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25494|回复: 7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生活场景中的教子智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8-2 08:07: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按:本文是自我宣传,简单介绍了拙著《生活场景中的教子智慧》,呵呵。
  

 
  《生活场景中的教子智慧》没有陌生拗口的术语,没有高高在上的理论,这是一个研习心理学和幼儿教育的爸爸,通过生活实践写出来的实用亲子教育小书。和那些教育大师的传世著作相比,这本书用更真实、更生活的视角,给出了简单实用的操作技巧;和那些讲述自家孩子成功史的育儿传记相比,它又多了很多逻辑严谨的教育和心理学理论。
  
  这本书并不是简单的延续和解释经典育儿观点,而是用多个视角观察和审视生活中每天发生的案例,另辟蹊径且极具说服力,让人耳目一新并豁然开朗。不管怎么说,这本书里始终贯穿的两个字,就是“生活”。因为无论多么辉煌的人生,都是从家庭开始,从此刻开始,0-6岁的学龄前阶段,尤其重要。
  
  本书最开始的章节,先选取了一些幼儿发育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在解决如何教育好孩子这个看似庞大的问题之前,我们不得不需要先从试着了解自己的孩子开始,也算是不打无准备之仗。由于内容繁多、篇幅有限,本章节中不会列举所有的儿童心理、生理发育的理论。但是,挑出了一些生活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来帮助你更好的了解自己的孩子。
  
  在父母的教养理念上,选取了一些对引导孩子成长比较重要的基本理论,并结合了数个典型的真实案例,用更加生动、浅显的方式,介绍了和家庭亲子教育紧密相关的重要教育理念。希望家长通过这一部分内容,能够重新思考自己对孩子教育的目标,以及自己应该如何把握育儿过程中,比较重大的原则。
  
  既然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课堂,那么一个功能健全良好、气氛轻松和谐的家庭,一定能够让孩子从中获取极大的精神能量,而反之则不然。不管是夫妻之间如何正确良好的发挥各自的职能,还是老少三代同堂不可避免的矛盾,都是摆在广大家长面前不得不面对的挑战,也是在谈论家庭对教育影响的重点。也许有不少家庭,都曾经或者正在面临着家庭琐事带来的烦恼。相信这部分内容会对很多上有老下有小的父母,起到帮助的作用。
  
  我们在生活中似乎经常能看到一些“没家教”的孩子,除了孩子的举动令人反感,其父母的言行和管教恐怕也发人深思。其实界线正是一种管教方针,其核心是让孩子自己约束、管理自己。孩子不是天生接受规范约束的,他们需要从外在的关系和服从纪律当中,将界线内化为己有。界线并不是限制,它不光是约束了孩子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更多的,是让孩子懂得自己行为的边界在哪,以及如何为自己负责。建立了良好界线的孩子,可以主动而愉快的遵守规则,不会对他人蛮横无理,但也不会允许别人侵犯自己。他们能够接受现实,不会因愿望未能实现而愤怒,也不会把自己应付的责任推给别人。在这点上,将对为孩子立界线的原则、方法,以及典型的缺乏界线的案例,进行探讨。
  
  教育孩子,学会如何与孩子沟通是非常重要的。本书在第五章重点讲述了与孩子沟通的方式方法,以及常见问题。不管父母想要如何教育孩子,如果双方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则父母就算是在努力,结果恐怕也是白费功夫。良好的亲子沟通,一定是孩子听得懂,也愿意听你说。父母和孩子之间,假若能够保持一种自然、顺畅、信任、尊重的沟通状态,则亲子纽带一定非常牢固,这对于任何年龄孩子的家长来说,都是珍贵的、不可多得的教育基础。
  
  当你周围的孩子都纷纷去上形形色色的儿童培训班的时候,你是否也会觉得,孩子只有去专业、“高级”的地方才能学到本领,而呆在家里就会白白损失了大好光阴?其实,和形形色色的兴趣班相比,如果父母能够在家庭生活中巧妙的利用机会,聪明的陪着孩子玩,那孩子的收获绝不会亚于出门上课的所学。其实说到底,生活中的“玩”本来就是一种教育机会,就看我们当家长的是否能够留意,并加以利用了。生活中的教育内容,看起来都很轻松,但是如何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却需要父母用心去领会。
  
  这本书主要是针对3-6岁孩子的父母在子女教育中所遇到的问题,自然,幼儿园中的生活也必不可少的成为家长们关注的重点。幼儿园是孩子离开家庭,步入人类社会的开始。可是孩子一旦进入了幼儿园,就脱离了父母的视线。而孩子年幼时,又不能做到完全的独立和解决问题。那么面对孩子在幼儿园里发生的种种,爸爸妈妈们在家庭中又应该如何引导和应对呢?幼儿园的教育,和家庭中的教育,又应该是何种关系呢?在本书中,选取了几个幼儿园里常见的问题,和各位家长来一同进行探讨。
  
  随手一翻,你一定会发现,这本育儿书,虽然不会晦涩高深,但也绝对会让你认真思考。书中所有的内容,几乎都是源于生活、围绕生活,因为生活中每个瞬间都是亲子教育的良机,也唯有此,才能更好的引导孩子成长的每一步。祝愿每一个孩子都能拥有幸福快乐的童年,同时,也让童年生活成为整个人生最坚实、最美好、最有力量的起点。(作者:井中月,一个懂得尊重他人的人和育儿书籍《
生活场景中的教子智慧》作者)

  欢迎大家批评和指正:当当 亚马逊 京东

[ 本帖最后由 井中月 于 2012-8-2 15:46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5威望 +29 金币 +29 收起 理由
cuijlmsm + 1 + 1 看了别人的评价,我也表示支持
边城 + 5 + 5 广告打的不错,链接也不错
你带来的幸福 + 10 + 10 真好哇!
Martina-Mm + 10 + 10 支持。
我爱飞飞 + 3 + 3 纯粹支持。图片看不见,请用附件上传,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12-8-2 09:38:17 | 只看该作者

《生活场景中的教子智慧》目录

1. 先来了解孩子
场景1 “抢玩具”是成长的信号
场景2 总在出错不是错
场景3 故意破坏自己衣服
场景4 孩子求助时该不该帮
场景5 小男子汉能哭吗?
场景6 别轻易给孩子贴标签
场景7 “不比较”是徒弟,“会比较”是师傅
场景8 孩子胆小恐惧
场景9 孩子变相反抗了

2. 父母的教养理念
场景1 走在孩子成长前面只半步
场景2 起跑线上慎“抢跑”
场景3 听话的孩子难以成为领袖
场景4 起来!拯救男孩!
场景5 玩雪才能真正认识雪
场景6 不谈死亡的死亡教育
场景7 “得寸进尺”提要求
场景8 别怕孩子让你丢人

3. 祖孙三代 非常“6+1
场景1 给儿媳妇的一封信
场景2 老人喜欢带着孩子看电视
场景3 不完美才是好父亲
场景4 天性爱与爸爸玩
场景5 没有不会玩的父亲
场景6 让孩子记住“妈妈的味道”
场景7 全职妈妈为何焦虑

4. 界线这件不起眼的大事
场景1 立界线的十个原则
场景2 立界线宁小毋大
场景3 界线不是限制孩子自由
场景4 孩子都是“夺权高手”
场景5 4岁孩子学会赊账
场景6 先别急答应孩子养狗
场景7 让孩子遵守界线不是靠命令

5. 与孩子沟通的智慧
场景1 倾听是个技术活
场景2 这样问话最没趣
场景3 有没有“你”,大不一样
场景4 学不会系鞋带是谁的错
场景5 向陶行知学批评
场景6 最有技术含量的表扬
场景7 揭穿谎言有技巧

6. 游戏是最好的教育
场景1 最难的教育是和孩子一起玩
场景2 会玩是一种高级学习
场景3 把床变成游乐场
场景4 画盲父亲也能教画画
场景5 绘本的非常规演绎
场景6 遍地都是好教具
场景7 数学启蒙不求人
场景8 最好的玩具不用买
场景9 “家务活”游戏
场景10 这样给孩子选玩伴

7. 幼儿园里那些事
场景1 像妈妈的老师可遇不可求
场景2 幼儿园开学综合症
场景3 幼儿园有个残疾小朋友

8. 生活“实战”
场景1 3岁孩子不爱刷牙
场景2 孩子爱磨蹭
场景3 孩子第一次被骗
场景4 孩子特别爱吃糖
场景5 孩子遇到“小霸王”
场景6 捡地上的东西吃
场景7 打针时大哭大闹
场景8 刚买的气球飞了
场景9 吃独食是被“逗”出来的
场景10 怎样选择兴趣班
场景11 遇到他人炫耀孩子

9.亲子教育实例问答
1. 小孩1岁半脾气大怎么办?
2. 为什么2岁儿子不让我上班?
3. 为什么女儿不愿和小朋友玩?
4. 2岁女儿外出总让抱怎么办?
5. 孩子想吃糖就骗孩子说没有?
6. 要不要给3岁孩子买早教机?
7. 为什么孩子刚尿完就又说要嘘嘘?
8. 怎么判断幼儿园的好坏?
9. 要不要给孩子换幼儿园?
10. 教孩子算术为什么不爱听?
11. 听话的孩子情商高?
12. 孩子咬伤同学竟然被隔离
13. 我的孩子为什么不肯道歉?
14. 为什么儿子经常活在想象中?
15. 女儿总被别的孩子欺负怎么办?
16. 单亲妈妈的4岁儿子为什么爱哭?
17. 孩子5岁半就上学好不好?
18. 该不该给孩子玩电脑游戏呢?
19. 女儿为什么和继母的关系变僵了?
20. 强势妈妈导致儿子长大后女里女气?
作者后记

[ 本帖最后由 井中月 于 2012-8-2 09:41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边城 + 5 + 5 请上传附件!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2-8-2 13:44:29 | 只看该作者
井版的文章不错,纯粹支持!

井版的文章,最早是在新浪博客里看到的。当时就想,文章分析很到位,显然是对儿童教育有研究却不止步于书本和理论的“研究”,而是读过书、思考过后,将书中理论与生活现实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写出来的。
感谢shwyyan的热心热情,将井版邀约过来,儿教又多一位有独到见解的朋友。

我有一位同学曾经跟我抱怨,说她女儿不爱吃饭,鸡蛋牛奶这些有营养的东西一概不吃。前天我见到了这个传说中不肯吃饭的孩子,忍不住就借自己孩子的事情,和她交流了一下:
我们一起在外面玩,一进公园,几乎什么都还没开始玩儿,小女孩就想吃冰淇淋,当即买了一个。接下来吃午饭,妈妈甜的咸的点了不少,紧迫盯人的追着孩子吃下去。下午天气热起来,孩子要吃要喝,又是刨冰、饮料的,买了不少。到吃晚饭的时候,孩子明明在自己夹菜(包括鸡蛋),妈妈却大惊小怪的说:“哇,你今天终于肯吃鸡蛋了……”一口气在孩子的小碗上堆出了一座鸡蛋山……可想而知,这时候,那孩子还肯好好吃么?不管她,她很可能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好吃的多吃几口,不好吃的少吃几口。而现在呢?选择权被鸡蛋给剥夺了! 孩子很不高兴的抱怨了,恨不得拒绝再吃。妈妈当然又有话说了:“看,她就是不爱吃鸡蛋!”——当然,这回我不会再相信她说的话了。

我们多数人都只有一个孩子。孩子出生的时候,老天爷又没给一份说明书,教我们怎么育儿。怎么办呢?
我相信,爱孩子,绝大多数的父母,心都是一样的。
但你是否知道,你愿意给出去爱,同着孩子真正的需要,是完全吻合、严丝合缝的吗?
育儿书我看了不少,当然,做一个好的父母,需要的恐怕还不只是看“说明书”,更多的还要把眼光从书上,转移到孩子身上——自己的孩子、身边别人的孩子。
当你在生活中遇到很多细琐实际的问题,自己苦无良策,跟家人意见还发生了分歧,这时你会需要什么呢?
来自大孩子、同龄孩子父母的意见和建议,你可能用得着。
来儿教发发牢骚,求助一下子,你也可能用得着。
井版的这本书,我觉得也有可能用得着。

说句实话,书我还没看过,但井版的文章看了不少,我多半都很赞同。
不过,我之所以推荐这本书,却不仅仅是因为他发在儿教的文章,更多的,还是基于我看到的目录。
仅举前几部分为例,随口说说:
第一部分,先来了解孩子。9个场景,在我的孩子小时候至少遇到过其中的五个以上。我也曾是新手一名,这些问题困扰过我,相信很多朋友也一样会遇到。看到井版的标题,我知道,他对这些问题已经有了相当的研究和思考,看一看这个部分,新手父母一定可以更好的了解和理解你的孩子,看很多问题的角度都会不同呢!
第二部分,父母的教养理念,又是一个绝佳的好话题。昨天,我和一个朋友在qq上聊天,谈到我对目前教育现实的看法。我说,我可能有一个误区,觉得绝大多数的家长都过于焦虑,给孩子太多的压力,事实可能并非如此,只是因为在儿教这个论坛上,极端的、急于让孩子“优秀”的父母会更多一些。 正因为这个,我特别的推荐这个部分,好好的读一读,换个角度看成长和优秀,对父母和孩子,都会很好。
第三部分,哈,似乎不仅仅是“育儿”的话题啦,家庭关系也跑进来了。似乎有点离题,其实很重要,没有一个稳固的正向家庭气氛,育儿的过程,很可能就会是剑拔弩张的家人对决,其痛如何,各人自知。
第四部分,“界线这件不起眼的大事”,真的是大事啊——《为孩子立界线》这本书,我在不同的地方都曾经推荐过,因为,这 非 常 重 要 !!!要做什么、怎么做,我希望读不读这本书的父母,都一定要认真的思考。

第五部分,与孩子沟通的智慧,不用我说,大概大家也都会知道,孩子越大越难教。他们可能根本就不愿意听你说教,更别提跟你说心里话了。。。言传身教,身教的确第一重要,但言传也的确是教育的一个好办法呀!成人是曾经的孩子,你能掌握与孩子沟通的技巧,就一定能明白跟周围的其他人沟通,根本就是很容易的事。
后面几个部分就不用再提啦,标题个个吸引人。。。

坛子里爱发表个人看法的同学有几位,不爱说话的同学也不少,我比较仰慕的包括(但不限于):鼠兄(jerryhao)、一袋子宁静、jiangying、hlp525、qsqsqsqs、apeiapei、盛夏919、ww_dm、老虫(dawnch,千万别把她仅仅当一个店主,她更多的,还是朋友)……
希望大家多交流,在这个急速变化的社会里,探求最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之道。孩子是未来,我们都希望我们未来的社会,不是考试林立,还能真的做出一些实事,生活也更美好一些。


最后,大家就算看了这本书,也不要直接照搬——不仅因为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不同的方法在不同情景下会有差异,更是自己要学会思考和辨别,以为井版出了书就都是正确的!
还望看过书的朋友反馈心得哟,最好再和井版交锋一下!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12 金币 +12 收起 理由
寺男 + 2 + 2 学习一下。说的真好!
你带来的幸福 + 10 + 10 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2-8-2 15:52:03 | 只看该作者

just a look

谢谢推荐。。。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8-2 16:15:5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 Xieno 的帖子

感谢儿教的各位朋友!Xieno说的不错,教育孩子不是培养标准件,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成为会思考的人。而想做到这点,就需要父母先学会思考,真正找到孩子的长处和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

欢迎大家拍砖,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2-8-2 22:17:25 | 只看该作者
首先,祝贺井版的新书发行!

井版在儿教发的文章,我是基本都看的。井版的育儿理论,非常实用、有操作性,符合大多生活在现行体制下的中产阶级家庭借鉴。他将一些孩子成长中的热点问题,总是分析得很全面、很严谨,这使得一些喜欢剑走偏锋的家长可能会觉得有点闷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2-8-4 23:05:21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推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2-8-5 05:27:5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生活场景中的教子智慧》

多谢推荐,想办法运书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2-8-6 23:19:43 | 只看该作者
帮顶了,哪位好心人能给个井版的博客链接不?先谢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2-8-7 08:37:10 | 只看该作者
好好读读,感谢楼组,感谢X管的分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606|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7 08:37 , Processed in 0.120088 second(s), 3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