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1338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谈谈关于幼儿教育的方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8-13 14:22: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社会总是不断向前进步,人们的传统观念也在逐渐变 化,尤其制度的限制,越来越多的家庭都是以独生子女为 主。子女受到了更多的娇宠和溺爱,很多孩子的性格中有着 自私和自我的倾向,而缺少了成长过程中良好的性格、习惯 和思维方式。在如今这个现代高速发展的社会中,经济发展 速度突飞猛进,来自于内外的竞争不断地加剧,注重培养孩 子的综合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事。
  2 幼儿成长教育的关键因素及培养方向
  2.1 培养幼儿道德教育的现代性
  培养幼儿的道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幼儿基础教 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幼儿时期是 个很特殊的时期,对道德教育来说,这也是个很重要的时 期。幼儿时期心灵纯净,各种思想观点还没有形成。现代德 育受传统德育的影响是多种多样的,尤其思想行为、为人处 世、态度等。不管一个优良的教育,还是一个良好的成长环 境,都会给幼儿在成长心灵上留下深深的烙印。正所谓“少 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幼儿德育现代性就是改变一些传 统的理念和方式,坚持以幼儿为德育主体,在以德育为主导 的思想下,通过幼儿教育工作中的启发、引导与幼儿的认 知、体验、践行的互动,使幼儿的德育能够得到健康和长足 的发展。目前,城市现代化、社会多元化已经对德育有了更 高的目标要求,而最根本的是要求人从唯知是求、唯知是德 的“知性人”困境中解脱出来。要完成这些目标,使得人在成 长成熟中的道德和修养能够健全,应将幼儿德育走出传统 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中解脱出来,改变传统重 智轻德、重护轻养(修养)、重教轻育等怪圈,真正发挥现代 性在幼儿德育中的作用。
  2.2 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团队合作越来越被人看重。幼 儿期是幼儿社会性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期。好的协调合作能 力是成功的重要因素。合作就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 组合共同协作完成一项任务。培养幼儿的合作性,就是在学 习、游戏、生活中,能主动配合、分工合作,一起商量友好解 决问题,并营造一种团结、互助、友爱、合作的群体氛围,增强 幼儿的社会适应性,最终确保活动能够顺利进行。兴趣也是 推动幼儿合作和发挥的重要因素,如果幼儿喜欢某项活动, 有着浓厚的好奇心和思考力,那么就能够在一种轻松和娱 乐的心境中完成任务。如展示幼儿的合作画,能够让幼儿欣 赏到合作后的成果,并且能够产生愉快情绪。
  此外,不容忽视的是幼儿的模仿能力。教师的言行举止 都从不同角度影响着幼儿的行为和语言,所以教师在教育 孩子时应建立一种轻松、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班中教 师要以分析、理解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行为,成为孩子的朋 友,鼓励孩子能够把思想表达出来,同样也引导孩子去倾听 同伴的叙述。幼儿观察、学习、模仿其他幼儿的共同行为,这 种模式的行为和心理也是一种协作的开始。
  再者,幼儿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家长要给幼儿创造更多 的合作机会,如让幼儿共同拼接一个积木小狗、小猫等动物 造型,共同想象画一幅画或采取二人合作或几人一组的体 育游戏等,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对幼 儿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幼儿创造力是其未来成长工作 中最有竞争力的决定因素。幼儿期是智力发展和形成的时 期,此阶段幼儿精力充沛、求知欲旺盛、好奇心强、富于幻 想,是培养其创造性思维的良好时机。
  2.3 培养孩子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培养可以体现在多方面,主要有:
  (1)语言活动中的创造性培养。通过写作诗歌、续编故 事、编辑诗歌等活动来培养和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想象。教师 可以引导幼儿身临其境的感受不同环境和不同创作的背 景,使幼儿充分理解感受意境,再鼓励幼儿到社会和自然中 观察,体验所要描述创作的特征,最后引导幼儿发挥创作性 把要表达的感受通过诗歌或者其他形式的文体表达出来。
  (2)艺术活动中的创造性培养。在美术活动中,可以让 幼儿拼画(正方形、半圆形、房子等)、添画(圆形可添画成 太阳、地球仪、熊猫、西瓜等)、变画(主题画、诗画、粘贴画、 美工等)。在评价幼儿作品时,除了看画得像不像,更要重 视创造性意识在作品中的融入,不局限于老师的例子,鼓励 幼儿自由发挥,鼓励幼儿用独特或不同的方式来表现自我 感受。
  (3)健康活动中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健康教育活 动中,有必要对幼儿进行创造性思维培养,在组织教学中教 师应全面了解幼儿的个人爱好兴趣、思维的活跃性,让幼儿 根据自己的想法、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这样幼儿的创 造性思维也容易激发。
  (4)教师为幼儿创设平等和谐的教育环境。让幼儿在一 个宽松、平等、和谐、自由的环境中,使幼儿的思维始终处于 开放、积极的状态,以培养幼儿活跃的心态。如在音乐课程 中,教师把歌词换了个俏皮的唱法,教师问幼儿:“歌词是哪 个曲子?”“好听还是不好听?”“谁还能让曲子更好听?”
  (5)家长为孩子营造和谐家庭氛围。家长要启发孩子的 好奇心,让孩子对自己所好奇的东西进行观察和思考或者 动手操作,才能在大量复杂的现象中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创 造力强的人,小时候一般比较淘气,敢于大胆地拆卸东西, 敢于发挥想象,天马行空。而过分的严肃和强制性教育,总 是干涉和教训,则会抑制孩子的个性和创造性,妨碍孩子创 造力的发展。
  (6)鼓励孩子有主见、多提问。家长应当让孩子自由和 坦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主意,勇于提出不同于其他的想 法和做法。家长对孩子的花样想法要评价得客观和公正,不 能总是负面压制,要以正面激励为主。
  在与孩子评价交流时,不要总是盯住幼儿的失败或者 错误,要发现那些创造性萌芽,发现其能够创造的潜力,并 给予积极的肯定。
  2.4 培养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
  第一,通过形式来激发儿童的兴趣。幼儿教育的年龄段 决定其教育内容应当丰富多彩,涵盖全面。在每个学期,教 师要让幼儿自己发现身边神奇的科学现象,通过多种形式 接触传授,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第二,将内容中融入兴趣的灌输。幼儿有很强的好奇心 和求知欲,对周围的事物都很新鲜和喜欢观察,因此应当鼓 励幼儿多加关心和爱护周围环境,使得他们有着积极的态 度和精神。引发幼儿的科学探索行为,使得幼儿的科学探究 活动得到更长的持续。
  第三,从心理学角度激发幼儿的科学目标。教师应当为 幼儿提供心理安全的探究环境,从而激发和培养幼儿科学 探索兴趣。安全的心理环境可以很好地促进幼儿探索精神 与合作精神的培养。
  第四,以“环境”激趣。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环境资源来培 养幼儿的科学兴趣,积极支持幼儿获得探究的体验。
  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应该包括以下几个必要的环节 和要素:
  (1)从观察中提问。幼儿运用各种感官对事物和现象进 行细致的观察和了解,从而发现问题。
  (2)猜想和假设。幼儿用已有的经验猜想和解释。
  (3)形成问题的解释。儿童根据收集到的证据,学习推 理、找到事物的本质、现象的因果关系或其他的解释,形成 对问题的解释。
  (4)交流探究结果。幼儿通过图画、记录表等,与老师、家 长、玩伴共同分享探究结果。交流是儿童探究后的自然流露。
  3 小结
  总之,幼儿的形成和发展是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通过 探究的方式,鼓励幼儿运用有意义的方式,在教师创设良好 的情境中,建构自己的科学知识和经验,激发幼儿良好的道 德、性格、创造性、互动合作性能力的发展,是幼儿道德教育 的重要方面 。教育期刊杂志在线   《科教文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926|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09:54 , Processed in 0.093805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