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三人同舟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 家有女儿初长成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2-7-8 17:13:05 | 只看该作者
第十章 逆反期要小心

孩子上小学四五年级时,有一段时间跟我们什么事都对着干,刚说了她一句,她十句八句地就冲了出来,气得我们翻白瞪眼,心想,早知道这孩子这样气人,一出生就掐死算了!
青春叛逆期就这样毫无征兆地来了。
每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会有个逆反期,或早或晚,或强或弱。理论上我们都明白,可怎么对付,还真没细想过。好在我们生气归生气,吵归吵,还没怎么伤感情。就象来的时候一样,去的时候也很突然,过了那一段时间,自然就好了。想一想我们自己,是不是也有过这样的叛逆?就是再乖巧的孩子,内心里也有过反叛的冲动?对这时候的孩子宽容一点,伤感情的话不要说,伤感情的事不要做,一切都会过去,不要在这敏感时期制造裂痕,再在以后的岁月后悔不迭,再怎么弥补,总归有痕迹的。
成长是需要时间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2-7-8 17:13:38 | 只看该作者
第十一章 零花钱问题

有人问到了零花钱问题。现在的孩子不得了,钱花起来没个头。今天看到这个好想要;明天某个同学过生日,得买个礼品;后天大家要出去玩,AA制;大后天因某个原因要请客……总之,孩子开口跟你要钱了,你给不给?
其实这个没有标准答案,适合自己就好、适度就好。有的人家是给固定的“月钱”,有的是让孩子在家做家务“赚”零花钱,有的是孩子压岁钱够他一年花了……我觉得钱不在于多少,只要在孩子花钱时能养成正确的消费观,就没什么太多的控制。
我跟孩子讲,我们家虽然不困难,但也不是很富裕,是一个中等收入的家庭,正常的消费,我们都能承担得起。因此,在小孩花钱方面,小学三年级之前吧,基本上没给过她多少零花钱,但只要是正当的花销,开口要我们就给了;大概到小学三年级之后,开始有了一些“人情来往”,站在大人的角度,我们也感到可笑,但我们也只是说了说,不要进行攀比,零花钱还是给了。有人不理解,这不是支持孩子搞不正之风,或是搞一些庸俗的东西吗?其实我们生活的社会就是世俗的,马克思也说过,人的本质,就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孩子生活在学校里,也不是个真空,也是社会的一部分或者说是一个小社会,如果对孩子花钱方面控制太紧,这个孩子,要么想些歪招,对品德的养成有亏;要么就很自卑,与全班同学难以融洽,进而影响学习。坛子里的兄弟姐妹富裕的可能多一些,孩子零花钱问题可能不是问题,但不加控制(尤其是孩子小的时候),也会对将来产生负面影响。很少有孩子会自然产生一个正确的金钱观,并正确地对待它。需要家长从小引导。
还涉及一个攀比的问题。
我楼下有个女同事,其女儿比我家孩子大一岁,上小学时,一天回家对她妈妈说:哇!我们同学家很有钱也,家里居然有游泳池!她妈妈一声不言语,领着她到卫生间,一指浴缸说:呶,我家也有。
是啊,我家也有,只是小点而已。
我们跟孩子说,从金钱上进行攀比,我们永远不会是最有钱的,也支持不了你的这种攀比,作为学生,你唯一有攀比资格的,就是学习。
还好,她到目前为止,吃穿用不是太讲究,自然,我们让她做到,大部分同学能有的、能做到的,我们也不少她的。这就是她生活学习的基础和空间,自由,宽松但又不是无边无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2-7-8 17:14:16 | 只看该作者
第十二章 玩游戏要适度

孩子没有不好玩的,大教育家们一再说:玩是孩子的工作。目前中国的教育体系,却往往把孩子玩的天性过早地扼杀了。逼着上这个班那个班的,上了学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也有孩子走极端,玩起电子(或电脑)游戏来没白没黑,沉迷其中不能自拔。我们怎么做的呢?
中考后,女儿在接受本市晚报采访时说,就是在最后复习阶段,也没影响她看电视、玩电脑。我们不反对孩子玩电脑、网络游戏,上网聊天,有一些网络知识还是孩子教给我们的。我们知道,在现在以及将来的社会里,不懂电脑、网络是寸步难行的。但是,我们唯一做的好的,就是在她开始玩电脑时告诫她:游戏是娱乐休闲的工具,不是玩电脑的目的,不能玩大型游戏,不能长时间玩——也就是说,控制不要上瘾。大型游戏积分升级等等,诱人深入,小孩子毅志能力都不成熟,难以自控,还是不碰的好。聊天跟熟悉的人聊,不要跟陌生人聊。
这还是一个度的问题。
如何做到适度呢?我想起我的一个教员给我上的一节课。这个教员姓孙,名字就讳了,原是张灵甫74师的一个排长,后来考上英国海军学校,回国后参加重庆号巡洋舰起义。建国后在大连海校任职。在讲“纪律”与“自由”时,他有了困惑:为什么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部队,既是有铁的纪律,又是有个人自由的?这不是矛盾吗?他想不通,就去找校长张学思(张学良弟弟),敲门进去后,就把这个疑问说了出来。张校长问他:“你进我的办公室有没有什么不自由?”孙教员说:“没有啊,很自由啊,推门就进来了啊。”张校长说:“这就对了,纪律就是房子的墙,自由就是门,你出来进去的,不走门,非要走墙,那不碰壁等什么?”孙教员豁然开朗。
其实这也就是本人说的度——在一定范围里,你是自由的,超出这个范围,就被不允许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2-7-8 17:15:06 | 只看该作者
结束语 快乐童年比成绩重要

说这话会遭人扁的。有人会认为我站着说话不腰疼,自家孩子学习好了,故意说风凉话吧。其实不是,是真心话。
世人的逻辑是:学习不好,就上不了好的中学,上不了好中学,就上不了好大学,上不了好大学,就找不到好工作,找不到好工作,就没有美好人生。
不错,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才能获得知识。问题是,以什么样的心态学习,才是最重要的,而且,成绩好不代表学习好。
我有一个同事,听说我女儿是全市中考状元,她女儿马上要中考,便来取经。我讲了一些心得,她颇有收获。在讲自家女儿学习时,女同事说,因一次考试没考好,老师神情严肃地“接见”了她,她回来就批评了女儿。女儿本来是那种乐天派人,考试不好顶多不高兴二三天,就置之脑后了,妈妈这一批评,她的情绪立即变坏,两人有了矛盾。我跟女同事说:一,考试一两次不好没有关系;二,如果女儿经过努力,学习还上不去,也不要逼她。如果女儿能快快乐乐地生活,不是比什么都好吗?
女同事顿时醒悟:对啊!我本来就不是那种非要女儿争第一的人,为什么老师找我谈话后我就变了呢?我要回去和女儿好好谈谈,告诉她:妈妈以后不逼她了!
其实,这个女同事,本来挺明理的,就是因为女儿面临着第二年要中考这么一个关口,老师从一次考试一路分析到中考,说得太严重,把家长吓坏了,才变糊涂了。应该说,大多数孩子都是要求上进的,自甘落后的很少,考不好,孩子本来就有压力,家长再火上浇油,会有好结果吗?
有一天,我和老婆在女儿房间里,看着雪白的墙壁,我忽然悟出一个道理:如果我们女儿要在墙上乱画,我们一定不要批评她。与她快乐的童年相比,一堵墙算什么呢?墙可以再刷白,而孩子的童年却没了!老婆大笑,立即赞同我的观点。
同样的道理,一次没考满分,一次名次下降,与孩子的快乐童年、健康心理等等相比,真的不算什么。再者说了,成绩、名次,与他(她)们的未来是否幸福,没有必然的联系。想想我们学生时代,哪一次的考试成绩、班级排名影响了现在的成就?我们的周围,认为成功的人士中——无论是官场、实业、商界还是别的行业,他们学生时代有多少考试成绩最好、名次前列?反正我看到的不是这样。我初二时,年级考试第一名的女同学,现在不过是某化工厂化验室的工作人员。在电视上听唐骏讲,他中学时成绩也不突出,但并不影响他成为一位优秀的总裁。上海某个老师曾搞过一个跟踪调查,结果发现一个“二十名现象”,就是现在那么成功人士,大多是当初在班里排名二十名左右的同学,而当初学习成绩佼佼者,走向社会后,反而平平。
有什么启示吗?
我的启示就是:只要自己孩子不痴不傻,学习不吃力,成绩中游以上,就不要过多地要求孩子,让他们自由、快乐地成长吧!
许多年前,我看过一篇文章,说他的邻居,两口子都是高知,可孩子就是不喜欢学习,只喜欢看人家修自行车、修摩托车,后来上高中了就看人家修汽车。父母怎么教育也没有用。后来孩子没考上大学,便开了一个修理汽车的铺子——他好象有这方面的天赋,什么疑难故障都能修好,成了全城最有名的修车师傅,因此买了房、娶了媳妇,过的生活一点也不比那些考上大学的人差。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道路,这个道路家长可以引导、指点,但不可以强迫;这个道路,也不是学习成绩、班级名次决定的。所以再一次告诫现任学生家长以及即将成为学生家长的兄弟姐妹:如果孩子学习很好,那就让他保持发扬吧;如果学习一般,能帮就帮一下,帮不上,也不要强求。
孩子有一个快乐、健康的人生才是最宝贵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2-7-9 09:37:25 | 只看该作者
说得太好了,这样的父母是孩子的福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72|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01:50 , Processed in 0.077458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