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2845|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它交流] 学习古文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7-26 14:57: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孩子对语文一直不感冒,自己之前也没上心,只顾着抓数学英语了,现在孩子对语文兴趣不是很大,成绩也是中等,想提高一下,特别是古文部分,有什么好的学习方法吗?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大大姑娘 + 2 + 2 我也想知道~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2-7-27 09:46:17 | 只看该作者
我自己的古文就没有上路,虽然曾经为一些经典的古文赞叹不止,但没能深入学下去。现在想来觉得很可惜。
女儿只是按照学校要求背了些古诗文,这个假期我让她读《古文观止》,只读了几篇,感觉她还不能理解。希望能坚持下去,把整本书读熟。

这些是季羡林推荐的书:《史记》、《世说新语》、《儒林外史》、《红楼梦》,
以及这些古人的诗词文:陶渊明、李白、杜甫、李煜、苏轼、纳兰性德、李商隐
另外,他还特别推崇陈寅恪的书。

题外话:我看今人写的古文,总觉得比古人写的古文更晦涩,大概是我水平太差的缘故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2-7-27 10:08:2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天线小宝儿 于 2012-7-26 14:57 发表
孩子对语文一直不感冒,自己之前也没上心,只顾着抓数学英语了,现在孩子对语文兴趣不是很大,成绩也是中等,想提高一下,特别是古文部分,有什么好的学习方法吗?


先问您一下,孩子几年级,开始学文言文没有?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大大姑娘 + 2 + 2 可否给我些建议?详见回复。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2-7-27 11:10:1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 shwyyan 的帖子

要不先对我的症下点药?楼主也可以借鉴一下,嘿嘿。

我家姑娘下学期升初中,学过学校课本上的一点点文言文,例如:螳螂捕蝉。
背过几十首古诗词,包括木兰辞、长恨歌、梦游天姥吟留别等一些很长的诗。她似乎很喜欢背古诗文,但是并不理解。

请指教。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shwyyan + 2 + 2 粗略的谈了谈,您看看,不知是否合适。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2-8-3 23:27:3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大大姑娘 于 2012-7-27 11:10 发表
要不先对我的症下点药?楼主也可以借鉴一下,嘿嘿。

我家姑娘下学期升初中,学过学校课本上的一点点文言文,例如:螳螂捕蝉。
背过几十首古诗词,包括木兰辞、长恨歌、梦游天姥吟留别等一些很长的诗。她 ...


我看过《全唐诗》《全宋词》,虽然我有个非常大的缺点,一边看一边忘(某种程度也是一个优点),但读的多了,诗感非常好。古诗读得多,对学习古文还是有帮助的。

就您孩子的情况,喜欢背一些古诗是好事情,可以以此为切入点。语言的学习,重要的是量的积累。初中这个阶段孩子有些忙,看《全唐诗》《全宋词》可能时间比较奢侈了,但是好的《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宋诗一百首》选本多读熟读还是有必要的。

诗读得多了,有了一定的基础,可以考虑读一些优美的古文名篇,特别是赋。然后慢慢的扩散开来。

上面是输入。孩子如果诗感培养起来了,可以考虑引导孩子进行格律诗词和对联的创作。适当的输出会反过来激发学习的兴趣,刺激孩子更广泛的摄取。当然了,这需要老师或者家长有足够的能力,或者孩子有足够的意愿和能动性。
       我个人十分建议学校语文学习开设对课,这种创作性的学习,远远胜于现在的教学模式。对个体的孩子而言,每一个人的精力和能力都是有限的,不要试图四处开花,样样出类拔萃。一只手的五只手指,不能同时按住五只蚂蚁。根据孩子的天赋和兴趣所在,找好突破口,形成某方面学识和能力上的优势,进而建立正反馈的心理模式,让孩子主动去求索。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4 金币 +4 收起 理由
土拨鼠妈妈 + 2 + 2 关键是:语文老师有这个水平吗?或者有 ...
大大姑娘 + 2 + 2 非常感谢!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2-8-4 00:16:53 | 只看该作者
学习古文无非两个问题:
一是字词句读,二是典故背景。

前者我基本是靠古汉语辞典弄通的,后者就是知识面的问题啦。

两个问题弄通,古文考试绝对应付得过去了。

我也不求孩子热爱古文,他真的热爱了,那又是另外一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2-8-4 12:12:2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 shwyyan 的帖子

目前我还看不出孩子对古诗文有什么特别的兴趣,她只是出于攀比心理特意背一些长的古诗文作为向同学炫耀的资本。
按道理她背的也不算少了,但不知道为什么似乎对古诗文没有什么感觉。
总觉得她在读和背的时候,很少去体会和理解其中的意思,和背九九乘法表的感觉一样。
在这种情况下,她是不会主动去看唐诗宋词的,因为她压根看不出意思。
所以,我想是不是还是只有要求她背?再多背背就能有感觉了呢?
还是要结合一些古诗词,带到外面什么地方去现场感受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2-8-5 23:17:3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大大姑娘 于 2012-8-4 12:12 发表
目前我还看不出孩子对古诗文有什么特别的兴趣,她只是出于攀比心理特意背一些长的古诗文作为向同学炫耀的资本。
按道理她背的也不算少了,但不知道为什么似乎对古诗文没有什么感觉。
总觉得她在读和背的时候, ...


       孩子有好胜心,引导好了也可以。

       孩子可以对诗歌不能完全理解,但要能够感受到那种美、意境、气势,哪怕是朦朦胧胧的。只有内在的精神上的欣赏和共鸣,孩子才能主动的去学习。我不主张强迫背诵。
       经常带孩子到风景壮丽秀美的地方,或者到人文景观开阔眼界,是非常好的事情,益处怕不只是帮助理解古诗里的内容。

       无事生非网友的招也行。历史是切入古文学习另外一个不错的途径。对历史典故背景的了解和喜爱,似乎男孩子更胜一筹。
       实在不行就死记硬背,听话的女孩子在应试教育下,会有比较明显的优势。

       怎么抉择看各位家长自己家庭实际情况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2-8-6 12:23:52 | 只看该作者
我家的目前最大的问题是不能理解诗词中所表达出来的情感。例如《孔雀东南飞》最典型了,认我磨破了嘴皮,她也不能理解为什么这个老妈一定要干涉儿子的婚姻,为什么他们两个一定要听家里人的话走到离婚这一个结局,在她看来,这死得一点都不值。另外还有那些国仇家恨,也非常不能理解。我们这一代多少有点仇日的心态,他们对抗日战争都是无知无觉的,噢一声,说感觉像变态杀人狂,更不用说那些古代的国仇家恨了,阿斗也不错啊,老百姓不用打仗了。励志的,也不能理解,这么苦干什么,快快乐乐活着不是挺不错吗,为什么一定要执着于一件事情? 现在考试的阅读理解,无论是古诗词和现代文,这都是主流!头痛ing,不知道如何引导。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大大姑娘 + 2 + 2 握手,都是神经大条的孩子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2-8-14 21:57:40 | 只看该作者

学习古文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我家小子每天早上起床,以前都是给他放学校里的英语磁带,美其名曰背景音乐。但我发现效果并不好。母语的环境下,放那些东西是不能从根本上打动孩子的神经的,除非精读英语。后来我就每天放小学必背古诗80首,外加补充80首,网上只有音频,我就上网搜每一首诗词,再打印下来。从睁开眼睛开始,一直到去学校。包括上学路上要求他要背出来。渐渐地,他会很快背出来了。有时候睡觉时,看到天上的月亮,他会背李白的古朗月行和静夜思。记得有一次2年级期中考试,是看图作文,天上有一个月亮,他就引用了千里共婵娟的几句诗。古诗有时候被诵读出来很有气势,他特别喜欢念刘邦的大风歌,短短几句话,让人精神振奋。只要有空,我会在他睡觉前把1-6年级的语文课文的音频放给他听,里面有古诗,短文,个个短小精悍。暑假里,我会和他比赛背古诗,然后再默写出来。背出来和默写出来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会有字的默错,标点符号的点错。有时候明明背的很溜,临到写了又是另外一回事了。如果小家伙赢了,就奖励他看一个一课钟左右的中国1995年以前的动画片,这个年代后的动画片我基本不让他看,因为很少有经典的,看了也浪费时间。现在的孩子宝贵的就是时间。还有就是,吃饭时我们是听评书的,1个小时,雷打不动。积累到现在,他对历史很感兴趣,最近这段时间,我在给他听东周列国志的普通话原文朗读,刚开始我怕他突然之间听古文会不习惯,我自己仔细听了几回,觉得不错。也问小家伙行吗,他说能听懂80%,有点夸张,但明显感觉专注力下降了。我说要不换其他白话文的,他说这个比评书的好听,但有个适应过程。至少没拒绝我的好意。这是个新的尝试,也不知效果如何。
自己也有困惑,我给他放名家名人的散文,他就是静不下心来,进入不了状态,说不好听。看来还是和年龄有关,现阶段喜欢故事情节性强的作品。记得在幼儿园大班时,我给他放评书,小子就是不爱听,到了1年级,我给他试了试,居然爱不释手,听不厌耳啦。有时候是不是我们家长把孩子的要求拔的太高了,他们接受不了的东西却要求要背出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804|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10:37 , Processed in 0.108833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