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2943|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玻色的故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7-23 16:31: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前段时间,上帝例子——疑似希格斯玻色子被发现,希格斯的名字上镜率颇高,而玻色似乎在大家的心目中和玻璃差不多。小文一篇,纪念下这位伟大的物理学家。
  第一次听到玻色,是在高中,周末骑车穿半城到4中参加物理奥校,我们的物理老师偶尔也去。回家的时候就和这个当时学校唯一的特级教师有过很多对话。有一次,谈到神马核磁共振在医学上的应用,老师的嘴里蹦出了个词中间玻色子,说这个神马中间玻色子是神马弱力的神马介质。总而言之,我木有听懂,至少在当时,这个神马玻色和玻璃没多大区别。
  要讲玻色的故事,先得讲讲爱因斯坦的故事。1900年爱因斯坦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毕业,苦逼的爱因斯坦这一年毕业生中唯一一个投了一大堆简历却依然没能找到学术工作的人。2年后,被瑞士伯尔尼专利局雇佣,同年长女Eduard出世,也许是因为没钱买奶粉,孩子在1903年夭折,同年和大学同学米列娃.玛丽克结婚。(这里有必要说一下,看来爱因斯坦的情商还是挺高的,一个工作的找不到的屌丝,能够搞定富二代美女,还在婚前产子,没点手腕是不行的。)在专利局的日子应该是比较清苦的,1904年,汉斯出世,爱因斯坦又操心奶粉钱了,申请2级专利员未果,只评上3级专利员(看起来相对于我们的初级职称)。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6篇论文,提出狭义相对性原理,开创物理学的新纪元。当年帅气的屌丝男,渐渐成长为长得很丑的高富帅。汉斯的奶粉问题终于解决了。10年后不缺奶粉钱的爱因斯坦夫妇又生了第3个孩子。
  回到我们的主人公玻色,S·N·玻色〈Satyendra Nath Bose,1894-1974),1915年毕业于加尔各答大学物理系。学习期间,他成绩一直非常优秀,百分制的题目,老师常因为他独到的见解给他110分。毕业后,他来到现在属于孟加拉的城市达卡,在达卡大学任讲师。玻色平时带带课教教学生实验,闲暇之余在一个叫《哲学杂志》的烂刊物上发发论文灌灌水,1923年,他同样写了一篇《普朗克定律和光量子假说》寄给这家杂志,但是很快被拒,受到打击的屌丝玻色一怒之下直接发给当时已经贵为高富帅(高于智商,富于才华,帅于行动)的爱因斯坦写了一封信,爱因斯坦,很快这篇论文被翻译成德文,发表在了权威的德国《物理学期刊》上。之后,爱因斯坦把玻色统计方法推广到静止质量不为零、粒子数不变的系统上,建立了量子统计学中波色—爱因斯坦统计。
  两年后,达卡大学物理系评选教授,屌丝玻色由于没有博士学位而不敢申请,于是又一次写信给爱因斯坦求教,爱因斯坦见信大惊,想起了早夭的Eduard和自己买不起奶粉钱的屌丝岁月,眼泪不禁流了下来。当年不为人识的千里马如今当了一次伯乐,爱因斯坦写了封信给达卡大学,玻色如愿当上教授。
  1926年8月,严谨的物理学家狄拉克发表了一篇论文,完善了量子统计的费米——狄拉克理论,把服从费米——狄拉克统计的粒子成为费米子,服从波色—爱因斯坦统计的粒子命名为玻色子。似乎结局很完美,但是悲摧的是,七十年以后的1995年,两位美国青年康奈尔、维曼以及德国科学家克特勒由于第一次直接观测到了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从而获得了诺贝尔奖,而它的提出者---玻色,却至死都没有获得过。
  量子力学的大厦确立,并且逐步覆盖物理学力热声光电各大领域,单单万有引力携广义相对论这一大杀器对抗王化。100多年来,无数苦逼的青年默默地付出,他们埋着头在黑暗中艰难地前行。疑似希格斯玻色子的发现是不是一个契机呢?万能理论能就此提出吗?统一以后又会怎么样呢?我们拭目以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2-7-23 19:30:54 | 只看该作者
不懂这些基础理论,但是这篇幽默的介绍倒是整明白了。
当科学你有可能很出名还获奖,但也很可能要木啥名气的过上一辈子,甚至往登极乐很多很多年后,才有可能又被人提起。

孩子做不做科学家呢?这倒是个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2-7-23 21:46:5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我爱飞飞 于 2012-7-23 19:30 发表
不懂这些基础理论,但是这篇幽默的介绍倒是整明白了。
当科学你有可能很出名还获奖,但也很可能要木啥名气的过上一辈子,甚至往登极乐很多很多年后,才有可能又被人提起。

孩子做不做科学家呢?这倒是个问题 ...


艺术家也一样哦,像梵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2-7-24 09:52:10 | 只看该作者
跟着学习了

这是不是也一定程度上说明,即使是千里马,没有伯乐赏识,想出头也很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2-7-24 10:12:10 | 只看该作者
可能大家对于早期的科学家会比较熟悉,因为他们的理论比较容易得到普通人的理解。

进入20世纪之后,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一些专业领域的人就不大为人所知了。

我也学僵硬开个帖子,介绍一位科学家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2-7-24 14:05:4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jerryhao 于 2012-7-24 10:12 发表
可能大家对于早期的科学家会比较熟悉,因为他们的理论比较容易得到普通人的理解。

进入20世纪之后,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一些专业领域的人就不大为人所知了。

我也学僵硬开个帖子,介绍一位科学家把


对于早期的科学家,大家其实也不熟悉。只不过由于应试背过什么定理,什么公式,是个什么物理量的单位而已。

从这种意义上说,玻色,玻尔,玻璃差不多,牛顿和一吨差不多,焦耳和焦炭也差不多,爱因斯坦和巴基斯坦估计是邻国,诺贝尔和贝多芬可能是兄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18|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21:19 , Processed in 0.202363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