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6009|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缺少玩伴的童年是很可怕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7-26 11:22: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有一次,和几位对孩子教育很花心思的父母闲聊,还真别说,他们许多的教育理念是很正确的,比如尊重、认同孩子,善于观察孩子和正确引导孩子的兴趣等等。可是,说到孩子的玩伴问题,这些父母未免有失偏颇了,呵呵。
  
  某些懂“教育”的父母,已经形成了一个圈子,在生活习惯方面也很相似,孩子各方面也接近。所以,在孩子玩伴的问题上,除了几个自己认可的小朋友以外,对其他的“看不上”的都表现出排斥的态度。与此同时,也免不了对那些他们不喜欢的孩子,贴上一些不恰当的标签,例如某某喜欢欺负人,某某品行不好,或某某太娇气之类的。所以,孩子能够和一群小朋友在一起玩的时间,除了学校课间休息以外还真不多。参见《
亦正亦邪的给孩子“贴标签”》。
  
  人是社会性动物,孩子也是一个社会人,未来终究要进入和融入社会。而孩子在学校的学习,也是在相对受保护的小社会中,学习如何与人打交道,而人际交往的重要性绝不比知识的学习差。对孩子来说,犯错和接触错误,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他们正是在不断犯错的过程中学习和获得经验,以掌握相对规范的社会行为准则,这样才能学会思考、风险判断和约束自己。参见《
故意犯错既是挑战也是享受》。
  
  童年期孩子是很看重同伴的,这是他们社会性发展的非常重要的途径之一,也为孩子未来的人际关系奠定了良好基础。如果为了保护孩子,家长就让孩子远离所谓的“坏孩子”,是一种不很明智的做法,等于从一个极端走到另外一个极端。因此,如果孩子在童年没有各种玩伴,是很可怕的事情!
  
  孩子实际上是生活在两个世界里,一是包括父母和成人在内的成人世界,二是同伴世界。同伴关系在孩子人格和社会性发展中,起着成人无法取代的独特作用,他们逐渐认识自己在同伴中的形象和地位,满足他们归属感,以及爱和尊重的需要。特别到小学以后,其归属感从家庭开始向伙伴转移,他们需要伙伴的支持、友谊,从中获得安全感和精神寄托。参见《
童年期孩子的生理、心理发展》。
  
  进入小学以后,父母对儿童的控制力量减弱,孩子与父母呆在一起的时间明显减少,而父母也开始更多的关心学习问题。从二年级开始,孩子通过非常活跃的活动交往和各种集体组织的交流,他们开始按照接近的关系、外在因素相似性以及个人需求的雷同性等,组成团伙并经常在一起活动。于是,开始出现了与伙伴协同的社会交往趋势。
  
  例如,通过与同伴交往,可学到许多从成人那里学不到的东西,促进孩子社会认知和社会交往技能发展。如恰当地表达和控制情绪,以及遵守规则、承担责任、组织能力、协商能力、仲裁与排解纷争能力、善于察言观色、解读他人的情绪、分析能力等。而这些能力都不是孩子与生俱来的,是在与同伴玩的过程中,不断的学习、竞争、上当、摔打、模仿、锻炼的。
  
  也许大家会说,如果孩子只和父母认可的“好孩子”玩,不是也可以吗?这也就是说,学龄孩子是否只要接触几个长期的伙伴就可以?答案是“否”!因为当孩子接触面过小,或几个孩子的品质很接近,那他们遇到错误的机会和错误的种类就比较少,等到有一天进入真正的社会,看到以前从未遇到的事情,必然影响他们的世界观,有时候甚至是颠覆性的!参见《
听话的孩子不可能成为领袖》。
  
  人类社会是一个社会交往的社会,谁也不能脱离社会独存。孩子作为人类的成员之一,从出生后到独立,就是从“自然人”转变成为“社会人”的过程。孩子未来想成功或适应社会,其基础是人际交往。如果孩子没有被欺负过,或欺负过别人,那很难学会正确与人相处和掌握各种人际关系,甚至是很难识别谎言。孩子只有经历了,才能有直接的体验。
  
  孩子想获得真实的生活体验,掌握与人相处的能力,那他们的玩伴必须要有各种类型的人,并且要有一定的数量。说到这里,一定会有家长来挑战:我们成年人都知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那把孩子分成群,为什么不行?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我们成年人懂得物以类聚,也懂得要离那些品行低下或者带有危险性的人远远的,这正是因为我们自己从小经历了交往、友谊、观察、协作、竞争、背叛、欺骗……,再加上认知的积累,才能够去甄别和判断人的性格和品性。参见《
孩子未来成功基础是人际交往》。
  
  但如果一个小孩子从小在社会交往上就被过度保护,那么他将如何学到这一社会生存能力呢?在人际交往上过于单纯的孩子,成长到青春期,一旦接触到一个看似勇敢仗义的社会混混,说不定还会打心眼里羡慕、崇拜,甚至被吸引。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越早吃的亏,越是小亏;越晚摔的跟头,越是大跟头。
  
  也许有的父母认为,孩子还小,等孩子大了以后,人际交往能力自然会提高。其实这是一个误区,如果孩子不能在受到相对保护的学校里面学会人际交往,进入开放的社会,人际交往能力差的孩子往往无法结交朋友,反而变得自卑,或富有攻击性。孩子是要在正确的时间学习正确的东西,有些教育时机失去了,可就是永远地失去了。
  
  父母想保护自己的孩子,是非常可以理解的。但保护不能是圈养,否则就是对孩子的过度保护。温室里面的树长的再好,也是盆景,遇到自然界的风雨雷电,其夭折的几率很大。而在自然环境中生长的“小树”,只要父母勤于护理和驱虫,且在冬季增加一些支柱进行防风,基本都是可以成才的。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参见《
如何给你的孩子找个玩伴?》。
  
  所以,家长要积极地予以协助和引导,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对于一些退缩、害羞的孩子,父母更应创造良好的条件,教给他们如何更好地与人交往。父母不能因为自己的期望,或为了某种目的,使孩子的童年失去伙伴。孩子的童年就那么几年,孩子真正幸福的童年,是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体验到了喜怒哀乐!没有哀,孩子很难明白什么是喜!
  
  那如何给童年期的孩子找到玩伴?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呵呵。(作者:井中月,一个懂得尊重他人的人和育儿书籍《生活场景中的教子智慧
》作者)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23 金币 +23 收起 理由
shwyyan + 10 + 10
我爱飞飞 + 3 + 3 我很赞同。
Martina-Mm + 10 + 10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2-7-26 12:39:48 | 只看该作者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越早吃的亏,越是小亏;越晚摔的跟头,越是大跟头。"  说得太对了,所以父母要学会舍得,学会放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2-7-26 13:44:04 | 只看该作者
是的,所以平常在学校,我们也从不禁止、甚至反而鼓励孩子多跟他不那么喜欢的小朋友一起玩。从实践中学习和各种人相处,是最好的人际关系教育途径啦。
假期的确要难办一些,但我发现孩子越大,对自己想要的玩伴越有评判和适应能力。他能和院子里的小小孩(小的两三岁、大的五六岁)及成人(其他孩子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及保安等等)玩到一起去,也能在外面和大大小小的孩子抱团游戏,性情还算是随和的。上次和坛子里的几个同龄孩子一起玩过,他就惦记上了,说比院子里的弟弟妹妹有意思,虽然不是很熟悉,但是好玩啊!——我猜,他肯定还是觉得,与同龄的和略大一些的孩子交往,可玩的、可谈的内容,范围可以更深更广,因而更吸引他。

[ 本帖最后由 我爱飞飞 于 2012-7-26 13:45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2-7-27 10:03:43 | 只看该作者
有些东西,小伙伴“教”孩子,会比我们大人有效的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94|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9 11:36 , Processed in 0.075206 second(s), 3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