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59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湖有多少桶水取决于桶的大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6-20 10:21: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今天还是先说一个在网络上看到的老故事,看看大家有什么体会。大家看故事虽然轻松,但也需要从中发现你所需要的东西,比如儿童教育:
  
  一天,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和他的学生到郊外散步,当他们来到湖边时,苏格拉底突然心血来潮,问身边的学生:“你们谁能说出这湖里有多少桶水?”学生面面相觑,答不上来。
  
  过了一会,学生开始你一言我一语地争论起来。有人说这湖太大了,根本无法用桶来度,所以湖水有无数桶;有的说,我们可以利用数学知识计算出湖的体积,然后除以桶的体积就可以算出有多少桶水了。面对学生们的回答,苏格拉底只是微笑着摇头。
  
  这时,一直沉默不语的柏拉图说道:“其实这个问题挺简单,湖里到底有多少水那就要看桶是什么样的桶。如果是和湖一样大,那湖里就只有一桶水;如果桶只有湖的二分之一,那湖就有两桶水;如果桶只有湖三分之一,那湖里就有三桶水;如果……”听了柏拉图的回答,苏格拉底满意地笑了。
  
  湖里水的桶数取决于桶的大小,转换一下问题的视角,便可以找到问题的答案,我们不得不称赞柏拉图的智慧。柏拉图的高明之处在于他看到了桶可以有大有小,而苏格拉底的其他学生的头脑中却固守在桶的思维定势之中,他们心中的桶是一成不变的,因而解决问题的思路也走向了僵化的地步。
  
  故事我复述到这里,也就结束了。不知道大家看完,有什么体会?我井中月想,许多人看完这个故事,体会可能比我还深,而且会有多种的体会。说到儿童教育方面,这个故事也是很有启发的,比如,对于孩子的评价,我们需要多几把尺子,需要不同的评价方式,评价的尺度不同,你将得到的结果大大的不同,你的教育观也将随之而改变。
  
  许多家长和老师在评价孩子时,很喜欢套用大家都喜欢的“好孩子”标准。比如,谁都喜欢学习认真、能主动学习的孩子,还要孩子诚实、守信、听话、有创造力、想象力等等,甚至同时要求孩子勇敢、善于交往、能与人合作,这岂不是把天下所有人类可能具备的美德,都在一个孩子身上体现?如果真有这样的孩子,那会是什么样的人?参见《冤狱和培养“公认”的好孩子》。
  
  这个世界没有完人,自古就找不出一个十全十美的人物来。这个道理是人都会明白的,可为什么一到自己孩子身上,就非要什么好的素质都具备?我想,父母为孩子设计一个自己永远都达不到的目标,是不是过于“贪婪”了?所以,不管自己孩子是什么样的孩子,有多少比不过其他孩子的地方,能接纳、认同孩子的父母才是好父母!参见《案例分析:不完美的父亲才是真正好父亲》。
  
  同样的道理,既然每个人都有缺陷和不足,那一定也会有别人羡慕的优良品质。孩子都可以说是优秀的,关键之处是父母能不能发现孩子的长处,并通过鼓励发扬光大。这也是考核父母是否是合格父母的重要标准。在故事中,柏拉图多少有一点“取巧”,但这也可以说明,看待一个事物,你所采取的角度不同,多一些衡量尺度的标准,同样的孩子或同样的行为,你就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
  
  比如,你的孩子在学习上,从小成绩就是一般般,可是他却对手工充满兴趣,能自己做出许多成人都难以完成的东西。如果家长和老师按照好孩子的标准去衡量孩子,很可能说这样的孩子太贪玩了,心思根本就没有放到学习上,以后考不上名牌大学。可是,少有人会想到,这个孩子其实是很牛的,发展和引导的好,也许就是下一个“大师”!
  
  所以,父母在教育自己的孩子过程中,要从常规“好孩子”的思维定势中跳出来,按照你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制定属于他自己的“好孩子”标准。同时,家长也要仔细观察,发现孩子的学习类型,并针对性地提供支持和帮助,使孩子具备的优良品质,能得到进一步发展。也只有这样,父母才会发现自己的孩子也是优秀的,是值得骄傲的。参见《父母要抛弃自己的思维惯性》。
  
  好的教育,一定是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工业化的教育,只是一种生产“标准件”的教育模式,很难培养出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孩子来,未来孩子在竞争中不会占到便宜。而统一的标准在育人方面,是无法做到因材施教的。所以,面对更多的社会分工和复杂的社会人才需求,父母要多给孩子一点空间,并用多种尺度考核,这样才能让孩子超越自己。参见《没有一种草是不会开花的》。(作者:井中月,一个懂得尊重他人的人)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Martina-Mm + 10 + 10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2-6-20 11:16:54 | 只看该作者
比如,你的孩子在学习上,从小成绩就是一般般,可是他却对手工充满兴趣,能自己做出许多成人都难以完成的东西。如果家长和老师按照好孩子的标准去衡量孩子,很可能说这样的孩子太贪玩了,心思根本就没有放到学习上,以后考不上名牌大学。可是,少有人会想到,这个孩子其实是很牛的,发展和引导的好,也许就是下一个“大师”!


嘿嘿,我家姑娘就是从小特别爱做手工,家里不用买什么玩具的,废包装纸、包装盒都留着,她自己能做出很多有趣的东东来。而且做的时候特别专注与享受,没准以后也能成“大师”?偷着乐,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674|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9 21:19 , Processed in 0.102988 second(s), 3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