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经典 亲近自然 认识生长中的中草药
——北京济乾书院药学植物园游学纪实
尊敬的大家长赖老师,亲爱的朋友们,早上好!
今天叶子妈来给大家分享北京济乾书院6月30日的一次游学活动。名字为《诵读经典,亲近自然,认识生长中的中草药》。
这次的分享,将用家长游学日记来呈现。
1、缘起——一切都是天意
这些天一直细雨绵绵,心就像被蒙上了一层薄雾,闷闷地,连呼吸都不顺畅。突然想到能有一次聚会,一次出游该有多好,于是就Q马老师,问及周末读经班有什么安排没有,马老师说没有,我就把我的计划说了:去药学
物研究所,那里有好多古色古香的凉亭,凉亭边上是一池荷花,还有小桥流水,在那里读经,读经之后,请药学
物研究所的老师带我们认识园里的中草药,了解一些常见中草药的用法。马老师当即决定于周六游学,并计划在读经活动后,加上了野餐和才艺表演,更丰富了活动内容。
——摘自北京栩菲妈妈张玉珍的游学日记《游学始末》
2、准备——看不见的家人
这可是一个好活动,姥姥和多多一家三口都去参加。早上5点,姥爷就起来给大家烙芝麻酱糖饼,还送姥姥去北沙滩车站,与多多一家汇合,一同前往目的地。
——摘自北京多姥王凯利的游学日记
择日不如撞日,天终于在周六这天放晴了。早上我邀请牛爸一起参加活动,牛爸说要出差,得准备PPT,牛牛听了说:“牛牛的事,爸爸还不去!”连着说了三遍,最后爸爸决定把牛牛送到药植所门口,我给爸爸带着出差的行李箱。原本想着带个大西瓜,没地方带了,平日家里从不买零食,到现在也不会买零食了,拿起来看看都不放心,就想着天热带个大西瓜,可今天没法带了,真是遗憾,特别想对小朋友们说声:对不起!
——摘自北京栩菲妈妈张玉珍的游学日记《游学始末》
3、游学——看得见的幸福
(一)集合、布置环境
我提供的集合地点还是有偏差,应该是有两南门,于居西侧的售票南门集合。“差之毫厘”的消息,害得马老师跑到了药植所的西门,本来八点半就到了,可是九点了才找到集合地点。马老师一到,我们迅速分工。我带两位叶子和大叶子妈前往选好地“读经亭”布置,马老师在门口联络接待各个家庭。刚好在亭子附近看到一打扫卫生的阿姨,我和阿姨想借扫帚,打扫一下活动场地,结果五十多岁的阿姨坚持要亲自给我们打扫,她扫到一半时,我硬夺过扫帚来,打扫干净剩余的一半场地。在挂条幅的时候,赫赫和妈妈还有一位高大的男士来了,我猜应该是赫赫爸吧,我就喊:“赫赫爸,快来帮忙!”后来才知道那是禹辰爸。真是抱歉!在禹辰爸的帮助下,我们四次换位,终于给条幅找到了一个好位置。
————摘自北京栩菲妈妈张玉珍的游学日记《游学始末》
感恩所有参与的家人!
参加此次活动的家庭有12家,大人和孩子共计20多人,甚至有来自远郊房山的赫赫家庭,河北燕郊的王景红老师、怀柔的禹辰爸爸也专程来参加此次活动,当然在活动现场,我们还见到了年近60岁的多多姥姥的身影。这俨然是一次家庭大聚会。
——摘自北京赫赫妈刘红莲的游学新闻
姥姥一直住在北京,还没有去过。你看,这里绿树成荫,遍地草药, 34度的高温,在这里还真不感觉热。今天来的人真多,有燕郊的王老师,玉儿老师,南熙和妈,牛牛和妈,杨杨一家还有房山来的赫赫妈,还有怀柔 来的禹辰爸等近30人。
你看,这里的一切已经布置好了,育心经典横幅(北京育心经典济乾书院累积法系统读经班),孔子像,经典,现场麦序,录音设备,一应俱全。
——摘自北京多姥王凯利的游学日记
不一会儿,大家都到齐了。马老师放起了音乐,多姥姥乘着亭里的习习凉风漫步着漫步着,不知不觉和着音乐舞动了起来,两位叶子手持荷叶,也跟随姥姥舞起来了,池塘里的荷花也在轻风的拂动下,舞起来了。大家兴奋极了!或坐、或站、或游走、或拍照,无不享受着这份夏日的清凉、漫步的闲适、空气的清新与环境的优雅。
————摘自北京栩菲妈妈张玉珍的游学日记《游学始末》
(二)诵读经典——争先恐后的成长
本次游园活动共分为三个环节:诵读经典,家庭才艺表演和认识中草药之旅。
——摘自北京赫赫妈刘红莲的游学新闻
诵读经典开始了,先向孔子像三鞠躬。叶子主持,多多实习主持和叶子站在一起。今天诵读的内容有:《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篇,《易经·泰卦》、《易经·否卦》,《老子》第一章—--第十一章,《成语接龙》4。多多和叶子一起领读了《易经·泰卦》,多多还想领读《老子》,没有排在前面,还哭了。
——摘自北京多姥王凯利的游学日记
随着小主持人罗开棪(叶子)的开场白,读经活动开始了,参加领读的孩子有罗开棪,南熙,肖禹瑶,栩菲等小朋友,他们的表现赢得了在场家长和游客的阵阵掌声。
——摘自北京赫赫妈刘红莲的游学新闻
读经开始了,大家先向至圣先师孔子行鞠躬礼,礼毕。叶子宣读本次的读经内容。接着每个孩子都要做小主持人领读,孩子们表现都非常好。朗朗地读书声从这古香古色的凉亭传出来了,沁人心脾!读经结束后,多姥姥为孩子们发放礼品,这是马老师自己亲手做的,要好好保存的。
————摘自北京栩菲妈妈张玉珍的游学日记《游学始末》
(三)表演和野餐——家的味道
值得一提的是南熙小朋友带来的《手指谣》表演,足以展现他自身的大气和家庭素养。
——摘自北京赫赫妈刘红莲的游学新闻
牛牛最后领读《黄帝内经》时饿了,多姥将她带来的麻油红糖饼拿出来,读《黄帝内经》后,便开始了午餐。玉儿准备了西瓜。毛豆。我本来打算带豆浆的,但天太热,豆浆放置时间长了,容易长细菌,别把大家吃坏了,只带了一盒焖面。但筷子带少了。还是没想周全,应该准备些一次性的盘子和筷子。大孩子们还带来了才艺表演。
————摘自北京栩菲妈妈张玉珍的游学日记《游学始末》
(四)认识中草药——游学重头戏
时间过得很快,和讲解的尹老师约好的时间到了,我给尹老师电话,让他来亭里找我们。尹老师领着我们一一介绍和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草药,即使烈日当头,人们也似乎忘却了。跟随尹老师一路认识了约80多种草药。
————摘自北京栩菲妈妈张玉珍的游学日记《游学始末》
今天,游学的主要内容是认识中草药。大家专门请了专业老师来讲解。这里,中草药可遍地都是,老师随便一指:
这是麦冬,百合科,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根入药,滋阴生津、润肺止咳、清心除烦;配上生地、玄参,还有润肠通便的作用。
这是大青叶,枝叶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其根,作为板蓝根使用,板蓝根是大家熟悉的,是家中常备药。
这是亚麻,这是罂粟,罂粟是世界三大植物毒品之一,罂粟的花非常妖艳,“五一”前后开,这可是毒品,要坚决抵制。
这是曼陀罗,古代没有麻药,就用曼陀罗花麻醉。
“这个我认识,我们老家就有”,叶子妈指着红花说。
这里的草药有知道的,有认识的,但绝大多数我们不知道,不认识。不知不觉老师已向我们介绍了近80种草药。
已是正午,炎炎夏日,骄阳似火,34度的高温,大家好像全然不知,围着老师问这问那。“今天的介绍就到这里,欢迎下次再来”。怎么,这就结束了,大家好像还意犹未尽。
——摘自北京多姥王凯利的游学日记
上午十一点,在一位资深中草药讲解员的引领下,大家终于见到了期待已久的芍药、王不留行、崧蓝、东北土当归,玉簪等等名贵的中草药。早就听说过曼陀罗,但没有亲眼见过这种神秘的药材,讲解员特意讲了一个李时珍和曼陀罗花的故事,让我们对这位古代名医充满了敬仰。能够坐在高大的杜仲树下乘凉,真是三生有幸啊!
——摘自北京赫赫妈刘红莲的游学新闻
(五)八角亭和八卦——中国人的智慧
很快一个小时过去了,我们来到离出口很近的八角凉亭,烈日炎炎,能在此八角凉亭享受习习凉风,真是我们炎黄子孙的福分。马老师还在此给我们讲述了八卦与八角凉亭的关系。孩子们在这里分享嬉戏,大人们在此畅谈,好不惬意。路远的家庭开始陆续离开了,真是辛苦大家了!
最后玉儿老师和我们去给伊斯兰教餐厅旁边的荷花拍照,我们来到伊斯兰教的凉亭里,说是凉亭,在里面感受到的却是“桑拿”般的淋漓,此时此刻,不由地更加敬畏我们的祖先是多么的智慧。这时一位老师关于中西文化的概括萦绕于耳畔:“我们只嫁接了西方的花,没有嫁接西方的果。”
————摘自北京栩菲妈妈张玉珍的游学日记《游学始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