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13865|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无私奉献的中国母亲们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9-18 11:06: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几天在儿教闲逛,看到无数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投入大量心血与时间,真的很敬佩!我们中华民族千年来就有重视教育的优良传统,只是我们在继承这优良传统的同时,有没有下文中所说的这种心理:相比面对自己的失望和挑战,关注儿子具有可塑性的未来更容易让人感到满足。

还有,这种心理您是否认可,对孩子的成长,您认为是利大还是弊大呢?


无私奉献的中国母亲们

Mina Choi

几周前,我在健身俱乐部附近碰见一位母亲,当时她正和女儿走在一起。整个暑假我经常看见她和11岁的女儿在一起。当女儿上游泳课时,她就在一旁仔细盯着,确保她女儿是否在集中精力上课。有时候我也会看见她们两个一起吃午餐或是买小吃。即使我看见这位母亲独自一人时,她也是在给女儿买裙子。

有一天,在游泳池边,我正好坐在这位母亲身旁,便和她交谈起来。她告诉我,她老家在中国东北,但为了让女儿跟上海音乐学院的一名老师学钢琴,四年多前搬到了上海。她说,一周内她将移民英国,这样女儿就可以去国外的学校上学了。

这件事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显而易见,如果按这位母亲所说,她接下来的六七年(如果不是更久的话),将完全以女儿的教育和任何对女儿有益的事情为中心。她已经因为女儿的钢琴课背井离乡来到上海,为了让女儿能在英国念中学,她将移民至另一个国家,尽管她几乎不会说这个国家的语言。

她向我吐露心声说,她并不怎么喜欢英国,那边的气候太阴冷潮湿,而且她也不喜欢那里的食物。我同情她。我知道对亚洲人而言,英国的生活有多艰辛──我曾听到许多朋友抱怨那里的食物味同嚼蜡,那里的天气迥然不同。这位母亲还说,她在那里不认识什么人,也没有迎接她的朋友。但是,为了让女儿得到她所能提供的最好机会,这位母亲对自己接下来六七年要做的事情──移民英国──义无反顾。

在中国,我遇到过许多这样的父母。他们或者为了能让孩子上最好的音乐课而搬至其它省份,或者为了辅导孩子的家庭作业和其它功课,母亲放弃自己的工作。父母们绝对会给自己的孩子买最好的东西,同时还为他们奉献出无价的时间和精力,而这一切只为了让孩子有更好的将来。

几年前,我一个邻居曾对我说,为了监督儿子五年的小学教育,她提早退了休,并且在一所重点小学旁买了房子搬了过去,以便孩子有资格上那所学校。她还将为儿子上中学再次搬到相应的学区去。当然,整个谈话过程她丝毫没有提及她和丈夫的需求。

我不得不承认,我不是这种无私奉献型的母亲。我是否会为了让孩子上最好的音乐课而搬至一个陌生城市生活四年?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我想,如果我过得不幸福,无论这个音乐课有多好,我的孩子也会过得不幸福。

我太自私,自私到不会为了孩子而牺牲自己的整个人生。我常常想──天哪,再过五年我的大儿子就要成年了,我就再也不用管他了。

尽管我很欣赏这些无私奉献的母亲,但我并不认同她们的价值观。对于做一个平衡兼顾的母亲,我有自己不同的衡量标准:如果我太以自己的孩子为中心,那么这不是一个好兆头。

过去几个月,我发现自己花在小儿子教育方面的时间和精力越来越多。我缠身于他的考试成绩、数学表现和在吉他上的进步等种种事情。我正做着多年前在上海初见这一幕时觉得非常糟糕的事情──坐在儿子的吉他课上听老师讲课,这样我就能每天指导他在家中练习。但我并不以此为荣。实际上,我感到非常困窘。所有这一切都指向一个简单的结论,那就是──我没有生活!

我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掉进这个模式。去年我的事业发展不顺,也许,相比面对自己的失望和挑战,关注儿子具有可塑性的未来更容易让人感到满足。

和那些无私奉献的母亲不一样的是,我知道我现在必须做出改变,让儿子拥有他自己的生活。是的,我依然会尽我全部微薄之力来支持他,但却不是以失去自我为代价。

因为我知道,在不远的将来,我的孩子们将离开家庭,而那个时候我还剩下些什么?只有我自己。

(Mina Choi是韩裔美国作家,现居上海。移居中国前,在洛杉矶从事剧本创作。她已婚,有两个孩子。文中所述仅代表她的个人观点。)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你带来的幸福 + 10 + 10 谢谢分享好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2-9-18 14:47:06 | 只看该作者
哈,过多的把精力放在自己的孩子身上,收获的可能反而是不成才的孩子呢。
孩子成长,其实是没有保送成才的捷径的啊。
还是把心思多放在自己的成长和发展上面,更好。
自己成长了,孩子自然不会差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Martina-Mm + 5 + 5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2-9-19 11:02:22 | 只看该作者
为了孩子本来没错,只是现代的家长们过于重视孩子“有本事”的教育。

不像是在养孩子,像是在组裝电脑,把所有最先进最顶級的软件全部塞进去,却不知硬盘本身能否容纳,以及后期运行。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Martina-Mm + 5 + 5 真是一个度的把握问题。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2-9-19 11:16:27 | 只看该作者
听蒋勋的讲“毕加萦”,毕加索成年后说自己一生遗憾的是没画过儿童画。
他从小接受严格的正统美术教育,加上自己的优资,很年轻就成名。

这一句可以理解为“没有童年”吧?

(偏楼主的题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9-19 13:24:28 | 只看该作者
孩子的任何成长,真的能带给我们为父母者极大的满足感。

只是如果我们以失去自我为代价,过度关注孩子的成长,在孩子那会否太过沉重?如此会否太多挤占了孩子自己的成长空间?

想起了前几年读过的许常德《母爱真可怕》一书。从母性本能的角度出发,心思细腻的妈妈永远会象陀螺一样围着孩子转圈。这也势必导致了很多的妈妈会不停歇地为自己的孩子而默默地奉献着,有关怀,也有温情,有知识,也有常识------ 凡是自己孩子需要的,妈妈总是本能地无私献给自己的孩子。

但现在社会在进步。孩子需要独立的空间,作为妈妈,更应该与孩子共同成长。作为妈妈,不能24小时不打佯。作为妈妈,更应该也适当地放松下自己的神经。因为爱是相互的,而不是单方的。

我们的孩子们终将离开家庭,而那个时候我们还剩下些什么?只有我们自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2-9-19 13:35:4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蓝田 于 2012-9-19 11:16 发表
听蒋勋的讲“毕加萦”,毕加索成年后说自己一生遗憾的是没画过儿童画。
他从小接受严格的正统美术教育,加上自己的优资,很年轻就成名。

这一句可以理解为“没有童年”吧?

(偏楼主的题了)


所以他应该是后半辈子都在弥补童年的缺憾。只是毕加索够强大,能通过被世人认可的艺术创作方式来弥补内心的缺憾。想想有多少的平常人,成年后都默默在角落里为童年遭遇舔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2-9-21 13:38:49 | 只看该作者
孩子的成长,本来就包含在自己的生活中。

完全以孩子为中心,显然不可取,但过早的剥离出自己的生活,是需要条件和勇气的,因为,早早自由发展而“成才”的孩子,其实是老天在替你照顾着他呢。

有人因为童年太被压抑,而遗憾失去童真,其实同样也有一些人因为童年未得到某些教育机会,而同样遗憾的呢...

人,其实总是这样的永不知足...   名人也同样。

反过来说,作为父母,不必过于纠结,无论贫富贵贱,只能给孩子一种童年生活,实在保不齐他将来怎么想。

[ 本帖最后由 dinggy 于 2012-9-21 13:43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7 金币 +7 收起 理由
mamimerry + 2 + 2 我很赞同。
Martina-Mm + 5 + 5 说得也对。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4-2-8 20:38:51 | 只看该作者
可怜天下母亲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57|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4 22:18 , Processed in 0.108781 second(s), 3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