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3653|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案例分析:好运动员是非常智慧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8-22 11:18: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按:本文是对《实战模拟:看完奥运孩子想当运动员》的总结。感谢各位朋友的参与,很多评论写的非常好,对本文的完成提供了N多帮助,故本文摘抄了不少内容,谢谢啦!
  
  场景:这几天,奥运会举办的是如火如荼,对于4-10岁的孩子和其家长来说,肯定有不少的刺激。假若某天孩子和父母说,自己也想当运动员,比如想练体操。巧的是,你家附近恰好有体操学校,此时,你会送孩子去?
  
  井中月解答:
  年幼的孩子是非常容易“见风就是雨”的,也经常立下自己的誓言。比如,孩子看到中国选手在奥运会上赢得金牌,以及运动员获得所有人的赞许,他们在内心也想做“好孩子”的引导下,跃跃欲试也想成为一名万众瞩目的体育运动员。
  
  孩子有梦想,那怕对成人来说是空想或白日梦,也绝不是坏事。因为至少孩子思考了,也憧憬了。有梦想的人,生活中就有了奋斗目标,它是成功的开始,这也是为什么大家总说“有了梦想你不一定成功,但没有梦想一定不会成功”的缘故。所以,孩子了有梦想,就等于埋藏了一粒随时能发芽的种子,只要环境适合,必有机会开花结果。参见《
案例分析:幼儿信不信童话顺其自然》。
  
  比较麻烦的是,当孩子说出自己的梦想,与家长的预期“梦想”有较大差异,就会引发亲子矛盾,甚至被父母认为是“不务正业”,直接把孩子的梦想扼杀在摇篮里。例如,孩子说要当体操运动员,比划着要倒立,此时家长不是提供帮助和对应的指导,而是马上对孩子说这样会摔伤,不能这样“玩”。若孩子姿势难看,家长还会讽刺、挖苦。
  
  孩子受到运动员榜样的激发,对体育产生兴趣,就算只是一时的头脑发热和三分钟热情,他们的想法也是好的,都应该得到肯定,而不要随意地打击或嘲笑,反而要趁机鼓励孩子多做运动。体育运动能锻炼身体和增加智力,培养勇敢精神和坚强的个性,同时还能加强团体意识和增加孩子自信心。但孩子是否走入职业体育,家长还真需要斟酌一下。参见《
为何儿童教育贵在养趣(续)》。
  
  想回答家长是否同意“孩子想当运动员”这个问题,就需要先说孩子的教育目标。孩子出生后,除了吃奶没有其他任何技能,他们在长达20年左右的学习过程中,就是为了获得独立生存的能力。也就是说,孩子必需掌握某些技能,以便融入社会,并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自己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空间。参见《
对我的孩子,我能改变其命运》。
  
  鉴于未来孩子在退休前,他们都需要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这就要求孩子能有一定的生存和劳动技能。如果孩子早期的学习和训练,不能保证他们维持生活的话,那基本是浪费和不符合经济学要求了。竞技体育是在全球范围进行竞争,单纯训练而没有其他社会劳动技能的培养,如果出不了成绩,孩子就无法在社会中独立生存,将陷入生活困境。参见《
孩子学钢琴的实用经济学分析》。
  
  拿奥运会来说,绝大多数项目都是非职业的,大量参赛的运动员是学生和有正常职业的人,没有职业联赛的项目除了个别国家以外,都没有专业的人员。比如,本届男子3000米障碍赛冠军得主伊齐基尔是厨子;英国跳水队的女运动员Stacie Powell是剑桥大学的一名天体物理学博士生,研究方向是用钱德拉X射线望远镜测量星系团的质量;加拿大马术名将伊恩?米拉有自己的公司,只是从小喜欢马术,这次已是第十次参加奥运会。
  
  对此,家长必需仔细考虑的方面是:
  第一,家长要看孩子是否有运动天赋。现代的许多竞技体育,需要孩子有较好的体质和运动协调能力,已经不完全依靠力量。所以,孩子学习类型是动觉触觉型更适合运动,其在记忆上会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参加,其协调能力也比其他类型的孩子强。所以,孩子想成为职业的运动员,参加训练前最好找专业人士评估一下,看孩子的潜力如何。参见《
摘编:孩子学习类型之动觉触觉型》。
  
  第二,竞技体育需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但更需要智力,研究表明,孩子运动有利于智力发展。在过去,从事体育的人可以形容为“头脑简单、四肢发达”,并能取得一定成绩。可在今天,比赛已不是比拼蛮力,而是拼的是运动背后的各种相关知识。这就需要按照科学的训练,同时还要在赛场上运用智力。所以,任何脱离文化课学习的体育训练,都是急功近利的教育,不可取。
  
  第三,竞技体育需要大量的美感。竞技体育不仅是通过竞赛活动而获得排名和成绩,以及个人获得心理上自得其乐的悦乐感,同时也将给观看者带来美感、力量感、荣誉感。所以,好的竞技是美丽和艺术的,孩子对美没有欣赏和感悟,未来也很难有特别好的成绩。而想做到这些,除了家长的引导以外,还需要孩子有正确的认知和恰当的自我评价。参见《
约翰的胡子和孩子自我评价》。
  
  第四,非迫不得已,父母不要孩子参与毁坏身体的运动。比如,一个女孩去练举重,最后体型会变成过于男性化,直接影响未来的生活。另外,许多隐性伤害父母也需要知道,例如年岁较小的孩子,如果进行力量或高强度的柔韧性训练,这就对还处于生长阶段的孩子,可能造成危害终生的影响,甚至直接导致孩子伤残和失去运动能力。
  
  第五,竞技体育是一种挑战极限的运动,需要有强大的意志力。虽然竞技体育能培养人的个性和磨练人的意志,可这也需要孩子有一定的基础。如果孩子独立能力较弱,且缺乏自信心和成功体验,只靠孩子的兴趣,很难支撑长久的。另外,这样孩子的父母,多属于“舍不得”类型,看到孩子训练中所受“折磨”,会比孩子还先打退堂鼓。参见《
教育孩子,父母要学会舍得》。
  
  第六,竞技体育的苦,是相对的,关键要看孩子是否能从中发现乐趣。当孩子提出要练某项运动时,家长一定要事先给孩子打预防针,告诉他们训练是很苦的,需要坚持、坚持、再坚持。所以,如果孩子能有一种相对乐观的生活态度,他们就比较适合参加运动,就容易从运动中发现属于自己的乐趣,并获得对应的成功体验。参见《
让孩子养狗却成了虐狗家庭》。
  
  第七,适合竞技体育的孩子,需要在性格和气质上匹配。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竞技体育就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看谁的攻击性更强和防御能力更好。对单人竞技项目,比如拳击、网球,胆汁质的人多少占一点便宜。而对于群体类竞技,则需要看承担的角色和位置,其他气质的孩子也能充当。所以,父母要考虑运动类别和孩子气质的吻合。
  
  第八,让孩子正式参加训练前,要看有没有一个好教练。现在的竞技体育,是相对比较专业的,一个好的教练,不仅要教会孩子运动技能,更需要懂得儿童的心理和生理发展特点,不能为了自己的声誉和过度追求孩子的成绩,而进行超过孩子现有能力的开发。所以,好教练和好老师一样,宁肯出不了成绩,也不能把孩子教坏而影响他们一生。参见《
像妈妈的老师,可遇不可求!》。
  
  总的来说,如果孩子说了梦想是想当运动员,家长在孩子正式“职业”训练前,最好不管项目难度和孩子是否适合,都允许孩子去尝试一下。如果孩子掌握了运动技巧和规则,就不想再继续练下去,家长也不必为此指责孩子。毕竟孩子的兴趣本来就是属于多变的,也许他的梦想只是一种简单的喜欢而已,最后家长能顺水推舟让孩子喜欢上运动,也不错。
  
  最后,顺便说一下商业竞技体育。商业竞技体育是按照市场经济进行运行的体育赛制,以取悦观众为手段,以经济盈利为目标。目前主要有足球、篮球、网球、高尔夫球、棒球、橄榄球、拳击等,这些都是真正的职业,通过比赛可以让运动员生存和发展。如果孩子把职业化程度低的运动项目只当成兴趣,没有关系,也值得支持和赞许,但想以此为职业,孩子未来很可能养不活自己。
  
  所以,我比较喜欢“功利”的教育,因为这个世界上,没有不强加到孩子身上的教育目的。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教育目的,即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有自我价值的社会人,那教育就完全蜕化为饲养给人吃的猪!所以,当孩子喜欢体育运动,绝对要鼓励,但让孩子参与市场经济国家的人并不热衷的体育项目中,就算最后孩子能胜出也不要去练!参见《
让孩子真心快乐是教育根本》。(作者:井中月,一个懂得尊重他人的人和育儿书籍《生活场景中的教子智慧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2-8-24 10:26:54 | 只看该作者
欧美发达国家的那些政界商界精英,几乎没有在大学里面学习拿前几名的,但是他们往往是大学团体项目运动队的成员。

我会非常支持孩子参与篮球足球一类集体性运动项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2-8-25 01:08:46 | 只看该作者
体育竞技,是和平时期人类力量和智慧的最好角斗。

让孩子多运动吧,尤其是生活在大都市的人们,这是孩子们回归自然状态的最好途径。

但要以体育竞技为职业,这真要看天赋+机缘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2-9-17 11:23:31 | 只看该作者
我的孩子从4岁起就喜欢蹦蹦跳跳;过了三年,这三年我们让她学会了 滑旱冰,跳绳;打羽毛球。。目前仍在不断的练习中,很感谢楼主的总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2|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8 02:59 , Processed in 0.077331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