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9098|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分享] 读史有什么好玩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0-11 08:34: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先读个故事吧,《历史的坏脾气》


左宗棠晚年的“骂人事业”
http://book.sina.com.cn2005102600:00新浪读书

晚清的湖南,出人,也出学问。大名鼎鼎的曾、胡、左、李,有三个是湖南人,自不消说。而学问也了不得,曾国藩是理学大师,慎独功夫一流,而王运和左宗棠,擅长的则是帝王学。一身名士气的王运没有找到用武的机会,结果是在王看来学问并不太好的左出够了风头。

帝王之学是佐人成帝王之术,大刀屠龙,权术之中裹挟着霸气。所以左宗棠一出山就让人受不了,幸亏赶上了长毛闹事的年月,军情紧急,人才难得,也因为碰上了脾气特好而且能耐特小的骆秉章,才让他得以展露才华。建功立业之后,虽说此公脾气大嘴巴臭,还不断地弄点权术耍耍,成片地得罪人,但老谋深算的西太后和恭亲王奕,鉴于督抚专权的现实,出于牵制曾、李等人的考虑,对这个搅屎棍特别地优容,使得他在众人的诋毁声中不断地上升,不仅入相而且进过军机处。要不是要枢诸公受不了左宗棠的大话和唠叨,也许他会成为朝中最有权势的中兴名臣。

然而,西征之后的左宗棠,虽然一直得到朝廷的优待,始终在肥缺要差上转,却再没干什么值得一提的事业。无论在公堂还是私邸,此老惟一热衷的事情,就是骂曾国藩。骂来骂去,就是那么几句车轱辘话,无非是说曾国藩假道学,虚伪,可一张嘴,就是它。

见武官的时候骂,直骂得众将官耳朵出了茧子,非不得已不去见大帅;见文员的时候骂,直骂得下属禀报事情都没有机会;见外客还是骂,寒暄才毕,骂声旋起,一直骂到日落西山,最后随从不得已强行将茶杯塞进他的手里,高叫:送客!才算关上了老人家的话龙头(清朝官场的例行规矩,主人一端茶杯,即为送客之意,仆人马上叫:送客)。期间,客人一句话也插不进去,客人来是干什么的,是否有事,他一概不管。不仅如此,吃饭的时候要骂,人一入座就开始骂,直到所有的菜都上完了,他老人家还言如泉涌,结果是每个人都没吃好。睡觉之前也要骂,骂声成了他自编的催眠曲,每天都在自己的骂声中进入梦乡。

曾、左交恶一直是晚清史上的一段公案,孰是孰非即使在今天也一时难以公断。不过,两人之争,无非为了公事,彼此间并不存在什么私怨。就当时公论,一般舆论还是倾向于曾者多,偏于左者少。毕竟,在左宗棠事业的关键处,曾国藩都是支持而非拆台的。显然,于公于私,似乎左宗棠都没有必要跟曾国藩纠缠不清,甚至在曾死后还骂个不休。过去史家论及此处,往往归咎于左宗棠气量窄,脾气坏。其实,左宗棠骂曾国藩,虽然不乏嫉妒之意,因为朝野公论,曾在左上,但他自己在内心里也未必会像他嘴上说的那样,认为自己比曾强。晚清另一位大佬李鸿章晚年服了气,承认世上真正的大人先生只有他老师(曾国藩)一个。左宗棠相反,不仅没有服气,嘴上还不停地骂,然而这个显然过于反常的“骂人事业”,却暴露了他内心的无比焦虑。他心里明白,曾国藩是一座他无法逾越的高山,但一向心高气傲、目无余子的他,断然不可能像李鸿章那样放出软话。于是,惟一的出路就只有骂了。

中国从来就不乏能人,只是能人之间总是难以相能。曾、左、李之间,如果不是有个内修功夫好、识大体的曾国藩,晚清的中兴也许未可知。什么时候,像左宗棠这样的人学会了妥协,学会了相让,中国人就真的出息了。



[ 本帖最后由 无事生非 于 2012-10-11 08:53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榴琏 + 10 + 10 我还认为他是曾国藩的弟子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1 08:50:41 | 只看该作者
和朋友吃饭,没聊几句,说起他的工作,突然笑了起来。
原来他换了个单位,带着职务去的,人又年轻,常常受那些XX级靠边站的老同志排挤。人家倒不像左宗棠那么没水准,不至于高声呼喝谩骂不休,但言语间的挤兑总是让人不舒服。

朋友不需要我劝,历练这么多年了,遇到事情还是很容易看开的。

但我不由想起养育孩子中的点滴小事来了。

当孩子每次摔跤时,我们都去打那个障碍物,骂平地不平;
当一个孩子从小“习惯”了当第一(这算是可爱的还是可怕的习惯呢?);
当孩子一直在某种人为维持秩序的环境里“有序”的生活;
当孩子从不知道“被人欺负”为何物;
当孩子只知道某一种或几种方式的“成功”~~~

我们爱孩子。
我们渴望能把自己不曾得到、未及享有的一切都呈现在孩子眼前,让他舒适、健康、快乐、能力超人、获取成功和幸福。
父母的心都是一样的。

我们真的做得到么?
我们做到的“最好”,带给孩子的,是不是最好呢?


[ 本帖最后由 无事生非 于 2012-10-11 08:53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2-10-11 09:13:36 | 只看该作者
这个、这个……

题目就把我搞糊涂了

确实也体现了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

题目可以理解为:读史有哪些东西最好玩。

还可以理解为:读史没啥意思

看了正文,俺觉得一定还有第三种解释,一定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榴琏 + 10 + 10 听故事型, 听传说型。 哈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1 10:05:1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 jerryhao 的帖子

唉,俺的中文功底太弱,以至于写点啥都不知所云啦~~

其实也没什么特别的中心思想,不过是有感而发么~~

历史故事摆在那儿了,其中的那些人性,似乎是千古不变的,不但在当时,而且在后世,反复出现。
贵为帝王将相也好,下如我等平民百姓也罢,人性就是人性。
就这一点而言,“人人生而平等”似乎也不算是一句空话——不管父母有没有钱权,不管自己是健康还是残疾,人所固有的动物性,在任何人身上,都可以表现得很突出,很突出。

要说读史有什么好玩的,无非就是从里面去读点千古不易的人性罢鸟
要是能想到点对自己过平常日子也有用处的东东,就算是好玩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2-10-11 13:01:55 | 只看该作者
没理解,不过对着这个题目,恰好正在读着的是《全球通史》(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偌大年纪的我,没觉得读史有好玩或者不好玩的,带着欢喜心、满意心去读就是了吧。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无事生非 + 2 + 2 读任何东西,总想读出点什么来,我的毛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1 14:05:34 | 只看该作者

关于题目的声明,哈哈

看来大家对这个问题有点不知所云哪

我不想说读史好或者不好。
读书,可以有很多种。
当娱乐消遣,是一种读法。
皱着眉头苦学的,是另外一种读法。
我呢,就娱乐消遣而言,觉得读书还隔了一层纸外衣,不如实实在在的娱乐来得刺激。皱眉苦读呢,又嫌累。就是歪在沙发上,或者坐在草地上,懒洋洋的随手翻着,看看,突然有所觉悟,就觉得有味道了。实在没这么好的情调,至少在公交车上、书店里,随便什么地方,与手头的那个东东相顾对望,还觉得彼此都不厌憎,也算是适合我。

所以我说读史有什么好玩,不过是问问我自己,我在读历史的时候,那段历史到底给我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影响和启发,对我自己做人做事有什么用处没有。如果有,我就觉得它好玩,没有,就好玩不起来啦~~

孩子的老师上学期期末有个评语,说他阅读量挺大没错,但还不能把所阅读的内容同自己的生活很好的联系起来,建议我们接下来在这个方向上努力。
我相信这是任何孩子都会经历的一个阶段,但还是问了问自己,有没有给他这个机会,让他在阅读的时候,把书上看到的,和身边火热的生活,好好的联系起来。希望他做到的事,首先得俺自己做到。所以闲时翻书,不免就会想到生活里的一些人和事情,因而乱发几句议论,也是有滴~
不过是自己读书所想,乱七八糟的随手记录下来而已,再胡乱安个题目,可千万别被它给绕晕了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3-6-13 20:06:3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无事生非 于 2012-10-11 08:50 发表
和朋友吃饭,没聊几句,说起他的工作,突然笑了起来。
原来他换了个单位,带着职务去的,人又年轻,常常受那些XX级靠边站的老同志排挤。人家倒不像左宗棠那么没水准,不至于高声呼喝谩骂不休,但言语间的挤兑总 ...

如果只能说一句,我想说:“你真的很有心”,在加一句的话就是:“很羡慕”。这年代向你怎么有心的人真少,真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3-6-14 23:02:2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dhwy44 于 2013-6-13 20:06 发表

如果只能说一句,我想说:“你真的很有心”,在加一句的话就是:“很羡慕”。这年代向你怎么有心的人真少,真的。



谢谢,这些年的学习,的确让我长进了很多。
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发现还有很多人和我一样的用心,他们做得更多更多。
当然也有一些人,他们也很努力,在努力的找到勾引父母心中的焦虑并从中渔利的法子。。。所以这年头,连教个孩子都TNND得去芜存菁,连教育理念都不能乱信三分,真是个光怪陆离的世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3-6-25 14:40:22 | 只看该作者
能写入文字的历史从来就是政治
喜欢读史的孩子有政治天赋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922|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15:48 , Processed in 0.087334 second(s), 3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