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7210|回复: 2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它交流] [转帖] 李希贵:阅读是语文教学的生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7-29 20:36: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发起的“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是“尴尬”的产物。不久前,在江苏省金坛市召开的实验交流会上,他列举那些令语文教师们感到尴尬的事例,想要说明的是:阅读是语文教学的生命,但是当我们把课堂分割零碎了之后,孩子们就感受不到生命的活力了。
  在“尴尬”中捕捉语文教学改革的良机
  曾经是山东一位出色的中学语文教师和校长的李希贵,善于在“尴尬”中捕捉语文教学改革的良机。
  他在山东高密四中任教时,有一年,高一新扩建的两个班没有语文老师,“当同学们感到实在太枯燥的时候,老师就把他们放到阅览室里去读书,或者把图书馆的书借到教室里来。”学生们依靠自学,就这样过了一个学期。让语文学科的老师们感到惊讶又尴尬的是:这两个班的语文期末考试成绩,并不比其他班级差,在阅读题目和写作上的表现,比其他平行班还要略胜一筹。
  李希贵说,这件事情使得他们开始思考:我们语文老师到底在干什么?我们在课堂上付出的那些汗水和努力到底能起什么作用?
  让语文老师们尴尬的事情还包括李希贵在山东潍坊工作期间所做的一次小规模问卷调查,他请41名学生回答:在中学的语文学习中,对你帮助最大的是什么?
  答案五花八门,如“自己登上讲台讲了一节语文课”、“当校刊的编辑”、“积累了300首宋词,看完了《家》、《春》、《秋》”等。“但是在所有的答案里边,没有一个提到是因为老师教得好。”李希贵说。
  让语文老师们尴尬的事情总是发生。1996年,李希贵让刚上初中一年级的儿子和初中四年级的侄女,参加了高三上学期的语文期末考试,他们分别获得了82分与85分的成绩,而高三年级(含两个复读班)的平均分是84.5分。李希贵至今还保存着那两份试卷。
  后来,他又让儿子在初三的时候参加了一次高考,语文成绩是122分。
  大量的阅读让孩子的语文成绩遥遥领先
  他们取得这些令人惊讶的分数,不是语文老师的功劳,而应归功于阅读。“他们自己的阅读涵养、积累和感悟,提高了他们的语文成绩。”李希贵说。这两个孩子在他的指点下,阅读了大量适合他们年龄、年级的图书,“我书架的书在不断地减少,他们书架上的书在不断地增加,当他们买的书不能满足需求的时候,就把我的书也偷偷地拿到他们的书架上,有些还写上了他们的名字”。
  李希贵让读初一的儿子写下“你最喜欢的10本书及其理由”。儿子给出的答案是:《纸牌的秘密》——以引人入胜的童话式故事将人引入最原始的哲学思考;《涅克维奇精选集》——宏大的叙事场面和难以抑制的爱国热情;《死水》——杰出学者在新诗发展中的一大贡献;《鹅掌女王烤肉店》——诙谐的文笔、美妙的谈吐和随处可见的讽刺;《伊豆的歌女》——细腻的叙述、缠绵的感情,让人产生一种奇妙的共鸣;《唐宋名家词选》——偏重大家而稍有遗珠之憾;《雍正王朝》——将复杂的官场揭露得一览无遗;《苏菲的世界》——很好的哲学启蒙书;《契诃夫精选集》——深刻的讽刺,特别是短篇小说;《戴高乐传》——略带感情地公正评价了伟人的一生。其中的《戴高乐传》,这个初一的小孩先后买了3个不同的版本,“比照着读,而且能找出同样一场战争,这本传记写得比较好,那本传记写得有问题”。
  李希贵让儿子和侄女参加高三语文考试的结果是,统一了学校老师和家长们对语文教学的认识。1996年,这位山东高密一中的校长启动了语文教学的改革:把常规的语文课由每周6节,改成2节由老师在课堂上讲授教材,4节由学生进入阅览室自主阅读。为此,高密一中专门建了一栋能同时容纳1600人的“自修楼”。这场改革带来的效果是:学生们的语文成绩在潍坊市遥遥领先,而且带动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
  李希贵说,由此我们感觉到,语文学科的基础就是阅读,如果没有阅读作为基础的话,孩子们的其他能力是很难得到提升的。他相信,阅读的力量能够影响孩子终身。
  不要从成人视角去为孩子选择读物
  但如何阅读常常是一件令人头痛的事情。李希贵向与会的老师和家长们提了几点建议。他反对从成人的视角出发为孩子们选择读物,主张给不同年龄的学生选择适合他们的图书。他借用卢梭的话说:“儿童有他们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愚蠢的。”他举例说,把朱自清的名篇《匆匆》、《春》这些成人喜欢的文章编到小学教材里,就是没有从儿童角度出发的表现。他对小学生的一次调查表明,他们并不喜欢《匆匆》和《春》之类的名篇。
  “小学生需要的是大量的故事书、历险记和童话。”他说,“我们喜欢不等于孩子喜欢。9年制课标修订之前,我们课标推荐的那些书,哪一本是学生喜欢的呢?几乎没有。为什么?因为是我们成人的视角。”
  一些家长常常抱怨自己的孩子不喜欢读书,但李希贵说,他至今还没有发现不喜欢读书的孩子,“他们不喜欢读书,是因为不喜欢大人们给他的书”。
  他还建议大人们降低对孩子阅读起始的期望,不要让阅读带上任何附加条件。几年前,太原一位语文特级教师向李希贵校长讲述了一件令他感到不安的事情:他的外甥女,只要出去旅游,妈妈就会让她写游记,后来,孩子再也不喜欢旅游了。“很多家长,孩子一阅读就让他写读后感,使得孩子们也不喜欢阅读了。”李希贵说,这些家长太着急了,孩子们只要有了一定量的阅读,“你不叫他写,他也忍不住”。
  那么,一名学生在中小学阶段阅读多大量的文字是可行的、合适的呢?国家教育委员会原副主任柳斌说:“每天课外读一篇千字文,应该是个基本的要求。如果能做到,则一年之内,可达到36万字,12年则可阅读430多万字。所以,中小学阶段阅读500万至1000万字应当是合适的。”
  阅读对一个人的人生到底有多么重要?李希贵校长在报告的结尾引用了两段话予以说明。有人问一名哲学家:“如果今天是你生命中的最后一天,你打算干什么?他说:“阅读。”“如果你已经被囚禁在牢房里,你干什么?”他说:“阅读。”“如果已经到了世界末日,你今天打算干什么?”他还是说:“阅读。”
  有人请教美国一位著名的成功学家:“如果我的事业失败了,我该怎么办?”他说:“你阅读吧。”“如果我失业了,怎么办?他说:“你要提升自己,你阅读吧。”“如果我失恋了,该怎么办?”他还是说:“你阅读吧。”
  来源:中国青年报

http://www.dapenti.com/blog/more.asp?name=kids&id=62953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7 金币 +7 收起 理由
紫竹林 + 2 + 2 真好
bluebirdfriend + 5 + 5 学习一下。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12-7-29 20:38:47 | 只看该作者
理当如此,正该如此。

可惜,实际的状况,却并非如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2-7-29 21:47:08 | 只看该作者

做个笔记,看看图书馆能不能借到

《纸牌的秘密》——以引人入胜的童话式故事将人引入最原始的哲学思考;
《涅克维奇精选集》——宏大的叙事场面和难以抑制的爱国热情;
《死水》——杰出学者在新诗发展中的一大贡献;
《鹅掌女王烤肉店》——诙谐的文笔、美妙的谈吐和随处可见的讽刺;
《伊豆的歌女》——细腻的叙述、缠绵的感情,让人产生一种奇妙的共鸣;
《唐宋名家词选》——偏重大家而稍有遗珠之憾;
《雍正王朝》——将复杂的官场揭露得一览无遗;
《苏菲的世界》——很好的哲学启蒙书;
《契诃夫精选集》——深刻的讽刺,特别是短篇小说;
《戴高乐传》——略带感情地公正评价了伟人的一生。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金币 +1 收起 理由
shwyyan + 1 + 1 选择这个书单,请您慎重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2-8-9 22:13:3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转帖] 李希贵:阅读是语文教学的生命

我女儿从小就爱看书,不管是什么书,只要有书就能一句话不说,看半天,在语言方面绝对有天赋,这可不是吹的。在小学写的作文真让我激动啊,可是美好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上了初一后语文老师规定每周背一篇作文,哎,当时以为是好事,老师牺牲了午休时间检查孩子背诵作文,没想到语文成绩越来越差,从此每次考试的作文都是背上去的,更可气的是,后遗症留到初二,初二四次考试的作文竟然是背的同一篇文章。俺的个天啊!这一年磨破了嘴皮子就换了这么个结果,
   现在孩子依然喜欢看书,不爱写作文,写的日记也是缺乏感情,没有深度,尝试了很多办法,但效果甚微,看到坛子里其他孩子写的作文真是羡慕啊
   这书也爱看,语感也好,可语文考试就不行,每次比最高分能低10分。这属于一种什么情况呢?

[ 本帖最后由 程至开 于 2012-8-9 22:26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2-8-18 15:03:34 | 只看该作者
我们也有类似4楼的困惑,孩子今年秋季四年级,看了不少的文学作品,阅读量没详细统计过,读过的书少说也有七八十本,按每本书十万字计算也该有几百万字的阅读量了。但作文和班上同学相比并没有什么优势,只不过比较通顺罢了。该怎样帮助孩子提高写作水平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2-8-21 15:58:0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大大姑娘 于 2012-7-29 21:47 发表
《纸牌的秘密》——以引人入胜的童话式故事将人引入最原始的哲学思考;
《涅克维奇精选集》——宏大的叙事场面和难以抑制的爱国热情;
《死水》——杰出学者在新诗发展中的一大贡献;
《鹅掌女王烤肉店》—— ...



读书是很个性化的事情。这个孩子喜欢的书,凭我的经验来看,大部分孩子都不会喜欢。所以请您慎重。

[ 本帖最后由 shwyyan 于 2012-8-21 15:59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2-8-21 16:06:29 | 只看该作者
留个印记,以备需要时参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2-8-21 16:06:5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程至开 于 2012-8-9 22:13 发表
我女儿从小就爱看书,不管是什么书,只要有书就能一句话不说,看半天,在语言方面绝对有天赋,这可不是吹的。在小学写的作文真让我激动啊,可是美好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上了初一后语文老师规定每周背一篇 ...


阅读是输入和积累,写作是输出。阅读的多,只是写的好的基础,并不代表一定写的好。内在有能力,不代表一定能发挥出来,当孩子对一件事情很懈怠或者厌烦的时候,他(她)表现出来的能力会大打折扣。

您女儿的这个情况,太可惜了。只能说垃圾教育害死人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2-8-21 16:16:5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yy21 于 2012-8-18 15:03 发表
我们也有类似4楼的困惑,孩子今年秋季四年级,看了不少的文学作品,阅读量没详细统计过,读过的书少说也有七八十本,按每本书十万字计算也该有几百万字的阅读量了。但作文和班上同学相比并没有什么优势,只不过 ...


阅读是有吸收问题的,内化的效率比较高,孩子的反馈显现的就比较快。孩子们是不同的,有的孩子一两年就有明显提高,有的四五年或者更长时间也是正常的。不要太心急,何况我们阅读的目的不是写作文。喜爱阅读,是一个人可以受益一生的好习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2-8-21 22:12:47 | 只看该作者
喜欢,留下印来看看,我们家孩子的也是入的跟出的不成正比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800|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08:06 , Processed in 0.105255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