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1179|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案例分析:知识学习贪多就会嚼不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6-25 11:33: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按:本文是对《实战模拟:孩子在幼儿阶段认多少字好?》的总结。感谢各位朋友的参与,很多评论写的非常好,对本文的完成提供了N多帮助,谢谢啦!
  
  场景:前不久,遇到一个3岁的小侄子,他属于易养型孩子,非常聪明、乖巧,对文字也很敏感,只是在读书、讲故事,以及随机看到易学的字就说的情况下,小小年龄已经认识二、三百字了,且对认字非常有兴趣。对此,你是怎么看待这个情况?
  
  井中月解答:
  前不久,我遇到一个3岁的小侄子。这孩子属于易养型孩子,非常聪明、乖巧,说话逻辑很好,和成人对话基本可以按照前后逻辑和因果关系来回答,语速控制也恰当。这说明孩子在语言上比较有天赋,多少有点让人羡慕和嫉妒!
  
  另外,这个侄子对文字也很敏感,在家长并没有专门去教,只是在读书讲故事,以及随机看到易学的字就说的情况下,小小年龄已经认识二、三百字了。最有意思的是,他还非常愿意写字。比如,在一起吃饭等菜的同时,这侄子自己拿手指蘸杯子中的茶水,在桌上写自己认识的字。对此,我倒是建议别大量教孩子新的生字了,而是要想方设法地让孩子熟练掌握已学的汉字,否则孩子很难从中找到学习的乐趣。
  
  曾经有个报道说,早识字对幼儿的智力发育是很有影响的,并能提高孩子的智力。我不知道这是那个专家研究的,也不知道有没有经过长达十几年的长期跟踪,且排除其他非识字的干扰因素,否则你如何证明早识字有很大好处?对此,我很清楚的是,没有见那个国家,不管是西方还是东方,把孩子的知识学习和入学年龄提前了。
  
  对于婴幼儿来说,由于孩子的脑部发育没有完成,他们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感知为主,更多的培养和教育,是通过对成人的模仿,完善其人格和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学会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欲望管理。所以,以间接经验为主的知识学习,不是这个阶段的主体。超越孩子接受能力的灌输,不符合孩子的天性,只能指望孩子死记硬背!
  
  从父母的心态来说,为了所谓的不输在起跑线上,听信商家把识字、背唐诗、学英语等当成早教宝典,还冠上发掘孩子的“天赋”之名,表面看是为了争夺优势资源,但更多是在传递自己内心的不安与对未来的焦虑。超越孩子生理、心理发展的认知,都是不恰当和过分功利的做法,也会影响到幼儿的生活习惯养成和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不输在起跑线的教育模式,是违背自然的抢跑教育,是某些商家为了自己的利益,完全忽视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只是满足了家长的虚荣心!最好的教育,是适合孩子发展的教育,不同阶段都有其认知特点,违反孩子生理、心理发展规律的教育,无疑是对孩子的摧残!拔苗助长虽然可获得超出预期的短期效应,可最后往往是颗粒无收!参见《你带着孩子抢跑,未来未必得第一!》。
  
  某些父母为了使自己的孩子处于“领先”地位,过早让孩子认字,甚至不惜物质引诱或武力强迫。虽然孩子在“照存”下,能记住不少生字,可这种在压力下的学习,他们不会认为学习是自己的事情,也会认为学习不是享受而是苦差事。等到孩子真正入学,由于老师传授的内容几乎都知道,孩子又拿高分,其吃老本的情况会掩盖许多学习上的问题。参见《教养坏习惯:孩子学习和物质挂钩》。
  
  有朋友会说,难道在入学前一个字也不教?答案当然是“否”,教育不是绝对的,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同时,教育也要走在孩子的发展前面。比如,如果孩子以前未认字,但到了入学前为了幼小衔接,就需要教孩子认一些字。让孩子逐步适应间接经验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否则真的难于跟上几乎和直接体验无关的小学学习。
  
  让幼儿适当的识字是可以的,但父母必须知道的是:
  
  第一,让幼儿识字,只是对未来入学后的间接经验学习做铺垫,绝不是提早进行智力教育,那怕是孩子在语言文字方面是极其敏感。幼儿的学习重点是习惯养成和情绪管理,同时在兴趣的引导下,以动作体验和游戏模仿为主导进行直接经验学习。所以,认字不是幼儿学习的主体,不能因为孩子有兴趣学,就占用孩子其他类型学习的时间。
  
  第二,让孩子识字,兴趣是基础。父母要跟随孩子的兴趣,利用生活场景和游戏的方式,逐渐培养孩子对字的兴趣。让孩子在故事、真实情境和生活细节中学习认字,远比采取所谓的识字卡片要有效的多。他们不仅把字与实物对应,在掌握字的意义同时,也学习了审美、分类、对比、物质属性等各方面知识,可以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训练记忆方法。参见《为何儿童教育贵在养趣?》、《为何儿童教育贵在养趣(续)》。
  
  如果幼儿对识字没有兴趣,或小时对文字不敏感,那就别强求孩子认字。强迫学习是一种非常不好的学习方式,这样训练出来的孩子,只会死读书,未来很可能会厌倦学习和形成子的反抗性。所以,父母要学会等待,而是要等孩子生理、心理相对成熟一点,再利用孩子兴趣广泛的特点,进行巧妙地引导和适度的刺激,使孩子对文字产生兴趣。
  
  第三,幼儿认字并非越早越好。低龄幼儿所看到的字,多以图像照存的方式来认识。而真正有意义的对认字有概念,和实际意义能对应上,绝大多数孩子要到4岁以上。过早的识字,多是依靠死记硬背。所以,每个孩子在每个阶段都有其内在的发展规律,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什么时候对字敏感就可逐步引导,此时再识字会事半功倍。
  
  例如,某些对文字敏感的孩子,在4岁以前就认识了近千字,父母和老人很以此为骄傲,常当着外人让孩子“读”字。对这些孩子来说,他们只是“记”住单个字形和字音的关系,并非真正的理解,特别是常用字组成的词组。如果单独给孩子一个简单句,问其是什么意思,孩子除了能读出来以外,很难告诉你确切的意思。这样认字,不学也罢。
  
  第四,幼儿识字绝不是认的越多越好。对幼儿的间接经验教育,决不能贪多,要追求质量不求数量。就算孩子认的几千个汉字,如果忽略文字背后的含义,不会融会贯通地使用,学了也是白学。所以,对孩子的知识教育,要以点带面,让知识串联起来成为一个整体,并主动地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这不仅让孩子记忆深刻,也增加学习动力和兴趣。
  
  例如,父母选择一个或多个孩子认识的字,进行组句和编故事。比如,让孩子在一句话中多次使用“头”字,如说“那头猪头顶有黑毛”。或是选用“口”、“山”、“风”等常用字来编一句话,许多字词在玩的过程中就会说、会认、会用了。这样的结果是,孩子不仅有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其记忆力、理解力、想象力都得到了锻炼和发展。参见《让孩子在生活中“见”到成语》。
  
  第五,父母要知道,孩子在幼儿期是有许多敏感期的,认字只是其中之一。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同时把孩子对某些事物的敏感,巧妙地结合到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某些孩子天生对“字”很敏感,喜欢把字当成画来认,他们实则是对图像敏感,但这并不妨碍可以引导到认字上。
  
  例如,父母可采取绘画的方式,以字变画。中国汉字来源于象形文字,最早出现的甲骨文和图画没有本质的区别。所以,如果家长对此有一定的研究,可以把字进行适当变形,接近生活中的实际代表物,甚至可以组成一幅画。这实际上,是让孩子从词源上认识一个字了,在培养美感的同时,也能掌握字的结构。当然,这种方法同样适合文字敏感的孩子。
  
  第六,让幼儿识字,不能为认字而认字。如果家长把识字当成一项学习任务,每天定时、定量的学习,就算孩子对文字敏感,但这种枯燥的学习方式会磨平孩子的学习兴趣。在孩子身心发展未成熟以前,强行按照正规教学模式教孩子认字,孩子就会把学习和不愉悦结合起来,这就是学龄孩子厌倦学习的重要原因。既然读书无趣的,自然孩子不催促不学。
  
  所以,让幼儿识字,不管孩子对文字是否敏感,都讲究要采取多种与生活结合的教。比如,带孩子去超市,孩子看到五颜六色的招牌、商品包装、广告,可以对孩子感兴趣的商品进行指读。或给孩子讲绘本时,点读书名。当然,见到孩子可能认识的字,也可以问孩子这是什么,比如,让孩子读路牌知道回家的路。这些都是一种很好的生活学习方式。
  
  第七,让幼儿识字,一定要注重质量而不是数量。孩子不是单独认识一个字,教学就算完成了。如果孩子不明白所认的字基本意思,如何能正确利用已知字进行组词,以及区分相近的字?此时,不太建议继续教孩子新的生字。而要利用幼儿最喜欢的游戏方式,巧妙地将孩子所知字串起来,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进行学习。下面我井中月举两个小例子,大家可以参考。
  
  例一:采取游戏的方式,以字组词。比如,教孩子认识“口”字,一般家长只说明是嘴巴的意思。其实,可以通过游戏方式,让孩子说出生活中含有“口”字的词,就像妈妈说“口袋”,孩子说“入口”,等等。这样,孩子既能理会强大的汉字组词功能,也能在兴趣的基础上加深记忆。这对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懂得字与字联系,字的用法很有帮助。
  
  例二:采取游戏的方式,以字变字。比如,教孩子认识“口”字,一般家长只说明是嘴巴的意思。其实,可以通过游戏方式,让孩子添加笔画变成另外的一个字,就像“口”字加一划,可以是“日”、“中”等,加两划,可以变成“田”、“目”、“由”、“甲”、“电”、“旧”、“囚”、“叶”等。这能增加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识字充满乐趣。参见《培养爱学习孩子之发散性思维》。
  
  第八,让幼儿识字,最重要的是与生活结合,把间接经验变直接经验。语言和文字,都是知识学习的基础工具。让孩子学以致用是关键,这既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也在使用中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在运用上,可以带孩子去超市前,让孩子先口述清单,父母记录后让孩子确认;或通过字条玩寻宝游戏;或讲绘本时,孩子读一句、家长读一句,等等。
  
  总之,教孩子认字,最好的方法就是在快乐游戏中学习,追求学习质量而不是数量。当孩子通过思考,把所学的知识进行横向联结,知识能复用就是效率最大化。这样孩子虽然在认字数量上并不是很多,可扎实的基本功让孩子获得良好的学习方法。等孩子入学以后,遇到许多不认识的生字,能按照已内化的学习方法,快速掌握并获得好成绩。(作者:井中月,一个懂得尊重他人的人)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Martina-Mm + 10 + 10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2-6-25 13:41:46 | 只看该作者
说的也是,呵呵。孩子都是这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2-6-25 14:50:3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井中月 于 2012-6-25 11:33 发表
  如果幼儿对识字没有兴趣,或小时对文字不敏感,那就别强求孩子认字。强迫学习是一种非常不好的学习方式,这样训练出来的孩子,只会死读书,未来很可能会厌倦学习和形成子的反抗性。所以,父母要学会等待,而是要等孩子生理、心理相对成熟一点,再利用孩子兴趣广泛的特点,进行巧妙地引导和适度的刺激,使孩子对文字产生兴趣。


我家孩子就是个对文字不敏感的例子,而我自己又特别推崇以儿童为本位的教育法则,在孩子六岁前,更多是把自己当成个细心的观察者,并时刻聆听孩子内心的真正需求。注重的是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生活自理能力,情绪控制能力,求知欲、好奇心等方面的培育和养护。在大班时,对孩子认字曾引导过,发现孩子可以接受,但兴趣不大就没坚持下去。

现在上了一年学,也许有些经验可以给后来的父母们一些借鉴。(当然这完全是我个人认为的经验啦)

1。学前识字少,开始两三个月大人孩子压力会非常大,尤其是大人很容易焦虑。为了减少可能会有的焦虑,建议家长还是在孩子大班时,至少提前半年用井版上述提到的方法引导孩子适当认字。
2。由于我们学前没有进行任何的具体知识学习,孩子的求知欲、好奇心保护的特别好,她爱上学,喜欢做作业,到一年级下就基本能在放学后自己先做完作业了。
3。现在学校在识字、写字方面力度挺大的,其实只要跟上学校的步子,一年下来孩子也能自主阅读了。如果家长孩子不怕开始时承受的压力,选择怎样的路径都不重要,关键是要保护好孩子的学习欲望。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井中月 + 5 + 5 可以再延伸一下,既孩子就是没有兴趣,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2-6-26 11:33:08 | 只看该作者
"最好的方法就是在快乐游戏中学习"

尤其是对男孩子来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2-7-4 14:49:25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我现在不纠结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2-7-4 23:00:1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 帅帅妈2008 的帖子

不纠结不代表不引导,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2-7-9 14:59:20 | 只看该作者
都希望在快乐的游戏中学习,可是有点难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56|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9 11:14 , Processed in 0.081537 second(s), 3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