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子云00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不上幼儿园,日常生活散记(09.11月女宝)

[复制链接]
521#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2 14:24:4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子云008 于 2014-11-12 14:27 编辑

    重新看萧愚老师的帖子“表演性能力与假神童”,说起那些“表演性能力”:珠心算、七点真的“照相式翻书记忆”、培训班的小学作文等。

    “有的孩子练过七田真,的确可以有很强的瞬时记忆,快速翻书的时候记住内容。但这种能力不实用,迁移不到正常的学习上来。所以只能用来表演。
    锻炼右脑,看那些图也许有用,但是,普通人是有时间成本的,这种用处,与失去的宝贵时间相比,可能是得不偿失的。    尤其是没人告诉你看多久才能提高,如果每天几分钟,可能只有安慰剂的作用。

    类似的是训练注意力的舒尔特表格,训练特定职业的人可以,普通人的时间耗不起,。
    而通过书法,绘画,演奏,阅读,朗诵等方式锻炼注意力则不然,不仅锻炼了注意力,还修养了身心,培养了能力。”

    百度搜“舒尔特表格”:
    是在一张方形卡片上画上 1cm × 1cm 的 25 个方格,格子内任意填写上阿拉伯数字 1 ~ 25 等共 25 个数字。训练时,要求被测者用手指按 1 ~ 25 的顺序依次指出其位置,同时诵读出声,施测者一旁记录所用时间。数完 25 个数字所用时间越短,注意力水平越高。

    这不是和稚慧谷的“学习能力课”上一项训练一样吗?我上一页描述的:
    “3、连连看 :  1-16的数字,散乱放在4*4的格子里,让迅速按顺序从1找到16。之后到20、25、30、36,目前到36。”

    给笑笑试做这个练习的时候,她非常厌恶,在以前做过的数学和逻辑训练中,从来没有其他的让她那么讨厌过。哄着,劝着,做了两次。之后再也没做过。
    360百科里也说到:
    “成就与遗憾
    舒尔特方格是全世界范围内最简单,最有效也是最科学的注意力训练方法。寻找目标数字时,注意力是需要极度集中的,把这短暂的高强度的集中精力过程反复练习,大脑的集中注意力功能就会不断的加固,提高。注意水平越来越高。但是这种简单,高效,科学的训练方法却掩盖不住其致命的缺点,这种训练的枯燥乏味只能适合有毅力与使命感的特殊人群,对于儿童采用这种方法往往效果很差。这也是舒尔特给无数教育工作者,心理学家留下的遗憾。”
[发帖际遇]: 子云008 经常泡在新儿教,得到新儿教奖励 5 金币 ,真开心。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2#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2 14:57:5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子云008 于 2014-11-12 15:04 编辑

严重的入睡困难
    周末两天运动不算少,没有午睡,在卧室,关灯后就不许说话了,晚上9点多上床的话,差不多半小时能睡着。早上8点左右醒。
    昨天8点45进屋上床关灯,怕她动来动去地兴奋,就给她打开播放器听故事,声音放得小小的,她一动就听不清楚了。抱着二宝喂奶,喂过二宝睡着了。9点半听到那边床上也没动静了,我关播放器,就听笑笑说:“为什么关了呢?” 赶紧睡觉去!
    快10点我上厕所,又听笑笑问:“妈妈你去哪儿?” 也去上了个厕所。回来都没吭声,上床了。
    10点10分突然听到笑笑抽泣起来,我忍者没过去,没问她,过了几分钟看她睡着了。
    这时离关灯上床已经1个半小时了!

    我小时候失眠,特别痛苦,但那已经是上高中时候的事了。怎么这小人儿,才过5岁,就这么严重了?
    除了“运动少”,还有其他原因吗?身体上的原因?

婴幼儿失眠的六大原因揭秘
    不良入睡方式:幼儿的入睡困难往往与家长不正确的抚养方法有关,如抱着孩子等其睡着后再放在床上、和儿童一起睡(陪睡)等。幼儿的入睡困难与不安全依恋存在明显关系。
    睡眠恐怖:4~12岁的儿童对夜晚恐怖,而其父母往往不知道。有的儿童将睡眠”与死亡”混为一谈,认为睡着了自己就死了。因而恐惧睡眠。
    环境因素:睡眠环境中声音嘈杂、灯光太亮、室内过热过冷、湿度太大、床铺不舒适、房间太拥挤,学习压力大等都会影响入睡。
    生理因素:过饥、过饱、身体不适可引起入睡困难。
    睡眠节律紊乱:孩子上学后,夜晚学习时间太长,原有的睡眠一觉醒节律被打乱。
    饮食不当:食用兴奋性食品或饮料饮茶、喝咖啡、喝可口可乐、吃巧克力、服用中枢兴奋剂等都会影响入睡,造成睡眠障碍。

失眠包括3种形式:入睡困难、睡中转醒增多和早醒。幼儿和学龄期儿童多表现为入睡困难和(或)睡中转醒,青少年期则可表现为3种形式的共同存在。

幼儿失眠的中医按摩法
    中医认为产生失眠的原因主要有: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劳倦思虑太过等。
    一些简单易行的按摩方法,可改善儿童的睡眠质量。具体如下:
    仰卧位:先用拇指从印堂(两眉心中点)开始向上至百会(两耳尖连线中点)做揉法,往返5次。再从印堂向两侧沿眉弓至太阳穴做推法往返5次。再按揉太阳穴约1分钟。拇食指相对用力按揉双耳约一分钟,以透热为度。沿前臂内侧做掌根揉法约一分钟,点按神门(腕横纹尺侧端)、内关穴(掌侧腕横纹中点上2寸)约半分钟。
    俯卧位:用轻手法作捏脊法(拇、食指相对提捏背部中线皮肤)自下而上反复3~5次,以背部潮红为度。按压背部腧穴,重点在上背部。
    每晚睡前洗足后,用手掌左右擦涌泉穴各100次。

预防宝宝失眠的食谱
    桂圆,又名龙眼,中医认为它能益智宁心,养血安神。现代研究分析,桂圆含葡萄糖、蔗糖、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酒石酸等。果肉鲜吃、浸酒饮或干品煎服,均有较好的助眠作用。
    莲肉,是莲的果实,含淀粉、柿子糖、蛋白质、钙、磷等,晚餐吃顿莲子粥,或睡前食碗莲子汤,能使人安然入睡。
    葵花籽,含亚油酸多种氨基酸。钾、维生素等多种营养素。葵花籽中丰富的维生素B2,有调节脑细胞代谢、抑制神经中枢的作用。每晚嗑一把葵花籽,有安眠作用。
    黄花菜,含谷氨酸、赖氨酸、磷、铁等,晚餐用它烹汤佐餐,或睡前用50克黄花菜煎服,能使人安睡。
    牛奶,含蛋白质、奶油、钙、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D等。牛奶富含的色氨酸能使人脑分泌催眠的血清素。牛奶中还含有微量的吗啡类物质,能镇静人脑。夜间饮杯热牛奶,能使人安然入睡。
    鸡蛋黄,也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A、维生素B和磷、铁等,晚餐以鸡蛋作菜肴,或临睡前吃1个煮鸡蛋,能宁心安神、滋补催眠。
    荔枝,荔枝味甘甜微酸,性温和。《本草纲目》称它能安神、益智、健气”,有养血、生津液的功效。荔枝中含丰富的葡萄糖、蔗糖、维生素C、维生素B、维生素A以及柠檬酸、叶酸、苹果酸和游离氨基酸,是思虑过度、健忘失眠者不可多得的安神益寿果品,以鲜食为佳。
    核桃,核桃营养价值很高,500克核桃仁的营养可以和2500克鸡蛋或4500克牛奶相媲美,其中脂肪、钙、磷含量在果品中均名列前茅。每晚睡前吃几粒核桃仁,能安神益智、纳气平喘。
    酸枣,酸枣有健脾养心、安神开胃的效果,其仁治失眠疗效更佳。可用酸枣仁30~50克,捣碎,加水煎浓,取汁100毫升,早、晚分服,对于神经衰弱、失眠多梦疗效较好。
    桑葚.性味甘寒。《本草纲目》载,桑葚能安魂镇神,令人聪明”。民间传统喜欢用桑葚治疗由肝、肾亏损引起的头晕眼花、耳鸣目涩、神经衰弱。平时失眠的人多吃些桑葚,可起到安神益智的作用。
    小米,小米性微寒,味甘。其功用在于健脾、和胃、安眠。专家研究认为,小米中色氨酸和淀粉的含量都很高,食后可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提高进入脑内的色氨酸含量,故能起到助眠作用,要是在睡前吃碗小米粥,既能生津、快胃、暖腹,又能使人早入梦乡。
    百合,百合性微寒,味甘。用于热病之后所出现的虚烦心悸、失眠多梦等症,起到清心安神作用。《日华子本草》说,百合能安心,定胆,益智,养五脏。治癫邪啼泣,狂叫,惊悸”。将百合剥皮去须,洗净切碎,每次30克,水煎代茶饮或熬粥食用,分早晚餐温热服用,20天为一疗程。
推荐几个简单的催眠方法,是食物催眠法,十分管用!具体做法如下:

1)睡前,将一汤匙食醋到入一杯冷开水中,搅匀喝下,即可迅速入眠,且睡得很香。同时也可饮一杯牛奶或汤水,有较好的催眠作用
2)把橙子、橘子或苹果等水果切开,放在枕头边,闻其芬芳气味,便可安然入睡
3)用小米加水煮成粥,临睡前食用,使人迅速发困,酣然入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3#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1 15:28:3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子云008 于 2014-11-21 16:33 编辑

2014-11-21日   周五  严重雾霾 (PM2.5是459)
睡眠
    着重于改善笑笑的睡眠,但也没有多少好法子。多运动吧,连续多日的雾霾,没法在户外多待,都是一放学就赶紧回家。只晚上用脑子的活动减少了(就是那个“学习能力课”的课后复习),也不让她和姥爷翻腾笑闹,一过9点就关灯上床。勉强能在10点睡着。
    老师说中午有一次一点没睡,下午上课头一点一点的打瞌睡,此后午睡就比较主动,不怎么翻腾,慢慢能睡着了。
    中午能睡够1.5小时的话,夜里9.5小时,倒也是够了。早上倒是不怎么赖床,一般过7点半,一叫就能醒,周末自己醒的话,也不到8点。可见睡眠还是够的。

营养
    上月底订了酸奶,每天早上送,不过因为不能空腹喝,都是当天晚上再给笑笑喝的。加上二宝初加入奶粉,不肯吃,往往冲120只吃几口,都给笑笑喝了。
    前几天二宝体检,3个月才长了1斤、2公分。说荤食不够、奶量不够。这几天每天都加入肉食,买的牛肉,买的瘦肉学做小混沌、肉粥,二宝吃不多,笑笑回来也有补充——笑笑是个“肉食动物”,人家说最喜欢吃的就是“鱼肉蛋奶和水果”。
    笑笑重新上幼儿园这一个半月,饭量明显增加,一年没长的体重,这一个半月长了2斤!身高什么的没仔细测,不知怎样。

态度
    很喜欢上幼儿园。回家主动完成幼儿园作业,一般是当天学的《道德经》一章两章读5遍这样的。喜欢《道德经》超过以前听读过的所有经典。
    数字描红,我看她是写的越来越工整了。小手指的控制力增强了。如果小学要求不严的话,看来明年上小学没问题。
    昨晚给姥爷展示她以前画的画,并讲述。说起什么了,姥爷问那个什么字挺简单的你还不会写吗?笑笑说:“我任何汉字都不会写。只有孟、笑、帅会写,是夏天帅帅教我的。”姥爷问:“那你认识那么多字怎么都不会写呀?” 没注意笑笑说了什么。又听到她说:“我还会写弟弟的弟。”拿笔在纸上写起来,中间那个“弓”是一笔下来的,下面最后一笔那一小撇写在了右边——一看就是夏天看到帅帅写过,照着比划的。
    所以小孩一年级刚学写字,一定得正经看一年。

课外“学习”
    绘本停滞。
    学能和数学类,是笑笑很喜欢的,控制时间,不超过20分钟,且不是每天做。
    每天就是“听故事”,笑笑自己选择听的故事,多是《小王子》,部分已经超过10遍了,我问她换不换,她说前面的还行,后面的还不熟,想再听几天——感觉听的这些长篇故事,10遍是个节点,超过15遍她会觉得听烦了,不到10遍她会觉得不够熟,还想听。偶尔选择《精灵鼠小弟》,没有音频,就我给她读。
    英语故事是选择的《轻松英语》,第一级五个故事,听了两个了,《丑小鸭》《白雪公主》,主要是我读——打印机一直修不好,我把网上的文本抄下来了。也放音频听。昨晚刚读了新书《灰姑娘》。
    播放器里音频新换:
        《中国历史故事》之13《大泽乡起义》
        《我爱吟诵 中级》第331-251,共9首诗歌
        《燕子姐姐讲故事精品集2-圆月亮,弯月亮》:1-3
        《自然科学童话之旅事》之1 :两个小故事  (科学童话,这周刚开始听) ——明天换第6-7个
        《轻松英语》小学版1之《灰姑娘》

PM:这天儿灰蒙蒙的一张嘴一口灰,什么时候能好一点啊!大人小孩都不敢出门!

点评

这个可否分享?《自然科学童话之旅事》  发表于 2014-11-22 05:0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4#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1 19:22:2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子云008 于 2014-11-22 17:07 编辑

关于学校的很理性的评论 http://bbs.liyueer.com/forum.php ... horid=37283&page=10

现代性的学校,是孩子总会进入的机构,总会面对的问题。这是不可能改变的事实。
那么,家长们最好的方式,就是对这样的机构的目标有充分的认识,获得其“好处”,剩下的事情,想办法,自己做。

学校做好学校该做的事情;家长做好家长该做的事情。
如何激发孩子的内部动因,是小学阶段孩子教育的核心问题。

点评

同意。  发表于 2014-11-22 05:0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5#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2 13:46:34 | 只看该作者
    孩子在原初,第一推动的时候,是无所谓什么主题,哪种风格的读物的。你给他什么风格,哪种主题的读物,他就接受。
    随机的。
    区别在于未来。
    大申对古希腊、古罗马的兴趣,起源于上个寒假。
    寒假的时候,我给大申找了一套《世界文明讲坛》,他把里面的《古埃及之谜》、《古希腊之谜》和《希腊神话之谜》三部分,都看完了。
    这三部分,说来很简单,就三个词。其实,全加起来,有将近20个小时的播放时间呢。
    大申一个学期之后,自己选书,还是选自己已经熟悉的古希腊古罗马的主题。因为有寒假的积淀在起作用。
    这次的读物和寒假的读物,又共同构成新的积淀....当然,更厚重了。
    下一个寒假的时候,如果再让大申自己选书,他还会选同样主题,因为有更加厚重的积淀会起作用。
从主题上看,大申对古代希腊古代罗马感兴趣。从题材上看呢?目前,大申只不过对这两个主题下面的史实故事感兴趣。
    对于历史事件感兴趣,年复一年,孩子就会形成路径依赖。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早晚会对这个主题下面的艺术、文化、哲学、社会结构、宗教这些主题感兴趣的。

    古希腊和古罗马是整个西方文明的源头。这个源头卡住了,理解整个西方文明,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顺便说一句,对于中华文明,源头是春秋战国......

    从孩子发展的角度看,对于某个主题的兴趣,在第一推动的时候,是随机的。第一推动的主题取决于家长的刻意准备。如果家长没有准备,孩子就在环境中随机地撞上一种,并确定下来。

    接下来,孩子的头脑的发展依照“自展开”、“竞争性强壮”的方式,会在这些早期主题上继续深入强化.....他自己不断地在环境中寻找同样主题的内容,吸收学习;从一个反面可以证明这一点,就是大申拒绝DK同系列的那本《古巴比伦》。寒假的时候,我根本就没给大申看《世界文明讲坛》中的《古巴比伦之谜》......

    明显的主题选择倾向,是从孩子五岁半开始的。

http://bbs.liyueer.com/forum.php ... d=37283&page=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6#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2 14:28:1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子云008 于 2014-11-22 14:36 编辑

172#

172楼: http://bbs.liyueer.com/forum.php ... d=37283&page=12
    在五岁半的时候,大申第一次接触哈利·波特,是李慧敏版的小说连播。
    给一个五岁的孩子听成人版的《哈利·波特》,实在有些破格。
    可是,这实在是没法子的情况下的最优选择。

    我们用大视野来审视:孩子在聆听能力形成的时候,需要有有中文的有声读物;当孩子阅读能力形成的时候,这中文有声读物的文字版,就是孩子启蒙阅读的工具。在引导孩子听,引导孩子读的过程中,如果孩子不接受,怎么办?最好有好莱坞的大片儿,用它的吸引力,砸破启动的坚冰。这远远没有完。孩子是要掌握英语的,这读物应该有英语版,在孩子需要英语阅读的时候,作为英语阅读启蒙的工具来用;在阅读之余,要有英语版的有声读物,可以听,也是英语阅读的辅助手段。
    这还是硬性的要求。软性的呢?
    这套资料必须有一个孩子感兴趣的主题,是对主题、故事感兴趣才能导致孩子“我要听”而不是“要我听”;资料需要根植在深厚的文化背景当中,这资料固然是获得某项能力的工具,但是,不可否认,孩子花在这套东西上的时间,必将非常多。这么多的时间,为何不顺手摘些更甜美的果子回家?朗读演播文字都需要有很高的艺术性,把孩子沉浸在垃圾堆里,不是很好的选择......

    申爸希望在4.5个循环中,让这个神经回路发挥最大的作用。
    第一个循环,是聆听中文朗读。这是大申第一次建构起对应整个故事的神经回路雏形;
    第二个循环,是中文阅读。大申头脑中本能地修补建构起来的神经回路;
    第三个循环,是英文的电影。
    第四个循环,是英文阅读。
    那0.5个是第一推动的时候,大申看《魔法石》电影时建构起来的。当时,申爸没有把整部电影都给大申,大申只看了这个系列的第一部而已。大申头脑中建构起来的,也只是第一部的一个雏形。
    这个雏形激发起来的兴趣,让大申一口气把整部哈利听完。
    4.5个循环,在大申中文聆听能力、中文阅读能力、英文阅读能力还有英文聆听能力的形成中,起了关键性的、无可替代的作用。
    《哈利·波特》系列资料是形成这些能力的重要工具。
    这套工具精确地配合上孩子思维的发展和外部环境所创造的条件,在关键的时刻,让孩子以强烈的内部动机驱动外在行为,克服能力本身的缺乏所带来的困难,进而突破了能力的限制。
    这个突破的过程,恰就是能力获得的过程。


    子云:从这些硬性的要求来看,我看像我们现在听的《夏洛的网》《精灵鼠小弟》,都符合呀!有中文朗读,有文字书,有英文朗读,当然更有英文原版书,还有拍的非常好的电影!而且,这故事,不比《《哈利·波特》》更适合一个五岁小孩吗?
[发帖际遇]: 子云008 接到新儿教神秘人物的邀请,收到了旅游经费 4 金币 ,真开心。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7#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2 14:45:5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子云008 于 2014-11-22 14:55 编辑

申爸:
    智力的形成,有一个客观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以百万年为单位的自然选择过程塑造的。具体到某一个婴儿,他的智力取决于他所携带的人类基因和他成长过程所处的社会环境。
    婴儿的基因让智力形成的过程能够展开,社会环境为一个个智力形成步骤提供营养。
    这两者比喻为种子和土壤。挺贴切的。

    只要是婴儿,他们携带的基因就没多大差异。每个孩子都有成为智力良好的人的潜质,都是合格的候选者。在这个意义上,面对一个刚出生的婴孩儿,能把孩子教育好,父母都没有必要悲观。
    成年之后,巨大智力差异的原因在于孩子成长的环境。每个孩子成长的环境都不一样。
    最终那些拥有良好智力的人,只不过是那些环境恰如其分地配合了智力形成过程的人:他需要什么,环境就恰好提供了丰富的养料,既不早,也不晚。恰好是在刚刚好的时候提供的。

    现在,有一个问题:基因规定的智力形成过程,是怎样的?
    申爸试图回答这个问题。
    申爸着重于小学阶段。
    这个问题搞清楚了,孩子教育方面的其他事情,就很好办了。
    小婴儿一睁开眼睛,就看到了周围的景物,也注意到爸爸妈妈的动作。
    婴儿眼睛收集回来的信息,大脑就一刻不停地对其处理,形成相应的神经回路。
    孩子周围充满了运动。
    大脑对运动的处理过程,也一刻不停地在进行....在我们不注意的时时刻刻,点点滴滴地一直运行着。
    大脑是一架自动运行的机器,启动了,就日日夜夜地自己转。

    大脑形成的神经回路,随着时间的增长,吸收回来的信息日益增多而日趋完善。
    这个神经回路负责指导孩子,模仿周围人的动作,从粗略到精细,直到完全自如。
    幼教专家们敏感地抓住了这个过程,称其为人成长的“感知运动阶段”。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让孩子充分感知运动,感受身边的世界,形成对应的神经回路,这是“机会成本”最小的做法。在这个时候,着急忙慌地教孩子任何别的,其机会成本都比做这件事情来得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8#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2 15:10:23 | 只看该作者
关于“聆听和阅读”
http://bbs.liyueer.com/forum.php ... d=37283&page=13

    “阅读”是一种工具,“聆听”也是一种工具。工具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用这工具所做的事情。
    我们把孩子整个生命纳入视野:“阅读”本身不重要,“聆听”本身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用“聆听”和“阅读”所做的事情。
    申爸推测:尽管孩子用的工具不同,但做的却是同一件事情。

    孩子们首先发展的,肯定是“聆听”的能力;然后,才轮得到“阅读”。
    婴儿早在能说话之前,就能听大人讲话了。这个很早很早了,不到一岁的时候,孩子们就开始干这个事情了。
    婴儿现实听周围环境中人们讲话,学会说话。然后听句子结构简单,情节简单的“睡前小故事”。到了四岁多,小东西开始对“睡前小故事”厌倦了,能够听像《夏洛的网》那样的、长篇的,能够带来更多词汇的故事。
    这是一个小小的飞跃。
    在大申五岁半的时候,由《哈利·波特》破冰,孩子开始听完全、完整的小说了。
    你给孩子合适的故事去聆听,他会学会巨多的词,一串一串儿的。

    大申呢,就这么着,听。怡然自乐,乐此不疲,听上了瘾,你要是不给听,那还了得:小嗓门儿比天都高,嗷嗷地喊,不干。
    从五岁半开始,一直听到今天。大申已经听了几十部长篇小说,好几遍世界上下五千年。反正,这几年,大申一直在听。

    小孩子,专注、执着、乐此不疲、兴趣盎然地做着的任何事情,都有价值。
    我们看到的,是外表的现象;孩子的小脑袋里面,构成智力的一个个神经回路,就在孩子专注的时候,点滴不断地形成这。这是我们看不到内在过程。
    建构中的这些神经回路,触发了大脑的自奖赏机制,孩子一从事这样的活动,自己就感觉舒服。越舒服越想做同样的事情,越做同样的事情越舒服。
    这是一个正反馈的循环。

    关于识字
    既然申爸能笃定学校能教会大申阅读,大申在六岁的时候,又必须进学校去.....法律规定的哦.....那么,学前教大申认字,时间精力就白白地浪费了。上了学,还要费二遍事么。
    申爸不浪费大申时间,教识字,富余下来的时间,用来干啥?
    用来听,和读图。
    大申读图,也和他听故事一样的专注。事实上,大申在听故事的时候,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在一边听着音响里的故事,一边看着手上的书。
    当一个人的脑筋开动了,思考进入到头脑中的信息的时候,他的外在表现就是“专注”。
    孩子越专注,他的头脑中处理信息,思考的强度就越大,建构起更加宏大、更加完美、更加深刻的神经回路。


    小孩子,你给他什么,他就会要什么。
    那位妈妈说:“不对啊!我昨天好不容易下载了《夏洛的网》,放给宝宝听,他听了不到一分钟,就说‘不好听’,继续去听他的乖狐狸了。”
    爸爸妈妈得细心,“给孩子一件新的”和“抢走孩子手上一件旧的”是两件事。
    往往,这两件事是同时发生的。

    我们拿一个新故事给孩子的时候,他往往正在听一个旧的。孩子不要新的,可能不是不接受新的,而是不想放手旧的。
    要给孩子一个新故事,需要有耐心,等到孩子手上的故事听腻了,不想要的时候,给孩子,他就接受了。


    关于散养:
    散养的本质是孩子可以“经历真实的多样的生活生存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9#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2 15:12:58 | 只看该作者
男孩和女孩的不同
  http://bbs.liyueer.com/forum.php ... d=37283&page=14

    在阅读这件事情上,申爸笃定,是可以“提前唤醒”的。就是说,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可以识字,然后,很小,学前,就能够自主阅读。这样做,有这样做的好处;
    在阅读方面,男孩儿群体和女孩儿群体之间的差异相当突出。女孩儿的阅读开始的普遍比男孩儿早。
除非家长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提前唤起男孩儿的阅读和情感敏感性....这种情况极度罕见....否则,男孩子在小学二年级,绝对不可能看任何一本小说,感动得稀里哗啦。
    在二年级这个年龄,男孩子可以迷植物大战僵尸书、可以迷军迷武器枪支弹药书、可以迷恐龙书,但谈不上感动。

    男孩子在小学的一、二年级,处在一个极其特殊的“静默期”,除了身体以外,情感、智力、认知、语言....各个方面的发展,都暂停了似的。
    这个时期,是为男性擅长的数学、推理、抽象思维奠基打基础的关键期。
    至于“文字,想象力,理解力的发育达到一个阶段性的高峰”。我觉得,这个年龄段,是大脑生理活动的一个高峰。假如,孩子生在一个没有文字的原始部落,这个时候,孩子对于身边的植物、动物、方向等的认识,会飞速发展,形成一个高峰。至于想象力和理解能力,是这个阶段过去了之后,才迎来高峰的。

    这里面有微妙的事实差异:对于我们成人,不理解,就不会有兴趣。孩子很神奇:他不理解,但仍然能兴致勃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0#
发表于 2014-11-22 23:47:46 | 只看该作者
原来4-5岁有困难睡眠期啊?!谢谢科普!怪不得悦老极难入睡

点评

跃妈好久不见啊,你好久不写日记了吧?干嘛了?笑笑5岁这一个多月入睡困难,不知什么原因  发表于 2014-11-23 08:1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793|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10:01 , Processed in 0.080208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