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转载
中美孩子家务清单对比http://www.bjnews.com.cn/world/2012/11/25/235650.html
“在美国,大多数的孩子都有家务活清单。父母们认为,孩子参与做家务,不仅仅是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孩子们更好地体验自己是家庭一员的感觉,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责任心。根据年龄大小,他们分别设计了适合不同阶段孩子的家务活,比如:9-24个月,自己扔尿布……2-4岁,扔垃圾、整理玩具、浇花、喂宠物……5-7岁,铺床、摆餐具、擦桌子、收拾房间……8-12岁,做简单的饭、清理洗手间、使用洗衣机……13岁以上,换灯泡、做饭、洗衣、修剪草坪…”
日本父母教育孩子的警言
1.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
2.与其给他知识,不如让他感动,与其让他感动,不如让他去实践。>>
3.人过了20岁,父母老师的意见就像过了春天再施的肥一样无效。所以矫正孩子的恶习要趁小。>>
4.最开始教孩子学习时,一定要为他找到人品好的老师,再有才智,学历,而人品恶劣的老师,不能做孩子学习的典范。>
5.让所爱的孩子外出旅行。这里的旅行不是观光,而是离开家乡到陌生之地工作。人不离开父母的保护,不体会到这种艰辛就得不到锤炼,就更谈不上真正的幸福。如果真的爱孩子,就是要让孩子吃些苦。否则等孩子长大了真的一无所成,再后悔就来不及了。
6.爱孩子,批两次,表扬三次,教他五次就会成才。
7.朋友的影响大于父母的影响。因为父母与孩子的年龄性别之差都制约着父母的影响力。而朋友的影响则不受制约,特别是精神上的影响更大。可见,孩子选择朋友是何等的重要。
8.对孩子的行为,五件事中三件夸奖,两件批评,他定会朝好的方向发展。
9.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孩子可以独立地生活,保护者可以安心地离开孩子身边。孩子遇到问题,应让他自己想想。人的发展就像上台阶,不自己上一个台阶,就无法学会那个阶段的东西。
10.即使挨打,也是父母的棒杖。人生总要在各个阶段受到不同的打击,面对打击自制力的有无与强弱非常关键。从小总是挨打的孩子则从小就习惯了打击,长大后有力量保持正常精神状态。
11.了解世间之事的人,应该去教育自己的孩子不贪恋酒色与金钱之事。
12.爱哭的孩子长得快。小孩哭是一种自我欲望的表现。如果孩子的生命力越强,越健康,他就哭得越厉害。因为哭对他是种运动,哭会使他增进食欲,哭累了会让他酣睡
13.教育是非常花费时间的工作,教育的效果往往要等10年或20年才能知道
14.知能教育和人格教育不能分开
15.如果真的爱孩子,就是要让孩子吃些苦.否则孩子长大了会一无所成; 爱孩子,批评两次,表扬三次,教他五次就会成才;教育终级目的就是孩子可以独立地生活,孩子遇到问题应让他自己想想.人的发展就象上台阶,不自己上一个台阶,就无法学会那个阶段的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