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11194|回复: 2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维尼家庭教育心理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1-7 09:38: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心理学在大家眼里看起来深奥、神秘,其实理解透了,是非常简洁的。我争取结合相关的博文,把家庭教育中有用的心理学理念说个通透。
这些观点主要是根据我个人的理解,把心理学的好东西应用到家庭教育中,没有多少现成资料可以借鉴,算是我个人创立的一个符合中国教育国情的“家庭教育心理学”体系,我把它暂时叫做“维尼家庭教育心理学”吧。虽然经过了大量实践的检验,但是难免偏颇,请大家指正。
这也是第一次,我把“维尼家庭教育心理学”做一个全面的阐述。
     讨论的主要内容是:
    认知疗法、行为主义人本主义三大心理学流派
    情绪的规律
    如何沟通
    育儿心理规律
    读懂孩子的心理。
目前比较热门的家庭系统排列、萨提亚家庭治疗、沙盘游戏等个人认为晦涩难懂,难以掌握(更主要的是,我初步了解之后,觉得不欣赏,就没有深入学习这些理论,可以说还不懂 ),我今天说的都是极其简洁的原理,几句话就能说得清楚。

一、认知疗法:改变家长和孩子情绪、性格的核武器
    认知疗法的原理非常简洁:人的情绪不是由事情,而是由对事情的认知决定的。所以,改变了对于事情的认知,就改变了情绪。
    典型应用:
  1、家长控制住生气、发火
    咨询的实践证明,这个方法对家长控制生气、发火效果很好。
      简单地说,孩子的行为都是有原因的,不是故意使坏、捣乱。我们要做的是去理解孩子,找到孩子行为的原因,去想相应的办法。理解了孩子,就改变了我们以前对孩子行为的认知,也就不生气了。
    一个例子:
    妈妈:女儿的百分数应用题一直没学得很清楚,每次作业总有错题出现,做过的题重复出错,看来的确是没有掌握。于是我带她到一位数学老师那里请教。没想到,在那里,人家竟然什么都不会了,做题也不思考,胡乱做。老师悄悄告诉我:这孩子数学好像很不开窍呀?
    我知道并不是这样的,于是认为她是不专注,可能是想和奶奶家的一个小孩子玩耍(不合理认知一)于是我就很生气。觉得:我们这么远这么晚跑过来请教别人,你竟然一点不认真(不合理认知二)。生气了(两个认知导致的情绪),训了她。
    维尼:是不是她去那里紧张?
       (试图去理解孩子,找到她这样表现的原因)   
    妈妈:她解释说不是想和别人玩。
       (看来第一个认知是不合理的,与事实不符)
    维尼:我觉得她不是捣乱、不知好歹,还是有原因的。你觉得她捣乱,不好好学,不争气,肯定生气了,想控制也控制不住。所以,我们要去理解孩子行为的原因。
    她这样有些像传说中的“大脑空白一片”。过于想表现自己,也会有压力;不想表现得差,也会有压力。
    妈妈:还是您说的对,可能就是“过于想表现自己,也会有压力”。
    您这样一说,我这会有点明白了。
    我孩子就是这样,比如,她轮滑很不错,一次,我们市上拍城市风光片,老师让他们去表演,结果她一上去先摔了两跤,大跌眼镜。她可能也想表现自己,所以紧张,所以大脑空白一片,看起来什么都不会,好像一点儿也不开窍一样。(理解了孩子表现失常的原因,改变了对此事的认知)
    维尼 :所以,你不应该责怪她,她不由自主。
    妈妈:紧张,想表现的更好,结果弄巧成拙,其实大人有时候也这样。
    (想想自己是否也是这样----读懂孩子秘诀)
    另外,我这会儿想起,那个老师把题型归了5类讲给她听,她也可能一时间不能接受这样的讲解,所以也因此有点儿摸不着头脑而紧张。
    这样看来,的确不用生气。谢谢您维尼老师。
      经过这样的分析,妈妈改变了对这个事情的看法、认知,能理解孩子了,下次遇到这样的情况相信她就不会生气了。
    改变对事情的认知、看法,就能改变情绪。
            )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30 金币 +30 收起 理由
你带来的幸福 + 10 + 10 我好喜欢。。。欢迎欢迎:)
hlp525 + 10 + 10 精品文章!
jiangying + 10 + 10 谢谢参与!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2-11-7 13:49:30 | 只看该作者
欢迎维尼老师光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2-11-7 13:56:57 | 只看该作者
欢迎来儿教,跟着学习了
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2-11-7 15:12:3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 jiangying 的帖子

谢谢您的盛情,以后在这儿扎根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2-11-7 18:55:58 | 只看该作者
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2-11-9 07:16:46 | 只看该作者
改变对事情的认知、看法,就能改变情绪。
           孩子磨蹭时如何才能不发火(这一篇是我自曝内幕,讲述我怎么运用认知疗法改变自己,从看到孩子磨蹭发火而变成不发火的)


[ 本帖最后由 心理咨询师维尼 于 2012-11-9 15:46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2-11-9 15:43:32 | 只看该作者
2、使孩子面对挫折时淡定
    孩子不能承受批评是很多家长头痛的,输了之后不能承受也很常见,遇到困难也会常常烦躁着急。怎么办?
    我不是通过打骂孩子,不是通过有意制造挫折、困难使他经受锻炼,而是利用自然出现的挫折,通过改变习惯性思维,形成合理的习惯性思维来做到这一点。
      比如我建议的向孩子灌输:没事儿;没什么大不了的;输就输了。家长反映:这些逐渐成了孩子的口头禅,他输了的时候,自己就会说:输就输了,有什么啊!所以,对“输”的反应淡定多了。
       相关博文:
   
  3、改变孩子的性格
    父母容易发火的性格会使孩子容易发火、暴躁、易怒。所以,父母需要改变。
    父母不良情绪的改变,需要反复反省、思考每一个自己发火的情境,找到自己不合理的习惯性思维。和自己辩论,说服自己,多次之后会在这个具体的事情上形成新的合理的习惯性思维,自然不发火了。积累起来,在很多情形下都能控制,那么父母也就算得上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了。
      家长做得对了,不去伤害孩子,而是去理解尊重孩子,孩子的性格自然改变了,自然会变得平和好商量。
      相关事例博文:孩子的性格就这样慢慢地改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2-11-10 17:52:58 | 只看该作者
谢谢老师来论坛教导。
我的孩子11岁,男孩,很爱撒谎,说谎都不打草稿的。做错了事情,总是不承认! 怎么会这样?
我和孩子爸爸在反思这些年对孩子的教育。
孩子撒谎,不是怕我们! 我们很少打孩子,孩子不会怕我们,有时都对我们直呼其名或开玩笑,这,我们是不介意的。
孩子有时考不好,我们从来没有责备,但是会总结孩子的弱点,帮忙补漏。

孩子依然撒谎,为什么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2 16:49:30 | 只看该作者

维尼家庭教育心理学

4、用认知疗法改变性格
     性格能改变吗?难。所以,说本性难移。
      但是这就像开门,如果没有钥匙,靠推开,自然难了。
     但是知晓了方法,就容易多了。钥匙就是认知疗法。
     改变原有的习惯性思维,形成新的习惯性思维就可以了。
      孩子越小,做这样的工作就越有效果,越容易改变。
     相关博文:
   5、应对压力
      秘诀就在于有这样的习惯性思维:做好你能做的事情,其他的顺其自然。
      做好能做的事,而不是要求自己做好想做的事情,这两者是很有区别的。


[ 本帖最后由 心理咨询师维尼 于 2012-11-12 16:55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12-3 17:37:21 | 只看该作者

维尼家庭教育心理学

二、行为疗法


行为疗法的原理非常简洁:通过结果改变行为,通过体验改变行为。

1、理解行为的原因

孩子的行为,有时是我们给他制造的结果造成的。这样有助于理解孩子的行为。

1)、说话态度不好

比如有位妈妈说孩子有时说话态度不好。

昨天,五岁的孩子晚上要出去有事,走到门口时候和我在说几句话。我和他爸说的得投入。孩子这个时候一直在喊:爸爸,你要出去吗?
说了两句,我和他爸爸只是敷衍的答应了,嗯的一句。这个时候孩子跑过来,踢了爸爸一脚,说:你要出去吗?爸爸。
我说
你怎么踢爸爸啊
这样做不对
孩子说
我都和他好好说了
他不听
我说
那也不能踢啊
孩子说:我都好好说了
他不听
就得踢
维尼:他说的对 ,好好说的结果是不听;态度不好大喊大叫,甚至踢一脚才引起你们的注意,这个结果让他知道态度不好才管用。
妈妈:看来孩子为什么不好好说话,都是有原因的。

,如果是我们一直在喊成人他不理我们,我们也会生气。

(2)倔强生气逆反

限制太多,没有自由自主。好好说不听,非要孩子倔强、发脾气、逆反父母才听,结果证明这样有用。孩子就会学会这些。

(3)说谎、偷钱

最近做了几个说谎、偷拿妈妈钱的咨询。究其原因,是妈妈对孩子太严厉,批评太多。孩子怕妈妈批评而说谎,因为说谎的结果是暂时逃避批评,他自然就学会了;偷钱是因为妈妈过分地不满足孩子的要求,孩子又想要,通过偷钱发现这个结果暂时很好(买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所以就学会了。(我的原则是适当满足、适当拒绝)

2、通过体验结果改变行为

有时和孩子说道理,他不听。可以放手让他体验事情的自然结果,通过结果他明白了,就改变了行为。比如,孩子不爱听写,就让他体验不听写的结果,错得多了,他就知道练习听写的必要性。

3、奖励的作用

比如,奖励在促成行为改变,促进习惯培养的时期还是管用的。三年级一个孩子不爱写作业,她的能力其实不错,对学习也算有兴趣(没有其他的深层次原因,只是一个习惯的问题)。但是回家总是拖拖拉拉不想开始写。我就建议妈妈和孩子商量,约定好几点开始,大约几点写完,做好了就奖励一个小玩具。结果孩子很高兴,连续一两个星期都能做到这些,她也体验到了早完成作业的好处,后来不需要奖励,她也习惯于及时完成作业了。

相关博文:

但是我从来不用惩罚这种体验结果的方法。


相关博文:

注意事项:

(1)对于五岁前的孩子,因为讲道理常常没用,所以行为主义疗法效果更好。孩子越大,效果越一般。

(2)只是手段之一,实际问题还需要考虑兴趣、能力、习惯等其他因素,多种方法、手段配合起来使用。比如,如果孩子写作业没兴趣,没信心,奖励可能也是无用的,但是其他条件都可以,就差习惯养成,那么奖励可能就管用了。

采取综合解决方案,解决孩子写作业磨蹭、不专心的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919|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8 03:23 , Processed in 0.155982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