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676|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对这类民科,大家说说想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1-13 23:59: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刚出狱农民造出风力电动车 上学时就是物理狂



2012年05月21日16:01
来源:北京晚报

  • 打印
  • 字号






  通体蓝色,1米高、3米长,车头装着风扇,车尾装着尾翼。如果唐振平自造的这辆风力电动车能开进城,“回头率”想必会接近100%,远比兰博基尼之类拉风——虽然全车造价才不过万余元。老唐说,他的工作现在已经处于瓶颈状态,最盼能有汽车设计方面的专家来评点一下他独立设计的“风力发电”驱动模式。“我现在已经向专利局申请专利了,如果能成,希望它最后可以走向市场。”

  一辆拉风的
  风力小车
  记者驾车抵达京津高速德仁务出口时,老唐已经提前几分钟等在这里了。这短短的几分钟,三辆刚刚驶出高速路的汽车相继停下,司机们围在老唐的小车前评头品足,蹲下来四处敲打,不约而同地拿出手机拍照。见聚拢的人越来越多,收费站的两名员工过来要求司机们驶离,刚刚走近,却也立即被这辆车吸引了。
  从高速路到永乐店镇半截河村大约三四公里,记者驾车跟在老唐车后,看看时速表,已经超过了50公里。每遇行人车辆,必有人目不转睛地盯住小车,有的司机还要减速慢行,仔细观察一番。但在这条路上,大货车频繁往来,和它们一比,蓝色小车有如三岁顽童站在姚明面前,记者也不禁捏了把汗。
  记者提出试驾一下。老唐于是让记者坐进驾驶室,很显然,驾驶室的空间对老唐的身材而言刚刚合适,而记者坐进去就略显局促。左脚油门、右脚刹车、方向盘下的按钮控制着倒挡,左手边貌似电子表的东西原来是时速表,再加上转向灯、刹车灯,小车虽小,却五脏俱全。仪表盘上最醒目的是两块电流表,记录着两块用作动力的电池工作状态。一脚油门下去,车子平稳起步,但是在凹凸不平的地面上颠簸剧烈。狂飙了一阵需要转弯,记者忽然意识到,这辆车只有一人多宽,转猛了怕是要翻车,只好立即减速。
  停稳了车,老唐蹲在车头,指着风扇叶片说:“这就是风力发电机,只要时速超过40公里,它就可以工作。踩油门的时候,电力输出,车子前进,收油门时,汽车在惯性作用下继续向前,风力发电机就将风力转化成电力,存储到电池里。”他说,一边行驶一边补充电能,续航里程大约可达到200公里左右。“但是这可不是永动机,能发出的电肯定小于行驶中耗费的电,所以出门前一样还要把电池充满。”老唐原本想将车尾两个尾翼上装上太阳能充电板,利用太阳能发电,但目前资金已经基本耗尽,这个思路也只能停留在思路上。
  一个经历坎坷的
  技术发明人
  生于1957年的唐振平是位物理狂。从童年至今,他最大的乐趣就是拿着各种玩具、机器,拆了装,装了拆。“小时候我是在长安街边上一个中学里长大的。我父亲是学校的校工,小时候的印象里,除了教室学生,就是学校里那个大煤堆,我总在那上面玩。”他说。后来父亲响应国家“不在城里吃闲饭”的号召回到了通县乡下,也改变了他一生的轨迹。
  幸运的是,上中学的时候,唐振平遇到了一位因成分不好而被下放的物理老师,在这位老师的引导下,他对物理学的兴趣与日俱增,每天放学后就和老师混在一起,在他的带领下,找来一切可供拆卸的机器设备,在零件、机油和改锥、钳子中寻找乐趣。
  唐振平现在仍然非常怀念这位老师,更怀念他在上世纪80年代的短暂辉煌。他给记者找出了一张国家专利证书,这是他当时发明的一种控制电路断电的装置,获得了国家认可。也正是从这个时候起,他萌发了一个设想:用电代替汽油驱动汽车。
  “那时候交通不便,车太少,而且在农村地区,从车站到村里,距离非常远。我就想做一个‘手提可折叠摩托车’,后来发现,如果用汽油发动机,提着它上公交车实在太危险,不如改成用电的。”这个念头就如被盗梦高手深植在了潜意识最深处,从此成为唐振平一个永远挥之不去的理想,尽管在这时,电动车还远远没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词汇。
  甚至是几年后一场突如其来的牢狱之灾,也没能打断他的这个念头。上世纪90年代,他曾经开过一家公司,但由于不懂法,加上过于轻信他人,他的公司被发现虚开增值税发票和非法出售普通发票,由此被判处了无期徒刑。在狱中,唐振平维修机械的天赋被狱警发现,于是很快成了一名专职维修工,负责维修监狱内的很多生产设备。就算在这个时候,唐振平也会尽量寻找机会满足自己的小爱好:哪怕是一个报废的电动剃须刀,他也要拆下里面的电机,做成一个电动车模型。
  去年夏天,因在狱中表现良好,唐振平被提前释放。费了一番周折安顿下来之后,他的造车念头又开始发酵了。很快,他研究了多年来的技术发展,并在朋友的资助下,制作出了第一辆原型车。和许多民间发明家、民间科学家只想获得“国家承认”不同,从最初的一刻,早就在商海中打过滚的他就认定,这项发明有没有价值,还是要看它能否在市场上获得推广,得到消费者的认可。
  一项前途未卜的
  造车技术
  “在国际上,已经有风力发电汽车上过路了,但是没能真正在市场上推广。”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汽车制造界专家对记者说。他说,唐振平的探索确实具有一定价值,但是否能申请到专利,即使申请到专利,能不能具有经济价值,“现在还很难判断。”
  他认为,汽车制造行业已经是一个非常成熟的行业,对于哪些技术能够推广、能够获得经济利益,有非常明确的判断。“比如说纯电动车技术,在全世界都在倡导清洁能源的大背景下,现在也才刚刚开始推广,而且还没有完全市场化。一种技术,能否走向市场,不仅仅取决于它是不是独创、具备全新理念,更在于它的经济性和市场推广前景。”
  他说,网上经常会看到各种千奇百怪的自造汽车,但其中绝大多数都不能量产。以国外的风力电动车为例,风力发电装置能够发出的电量可以供车辆行驶的准确距离,与车辆自重会有很大关系。现在车子本身因不太考虑舒适性、安全性等必要性能,这个距离可能会比较长,但今后推向市场,这些就是不得不考虑的内容,而这些参数的变化,就会直接影响到风力电能的实际效用。“风力所发出的每一度电,需要多大、多重的装置来收集风力?行驶100公里需要多少度电,收集对应的风力有没有其他条件?加上维修便捷度、充电是否方便等,都是需要考虑的内容。”
  “我个人认为,老唐这种风力转化电能的思路是非常好的,但能否市场化,不纯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一个技术应用方面的问题。”他说。
  一种值得鼓励的
  创造精神
  老唐开始上路试验样车后,曾经招来了当地交警。记者了解到,通州交通支队民警曾专程来到半截河村,提示老唐注意交通安全。按照法律规定,老唐的样车本不具备上路资格,而至今尚未考取驾照的他驾车上路,本也属于应予行政拘留的违法行为。老唐说,为了避免麻烦,他很少开到外面的公路,基本都是在村子行人、车辆稀少的道路上进行试验。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认为,无论能否真的具有市场价值,像老唐这样的民间创造行为都应该、也必须获得鼓励。“在16世纪以前,全世界的发明创造中,包括中国的所谓四大发明,绝大多数都是民间发明家完成的,这些创造都是来自民间的个人创造冲动。科技发展到今天,民间自发的创造,能够获得科技界普遍认可的机会,恐怕已经越来越小,100个发明中可能有99个都会失败,但无论这些发明人提供的是一种产品还是一种思路,这种努力都是值得肯定的。”
  竹立家说:“民间科学家、发明家经常会被嘲笑,比如说‘一个吃不饱穿不暖的人还想造飞机?’之类。但是,其实人类精神的进步,就是体现在一个个具体的人,对未知世界的求知欲望。在他求知的过程中,也许能够带动整个社会层面的逐渐进步。一个没有创新欲望和创造精神的民族没有多大前途。当然,国家和社会对他们的鼓励,并不意味着一定要给予经济上的支持,并非他们的发明创造都要由国家出资帮助,这种鼓励和支持,更多应该体现在精神和舆论的肯定上。”



[ 本帖最后由 jerryhao 于 2012-11-14 00:05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2-11-14 10:39:42 | 只看该作者
哈,我觉得值得支持。
每个人都有做梦的权利,为什么不可以呢?
有追求总是好事情。
如果每天只考虑一日三餐,一眼可以看到未来50年,似乎有点混吃等死的味道。只能脚踏实地的日子,过是能过滴,但还会觉着会少了点什么。
俺是个很不安分的家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2-11-14 10:46:32 | 只看该作者
这两天在看《慢养》。
黑幼龙提到他中年转行,从飞机公司辞职,换到光启社,又开始争取卡耐基的代理权。。。我觉得就很好。
早期需要经济积累,养家糊口,一份高薪的工作的确是有必要的。
人到中年,还没在日常的生活中磨灭了理想,愿意尝试不同的生活,的确是个有梦的人呢。
至于那个民科最终会不会成功,那可说不好,但他的尝试肯定能给他的生活带来乐趣和动力。
反正只是一个过程,能不断的追逐快乐,哪怕牺牲了一些东西,也是好的。
我昨天还做了一个牺牲很大的决定呢,前面将近十年的投入,绝大多数化为烟云,那又如何?
人生无非选择。选了,承担,就是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91|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15:32 , Processed in 0.181964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