会帮你。你毁子,别人会拿“孝道”压你的孩子帮你毁。

所以,家长们,如果别的家长跟你讨论“怎么样对孩子好,我觉得你这点做的好,那点的效果可能不好”,那你不用怀疑人家的用心。如果你的孩子对你逆反情绪很严重,你还不自省,还对那些跟你孩子说:“父母一切都是为了你好,你怎么不理解父母呢,你怎么这么不孝顺”的人抱有好感,那你真是蠢到家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0 10:07:13 | 只看该作者
孝道是如何毁了亲情的呢?

亲情是什么?——就是我说的,孝道从“天伦”里偷的——爱。

你爱孩子,孩子也爱你,你愿意为孩子付出,孩子也愿意为你付出,那就是亲情。

孝道从天伦里偷了“爱”,但却从不强调它,只用它做为说谎的武器。宣扬孝道的时候说父母在你小时候那么关怀你,你好意思老了对父母撒手不管么?可是实际运用的时候,标准立刻就变了,成了“顺”了。象鲁迅说的,我本来以为孝就是父母老了好好的给父母的吃饭,没想到还有这么多花头,还得割肉,还得卧冰求鲤。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就是听父母的话,财物的事先不提,你怎么安排自己的生活,你跟什么人结婚,过什么样的生活,都得听他们的。那万一他们错了呢?万一他们没大错,可是你活的没自由你痛苦呢?——孝道可不管这些。

矛盾不?——你要孝,是因为父母爱你。而爱你的父母会舍得让你做这些让你痛苦的事么?能这么要求的父母,真 的 爱 你 吗?

把“爱”偷到“孝道”里,却不接受它的内涵,只把它作为索取和攻击的武器,甚为可耻。

即便是极品的父母,也都希望孩子能爱自己,而不是恨自己的吧。

你用孝道这种软暴力约束了孩子,你能让他们在舆论下顺着自己,能让他们爱自己吗?谁能强迫主观感受?

毁了亲情,得到“孝敬”的举止,正常人不会觉得值得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0 10:07:45 | 只看该作者
我和母亲现在的关系很好。她懂得了如何为我考虑,关心我,我同样关心她,为她考虑。我们为彼此付出,是自发自愿的。但是这个过程得到的何其艰难。为自己,也为被孝道损伤的人,感慨一声。

现在我依然坚持,我就是个不孝女。我视孝道为洪水猛兽。它毁天伦,伤人心。

孝道是个什么东西呢?我记得小时候我经常省下车费,买两支糖葫芦或者一块烤地瓜回去跟母亲分享。吃烤羊肉串的时候,母亲拿走一支就号啕大哭的那个孩子,他妈妈就是经常嘲讽我不孝顺的人之一。

但我出了名的不孝,因为经常和母亲吵架吵到满楼道不得安宁。我母亲是一个深受孝道毒害的人,她为原生家庭贡献了半辈子,因此也培养出了强烈的控制欲,和以“顺”为孝的观念。

我记得十三岁的时候,和母亲下楼去剪头发,我说,我要剪个自己喜欢的发型。我妈妈都不用听我喜欢什么,只为这个“自主”就怒了,说:我付钱,我说了算。然后我们吵的无数人围观。这时候来了个阿姨,一把拉住我往楼上走,说:别让别人看笑话。然后跟我母亲说:你怎么能把孩子的一切说了算呢?

在若干年后,我母亲说:我现在才知道那些支持我的人都安的什么心,只有那个女的,才是帮我。

当然不止这些小事,总之母女关系困扰我二十多年的每一天,我很理解那些为亲情而痛苦的人。上大学的时候,我跟母亲说:以后我挣的钱大部分都给你,但是你休想见我一面。

成人之后,我才打消了疑惑,确认了自己多年的反抗是正确的。因为控制狂母亲很多,但不懂反抗的孩子只有一条路——懦弱,无主见,自己的生活毁了,再来拖累父母。我小学班主任的儿子就如是。女性在高压政策下成长尤其容易自卑,缺乏安全感,对于跟自己嘘寒问暖的人毫无判断力,造成一个个的婚姻悲剧。你无法想象一个各方面优秀的女人,为什么能被凤凰男算计的死死的,剥削到体无完肤,还舍不得那点当初感动她们的温情。


现在回到家,我母亲能端出几盘我爱吃的菜,而不是养到我十八岁的时候,问她我爱吃什么,愕然无知到一个也说不出来的状态了。我母亲学会了尊重我,学会了反省,也学会了正确的关爱,于是她得到了更多的关爱。

谁说老人是不可改变的?我的母女亲情在被孝道毁了多年后,差点只变成冰冷的责任和义务。但是恰当乃至激烈的反抗,和正确的交流和指引,可以让亲情重新建立。虽然过程很艰难,那是一个父母和子女位置互换的,重新教育。

前几天跟表哥聊天,他说:你以前怎么能跟妈妈那么说话呢?

我说:就是因为我以前那么跟她说话,我们现在才能好好说话。而不是我成为一个病态,懦弱,纠结痛苦的人。你一直对父母好好说话,那是因为你是只会索取,而他们甘愿任你索取。

孝很简单,对于投胎幸运的人,不过就是嘴里就说的出来的。孝顺难也简单,就是无论你有什么父母,他们做的对还是错,你一味的听从就行了。

爱,正确的表达爱,很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0 10:11:30 | 只看该作者
转帖部分问答——有关“师道”的部分想另外开帖,这里就不转了。

说到亲子关系的规范问题。
在封建社会,我国以孝治天下,孝道有其好处:一是解决了养老问题,

二是部分解决了话语权的问题(让长者指导幼者),虽然有其不能涵盖所有情况的弊病。

三是对孝道进行延伸,把君臣延伸成广义的“孝道”,按“君父”和“子民”的身份处理,客观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同时也把家庭成员的孝道扩展到了血缘关系之外,比如庶子女对嫡母,继子女对后母,儿媳对婆婆。利同样是维稳,弊也很明显,因为没有血缘关系,被“孝顺”的那方未必肯宽容善待对方。

而在现代社会,孝道这个规范已经完全不适应社会了。随着社会形态的变化,好处看不到多少,坏处却凸显了。比如孝道的延伸——儿媳对婆婆的孝敬和遵从,是否还要按以前严苛的标准实行?这不就是“婆媳论坛”能存在的根本吗?

现代社会,亲子关系的规范,应该和发达国家一样,由“道德”转向法律:

为人父母,有义务善待并尽心抚养子女,并保证子女不受肉体和精神虐待(坛子里那些对亲生父母有心理阴影的,他们童年所遭受的唾骂和粗暴干涉,就属于精神虐待)

而发达国家的养老问题,则由退休金制度和养老保险制度以及社会福利制度承担。

我国也在朝这个方向发展,只是国情限制之下,有不能受益的老人或者不足以支付生活及医疗费用,那么就该有严格的法律条款,规定子女支付多少生活,医疗费用属于义务之内。

而在“义务”之外,你能得到多少,包括尊敬,关爱,和物质。就看亲情的分量了。而亲情有多少分量,就要看你是如何对待以及教育子女的了。

至于子女对父母的顺从?——没有,那是干涉人身自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0 10:12:03 | 只看该作者
还是问答:

孝道之毒只在于极品父母对子女的无度索取么?
不,它还是一种有害的通用的价值观,还会创造一种舆论环境。它会使爱孩子的父母不知道如何正确对待子女,或者无意做错也得不到指正;它还会使受到伤害和干涉的子女无力反抗,在受到伤害之余还造成心理阴影。

因为“孝道”所指向的亲子关系,是一种从属关系。它否认了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它也会使人从初为父母的时候,就有了自己可以替孩子决策一生的错觉,从而忽视了最重要的——对独立人格的培养。

比如一个自认为英明神武的母亲,如果生活在孝道为主的环境中,觉得子女会一辈子听自己的话,那么她就会主要培养子女顺从的品质,注意的是让孩子看重父母的权威;而生活在承认子女也是独立的个体,并且爱和正确的表达才是亲子之道的环境中,那么她会着重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注意的是不同的表达方式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

其实这一点,才更大程度的决定了孩子的起跑线。

有个亲戚很困惑的问我:为什么我们这些优秀的父母,都养出了那些懦弱无能处处要父母擦屁股的混蛋孩子?她所谓的优秀,在财富和社会地位上,而所谓的“混蛋孩子”,就是从求学到工作,都得让父母求爷爷告奶奶的安排才行,自己什么都做不好。

我的答案就是:你们的教养方式出了问题。你们的权威性,你们自以为的替子女决策的正确性,就让你们的子女,能力远不如那些无力替子女安排,让他们明白得自己为自己负责的普通家庭的孩子。

而因为我们这个社会进入了“拼爹”“拼背景”的时代,特权泛滥导致阶层固化,导致无能力有背景的人可以暂时比有能力无背景的人过的好,所以增强了这些要求孩子“孝顺”的人(虽然他们教育不出孝顺的孩子)的信心。但你再过十年二十年,看看这些孩子是如何处理自己的工作和家庭生活的,你才能看出结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0 10:14:09 | 只看该作者
继续,问答:


我母亲年轻时对我的态度,就是不尊重,和不懂爱。我小时候也不出外惹事,成绩也一直保持前列,不需要她焦虑到需要过激教育的地步。而我让她改变,靠的也不止是耐心。

具体的不多说了,和论坛里一些叙述自己童年阴影的人类似。

而你说的,以利益定位人际关系,这个适合于群体分析。比如你可以根据封建社会和现代社会的经济形式不同,导致的利益关系不同,分析出两性关系,亲子关系等等关系中,双方的整体地位不同。但是具体到个体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以利益关系来定位,是非常伤感情的。

我母亲就是曾经依仗过利益关系的人,比如她打我,打弟弟妹妹,打学生,都是因为她是为我,为弟妹,为学生付出过多的人,而当时的社会给予了她这样的特权。甚至会赞扬她是严师严母。

如果只以利益关系为基础,那么我当年的提议“给她钱,但连她一面都不见”就是我们母女关系最终的结果。她曾经说过,不怕我将来不养她,她要饭也要不到我门口,但是她老了之后,她可能不需要吃我的饭,但她不会不需要我的亲情。

如果她只是因为老了,弱势了,而从强硬的态度转化为相对柔和(我们经历过这个阶段),那我们不会有现在的和谐关系。依然只是我当年提议的,给你钱,不见面。

千万不要依仗利益而伤及你周围的人的尊严,亲子关系如是,夫妻关系如是,哪怕老板和员工都如是。因为一旦利益关系反转,你会发现你非常孤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0 10:19:31 | 只看该作者

以下都是问答,不再详述

现在子女啃老之所以成为严重问题,一是客观的社会因素造成的,如拼能力比不过拼爹,社会缺乏公平竞争的准则,房价过高年轻人负担不起等因素。

二是,它也是“孝道”这个双刃剑造成的结果之一。而且这个结果和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并不太大差别,比如我们可以参考下《红楼梦》

贾宝玉靠祖宗余荫过好日子,但是他的自主权被剥夺的丝毫不剩。

贾迎春被父亲卖给孙家,最后被折磨而死,结论是——她自己命不好。

而慈母薛氏被败家子折腾个没完,还要受泼妇儿媳的气。

这些和现代社会的典型状况并无不同,而既捆住父母也捆住儿女的文化基础,就是“孝道”。


你说的“利益定位包括情感上的单向需求”的问题,

以前因为自己的利益定位(包括子女幼年时渴望父母关爱)处于优势,就不善待子女的人,凭什么要求利益关系转化之后,求得对方的情感支持呢?

我跟我母亲以前的关系就是:因为她孤单,需要照顾,所以我放弃了前途回来陪伴她。我所有的,钱物一律不吝啬,情感关怀?——没有。

直到我们沟通成功,我看到她的改变之后。有一天我问她:如果我在这里活的生不如死,我每天都想自杀,你是否愿意让我走?

我母亲思考了一会儿后说:如果你活的那么痛苦,那你还是走吧。

我问:那你呢?

她说:我会照顾自己。

我觉得她改变了。她以前是一个只关心我身体健康,毫不关心我心理感受的人。从小到大,无论我多痛苦,跟她说的多么明白,她都毫不在意。她说过:孩子就象猫狗一样,吃饱穿暖就可以了,哪有那么多想法?有想法的不正常。

我后来问她:你也是别人的女儿,那你自己是个有感受的人吗?你能被你父母左右一辈子吗?

她说:我以前从来没想过,你跟我也是一样的人。我自己当然有感受,我就是没想过孩子也有感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0 10:21:20 | 只看该作者
从以上叙述你应该明白,曾经严重伤害过孩子的心理,并且毫无悔意的人,是不可能因为老了,弱势了,就得到子女的情感关怀的。哪怕是申情度势之下,采取了怀柔政策,被毁坏的亲情也不会因此重新建立。

即便子女被“孝道”所绑架,做出一些关怀他们的举动,内心也是很痛苦和焦虑的。弃父母不顾不忍心,真心的爱父母又做不到,接近一点就会不断重复过去的痛苦,所以他们纠结。这就是很多人上来叙述童年阴影的原因。其实这些子女是被困于自己内心的疑惑和痛苦。

我希望能帮到他们。

你说的“理解人性的弱点”,和代沟的问题,这个恰好对应着我之前说过的:“孝道”的整个系统,会扩大普通父母的错误行为带来的后果。助长他们的自负,却无助于增长理性。最后双方都受害。

人性是有光明面也有阴暗面的,不可能一个普通人做了父母就变成了完人。

接受这一点,就是既不苛求,也不粉饰,但是力求往尊重双方,寻求最融洽合理的相处之道上发展。而传统的孝道观念,过于粉饰了父母的伟大和正确,把“顺从”当成了解决亲子关系的万能武器。


摆脱精神控制,可不是“成年人”应该且一定能做到的。你如果能理解父母大多是普通人,也就能理解子女也大多是普通人。一个受过严重伤害的普通人,在没有外界帮助的情况下,可能到死也摆脱不了那份疑惑和纠结。

凤凰大部分并不为亲子关系痛苦,他们只为其他人不认同这种,“控制与顺从”才是亲情的唯一真谛的观念而痛苦,尤其是在他们想把这种观念延伸到配偶身上的时候。凤凰当然会把这种价值观继续贻害到子女身上。我觉得你是混淆了受过父母严重伤害的人和凤凰。

从我的个人经历来说,你的“精神反哺”的说法是准确的,但这不会有你想象的那么容易。我也并不希望他人重复,因为耗费在此之上的精力,远不如用在远离父母,经营好自己的生活来的更有价值。

我只希望有个理性的环境,消灭这种陈旧的孝道观念,让下一代别再受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45|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02:13 , Processed in 0.085163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