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1343|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给中国教育解毒(转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3-12-20 00:04: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给中国教育解毒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读后
老酷/文



来源:东北新闻网






教育的罪恶与罪恶的教育

  中国生活是荒谬和悲惨的生活,这些荒谬和悲惨经常发生,使我们耳濡目染已久,“经常”重复得太多,就会变成“正常”,中国教育也是如此。最糟糕的还不在于此,最糟糕的是,对于这一切,我们麻木不仁,即使认识到其毒害,却无能为力,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们的良知与正义渐渐被它磨灭,这时候我们甚至会觉得这似是而非的一切本该如此,我们堕入了“存在的就是合理的”这一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深渊。我们沉溺在深渊中不以为苦,反以为乐,不以为悲,反以为喜,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而对于那些尚未堕落的纯真的人们,则极尽讽刺嘲笑孤立之能事。我们以为自己活得正常,我们羡慕自己的堕落,且把这种堕落当作光荣的旗帜,高举着招摇过市。在日暮途穷的残生里,改变我们这一代人和我们上一代人的麻木与冷漠恐怕是来不及了,因为我们中毒太深,我们以毒素为营养。唯一可以改变的也许只有孩子了。他们还天真烂漫,还保存着大自然所赐予的那份童真,他们还没有被我们的成人世界所毒化。还有一些可爱的孩子,还没有来到世界上,用他们一尘不染的眼睛打量这个被我们糟蹋得百痍千疮的世界,让他们尽可能少地继续受我们所受过的种种毒害,或许还来得及。
  然而这一切也只是书斋里的梦呓。看一看现在的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现状,对于孩子的这点浪漫主义想象和祝福又消失殆尽了。
  我所理解的教育,无论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应该是以人为本的教育,都应该将孩子当作与成人一样具有独立人格与思维的主体,而不是被动的客体来对待。所有尊重人的教育,都是健康、向上的教育,反之,假如偏离了这一轨道,教育就滑入了反人性、甚至是反人道和反人类的歧途。可悲的是,我们自幼受到的教育恰恰是这样一种教育,反人性、反人道、反人类的毒素已经成为我们的血液,我们又将这样的血液遗传给孩子,而我们成人强加在孩子身上的所谓教育,也仍然向着除了没有人性以外具有任何生物属性的罪恶方向上一路狂奔。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中国,每一个人目击最早的罪恶都是教育的罪恶,是家长和老师的罪恶。教育的罪恶深化着罪恶的教育,教育的罪恶反作用于罪恶的教育,我们就在这样的罪恶中轮回。
  中国的教育之所以堕落得除了用“罪恶”以外无法为它命名,是因为它没有一点人文精神,它不以培养孩子的人文素质为使命,而以消灭孩子与生俱来的人文萌芽为己任,本应该百年树人的教育之所以堕落成今天这般模样,有其深重的历史源渊。


  
教育罪恶的核心是暴力

  就在作为思想家的孔子创立儒家学说的同时,作为教育家的孔子也创立了中国的教育模式,而儒家教育思想只是儒家文化思想和政治思想的附庸,中国历朝历代的教育思想无不继承其衣钵。众所周知,儒家教育的根本动机是“学以致用”,且不论实用主义教育是不是就算真正的对人的教育,就是对于一个“用”字,儒家的理解和阐述也是断章取义的。他们非常实用,达到了庸俗甚至恶俗的地步,然而从他们的“用”出发,却永远无法演化出西方式的科学精神和经济思维,本该上升为科学理性的“用”被当成了一种庸俗的政治工具,其中应该包含的处理日常事务、经济事务的能力和素质,全被抽空了。他们甚至连基本的生存能力都不曾教给孩子,也就是说,他们的出发点不仅没有人性,也没有动物性,因为动物都能教给它们的孩子最基本的生存技能,而受儒家文化毒害的中国父母和老师们却不能,连一个人的动物本能都会被灭绝掉,那么人身上所具有的那种终极关怀的神性自然也会被“不语怪力乱神”的导师们清洗一尽了。在中国,“用”只有一个方向,这就是所谓“学而优则仕”,所谓“读书做官论”。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培养忠臣,教育的终极价值是培养忠臣,除此之外,一切都是旁门左道。
  而在历史上,忠臣只有两类人,不是昏聩愚昧的奴才,就是欺世盗名的骗子、野心家、投机分子,“忠臣”的牌坊立起来就万事大吉了,哪管实际内容如何?只要做了官,就算忠臣,就成为体制的一部分,就马上身价百倍,从被统治者一跃而为统治者、从被愚弄者一跃而为愚弄者、从被侮辱者一跃而为侮辱者、从被损害者一跃而为损害者,大权在握,曾经被压抑、被灭绝的所有欲望都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来满足了。
  既然“学而优则仕”已经被充分图腾化,那么所有与此相悖、与此无关的东西都注定要遭到赶尽杀绝的厄运。既然成为“人上人”的终南捷径只能是先当奴隶,那么家长和老师们完全可以找到把孩子当奴隶对待的任何合理化借口,以教给他们“登龙术”。为了“望子成龙”,成人们无所不用其极。
  孔子的教育思想虽然有着诸多的先天不足,然而在实际操作层面,还有许多合理化、人性化的成份,然而到了后人特别是到了当代的家长和老师这里,这些具有某些初级人文色彩的精华部分全部损失掉了。后人的教育模式离孔子的教育越来越远,它只是在精神实质上继承儒家并将之发扬光大。主人对待奴隶可以随心所欲,那么家长和老师也可以这样对待孩子。最后,传统教育必然地沦为虐待式教育、摧残式教育、监狱式教育、特务式教育。本来应该从爱出发、到爱为止的教育,最后成了从恨出发、到恨为止的酷刑。
  中国传统教育的病根就在于以儒家文化为主流的传统文化。随着中共1949年夺权的成功,中国教育为了歌功颂德,又大量从前苏联引进糟粕,中国的教育又与时俱进地打上了“苏联制造”的痕迹。两种愚昧会师,就会产生细胞裂变式的复制,教育难免变得空前恐怖,空前灭绝人性。于是半个多世纪以来的中国学生成了历史上最为不幸的群体。过去读书的目的就是做官,现在又多了一系列中间环节,加入少先队、共青团、共产党,只有这样才算拿上了进入主流社会的通行证,才能为以后的富贵与平安铺平道路。
  严格地说,仅仅传授纯粹的知识和技能,这样的教育也只能算是失败的教育,然而在中国,教育连这种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功能都承担不了,高分低能者层出不穷,有文凭的文盲多如牛毛,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中国的教育根本不配称之为教育,它除了愚弄就是迫害。中国的家长和老师给孩子们传授的是成为“人上人”的知识,是通过奴隶之道成为主子的知识,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知识,是党票的知识,是欺上瞒下的知识,是弄虚作假的知识……那些与此无关的知识全都被无情地剔除掉了。在这种伪知识里,学生应该具备的现实生存能力一片空白、艺术想象能力一片空白、人文关怀一片空白、自由精神一片空白、平等意识一片空白、法制精神一片空白,因为它们都跟仕途经济无关,跟现实生活无关,如果说有什么关系,也只能是带来无穷苦恼甚至灭顶之灾。
  在这样的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教育,注定会成为空前绝后的暴力教育!除了成为受害机器、考试机器和告状机器以外,那些纯洁无辜的孩子们没有自己的出路。然而对此怪现象,我们习以为常,我们甘之若饴。


  
暴力教育的特征



“我的孩子交给你了,要是不听话,你给我往死里打!”
  这样的话我们听得太多了,可怕的是听到这样的话,我们没有恐惧,我们没有忧虑,我们没有愤怒,我们只感觉到了“可怜天下父母心”的同情律动,感觉到了“父母恨铁不成钢”的忧患意识,感觉到了家长与老师相互信任的鱼水关系。家长说得真诚,老师听得受用,迫害孩子的牢不可破的联盟由此缔结,对孩子的暴力获得了从官方到民间异口同声的支持。家长和老师的专制,使家庭和学校日益成为一个独立王国,一个微缩的专制政权。在这样的专制政权下面,最需要的是奴才,而不是人才。既然是奴才,那么奴才的一切都被模式化了,一切都有了正确答案和唯一标准。
  孩子们就这样被无孔不入的暴力包围了。虽然自古以来大家都说“君子动口不动手”,但是这样的话只适合于成人之间,对于孩子则是例外的,因为孩子在他们眼里根本就不是人,而且他们根本没有任何反抗能力,更不应该享受“君子之道”的待遇。
  暴力在教育中成为使用范围最为广泛的方法,暴力成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体罚孩子,从心理治疗层面上讲,属于“厌恶疗法”的范畴,为了根治某些成瘾性的恶习,往往当患者恶习发作的时候,采用外力,让他感觉到疼痛和不适,强化这种印象。时间一长,每当恶习发作,就条件反射地勾起了疼痛不适的记忆,久而久之,恶习就消除掉了。且不论把孩子当成心理疾病患者来对待是不是合理,也不论“厌恶疗法”是不是适合于处于成长发育阶段的孩子,也不论这种疗法应该是由病人自己实施,而不是由外人实施,单从方法论上,“体罚万能论”就陷入了一元论的泥淖。稍具心理学常识的人们都知道,心理治疗的方法多种多样的,不仅仅是“厌恶疗法”一种,而且归根结蒂,任何一种疗法也都只是单纯的疗法、是“术”而已,它离不开爱的根本、离不开爱的形而上的“道”。然而对于这些花朵般娇嫩可爱的孩子,大人们却能大打出手。
  中国的大人们都信奉着“棒下出孝子”的逻辑。虽然在爱上他们显得相当无能(这种无能包括了器质性的和功能性的),但是在对孩子实施虐待方面,却颇具创造力,达到了空前变态的程度。在我的家乡,大人们习惯于揪孩子的耳朵,假如哪个学生上课触怒了老师,老师多半都会扭着孩子的耳朵把他拉出教室,冬天,甚至出现过老师揪掉孩子耳朵的惨剧;为了让孩子培养洗脸的习惯,老师逼着孩子用小便洗脸;还有的老师把砖头竖起来,让学生站在上面盯着太阳看,假如砖头倒了,或者学生闭眼了、流泪了,老师都会拳脚相加。还有的老师在课堂上脱孩子的裤子,或者不准孩子大小便……
  这样的事情不单是老师对学生,家长对孩子也好不到哪里,有的甚至更坏,针对虐待孩子出现的创造发明数不胜数。我的亲戚有一个不足十岁的孩子触怒了父母,父母竟然把他的衣服脱光毒打,以后孩子一看见父母,就吓得钻到床下。勿需多举,强加在孩子们身上的罪恶已经令人发指、罄竹难书!
  更何况,许多强加在孩子身上的暴力并没有教育的动机!许多大人折磨孩子并不为任何原因,对孩子实施暴力是某些心理变态者的乐趣。只因为我今天心情不好,只因为我今天在外面受了气,我就有折磨你的理由。一般情况是这样的,成人在外面是奴隶,而所有的奴隶都有一种分外强烈的主子欲,只有关起门来,才可以实现自己的主子梦。这种暴力对包括配偶在内的任何成人都不易实施,但是对于孩子则是手到擒来、稳操胜券。在这样的心理变态者眼里,孩子甚至都不是实施他们望子成龙之梦的工具,孩子只是他们的出气筒、是他们发泄暴力的工具!你是弱者,你是最好欺凌的弱者,你甚至没有形成自己的是非观、没有形成自己的语言系统,作为你的父亲、母亲和老师,我自然可以对你为所欲为。孩子们不会反抗、不会辩护、更不会还击,他们只是逆来顺受、连用哭声表示不满都会受到压制的一群,他们是存放大人暴力毒素最安全的一个场所,在中国,虐待孩子是一种风俗、一种传统、一种文化!说什么“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简直是无耻谰言!
  很难相信,在这样暴力阴影下成长起来的孩子,能有健康的心智,他不是对人充满恐惧,就是充满仇恨,因为暴力之树只能结出暴力的苦果。
  读到此处,有些成人可能会沾沾自喜,因为他们从不打孩子。其实这只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行为暴力诚然可怕,但是语言暴力和心理暴力更为普遍、给孩子造成的创伤也更广泛。行为暴力不是每天都有,而语言暴力和心理暴力则是每天都能遇到的家常便饭。当孩子做错事的时候,大人会这样恐吓他:“再不听话,就把你的小鸡鸡割掉!”当孩子犯傻的时候,大人们不是循循善诱地启发他们,而是用“你真笨”、“你长大没出息”、“早知道这样,当初就把你掐死”来粗暴处理。大人骂孩子的嘴是攻无不克的利剑、是毒无不倒的毒药。面对他们的嘴巴,孩子幼小的心理得不到抚慰、得不到鼓励、得不到理解,所能得到的只是没完没了的辱骂、嘲笑、贬斥和愚弄。
  行为暴力也好,语言暴力也罢,都不是空穴来风,它们都源于心理暴力,心理暴力是所有暴力的基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任何一个具有正常心智的人都认同的原则。然而在中国这样一个缺乏人文传统的民族中间,成人对成人都有一种几乎是与生俱来的强迫欲,那么对于孩子这个手无寸铁、连用嘴巴发出质疑声音的权利都不具备的弱势群体的强迫,就更是自然而然了。
  家长和老师们都坚定不移地认为,他们强迫孩子是顺理成章的,因为他们“望子成龙”,也就是说,对孩子而言,除了努力实现别人的愿望以外,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在你刚出生时,父母就为你想好了,甚至在你未出生时他们就在替你打算,甚至你祖父、你曾祖父、甚至那些你听都没听说过的死人们早就替你想好了。既然如此,你也只有背负着他们沉重的希望,努力去做一个听话的乖孩子了。
  然而上天却注定孩子并不以我们成人所规定的方向去发展,因为孩子是上帝的礼物,是一切生命中最值得赞美的天使,他身上沾的尘土也比我们成人的圣水纯洁。孩子有孩子自己的天性,有他们自己的心理、有他们自己的思维、有他们自己的感觉、有他们自己的世界,那个世界跟我们的世界是格格不入的。
  孩子有孩子的天性,这些天性是与生俱来的。孩子有吃的天性,而且由于世俗道德观尚未形成,他们吃的天性比大人表现得更直接。然而在大人眼里,这都要不得,是贪婪,为了让孩子清廉一些、正直一些,大人们剥夺了孩子们吃的权利;孩子有玩的天性,然而大人却不准孩子玩,要玩也要在大人规定的时间、规定的伙伴、规定的玩具里玩。孩子做许多事情都是以玩为出发点的,既然是玩,注重的应该是玩本身的乐趣,与好坏无关,与对错无关,与成败无关。可是大人们却偏偏要用自己非常有限的价值观和智商来加以判断和干涉,孩子又被剥夺了玩的乐趣。在大人的心理暴力下,一切都失去了玩的原初意义,而是成为课题、成为斗争、成为使命、成为道德。于是乎,大人先入为主地教给他们如何如何,他们面对一切事物都失去了新鲜感。对于孩子来说,又有什么权利比玩耍和犯错更为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呢?可是大人们却以侵犯孩子为能事。
  “关于错误,还有一个儿童心理成长机制与成人对错误的看法是否正确的问题,就是说,我们成人认为的错误在孩子的精神成长机制中是不是也是错误?有时候,在成人看为是错误的,在孩子来说是成长中的一种形态。孩子不是一个没有长大的人,而是一个内在机制与成人完全不同的人。即便孩子真的错了,最好的办法是不要先剥夺他“错”的机会,而让他亲身感觉到自己的错误,这要比你直接告诉他不能这样做效果要好。当然,如果遇到特殊情况,我们可以告诉他哪是正确哪是错误,给孩子建立一个关于正确和错误的概念。
  孩子的心智需要用“错误”作为养料以促进这样的成长,他们只有在“错误”之中才能一步一步地走向“正确”。这就像粮食是人吃的,但它的生长非得靠粪便喂养一样。
  所以,在我们中心,我们的口号是:在错误中成长。”
  当孩子稍大一些以后,大人们更是忙得不亦乐乎了。这个时候,他们相应地出现了一些生理、心理变化,有些变化是需要激励和赏识的,有些变化是需要大人因势利导的,有些是自然而然就会消失的。然而对于孩子表现出的这些为我们成人所不喜欢、不需要和不理解的特征之时,我们没有想过怎么样去认识他们、理解他们、帮助他们、爱他们,我们涌上的最大一种冲动就是改变他们!让他们完全处于我们的心理暴力探照之下。
  为了加强对孩子的控制,家长们把孩子的语言、行为和思想纳入自己的喜好、智商和需求半径。凡是他们喜欢的、他们能理解的、他们所需要的,他们都能表现出一种胸怀,反之则绝不心慈手软。为了统一思想,家长们忙于包打天下,孩子想到的事情他们完全没想到,孩子们没想到的事情他们全替孩子想到了!以教育的名义,侵犯实施得多么光明正大,剥夺进行得多么冠冕堂皇!
  既然在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上孩子都丧失了发言权,那么在人生道路的选择上,孩子更要像上了发条一样在大人规定的道路上行走。一个人的理想选择,应该是按照自己的兴趣与特长来制定的。然而大人们却不以为然。“你应该上重点!”“你应该学理科!”“你应该考北大!”“你应该出国读博士!”“你应该从政!”这些耳熟能详的声音在耳边聒噪,虽然不是显在暴力,但是已经完完全全把孩子们放在了劳改对象的位置上。
  表面看来,大人们是在操纵孩子的行动和语言,实际上,他们是在操纵孩子的思维、情感和价值判断,这种控制意味着成人世界对于孩子主体意识的取消,是对孩子基本人权的残酷践踏!
  这种狗拿耗子式的着想,即使是智慧者强加在愚昧者身上、高尚者强加在卑鄙者身上也是侵犯,何况这样糟糕的家长强加在这样纯洁的孩子身上!看看我们的家长和老师们,到底是些什么样的人呢?他们充其量只是畸形社会中畸形的一环,他们是被操纵者和被迫害者,同时他们也是操纵者和迫害者,除了操纵孩子,他们没有自己的个性和思想,他们唯一的个性就是操纵孩子的个性和思想!只因为孩子由于年龄和体力的弱势,处在心理食物链最低的一环,大人们就可以为所欲为了。
  “成人误区在于,总想把孩子教育成什么什么样,而不考虑他的孩子能够成为什么样。”
  “在对待孩子的态度,以及教育的方法上也有了五种完全不同的形式,每个人都在使用自己认为最最正确的方法。但是,这五种方法,如果从孩子的角度而言,从儿童心理学、儿童成长规律而言,每一种方法都是错误的。”
  不合格的父母、不合格的老师教出不合格的学生,不合格的学生又去充当父母和老师的角色,千百年来,中国的教育就在这样的恶形循环中挣扎,于今,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挫折教育和天才神话

  “自古雄才多磨难”,这句古训本来是用来安慰那些在命运歧途上的彷徨者的。然而这句格言也被家长和老师们偷梁换柱地盗用和滥用了。有了这句话当法宝,大人多么暴力、多么无能、给孩子造成的创伤多大就都不是罪恶,而成为“匠心独运”了。
  不可否认,对于某些天才而言,挫折与创伤是一种反面刺激,相对于激励和赏识而言,它有时候、在有些个体身上更能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和生命力。然而,挫折不是唯一的和主流的成功渠道。现代心理学研究显示,适量的挫折有助于青少年的成长,能够培养他们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和坚忍不拔的意志。然而过量的挫折则是摧毁孩子心智的头号杀手。“宝剑锋从磨砺起”吗?是的,但是假如我们对那些通过非人的逆境获得成功的天才与大师进行量化研究,进入他们的心灵深处,不把他们当作成功楷模而是当成精神病临床标本来看,他们的成功都是牺牲了正常人的心智与人格为代价的,他们的成功都是不可取的。习惯了非人世界的人,是很难习惯人类世界的;习惯了寒冷的人,是很难习惯温暖的;习惯了病态的人,是很难习惯健康的。这也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那些天才人物往往都不合群,孤独倾向、暴力倾向、厌世倾向在他们身上表现尤为明显。他们的性格大都偏执和古怪,对人不是冷漠就是刻毒。这一切尽管有其各种各样的成因,但万变不离其宗,他们绝大多数都有过一个极为不幸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也就是说,他们没有受到很好的家庭和学校教育。一个人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长大,他就容易变成什么样的人。且不论苦难是不是一定都能造就天才,即使苦难百分之百地能造就天才,我认为一个无忧无虑的孩子被造就成这样一个天才也是一个莫大的悲剧,造就这种天才的家庭、学校和社会也是罪恶的渊薮。
  何况,苦难本身并不必然地造就天才,经由苦难成为天才的人往往都是个性非常突出、命非常硬的人,他们成为天才是因为他们生来就是天才,如果不是苦难,也许他们会成为更加成功、更加健康的天才,他们会获得更大的成就。恰恰是苦难延误了他们的成功,破坏了他们的心智健康,导致了他们的畸形发展。如果苦难真能造就天才,如果挫折真的就是教育,那么世界上的监狱和精神病院里关的就不是罪犯和疯子,而是无数的大师、英雄和圣人了!
  可惜呈现在我们眼前的事实是,绝大多数法律意义上的罪犯和精神病学上的疯子,恰恰是社会学意义上的受害者,是我们这个所谓“正常世界”的受害者,他们所受的迫害越深,他们的罪行越大,他们的疯狂越深。经常想起这些人,我都觉得他们没有犯罪,犯罪的是他们所受的教育,是他们的家长、他们的老师!他们没有发疯,发疯的是他们所受的教育,是他们的家长和家长!
  想一想,一个由罪犯和疯子组成的成人社会,拿着一些非驴非马的所谓知识和道德,去担负教育孩子的使命,那是多么恐怖的事情!然而恰恰就是他们,还在大言不惭地叫嚣着苦难造就英雄的神话,他们还堂而皇之地把挫折与苦难当作图腾,当作成功的不二法门!




李跃儿教育:不受那种教育的权利

  在蒙昧时代,受教育是一种权利;在现行教育成为新的蒙昧的时代,少受、最好不受那种教育也是一种权利。然而在知识拜物教和经济拜物教一统天下的当代,这一切却难于上青天。
  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现代观念的引进,“素质教育”概念的普及似乎给孩子们带来了救世福音。但是很快,这一切就被证明只是换汤不换药。由于传统思想的根深蒂固,大人们对于“素质”的认识还只限于“形而下”的“器”的层次,他们认为素质是一种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可以通过分数和名次来确定,可以在电视秀上表演,似乎背背唐诗、练练简笔画、背下大量的外文单词、会在钢琴上弹几支曲子、能进行某些超越年龄的复杂运算,就是高素质了。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爱是一种素质,快乐是一种素质,独立是一种素质,自由是一种素质,怀疑是一种素质,思考是一种素质,想象是一种素质,创造是一种素质,动手能力是一种素质,适应社会是一种素质,团队精神是一种素质……即使有人提出这样那样的观点,也只限于桌面阶段,根本不具操作性。纸上谈兵式的素质教育,从对传统教育的突围开始,以向传统的归顺告终。
  素质教育在中国的失败,虽然有其先天不足的内因,但是僵化的教育体制甚至政治体制阻力也是一个重要外因。在现行的政治和教育体制下,任何教育改革都有走向歧途的危险。因为体制化的学校、体制化的老师、体制化的家长,都业已成为腐朽的国家机器的有机组成部分。可是,一件腐朽得不能再腐朽的破衣服上,能钉上一块崭新的补丁吗?不能!而靠官方力量推广的素质教育,恰恰就是这样一块花色和形状都很漂亮却毫无用处的补丁。
  这样的现实处境,似乎向那些有识之士提示了一种新的可能性:另辟蹊径,开辟一条民间教育的道路。近年来,在民间教育方面,确实也有人做出了一些尝试,但是他们大都挂羊头卖狗肉,充其量获得些市场上的暂时成功而已。跟官办学校相比,他们只是换了一种给孩子们灌输知识和技能的方法,某些方面甚至是强化了的、加大毒药剂量的。所以,这些民间办学者对孩子心灵的残害比官办学校有过之而无不及。
  值得欣慰的是,在灌输知识和伪知识为目的的千军万马之外,还有一些脚踏实地的教育探索者,民间教育家李跃儿夫妇就是这为数不多的人群中的佼佼者。我一直有一个固执的念头,教育的主体必须是自由人,让所有依附于体制的非自由人充当教育主体,都难免将体制的弊病传染到学生身上。李跃儿们则让我在寒冷中看到了一线温暖的曙光。《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手稿我半年前就已读过,现在重读,眼眶仍然多次被泪水打湿。这是真的人的教育,是珍视孩子尊严、尊重孩子人格、把孩子当成上帝的礼物来爱的教育。
  与那些纸上谈兵者相比,他们是实践者;与那些具有官方背景的理论家、改革家比,他们是自由人。这样的身份使他们获得了一种更高的高度、更健康的心态,这样的高度和心态,是有利于孩子健康、快乐、自由地成长的。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他们的教育是亲身经历、血泪凝成的。在他们做老师、做父母的过程中,也曾经犯过许许多多的错误,有些甚至是极为严重的错误,由于他们的简单粗暴,他们差点把自己那个聪明伶俐的儿子毁掉。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们去监狱采访几名死囚犯,发现那些罪犯全都有一个不幸的家庭,是愚昧暴力的家庭教育把他们逼上了丧心病狂的犯罪道路。李跃儿他们幡然悔悟,开始潜心于儿童教育的研究和实践。《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一书记录了李跃儿教育的缘起,通过大量儿童教育的案例,试图建构一个崭新的教育体系。如果说多年来他们一直是传统教育的中毒者和毒害者的话,那么从创办李跃儿艺术素质教育中心开始,他们艰难而成功地完成了一次彻底的自我解毒。通过自我解毒,他们开始给孩子们解毒,给家长解毒,给老师解毒,给中国教育解毒。把儿童教育做到这一步,实际上已经脱离了传统意义上的“教育”本身,因为他们的教育是双向互动式的,也就是说,他们根本不以向孩子“传道、授业、解惑”为目的,他们只是带着自己的爱心兢兢业业地给那些被家长和老师毒害得无以复加的孩子们解毒。而一群把体内毒素分解掉、排泄掉的孩子会成为什么样呢?他们可能自己成为老师、自己成为家长、自己成为学校。即使李跃儿他们的教育在实践层面尚未达到自我教育的高度,至少,他们也在朝那个方向孤独然而稳步地走去了。
  上个世纪初,鲁迅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呐喊,现在捧读这本《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仿佛又听到了鲁迅的声音,假如鲁迅先生地下有灵的话,看到这本书他定会发出一丝会心的微笑的,虽然微笑之后仍然还是沉重。中国的家长和孩子有好几亿,能读到这本书的充其量能有几千分之一,而读者中又有几人真正读懂呢?
  值得忧虑,忧虑使我痛苦,然而只有忧虑,才有可能解除这种古老的痛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3-12-20 09:16:30 | 只看该作者

【求助】野蛮英语无人做种!

“给中国教育解毒‘的重任将落在每个中国人(男、女、老、少),和每个热爱教育的教育者身上。
    “在每个教育行为付出之前,请想想:这,对我们的教育者有着多少的积极作用(成长与帮助)”-------忠诚的告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3-12-20 20:21:05 | 只看该作者

【求助】视频转换及刻录

这已经不仅仅是个教育的问题了。已经牵扯到了我们5000年的文明史的反思问题。儒家思想不是一代人或几代人能够摆脱的,特别是在和平的环境下。西方的文明经历了几次断代,才有了现代的文明。只有每个人都能自由的呼吸,才能给孩子一个自由的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3-12-30 22:45:45 | 只看该作者

【原创】看书多的坏处

想进一了解李跃儿教育思想

可到[url=http://WWW.LIYUEER.COM]WWW.LIYUEER.COM[/url]    那是一个不错的儿童教育网,李跃儿主要著
作<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4-3-2 01:48:33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4-3-2 02:54:42 | 只看该作者

[转贴][亲子交互式瑜伽-儿童瑜伽][DAT][610.24MB]

很受启发!网站也很好!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996|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03:39 , Processed in 0.096951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