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6265|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它] 【转帖讨论】不让座引发打人事件——传统文化之生活实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8-30 00:32: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转帖者说:
经常看到“国学”,很多人都会直接的把国学等同于“读经”。
我想,真正热爱国学的人,决不会去这样轻易的划等号。
实际上,中华传统美德是每一个人都应该继承学习的。
在当下这个急剧变化的社会里,对于那些趋于消失的传统美德,我们该怎样继承,用什么方式学习,很值得探讨。
转这个帖子,很希望大家来说说,对于这些细小的身边事,我们是怎么对待的,尤其是怎么教育孩子的。








作者:周望歌



      连续几天来,全国各地发生了不让座而引发的打架事件。8月23日,杭州公交车上,一名未让座的年轻男子被另一男子扇了5个耳光。25日,湖北563路公交车上一个老人要一男子让座,男子不让,老人说其没素质,两人争吵起来,男子对老人动手。

     最新一则新闻是,26日14时左右,长春市102路公交车内车厢拥挤,一名有座的乘客下车,站在座位后的一名年轻男子取而代之,座位前的中年女子对此不悦,掌掴年轻男子。乘客在男子下车时候发现,该男子腿部有残疾,车厢内乘客对女子做法十分不满。

     笔者也有关类似“被让座”的经历,有一次我本来想让座,谁知被人抢先提醒,笔者立马起来:“你不叫我,我也会让座的!”提醒者连声向我道歉:“不好意思!”收获座位的乘客却头也不回,心安理得地坐下来了……讲述这个经历,并非认为自己毫无尊老爱幼的善心,更无证明笔者私心重重,而是从亲身经历来谈谈一下让座与道德的关系。


    或许,被让座者仿佛理所当然地认为:我有小孩,你要让位!或者说我是老人家,你就该让个位,不让座我就叫你让,叫了还不让座我就有理由打你!……这种腔调和逻辑很不讨人喜欢,本来彼此都是陌生人,乘客也没有逃票,同样是付费乘车,理应享受相同的乘车待遇,位置先到先得,让座是美德,不让座也无可厚非,在西方人眼里,让座是对人的一种不尊重,认为对方年老色衰,故需他人让座。


   有人说不让座就是道德有问题,其实不然。首先,道德只是严于律己并非指责他人,其次毫无利益关系和契约关系的陌生人,让不让座是有座位者的自由(除非误坐了“老幼病残孕”专座),更无损害公共利益,凭什么认为不让座是一种道德有问题?“被让座”才是一种不道德的“道德绑架”!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但是传统是靠自觉继承与弘扬的,而不是被迫的,或者跟其他让座的乘客深有体会:为什么让座者得不到被让座者的一声谢谢?


    在长春不让座事件中,恰好此年轻人身体也不适,前座的乘客还大义凛然地掌掴人家,无论是目的还是过程,不仅是耍流氓耍暴力,还侵犯了那位年轻人的人身权利。退一步来说,即使身体很好,不让座也不能诉之于暴力,每个人的乘车权利和自由应该得到尊重,建议交通工具可以取消提醒乘客让座的广播提示,交通承载方不能道德绑架,歧视乘客。


    近年来,有不少城市掀起“让座日”,去年广州首个“让座日”也搞得有声有色。其实在广州,除了车辆抢道乘客抢乘交通工具外,车上的礼让氛围还是挺浓厚的,无需设立一个“让座日”来凑热闹。在公交和地铁上,常常见到的是乘客对老弱病残者给予莫大的照顾,无需活生生“被让座”,而是主动让座,这不是更好吗?

    不过,如果公众加强规则意识培养:比如健康人士不抢坐“老幼病残孕”专座,任何人都乘车排队、耐心等候红绿灯、手扶电梯靠右边站而空出左边通道等那就更令人刮目相看,这些微小的行为更加彰显城市的素质,寄希望于每一个“我”,而不是将道德的枷锁绑在有座位者身上,要求别人何为时麻烦多想一下:我是否拥有了基本的公共规则意识?


     让座的理由大多总是相似的,但是不让座各有各的原因。人们让座,是弘扬中国传统美德,也是对于尊老爱幼传统的继承,在中国传统社会里,大事小事,德字当头,模糊了群己界限,掩盖了权利和自由,道德解决不了事情不考虑法律和规则,而是诉之于暴力,从而导致了不让座就打人的极端举动,因此需要进一步反思:我有什么权利去要求别人如何做?不做就要打?无论承认如否,目前以契约关系为核心的现代社会正在生成,作为现代公民,需要认识到道德和暴力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需要尊重个人的自由和权利,任何以道德的名义施予暴力甚至绑架自由和权利的行为皆是耍流氓。

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p?f=w&ctid=80262&boardid=1&id=857916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2-8-30 09:33:00 | 只看该作者
先摘一个LZ引用网友的跟帖:

回帖人:
haha555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 2012-8-28 11:27:32    跟帖回复:
第 7 楼

所谓的“道德”是你主动自愿放弃一部份权利用来帮助别人,但问题是:今天你放弃一点,明天又放弃一点,到最后你所有的权利都丧失殆尽。

一个人,只有奉献的义务而没有索取的权利,这个人叫奴隶。奴隶与奴才的区分之处在于:奴隶是被迫的,不情愿的,奴才却是认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

从一开始,老弱病残孕专座的设立就是一种道德暴力。

所谓的自由,其实就是你可以选择的权利,我不想让座,我不认同这种道德暴力,如果中国有自由,那么我就可以选择另外一家巴士公司买服务,就算市场上所有的巴士公司都要强迫让座的,这也不要紧,因为中国是自由的,所以我就可以自己开一家不需让座的巴士公司,更甚至我可以组织同道者去巴士公司门前抗议。

中国人真的是普遍愚蠢,加害者是谁都认不清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2-8-30 09:43:2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我爱飞飞 于 2012-8-30 00:32 发表
很希望大家来说说,对于这些细小的身边事,我们是怎么对待的,尤其是怎么教育孩子的。


根据最现实的情况,哪有什么道德教育,先保证自身的安全,就是防盗,防抢,防坏人。

作为家长基本不敢让孩子一个人到外面去,更不敢让孩子一个人上学,放学。

这么作的理由,因为总得和孩子讲一个理由,陌生人都是坏人,老年人在公众场所都没有人管,更不要说小孩子。

不敢让孩子一个人上学,基本应该是没有什么争论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2-8-30 10:33:27 | 只看该作者
现在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最矛盾的地方:

最应该受教育的是80岁到18岁的成年人,这些人才是社会道德的建设者和引导者,可是从网传北大某学院院长对为自己女儿走后门来北大读博的录音“如果你不想你女儿被向你这么大岁数的老教授蹂躏,有条件还是出国吧”,如果这是真的,我想也应该有理由相信是真的,政法大不是有个男生把因自己女朋友被本校教授考研潜规则,拿菜刀砍死了哪个教授。成年人群体都不去寻找,学习,引导民族的道德建设,把道德教育这个任务让小孩子来完成,是不是太难了?

面对这么个18岁到80岁的群体,作为小学生低年级小豆包的家长,教育他们什么道德呢?

[ 本帖最后由 ccpeter 于 2012-8-30 10:35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2-8-30 11:27:05 | 只看该作者
道德背后有个潜规则,教哪个?

和老师都有潜规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2-8-31 05:47:27 | 只看该作者
现实如此,所以我们才需要进行各种探索。

无论是国学还是西学,孩子有自己的价值观能对从小到大的生活具体作出直接的判断和反应,我们的教育才是成功的。
我教育孩子的目标不一定是中国传统的,但是我们中国传统里有许多很好的东西,的确是可以拿来就用的。
问题是怎么拿来用,这个需要探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2-8-31 06:02:42 | 只看该作者
刚才孩子跟我讨价还价,问他早晨做完什么事之后,是不是就可以玩游戏了——最近很迷一个有关哈利波特的网站。
关于玩的次数问题,我们之前已有约定,但是中间有一些变化,所以他开始和我讨价还价。
最后就问了:你是不是想朝三暮四啊?
孩子振振有词:前面多玩一次,后面少玩一次,总体还是没问题的啊。
可见在他的心里,朝三暮四可不是什么坏词呢。——反而比较灵活机变,是好东西。

无论哪种语言,学的其实不是语言,而是文化。
文化是什么呢?
我觉得,小到让座,大到国家存亡,里面都找得到它的影子。
所以我很愿意听大家谈国学之用,而不是把国学当一个神供在那里,只能膜拜。如果一定要高雅的说,国学不能追究它的“用”,否则就“俗”了,那国学也就等同于“兴趣”,而不能成为我们的某种价值观,因为那样,就“俗”了。对于不能成为价值观的东西,“兴趣”层面的东西,我其实是不太关心的。因为这就可多可少,可左可右,完全可以由孩子自己去弄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996|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00:50 , Processed in 0.085764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