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无事生非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分享] 孩子没有兴趣的那些事儿

[复制链接]
61#
发表于 2012-8-16 15:40:12 | 只看该作者
兴趣就是“缘份”,没有培养一说,没有先来后到。

兴趣跟功利不相干,第一名未必就是有兴趣,最后一名未必就没兴趣。

兴趣跟他人不相干,成败均喜悦,因为有收获。


兴趣是会变化的,儿,少,青,中,老 均会有不同的兴趣发生,来时,门板挡不住,去时,八头牛也休想拉回来,何必强求?
更何必用“培养兴趣”来强求?兴趣是完全自由的。

年少时,体力充沛,精神旺盛,常恨不能做“最有兴趣”的事业, 现在中年了,我又常庆幸当初没有从事“最兴趣”的行业,因为,一旦付诸工作,零距离接触,而且经常肢解剖析每个细节,几十年下来,你很难再保持对他的“兴趣”。 幸亏没有从事,所以生活中还有"兴趣"点缀.

有兴趣,无论何时都是在路上,不根本不会存在有所谓“坚持与否”的困扰。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14 金币 +14 收起 理由
dotor.w + 2 + 2 我很赞同。
Xieno + 10 + 10 精品文章!
mamimerry + 2 + 2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2#
发表于 2012-8-16 18:14:2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大大姑娘 于 2012-8-16 13:16 发表
那么请男士们说说,现在的孩子们迷哈利·波特一类的书,好还是不好呢?


大家都知道,在美国,比如电影,都是有很严格的分级保护制度的,电视节目也是如此,文学作品则没有,由家长把控。。

除了分级保护外,美国的媒体都还有很复杂的自律制度,比方说近些年来,对于一些复仇类的故事,最终结局基本都是反派角色自行掉落山崖之类的死亡方法,而不是被整乙方直接杀死,就是这些媒体的自律。

哈利波特适合不适合孩子看,查一下他的电影分级就知道了。

楼上几位认为孩子大一些了,已经有自我判断能力了,真的让我感到这个国家真的伟大。不仅三氯牛奶吃不死、地沟油毒不死……,就连孩子都比外国的孩子强大啊!

可怜的是我看到那些当父母的,连孩子长大了之后的工作、婚姻都要干预。真不知道他们为啥该负责的时候不去负责,不该管的却那么的热衷呢?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4 金币 +2 收起 理由
dotor.w + 2 + 2 我很赞同。
ozma + 2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3#
发表于 2012-8-16 21:43:56 | 只看该作者
[quote]原帖由 jerryhao 于 2012-8-16 18:14 发表


楼上几位认为孩子大一些了,已经有自我判断能力了,真的让我感到这个国家真的伟大。不仅三氯牛奶吃不死、地沟油毒不死……,就连孩子都比外国的孩子强大啊!

... [/quote

[img]file:///C:/DOCUME~1/lenovo/LOCALS~1/Temp/N%7B9%7BTF[HIQJC%7DY0K]%60FF@A1.gif[/im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
发表于 2012-8-16 21:48:06 | 只看该作者
上面是粘过来一个QQ里闭嘴的小图片,竟然显示这样。

为真实的显示我看到贴的第一反应,不编辑了。在此说明一下。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Xieno + 10 + 10 咱不皱眉头,人到中年了,不因外物而情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5#
发表于 2012-8-16 23:27:37 | 只看该作者
鼠目寸光版也算是论坛常青树了,一直以来,风格都没变过,正因为如此,有时候才不是很活跃。

关于讨论的目的及方式问题
http://bbs.etjy.com/thread-15298-1-1.html

本版鼓励讨论,讨论中难免带点火药味。只要不是明显的人身攻击,希望各位相互包容和谅解。

说实话,相对前几年,论坛的讨论风气差了很多。置顶帖子中说得很明确:

原帖由 jerryhao 于 2004-7-8 01:33 发表
无论那种讨论,其目的并不是为了统一思想,或者简单的得到一个谁对谁错的的结论,更不是为了说服对方同意自己的观点,其重要性在于过程而不是结果。

经常看到有人说:“你们争论这个有什么意义呢?也争不出什么结果来”,甚至有人认为这是无味的争执而感到厌烦。我说:否,这种争论的意义就体现在争论的过程。

无论那种理论,如果只有鼓吹一方,那对于普通的父母来说,就更容易轻信而陷入误区。正是有了反对一方,才使得一种理论的正负效应充分的体现。

看到有些父母发贴说感到了迷茫,其实这正是他们独立思考的开始,而不是像以往的盲从。这就是争论所应该达到的目的。


所以,参与本版讨论,首先得脸皮后,能扛着板砖。

谢谢各位支持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15 金币 +15 收起 理由
瑜珈 + 5 + 5 支持。
Xieno + 10 + 10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发表于 2012-8-17 09:09:55 | 只看该作者

鼠版是论坛的特色,资料我可以去其他地方搞,鼠版是他地方没有的,借鉴和交流甚至争论都是有有养分的,向楼上各位致敬,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7#
发表于 2012-8-17 09:14:3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jerryhao 于 2012-8-16 18:14 发表


大家都知道,在美国,比如电影,都是有很严格的分级保护制度的,电视节目也是如此,文学作品则没有,由家长把控。。

除了分级保护外,美国的媒体都还有很复杂的自律制度,比方说近些年来,对于一些复仇 ...



对比哈利波特,小一点的孩子,我推荐《驯龙记》现在已经出第9本,我自己都喜欢看,大点的孩子我推荐《黑暗物质》,凯奖?还是纽奖?我推荐你们没注意过的获奖作品《人类的历史》房龙写的,以上都是我自己的私教书目。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收起 理由
ozma + 2 学习一下。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
发表于 2012-8-17 09:16:2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jiangying 于 2012-8-16 23:27 发表
QUOTE:
原帖由 jerryhao 于 2004-7-8 01:33 发表
无论那种讨论,其目的并不是为了统一思想,或者简单的得到一个谁对谁错的的结论,更不是为了说服对方同意自己的观点,其重要性在于过程而不是结果。

经常看到有人说:“你们争论这个有什么意义呢?也争不出什么结果来”,甚至有人认为这是无味的争执而感到厌烦。我说:否,这种争论的意义就体现在争论的过程。

无论那种理论,如果只有鼓吹一方,那对于普通的父母来说,就更容易轻信而陷入误区。正是有了反对一方,才使得一种理论的正负效应充分的体现。

看到有些父母发贴说感到了迷茫,其实这正是他们独立思考的开始,而不是像以往的盲从。这就是争论所应该达到的目的。

有反对才会有思考,完全赞同。即使是为反对而反对,也是好滴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9#
发表于 2012-8-17 23:08:47 | 只看该作者
呵呵,我也来掉个书袋。
鲁迅先生说《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再说假期里女儿借了古龙的《十万神魔十万血》,女儿觉得是玄幻,我看着很恐怖——都没敢看完,老公却看到了血腥+色情。。。
《奇风岁月》也是,女儿觉得类似哈利·波特;老公却说让他想起少年往事,PS:他不爱看哈利。

孩子从书里看出什么,我想其实能从一个侧面反应出孩子正在慢慢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家长正好可以借此机会多和孩子深入探讨一下。
只要不是太低俗的书,我觉得都不会有多么可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0#
 楼主| 发表于 2012-8-18 15:06:01 | 只看该作者
其实一个人看书,在不同的阶段,看到的东西也不一样呢。

像我小时候看《西游记》,我从来没看过整本的,只看过连环画,黑白的小小本。那时候懂什么?无非神仙鬼怪天兵天将和孙悟空打得热闹。现在我们多听几个故事,就都知道凡是野生野长的妖怪,最后都给打死了,神仙脚底下的草木石头成的精呢,最后就回主人那儿领“罚”去了。
《三国演义》呢,我至今也没看过原文,断断续续看了些故事而已。其实这个东东,不就是架空历史么,一个人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看不久前的历史,没有哪怕一点写历史的严肃性,用了一堆历史人物写出他想像出来的故事,不过如此。
《水浒》我小时候倒是爱看,其实也就是武侠,只不过这些人没有现在的武侠那么神,遭遇也比较像人的样子罢了。里面所有的故事当中,我发生了最大兴趣的好像是林冲,从此对当官的都比较敬而远之,因为只要你进了他们的“领域”,你就铁定完蛋。
四大名著里唯一比较喜欢的是《红楼梦》,反反复复看了N遍。最后的结论是:要做就做薛宝钗,绝对不当林黛玉。其实对薛宝钗也不是真的喜欢,但林黛玉凄凄惨惨窝窝囊囊的过一辈子,我是绝对不要的。现在有时候听听蒋勋讲的红楼梦,觉得他讲得也不错啊,很多东西的确是当初很爱的时候直接无视的看过的。——真的想弄透,怕是非得像他那样读个几十年不可的吧?

其实通过孩子读的书,引导他们去看世界,也不失为一个好的手段,只不过我还是强调要从中去了解孩子渐渐成型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像我小时候,除了教辅之外的书都是不能看的,虽然我妈很迷《中篇小说选刊》,我外婆成套的租武侠小说来看(寒暑假我可以跑去外婆家正大光明的翻来看,所以一家人里,我最爱外婆),位于家庭最底层的我是什么“杂书”都不能看的。
所以我看书呢,都是偷偷看的。借同学的,省了饭钱租来看的,借学校图书馆的,寒暑假偷偷开戒的,都有。这样看书,就根本没可能与父母亲朋讨论,不管是哪一类的讨论,都绝无可能。
当然书看多了,就会有自己的判断力,发现自己的口味在哪里,总结出自己的“人生”智慧,等着迎接日后生活的试炼。不过这些沉淀,一定不能局限于同一类的书,否则同类反复,最终导致你看不到有些东西的对立面,于是执迷就越来越深啦。

我有个很好的朋友,据说就是靠金庸的书学会的中文,跟我聊天的时候,一点也看不出来是外国人。我很喜欢这个朋友,她总是给我新的角度看问题,虽然她极少在坛子里搬砖和飞砖,但给我的启发的确是数不清的。当然,她啥时候看的金庸我是不清楚的啊,也许那时早已成人了呢。而且我相信她绝不只是看几本或一整套的金庸而已。人从任何地方任何书本都可以受到教益,这我还是相信的。怕的是父母自己的观念就有问题,那样,哪怕孩子除了课本之外一本不读,估计他的人生观世界观也绝对无法与教科书相媲美——何况我们的语文教材也根本就是垃圾呢。

书都是可以读的,有一个能鉴别的头脑,读什么书都不怕。
要说有什么想法,我觉得一个是注意了解和观察孩子都在读什么,有机会多聊聊心得体会,另外一个就是不要让孩子的口味太单一,从不同的书,一定可以得到不同角度的看法,种种东西看得多了,一定会起化学反应的,催化剂就是父母日常生活中的潜移默化了。


[ 本帖最后由 无事生非 于 2012-8-18 15:07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62|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10:16 , Processed in 0.136915 second(s), 3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