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984|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散养柴鸡想到儿童教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8-3 11:10: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按:本文发表于2012年第7-8期的《中华家教》。
  
  前些时候,带孩子去郊外春游。中午随意找了一个农家院,其中点了一只现杀的柴鸡。我怕厨子手艺不行,就让清炖。那柴鸡确实好吃,尽管煮的火候不够,但吃到最后一块都没剩下。在与农家院老板闲聊中,发现这位爸爸很会养柴鸡和教育孩子!
  
  许多人总说教育孩子很难,可我总说很简单。实际上呢,也真的很简单,关键是看父母能不能把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和知识,运用到儿童教育上。这个世界上,知识都是相互关联和互通的,就算你只是个养柴鸡的农夫,对儿童教育一窍不通,可当你用养柴鸡的经验和方法去养你的孩子,其结果一定是柴鸡好吃、孩子超棒!
  
  养殖柴鸡,竟然和教养孩子一样?柴鸡不就是散养嘛,有什么难的。可是现在社会压力这么大,散养孩子怎么可能呢?大家可别以为养柴鸡是很简单的事情,散养看似简单,但其中也是非常有学问的。今天,我就借农家院老板的口,借“鸡”说一次儿童教育。
  
  柴鸡具有耐粗饲、适应性、觅食性、遗传性能稳定、就巢性强和抗病力强等特性。但柴鸡比白条鸡好吃,很大程度是科学的散养和不追求快速生长,是按照鸡的正常需求进行喂养。而教育孩子何尝不是如此?孩子的成长是有规律和不同的阶段的,你让一个还不具备某种能力的孩子,去学习下一个阶段的知识,最后也不过是白条鸡而已。参见《案例分析:好教育要适应孩子的节奏》。
  
  当雏鸡刚出生以后,是不能马上就散养的,必需就近集中育雏,否则会因自身免疫力较差,不适应外面的环境而造成过早夭折。等雏鸡一个月以后,才能进行放养,同时做好防疫工作。这相当于0-3岁的婴儿,需要母亲细致入微的照顾和陪伴,过早的社会化和不考虑孩子实际情况的“散养”,是不负责任的,反而会造成心理和人格缺陷,贻误孩子的成长。参见《教育应走在孩子发展的前面》。
  
  在柴鸡放养的场地上,应选择干燥、易排水、通风透光性良好的地方,最好是林下间作牧草的林地,并选择网状物围成封闭围栏,鸡在栏内自由采食。教育孩子何尝不是这样,良好的环境才能尽可能减少对孩子的伤害,为孩子提供必要的安全保护措施的同时,也必须要有界线!缺乏安全防范,无异于随时让孩子暴露在危险之下;而没有界线的孩子,长大后不可能成才。很多家长嘴上说的散养,如果真的是疏于照顾和约束,表面是给孩子尊重与自由,但实际上是逃避责任和忽视间接经验。参见《巧立孩子界线的十条军规》。
  
  在饲养柴鸡过程中,鸡群不仅要有一定的数量,且要放入适当数量的公鸡。如果单位面积上鸡的数量太少,会使鸡群死气沉沉、不爱活动。有公鸡不仅为了配种,更是要公鸡天天追着母鸡走。这样,爱运动的鸡必然肌肉紧实,口感既鲜嫩又有嚼头。教育孩子何尝不是这样,孩子没有玩伴、不知道运动和综合发展,则必然会影响到智力和人格的发展。参见《指导孩子交友的原则和技巧》。
  
  在饲养柴鸡过程中,既要预防天敌,也要用天敌适当进行“惊吓”。故意惊吓鸡群,是为了不让柴鸡松懈下来,对环境保持一定的警惕性和知道如何面对出现的问题。教育孩子何尝不是这样,过度保护的孩子难长成参天大树。当然,人是比鸡聪明的,吓唬孩子是不好的教育模式,正确的做法是让孩子模仿,以及在挫折中获得进步。参见《教养坏习惯:故意吓唬孩子》。
  
  柴鸡散养也是要驯导与调教的,比如使用敲盆或吹哨来让鸡群返回棚舍或喂食。一般是一人在前面吹哨开道,并抛撒饲料让鸡跟随,另一人在后面用竹竿驱赶,直到进入规定场地。如此反复训练,鸡群才能建立条件反射。教育孩子何尝不是这样,许多良好习惯绝不是天生就有的,其养成即需要时间,也需要反复训练的。
  
  柴鸡每天都会到大树下、草丛中,自行的寻找草籽、昆虫等作为食物。这样的觅食过程,既是对鸡群体力和运动量的锻炼,又让鸡群获得了多样性的食物来源。因此,常常和自然接触的孩子,体力、耐力、专注力、观察力,都会得到更好的发展。同时,因为饮食不会过于精细,所以孩子能够遍尝五谷杂粮,身体就会获得足够的营养和能量。参见《想教育好孩子就要先学会观察》。
  
  当然,因为天气和环境原因,饲养柴鸡也需要添加一部分人工饲料,但喂食要根据林中饲草和昆虫资源情况,来制订合理的人工补饲次数和数量,不能完全靠饲料,鸡群仍然需要自己找寻部分食物。教育孩子何尝不是这样,如果家长满足了孩子一切欲望,他们自然没有自主“觅食”的需求,等你想让他们自发努力时,孩子恐怕是既不会也不愿意做了。
  
  在柴鸡疫病防治上,需要按时免疫接种和消毒防疫工作,防止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这是规模养鸡成功的关键所在。鸡舍每天要清扫干净,并每星期用生石灰等对地面、门口消毒一次。教育孩子何尝不是这样,孩子的问题来源于父母和外界影响,所以,父母首先要避免自己带“菌”,也需要经常纠正孩子的不良表现,防患于未然。
  
  在柴鸡养育的管理上,最重要的是要勤于观察。重点看鸡的行动状况和精神状态,以及要观察粪便是否正常、吃食和睡眠情况,及时淘汰不符合标准的鸡。教育孩子何尝不是这样,父母不随时仔细观察孩子,怎么可能再通过思考发现孩子行为表象后面的原因?如果父母对孩子太习以为常,纵容娇惯孩子,那他们虽然不被你淘汰,但会被社会淘汰!参见《教养坏习惯:明贬暗褒护犊子》。
  
  说了半天,大家看到没有,养殖柴鸡真的和儿童教育没有本质的区别,虽然省的只是教鸡说话,但孩子还有思维呢。所以,教育孩子并不需要父母有多高深的教育理论,恰恰是很多“山野民夫”的孩子,因为父母的粗养,加上家庭条件也不具备过度保护、高科技教学,和“精细饲养”的能力,反而成长得格外的健康、阳光、有生命力。参见《生活场景中的教子智慧》。
  
  我们只需要能把生活中的为人处事,以及自己工作中的经验,都运用到自己孩子的教育中,必然会有丰硕的成果。当然,假设你生活中没有几个朋友,工作总不人满意,那就别运用了,呵呵。如果你真的是这样,那只好把自己也当成一个孩子,从头开始补课吧,否则孩子会和你如出一辙的。(作者:井中月,一个懂得尊重他人的人和育儿书籍《生活场景中的教子智慧》作者)

[ 本帖最后由 井中月 于 2012-8-3 11:11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2-8-3 11:36:25 | 只看该作者
只要用心,育儿的智慧无处不在。知识都是相互关联和互通的,你可以用养柴鸡的经验和方法去养你的孩子,也可以用种庄稼的经验和方法,大道至简,道法自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2-8-3 11:56:12 | 只看该作者
“只要用心,育儿的智慧无处不在”。
“知识都是相互关联和互通的.”
“大道至简,道法自然。”
(工作、生活、养孩子的道理是相通的、关联的、自然的、简单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2-8-4 17:25:43 | 只看该作者
大道至简,道法自然,只要用心,育儿的智慧无处不在。亘古不变的道理啊,受教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907|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9 11:25 , Processed in 0.103086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