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紫竹林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JACK学英语,06年小豆包,今年刚上一年级,基本属于零基础。

[复制链接]
71#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4 09:59:34 | 只看该作者

转自apeiapei

不乖

什么是乖
什么是不乖?

我老公的外甥
每天泡网咖
不回家

他什么谎都说
说完必认错

成绩很滥
大人跟他说什么
态度都十分良好

婆婆说他没有不乖
因为教他的他都欣然接受

依此标准我的小孩非常不乖

每次对他们有任何要求必须满足三个条件

1 父母必须身体力行

2 要说服他此规定之必要性

3 实行知后要检讨其可行性



顺便贴一篇台湾作家的新书
大家参考一下

不乖才好侯文咏



如果他一直乖乖地当医生,就不会有作家侯文咏了!
  巨变时代,拥有8种最迫切竞争力的关键态度,为人生画上惊叹号!




§内文1

根据辞海的解释,所谓「乖」指的是:孩子懂得道理而不淘气。换句话,「乖」指的是顺服。
也许有人要问:这样的乖有什么不好?
在我看来「懂得道理,不淘气」没什么不好,问题出在这个孩子懂的「道理」到底对不对,有没有道理。
考自己的文章得不到一百分?
先来讲个故事吧。
我有篇文章被收录进国文教科书里去了。那年我的孩子正好是第一届读到这篇文章的九年级学生。他们班上的同学就对他说:
「你回去问你爸爸,这课到底要考什么?」
于是儿子跑回来问我。
我不听还好,一听了差点没昏倒。我生平最痛恨考试了,没想到自己的文章变成了别人考试的题目。我还清楚地记得自己自大学联考(现在叫指考)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把论语、孟子这些中国文化基本教材拿去烧掉。
(望着熊熊一阵火,心里还一阵快意畅然……)
我抓了抓头,尴尬地说:「我真的不知道学校老师会考什么耶……」
「可是,」儿子着急地说:「你是作者啊。」
「问题是我当初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让人拿来当考试题目的啊。」
结果我当然想不出什么题目来。
后来学校真的以那课的课文为范围考了一次试。
儿子考完试之后,我突发奇想,请他把考卷拿回来让我也考一考。
本来不考还好,一考之下我发现我不会写的题目还真多。我写完了试卷,儿子对照答案,竟只得到八十七分。儿子用着沉痛的表情告诉我:
「爸,你这个成绩拿到我们班上大概只能排第十三、四名。」
我听到是有点愣住了。考十三、四名当然成绩虽不是很糟,但这起码表示:我们的制度更认同那十二个比我分数更高的同学。
那十二个考得比我好的同学当然很值得骄傲。但我担心的不是他们。而是我们这样的教育制度最后会把我们带到哪里去?
这实在很可怕。如果所有的人都很「乖」,大家也全循规蹈矩地变成了拿高分的考试高手,将来谁来当作者写文章给人读呢?

来,学习国文的目的是为了要培养学生欣赏作品的能力,并且在欣赏的过程中学习到用中文表达的能力。然而,在这样的制度下,学生的思考全被文法、辞性这些技
术性的问题给占据了,以至于考试能力固然很强,但却加深了他们对中文的疏离。这样的疏离,不但剥夺了学生从阅读得到感动、思索人生的机会,甚至剥夺了他们
书写表达的兴趣,搞得他们连写出通顺流畅的文章都大有问题。这么一来,就算国文考得了高分,又有什么意义呢?
虽然这只是我们可以举出来的千千万万个例子之一,但这样的例子也正是「太乖」了的最大的风险之所在。这样的风险在于:

一旦主流思考错了,我们就再也万劫不复了。

方文化向来重视传承,不听话的孩子叫「不肖」(意思是,孩子和父母亲不一样),孩子听父母亲的话叫尽孝,臣子听君王的话叫尽忠,于是我们有了忠臣出于孝子
之门的传统,有了黄帝、尧、舜、禹、汤、文、武、周公……这一脉不能违背的前辈。在这样的文明里,一个后代最了不起的德行就是做到把先人的想法「发扬光
大」。
问题是,这就是一切了吗?
先人就不出错吗?如果从黄帝开始就是错的,我们怎么办呢?就算黄帝是对的好了,一直经过尧、舜、禹、汤,假设就在汤的时代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谁又敢保证黄帝时代的看法,到了汤的时代,一定合适呢?
一旦如此,谁有能力让那些错的改成对的?





「乖」的文明固然能够拥有稳定性,却缺乏对变动的适应能力。这样无法「自我改变」的文明当然是危险的。
长期观察雁鹅的诺贝尔奖得主劳伦兹曾有个很有趣的观察:

发现由于母雁鹅喜欢色彩艳丽、翅膀肥厚的「肌肉男」型公雁鹅,同种竞争的结果,一代一代的公雁鹅变得色彩越艳丽,翅膀也越肥厚。不幸的是,鲜艳的色彩使得
雁鹅更容易暴露,肥厚的翅膀更减缓飞翔的速度。这一切「同种竞争」的优势正好是「自然竞争」的劣势。于是,一代一代下来,雁鹅在大自然中,濒临了灭亡压
力。
就某个程度而言,这些「肌肉男」型的公雁鹅,像是顺应社会主流的「乖」孩子,也得到了一定的回报。但雁鹅自己很难理解到,牠们同种竞争优势,反而更加速了牠们被淘汰的速度。
这样的观察给我们的启示是:顺服主流,并且取得领先不是重点,重点是这个主流的标准,是不是大自然生存竞争的标准。
因此,希腊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才会说:「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
用东方的标准来说,一个亚里士多德这样爱「真理」更胜过爱「老师」的学生当然不乖。
但真理为什么比老师重要?
答案再清楚不过了,如果爱老师是「伦理」法则的话,爱真理却是更高层次「生存」法则。对一个群体来说,当然没有比「生存」更加迫切的法则了。
也许有人要问:「伦理法则难道不重要吗?」或者:「尊师重道难道不是好事吗?」
伦理法则固然重要。但是没有人规定「伦理」法则一定要跟「真理」法则抵触啊。就以我过去从事的医学研究来说好了,大部分的研究人员穷尽一生努力,就是为了找出证据,推翻前人或长辈的说法。这样的推翻被称为「创新」。科学的伦理就是以创新为核心基础。

这样的科学伦理之下,有了这种「青出于蓝、更甚于蓝」的学生,通常老师是很有面子的。创新的学生不但不会被社会称为「不肖」、「忤逆」,他的研究、论文,
很多时候也成了老师的研究最佳的砥砺。我在医学界的研究如果推翻了我老师的看法,他不但不会生气或把我逐出师门,反而会因为「名师出高徒」而感到沾沾自
喜。不但如此,这样的文化也激励了老师再接再厉,有了必须推翻学生研究的压力,这种师徒竞争的热闹场面与佳话在西方的科学界是屡见不鲜的。
在这样以「真理」为最高标准的氛围里,形成了一种视「不乖」为理所当然的科学伦理。不像「乖」文明像不可逾越的一摊死水,「不乖」文明拥有能随着时间「改变」的变革能力。在这样的制度里,尽管子不必肖父,徒不必肖师,但创新却可以随着时代需求不断繁衍、累积。
乖或不乖的结果与过程
或许有人认为,「不乖」固然创新,可是失败的机会很高。就算老师说的不一定对,但相对之下,至少错的机会少些吧。假设老师只对百分之七十,那么乖也还是比不乖成功的机率大一点吧?
在我看来,这不是对或错的机率高的问题。
我再说个故事。
从前我家小朋友从家里到小学走路不远,虽然路程只有一、二十分钟左右,但为了安全考虑,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我们还是让他每天坐校车上下学。就这样一直到了三年级的某一天,校车司机生病请假了。我们心想反正从学校到家里只有四、五条街的距离,就让他自己走路回家算了。
这本来应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没想到一趟原本应该是一、二十分钟的「旅程」,小朋友整整走了两个小时才回到家。急得我们到处找他,只差没报警了。
妈妈当然很生气,觉得小朋友怎么老是做出让父母亲担心的事情,少不了一顿耳提面命。不过我关心的倒是这趟旅程他到底怎么走,走了两个小时?
吃过晚饭之后,我决定带着小朋友重新温习一遍他的回家之路。我们父子就这样拿着地图,在学校附近又绕了一、两个小时,重新对照、印证每个可能的选择,小朋友终于把从家里到学校的路完全弄明白了。

们从校门口出发,用小孩逻辑重新走过一次,我才发现这一趟旅程非同小可。尽管同样的路程小朋友已经坐校车走过无数次了,但只要小朋友没自己亲自走过,对他
而言就是陌生的路。到过别的城市自助旅行的人一定明白我的意思。要彻底认识一个城市,一定得自己拿着地图,边开车或边走路,实际对照印证才行。如果只是搭
乘游览车或别人的车,等到下次我们自己旅行时,到了同样城市,其实还是搞不清楚东南西北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每到一个十字路口,小朋友面
临了三个选择。以五个街口的回家路途而言,就有三的五次方的选择──换句话说,在完全陌生的情况下,他猜中并且幸运回到家里的机率只有二四三分之一。光是
这样都已经很困难了,更何况,一旦在任何街口做错选择,之后他将面临的是更多、更复杂的选择──可见回家是一趟多么艰巨的旅程啊。
走完了这一趟多出来的意外之旅,我蓦然发现,原来两年多以来都能快速、准时到达学校的儿子,其实是没有自己上学能力的。
儿子坐校车的经验这让我想起了所有国文、英文、数学……考高分的学生,就像我家小朋友每天能准时到校一样──这些都不是真正的能力。有一天,当这些考高分的学生必须面对真实世界时,再高的分数、名校,能帮得上的忙恐怕是很有限的。




所以我说「乖」与「不乖」的差别不是「对的机率」大小的问题,而是对知识学习与掌握的层次的问题。如果「乖」像坐校车上学那么容易、方便,那么
「不乖」应该就是自己用脚的探索与尝试。一个每天坐着校车上学的「乖」孩子,他被剥夺的其实是「不乖」的机会──这个不乖,也正是对事物真正认识,必须经
历的探索与尝试错误的过程。
有些人也许要问:如果可以不用经历那些无可预测的「不乖」过程,乖乖地长大,不是很好吗?
真的很好吗?
人生真的可以这么样「乖乖」地到老死而没有疑问?
同样坐着校车上学,到底是有过「不乖」经验,还是没有「不乖」经验的孩子更叫人放心呢?
答案其实是很清楚明白的。

玩乐器很像,很多时候,人生中的完美演出也是必须通过许多错误与练习才能达到的。大部分小孩准备考试时,师长们会要求小孩做模拟考题或测验练习题,觉得非
这样不能考得高分。可是回到「真实人生」这个场域──不管是谈恋爱、交朋友、选填志愿,大部分小孩却连一点练习、尝试错误的机会都没有。
这样,在面对人生试炼时,如何能考取高分呢?
我们的人生太害怕「错误」了,觉得在尝试错误的过程要付出太多无法预期的时间与代价。可是如果尝试错误是学习过程必要的一部分呢?我们是不是得预留下一些「错误尝试」与「不乖」的空间与机会给自己呢?
有些父母亲不免要担心地问:是不是等孩子长大一点,心智成熟一点,能够自行判断时,再给他们这个空间。
这样的思考最大的谬误在于:
首先,如果没有这些空间,他们很可能心智上永远都不会长大。
再来,更重要的,如果真的一定得有犯错的经验,当然是越年轻代价越小啊。

年轻时曾经为人借贷当保证人,损失了几百万元。这些钱占了我当时的资产一半,觉得痛苦不堪,可是现在想想其实也算还好。幸好是年轻时就有这个经验,并且学
得教训,从此人生就算打过疫苗了。否则到了这个年纪再遇到这种事,也损失现在一半以上的资产,那才是真正的惨不忍睹啊。
对很多舍不得小孩
尝试错误的父母亲其实是要换个角度来看事情的,如果尝试错误对孩子的成长是必须的,那么孩子能在你看得见的时候尝试,其实是件好事。不管后果如何,做父母
的多少还可以陪伴孩子度过困境,或是给予一些必要的援助。否则等他离开父母时才碰到,就算有心可能都帮不上忙了。
以前常听人说:「人不轻
狂枉少年。」过去总觉得这话听来有点轻狂。可是现在想想,这话实在是人生的至理名言。老实说,没有轻狂少年的经验,就不可能造就出一个深思熟虑的成人。就
像许多植物都必须受到温度或照光的刺激之后才能开花一样。叛逆、不乖也是生命之中开花、结果必须的「生长激素」啊。
人不轻狂不但枉费少年,更进一步,我还要说:人不「叛逆」枉少年。人无「不乖」枉少年啊。
做一个太乖的人当然不好。

可不可以不写功课
我这样说,一定有人不以为然。反驳我:
「你说『不乖』才好,但杀人、抢劫、打架也是不乖啊。难道这样也可以吗?」
「不乖」当然不见得就没有问题。但我们必须思考的是:到底是「乖」的问题大呢?还是「不乖」的问题大?
我再说另一个故事。
我们家小朋友在很小的时候曾经不写功课,联络簿一拿回家里,常常满篇都被老师写满了红字。为了这个,儿子常常和妈妈有意见冲突。后来两个人闹得鸡飞狗跳,妈妈只好请我这个爸爸出面处理。
很多家长处理这种事的基本逻辑就是以「完成功课」为前提,在这个前提之下,展开威胁利诱──不用说,这样的威胁利诱当然是以「乖」为前提的。
不过我个人的看法正好相反。在我看来,我的小孩好不容易对他的世界开始发出问题,开始有了不乖的「叛逆」思考,这样的机会我当然不可轻易错过。
我把决定换个角度,顺着小孩的思路,从「不乖」为前提来思考问题。
如果要不乖的话,我们开始讨论:怎么样才可以不写功课呢?
小孩一开始听到我的议题当然是一脸狐疑的表情,不过很快他就感受到,我是认真的。没多久,我们就想出了不少办法(虽然儿子觉得不太可行),这些办法包括了:
一、我把印章交给他,让他自己在联络簿上盖章。
(小孩问:「可是功课没写,老师如果打电话来问我会怎么说?」我说:「我当然实话实说,说章是你自己盖的。我可不能帮你说谎。」这个提议立刻就胎死腹中了。)
二、或者,我打电话请老师允许他不要写功课。
(小孩问:「全班只有我一个人不写功课,同学会怎么看?」我说:「别的同学要怎么看你,我实在无能为力。再不然,我打电话给所有的家长,请他们叮咛他们的小孩,去学校不可以嘲笑你。」当然,这个提议也出局了。)
三、最后,我们又想出了一个办法:根据「没有盲肠就没有盲肠炎」的外科法则,如果不上学也就没有功课了。(我表示可以向教育局提出在家自主学习的申请,这样他不用去学校上学,也就没有功课,更没有盖章或者是同学看法的问题了。)
小朋友听了,似乎觉得这个方案有可行之处,不过为了慎重起见,他希望我让他考虑三天。
我欣然同意。
在这三天的时间之内,他到处打电话咨询亲友团的意见。亲友们大部分当然都不赞成只为了不写功课不去学校上学。由于他这么到处打电话,同一时间,我也接到不少关切的电话(包括我亲爱的老妈),承受不少压力,但我决定保持沉默。
就这样过了三天。
三天后,在晚餐桌上,他郑重向我们宣布,经过慎重考虑的结果,他决定──
还是要去学校上学!
「为什么是这样的决定呢?」妈妈问。
「我想,学校有很多的同学,不但如此,学校还可以培养我们德、智、体、群各方面……」这──可──有──趣──了,听起来完全像是校长在升旗台上精神讲话的口气。
「所以?」
「所以,我想我还是去上学好了。」
「那不想写功课怎么办?」我问。
「其实功课没有那么麻烦啦。」
「搞了半天,」我抱怨:「什么都没有不一样嘛。」
「虽然外表看起来差不多,」他指着脑袋瓜说,「可是这里不一样。」
「有什么不一样?我看不出来啊。」
「你当然看不出来,」他说:「可是真的不一样。因为,我想过了。」


这个故事我在《我的天才梦》里面说过了,不过,故事还有后续发展。此例一开,大儿子尝到甜头,进一步想全面检讨其他那些「没有经过他同意」的课外活动。于是我们只好把他的时间表拿出来,从学英文、游泳、钢琴,一样一样重新确认。
「我对钢琴课没兴趣了。」他说。
「为什么?」我问。
「因为太无聊了。」
「无聊?」
「嗯。」他觉得钢琴是女生弹的。
事实上,这件事他已经向妈妈抱怨过好几次,妈妈虽然威胁利诱,成效显然不彰。我想了一下,立刻拿起电话,打给住在楼上的老师,告诉她大儿子暂时不上钢琴课了。
钢琴老师是那种充满爱心与耐心的老师。她一听到大儿子想放弃钢琴,立刻忧心忡忡地劝我要多鼓励孩子、要孩子再坚持下去云云,可是我不为所动。
在我的坚持之下,老师无可奈何,最后只好勉强同意我的决定。
放下电话之后,大儿子的表情有点愣住了──没想到这个梦寐的希望这么容易就达到了。看得出来他很高与,但还故意装出一脸「哀衿勿喜」的表情。
这时门铃忽然响了,大儿子跑去开门,原来是在楼上上钢琴课的小儿子课程结束回来了。
我很清楚地听见他用高八度的声音,亢奋地对弟弟叫嚷着:「欸,我不用弹钢琴了,欸,欸,欸……我从此不用弹钢琴了。」
我走到门口对小儿子说:「哥哥说他不想学钢琴,我已经答应他了,」这事得一视同仁才行,「你呢?你还想学吗?」
「想啊。」弟弟正津津有味地吃着老师奖励他的棒棒糖,「棒棒糖好好吃,而且老师还有好几种不同的口味我都没吃过。」
「你确定要继续上下去?」
他点点头。
从此我们家开始变成「一国两制」──弟弟继续学钢琴,哥哥则快乐地享受他争取来的自由。每当弟弟练琴时,哥哥总会有意无意地就跑到钢琴旁炫耀。
「好舒服噢,我又K完了一本《哈利波特》。」再不然就是:「你知道吗?电视上正在转播NBA球赛,到现在MichaelJordan已经一个人独得五十二分了。」……
弟弟不屑地看了哥哥一眼,继续练习他的钢琴。
就这样经过了三个月。
有一天,弟弟上完钢琴课从楼上下来,在门外猛按门铃。哥哥去打开门。
「什么事啦,」哥哥看了弟弟一眼,「这么兴奋?」
「你看,这是什么?」弟弟高举着翻开的联络簿,指着上面的红字,一个字一个字兴奋地念着:「弟弟加油,这样继续努力下去,程度就要超越哥哥了噢。」
哥哥的脸色从红色又变了青色。他转过身来,嘴里喃喃念着不知什么,边念边自顾往房间走。眼看事有变化,我立刻也跟随进房间。
「怎么了?」我问哥哥。
「弹那种垃圾车的音乐,没什么了不起啦。」
「你不要这样嘛,」我说:「你不学钢琴,弟弟继续学,他会超过你,这是必然的事啊。这很自然,不是吗?」
他不说话。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不学钢琴当然就会被弟弟超过,这很公平啊!」
「我又没有说不学,我只是说很无聊,你就……」
赖到我头上来了?我沉默了一下,灵机一动,问他:「怎么,你现在又想学了?如果真想学的话,我可以再和老师说啊。」
「可是,过去弟弟都只上半个小时,我上一个小时太无聊了。」

讨价还价?「那我告诉老师,你也从每次半个小时开始好了。」
「老师会不会不高兴?」
「哎啊,你想继续学,老师高兴都来不及了,怎么会不高兴呢?」
就这样,老大又回去上钢琴课,每次半个小时。
和我们不用再担心小孩写功课的事情一样,这次回去上钢琴课的热忱完全不同。我开始在他的联络簿上看见了老师称赞的话语。
「你这次好像进步很多噢?」我问大儿子。
「你知道钢琴要进步的秘诀是什么吗?」他抓了抓头,神秘地对我说:「就是要停一段时间不弹。」
「是噢。」我半信半疑地看着他。
这次再重新学琴,老大的确进步得很快,没多久,他跑来跟我商量说:
「我现在发现我的功力大增,才开始热身呢,半个小时竟然一下子就过去了。如果你不反对的话,我每次上课时间可以改成四十五分钟好了。」
于是上课从三十分钟改为四十五分钟。就这样上了两个多礼拜,儿子又有意见了。
「这次又怎么了?」我问。
「老师上课都是三十分钟,再不然是一个小时,这样上四十五钟,学费好难算噢。」
「学费很难算?」我不太懂。
「给三十钟的学费太少,给一个小时又太多,这样好了,」他说:「我牺牲一下,我上一个小时好了。」
原来是想上一个小时,拐弯抹角的。我说:
「折腾了三、四个月,现在事情又回到了原点,还是同样的老师,不但同样每个礼拜上课,而且还是每次上一个小时,你一定要告诉我,事情到底有什么不一样?」
当然不一样。为什么呢?他告诉我的答案,仍然还是那句老话:
「因为我想过了。」
小孩的钢琴就这样自动地继续弹了下去。十多年过去了,大儿子的钢琴虽谈不上什么专业水平,但直到现在,钢琴成了他喜欢的技能,以及烦闷时的陪伴。
这个故事就是这样了。

我来说,我之所以愿意对「不乖」这么宽容,最大的理由正是:经由这个「不乖」的过程,小孩得到了一种「他和功课」或者「他和钢琴」之间更深度的思考──这
个思考,就像一直坐校车的小孩必须自己走路才能真正弄懂上学的路一样,孩子也唯有自己思考过,才可能对自己人生的选择有更深刻的认知。
因此,当大儿子说:「我想过了」时,他试图表达的,正是这个从「无知」到「知」的过程。
回到一开始的问题,杀人、抢劫、打架,这样也可以吗?我的回答是:这些是不对,而不是不乖。之所以会有这些不对的行为,主要的原因是过去在面对许多人生抉择时,没有尝试、思考,甚至更深刻认知的机会,以至于「误入歧途」,走上了错误的道路。
因此,对我来说,这个从不乖到认知的过程是远比写不写功课、学不学钢琴这些学习本身更重要许多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2#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5 11:09:20 | 只看该作者

11.14

音频:机灵狗,晚上的小乌龟忘放了。
视频:BIG BUGGY第3集,现在单词会一点点加上看图和动作,也能跟着哈哈笑,只是不喜欢重复。
看书:不熟悉的5本再读了一遍,有3本可以自己读下来了,还有2本不全会。准备这周再把50本小书全部读一下,下周一开始换体验1-3。
论语:JACK有点感冒了,刚开始说动作快的话今天的论语不读了,后来我看时间早想让他写一页书法,孩子说啥也不同意
故事:看到木瓜呱呱呱家目录的跟着也去下了不少,两天已经听完了7集吹牛大王历险记,有点供应不上啊!这几个听完准备暂停,留着假期我不在时他自己听吧,还是要把亲子共读捡起来。
现在早上不催他啦,跟老师沟通好了晚就晚点吧,让他自己学着掌握时间。真是庆幸我们遇到了一位好老师,有耐心,有方法,不愿意让任何一个同学掉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3#
发表于 2012-11-16 05:34:18 | 只看该作者
我家的中文故事音频其实我回家时一般不听,都是我下班之前或周末听,平时每天做的还是我讲故事他读故事。每次晚上我开mp3都能看见当前播放目录是中文故事(早上关的时候肯定是英文),以此判断他自己打开听过中文故事了。不然哪有那么多时间呀,又要玩又要学还要早点睡觉。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紫竹林 + 2 + 2 哈哈,我也是你这么想的,留到假期再给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4#
发表于 2012-11-16 16:04:08 | 只看该作者
我家也是的,听中文故事是特别的奖励。现在想着英文磨耳朵嘛,所以,基本还是限制着她听中文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紫竹林 + 2 + 2 我是想我有时间的话还是带他听英文,等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5#
发表于 2012-11-16 16:05:40 | 只看该作者
你家上了体验1-3了么?我也在纠结这个啊。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紫竹林 + 2 + 2 准备周一开始上,这两天再把机灵狗1复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6#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7 16:15:35 | 只看该作者
11.16:早上音频机灵狗1,晚上因为作业比较多,加上周末他攒的游戏时间有100分钟 ,还得让他分散开用,所以打完30分钟游戏后就不能再看视频了。JACK学校12月初有个80首古诗背诵比赛的活动,一年级是自愿参加的,问了一下JACK,他说愿意接受挑战,所以我们的任务又多了一个大项啦!
论语在比赛结束前暂停了,用这个时间来背诵古诗,晚上睡觉前加上以前背过的8首一共会了12首。
11.17:复习了机灵狗1前30本;背诵了3首古诗 ,复习昨天背的几首。JACK问我,今天的怎么这么难背啊 ,昨天看看那么多,老有成就感了,就没想明白减掉他以前背过的其实没多少。上午上了一节围棋课,晚上游泳课回来还得挤时间写书法,他的游戏时间可不能没有,不然非得蹦高不可。
体验1-6都拿回家了,JACK自己翻了翻书,妈妈也跟他说好了周一换资料,他表示能接受。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乐乐的妈妈 + 2 + 2 真好哇!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7#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7 17:00:50 | 只看该作者

老美让学生这么“搞”作文! 转自咏梅前沿播报的新浪博客

看到乐乐妈的推荐,找来发现对孩子的中文写作也是有帮助的呀!
作文对小学低中年级孩子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一件事。就是小学高年级、初中的学生,也常常感到吃力。最大的困难是不知道要说什么、从哪说起、怎么说,至于如何将文章写得有意思、重点突出、意义深远,那就更是难上加难了。

来美国后,女儿既要在家不时地写一些中文小作,还得在学校不断地写一些小文章,也够难为她的。

这学期女儿在学校开始正经八百地写作文了,回来跟我说,这样的写作过程很有意思,“可以写好多话”。于是,很想将这里老美教学生写作文的过程记下来,但是苦于没看到“实物”,怕描述有误,所以一直拖着没写。昨晚,女儿将学校写的东西拿回来了,我看后心里才有了点儿底,赶紧写进博文,跟大家分享。



原来,老美是这么让学生“搞”作文的!说是“搞”,是因为这里面确实有“游戏”的成分,孩子们是边玩边写东西。

这次写的是一篇记叙文,题目内容自定。看看老美都用了哪些花招让学生就范:

花招一:tree chart(饰图、图解)。



其实这是一个类似“提纲”的东西,只不过用树的形状让孩子就范。记得我们小时候写作文,老师让把想写的内容用简洁的话写一个提纲,我们可真不愿写,因为不知道哪儿跟哪儿,还不如直接动手,写到哪儿算哪儿。这里的老师想出这么个花招,一棵大大的树,树干上写上作文题目,想写的内容可以分层次写在树枝、树叉上,跟画画似的,孩子当然感兴趣,立刻就范,不把树枝填满绝不罢休。



花招二:garden gate(花园大门)。



谁都喜欢进入花园赏花,面对一个关闭着的花园大门,你是不是特想把它打开?那就请你从上到下写上你要写的内容吧!大门可是分了小段的,你要小心别串行哦!孩子们马上动手,将自己写在树上的那些内容整理成了段落,每段写在一个小格子里。其实一篇文章的骨架此时已经搭的差不多了。



花招三:hook look(中文还真不好翻译,应该有“开头点睛”之意吧)。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这一步,老师就引导孩子们开个好头。老师称,开头犹如“钩子”,要吸引读者读下去。老师还列出了可以当“钩子”使的东西:设问、习语、概念、环境描写、引用、夸张、头韵短语、黑体字或大写字、直接跟读者对话、感叹、声音效果、句子碎片。

举的例子是“习语”,开头这么写:“都说邮递员总会到来——不管下雨还是天晴。嗨!我告诉你,在这么一个特别的日子里,邮递员可没一点可能来送信。”怎样,这个开头够酷吧?

行了,老师都列了那么多了,“总有一款适合你”吧?选择其中的三种,写个能够吸引人的开头吧!



花招四:partner work(“捉对”提意见)。

是用表格填的,就不拍照上传了。

等学生们将想写的东西“白纸黑字”地落实了,也说是说,草稿写完了,老师就让他们两人一组,阅读对方的文章,给对方(作者)提问题,让“作者”自己再对照原作回答这些问题,其实就是相互帮忙将文章改得更好一些。等初步修改完成后,还要请另一个小伙伴过目,又要填一份表格,看看这篇文章是否达到了表中所列的各项指标。

每个小朋友都可以是对方的小老师,何乐而不为呢?



花招五:computer work(上电脑输入文章)。学生写草稿时,是隔行写的,以便后来修改。等学生根据小伙伴提出的问题,将草稿改动后,就要上机了。自己将文章输入电脑,输入时注意语法和拼写,其实这也是一次修改的过程,手写时没注意出错的,输入电脑时错误会被提醒,自己也会注意文法错误了。



花招六:teacher's questions(老师提问题)。都说“作文是改出来的”,不仅学生(作者)自己要改、小伙伴帮着改,老师的修改才更重要呢。这个花招其实就是老师在修改文章呢!老师在电脑的文档里用红色字体插入问题,比如“时间是什么?”、“为什么?”、“可以说一下细节吗?”等等。红色字体处孩子们就得注意了,要在这些地方增加内容或更改内容。

奇怪的是,老师并不像我们以前上学时的老师那样,挑出学生作文中的错别字和语法错误,而是重点在记叙内容方面有所要求。我就此疑问问过女儿,她回答说,错别字和语法错误由学生自己检查,因为有两次上机时间,自己可以边输入边检查修改。



花招七:finish it(完活)。老师提出了修改意见,孩子们得仔细看,并按照意见作出相应修改。准备好以后,每人有15分钟上机时间,将原稿作最后修改,修改时可以再调整结构、增减或更改内容。另外,打字慢的,可让老师将作文草稿发到家长邮箱里,在家改好后发回老师邮箱。

这样,一篇作文就算被孩子们“搞”出来了。其实女儿这篇写得也不是很理想,有点偏题。题目是“尼亚加拉瀑布之旅”,但却主要着墨于途中情况,对瀑布描写不够。还是贴出来请大家指正吧。

老师评语:Wow! What an amazing description from an ESOL student! You should be very proud of yourself.

(哇!对于ESOL学生来说,这是篇多棒的叙事啊!你该很为自己感到骄傲!)

Esol学生,是指“还在过语言关的外来学生”。



A Trip to the Niagara Falls

     Hi! I’m 9 years old. One day in this summer vacation, I heard my mom and dad talking about going somewhere in the living room.  Because I was so curious, I went to ask them what was going on, and you know what? They said that the next day, we were going to go to Niagara Falls! I was so excited!

    When we were in the car, we sang a Chinese song, We went to McDonald’s when we were hungry. (I went there for every meal)  It was about a day to get there and I felt like I’m going to throw up!  

    Hey, we were there at last! I saw a large hotel in my face. We checked in to the hotel, which was near the waterfalls, and took a bath because we are sweating.  We didn’t bring anything to play or read, so we were getting bored! It was too late to go to the Niagara Falls on the first day.

    During the second day in the hotel, we were so hungry, so we went to a restaurant and ate. After eating, we walked to Niagara Falls, and we were getting so excited!

     When we got there, we saw big, great, wonderful falls! The falls was very large and if you went down there, you would feel like it was raining! We took lots and lots of pictures, and ate.

     When it was the third day in there, we rode on a boat underneath the fall. The air was very fresh down there! My mom was so scared that she almost cried! (I was a little bit scared too) We felt like we almost fell-it sure was a little bit scary!

    My trip to Niagara Falls was a wonderful time and I hope I can go back again!

怎么样?你也让孩子试试吧!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3 金币 +3 收起 理由
qwery123 + 1 + 1 真好哇!学习了,Sunny正在写日记,看 ...
乐乐的妈妈 + 2 + 2 真好哇!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8#
发表于 2012-11-17 17:25:26 | 只看该作者
正好比你家晚一年上学,跟着你家看中文啊作文啊怎么弄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紫竹林 + 2 + 2 还在跟你家听故事呢。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9#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7 20:55:08 | 只看该作者
好多东西都在跟着论坛的高手们学习呢,希望我们的宝贝都能健康快乐渡过学习的时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0#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7 21:02:37 | 只看该作者
今天才认真对比了一下机灵狗2和体验1,发现还是机灵狗2更简单。机灵狗2都是一些重复的句子,反而体验1要长一点。不过JACK已经同意先听体验1啦,那我们就先体验1,后机灵狗2,再体验2啦。
准备趁着现时抢,把体验都拿回来,作为绘本和故事看也是不错的呀。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乐乐的妈妈 + 2 + 2 我好喜欢。。。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68|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08:54 , Processed in 0.077601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