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老虫老师:
您好。昨天是Gorden第一次上let's go 3 的课,感觉其他的小朋友已经配合的比较好了,Gorden第一次加入,有点不适应,后半段慢慢进入状态,略好一点。
老师很风趣幽默,孩子很喜欢。第一次上课之后有两个问题,也想和您探讨:
(1)个人感觉课程的安排还是很紧凑的,但有些内容感觉孩子们并没有在课上完全掌握,比如auditorium这个词,对于孩子们来讲是比较生和相对难的词,我的感觉部分孩子并没有在课上完全掌握(感觉这几个小朋友应该都有一点拼读基础,可以猜着发出音来但不完全准确)。
(2)关于语法,老师肯定是不讲语法的,但是对于中国孩子,三单和时态,如果没有强调或注意,有的孩子可能会忽略。在课上有的孩子是没有注意到这一点的,老师给了纠正,但是不知道效果如何,因为课程本身进度是较快的。
(3)关于课程的设置目的,这也应该是最根本的问题吧。个人感觉如果是培养语感,作为向后续加州课程的过渡和铺垫,目前的情况是没问题的。但是如果是需要孩子把这里面的东西都掌握好,目前的情况就有一点问题,至少需要家长在课后付出时间精力帮助孩子才行。
以上只是我个人第一次上课后的感觉,和您探讨。
-----------
你好!
Let's Go 3 的这群孩子已经跟Mr.Baker上了一个暑假的Let's Go2,有的还跟他上了很长时间的其它课程。孩子们和老师的默契程度是很高的。而且这个班的孩子都是有一定基础的,比如那位女孩,她在上这个课的同时,也在上着加州课程,她的英语能力实际是高于Let's Go这个课程, 但因为她妈妈希望她把英语的基础语法和句型整理一遍,她才仍在上这个课。因此,这个班的进度是非常快的。
上课的时间是有限的,它只是一个提纲性质的东西。就算是一对一的课,老师也不能一一纠正学生的错误,具体的问题是需要在家庭里面去解决的。就连在地面的课补习班,甚至是握有尚方宝剑的学校,也不可能在课上一一解决学生的个体问题。
Let's Go 这个课是不能讲语法的,一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学习特点,他们能做到的就是某个句子该怎么说的就怎么说,至于为什么要这么说,如果没有一定的语感基础,他们是没办法理解的。象三单以及时态这些概念,就算是用汉语讲解他们也未必理解,而如果没有语感作基础,死记语法规则也是没什么用的,那就没必要再增加负担。二是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他们对老师的课堂指令都未必全听得懂,与其让老师用英语解释语法现象,还不如多做几个口头练习,多来几个回合的游戏,保护和发展孩子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三是很多英语语法问题的解决是一个长期的工作,比如很多人在学英语多年后,仍会有单复数时态等的错误,其根源不是记不住语法规则,而是没有语感。
我自己就曾把Let's Go 3教过几个回合。在我自己的课上是从来不提一个语法概念的,大量的时间交给学生做各种口头练习,在练习过程中让学生体会语言的规则,但离真正的掌握语言规则仍是有很长的路要走的,真正地掌握语法或是死记语法规则不是这个阶段的任务。
Mr. Baker在中国教了七年,幼儿园、小学、中学,成年人都教过。从他自己实践,小孩子只要给他足够的信息量,他们是可以通过习得的手段(而不是有意识地学习),轻松地把类似三单时态这些问题解决得很好的。虽然我对此不完全认同,但Mr. Baker在教学上确实是有自己的理念和方法的。
这个课程的目标是打基础,语音的基础、词汇的基础、句型的基础、语法概念的基础。Let's Go是基础课,打基础就是这个课的教学目标。
在有了比较好的基础后,听说读写的单项训练的开展才会收到比较好的效果。
仅仅用这些基础课程,如Let's Go, SBS, 或是《新概念》去过渡到加州课程是比较困难的。
Let's Go, SBS, 或是《新概念》是基础课程,这种课的特点是信息量小。而加州教材是英语母语教材,其信息量不是一般从基础课程出来的学生可以处理得了的。
语言能力的形成是以巨大的信息量为基础的,而任何培训班的信息量都是不够的,只有在家里大量地实施听、读的输入,才有可能帮助孩子比较快地积累比较大的英语信息量,从而形成一定的英语语感。
Let's Go 一周上课只有八十分钟,这个时间投入对语言学习来讲是非常非常不够的。那么培训班只能是当作一个开关、一把钥匙、一条轨道,路还是得靠自己一步一步地走的。
祝好!
张老师
-------------------
张老师:
多谢您的耐心而详细的回复。作为插班生,在和老师以及同学配合的默契程度上,Gorden还需要时间,所以需要家庭和孩子的共同努力。您对课程体系和老师理念的介绍,也使我可以在课后更好地帮助孩子来整理复习。但是由于还有其他课程的关系,Gorden近期的英文视听基本中断了,只能坚持每天自己读一个小故事,估计到年底情况会好转。
周三晚上gorden自己完成了作业。除了auditorium这个词的读音不太准以外,其他的内容是没有问题的,我觉得应该算是个不错的开始。关于语法的问题,对于6岁多的孩子确实是只能凭借语感去习得,但是我在家一般还是会跟他简单地说一下,比如我会让他注意观察 He/She 之后要用has; 但如果句子里有了does, 就只能用have (我告诉他does 和 has是敌人不能见面); was 和 is的不同我也会让他注意,was是发生过的等等。他是可以注意到的,但不知这样是否会破坏“语感”和“习得”的过程?
祝愉快!
------------------
放心,"语感"和"习得"没那么容易“破坏”的。
只不过类似“does 和 has是敌人不能见面”这些规则要有语感作基础才有可能是活的。
这些东西在家庭其实是比在课堂上好操作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