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933|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不浪费一个苹果与共享教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6-13 10:11: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今天还是先说一个在网络上看到的老故事,看看大家有什么体会。大家看故事虽然轻松,但也需要从中发现你所需要的东西,比如儿童教育:
  
  有一个中国家庭有三个儿子,有一回亲戚送给他们两筐苹果,一筐是刚刚成熟的,还可以储存一段时间;一筐是已经完全熟透的,如果不在三天内吃掉,就会变质腐烂。父亲把三个孩子都叫过来,说:“孩子们,你们说选择怎样的吃法,才能不浪费一个苹果?”
  
  大儿子说:“当然是先吃熟透了的,这些是放不过三天的。”父亲显然不满意大儿子的建议。“等我们吃完这些后,另外的那一筐也要开始腐烂了。这样一来,我们吃的始终不是新鲜的苹果。”
  
  二儿子又想了想,说:“那就应该吃刚刚成熟的那一筐,先拣好的吃吧!”“如果这样,熟透的那筐苹果不是白白浪费了吗?你不觉得可惜吗?”
  
  父亲一边训斥二儿子的冲动,一边把目光转向了小儿子,“你有更好的办法吗?”
  
  小儿子微微思索了一下,说:“我们最好把这些苹果混在一起,然后分给邻居们一些,让他们帮着我们吃,这样就不会浪费一个苹果了。”父亲听了,满意地点点头,笑着说:“不错,这的确是个好办法。那就按你的想法去做吧。”
  
  爱是一种给予,只有无私地付出,才能收获到快乐和幸福。用你的爱心去关爱你身边的每一个人,你会有很多美好的收获,你会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心存爱心的人,也一定会有很多的朋友,一定会在人生道路上得到更多的支持和帮助,也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故事我复述到这里,也就结束了。不知道大家看完,有什么体会?我井中月想,许多人看完这个故事,体会可能比我还深,而且会有多种的体会。说到儿童教育方面,这个故事也是很有启发的,比如,当你或孩子在生活中有许多闲置的东西,你们都会如何进行处理?或者说,你们在某方面比较富裕,你们会分享给其他人?
  
  许多父母都很头疼自己的孩子很“独”,希望孩子能有爱心。可实际上,没有人仔细去想,孩子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如果父母自己就是一个“吝啬”的人,或者是家长太以孩子为中心,指望孩子能在人前做的很好,几乎是不可能的。在孩子的品行教育上,任何的大道理都不如父母的示范作用好,什么样的原件就有什么样的复印件。参见《想做“好妈妈”请先检视自己》。
  
  人,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很自私的动物。我井中月从来就不相信这个世界有大公无私的人,人做好事都是指望回报的,只是这些回报有可能是精神上的,甚至是弥补自己过去在精神上的欠缺。比如,你为某个治不起病的孩子,捐献了手术费,从某种程度上,你确实根本没有指望这个家庭能还钱,但你看到孩子能摆脱病魔,也就获得了精神上的愉悦。
  
  另外,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人们在与他人分享或自己在做好事时,其实是期望自己遇到类似情况时,别人也会这样帮助自己。这就是人际交往中的黄金法则,即象你希望别人对待你那样的对待别人,而不要期望别人象你对待他那样的对待你。所以,这个世界没有不带功利性的分享,教育孩子也不能只让他们付出而得不到回报。
 
  培养孩子学会分享的最好时期,基本是在幼儿阶段。而幼儿的所有权概念刚刚建立,再加上幼儿只对直接经验认知有较清晰的认识,故“孔融让梨”对孩子是一种两难选择,父母最好不要这样做。比较恰当的做法,是在自己示范下,让孩子把分享和做好事,是与自己的愉悦,而非与父母的愉悦紧密结合起来,孩子才能建立较好的回报认知。
  
  比如,朋友给你一块巧克力,你没有舍得吃,而是带回家给孩子吃。但这绝对不是分享教育,而是独享教育。比较恰当的是,你应该与孩子一起吃,并尽可能把你的心情告诉孩子,也让孩子明白一块巧克力可以让两个人都开心。这样,当某天冰箱中只剩一根雪糕的时候,就是教育孩子分享的好机会了。当然,初期故意问孩子要而真吃也是很有必要的。参见《教养坏习惯:别让好孩子被你“逗”坏了!》。
  
  另外,父母在做分享教育时,有两点需要特别注意:一是千万别和物质奖励挂钩,否则起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比如,不能孩子送给你一块糖,你就奖励孩子多块,这种经历很快能让孩子明白怎么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多少有一点过度社会化了。二是孩子分享给你东西,不能只夸奖孩子而不要实物,否则孩子会以为这就是真正的分享。参见《教养坏习惯:孩子学习和物质挂钩》。
  
  最后顺便说一下,这个故事可能是某人为了阐述自己的某个观点,而编造出来的故事,但它也确实告诉我们了一些有用的道理。另外,小儿子的做法虽然好,可也不是唯一的解决方法,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多想想,呵呵。(作者:井中月,一个懂得尊重他人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2-6-14 14:13:38 | 只看该作者
要在利己和利他之间取一个合适的平衡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2-6-14 15:45:38 | 只看该作者
这种教育在美国根本不用专门谈,捐赠的风气很盛,分享的气氛很浓。孩子的东西,我会时常捐给幼儿园。而孩子也会每天拿些东西分给小朋友。

所谓人都很自私,我却不能完全同意。不知什么原因,我的孩子从小就喜欢把自己的吃的玩的分给别人。以前小的时候话都说不了,就要喂小朋友水果吃。想着她的自主意识发展慢,等着她长大成熟。现在3岁来了美国,更是超级喜欢分享,分东西给爸妈,小朋友,老师,自己就说自己喜欢分给别人。

到了3岁是否还是由于年龄太小而没有表现出很独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2-6-14 22:43:3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mtryshy 于 2012-6-14 15:45 发表

所谓人都很自私,我却不能完全同意。不知什么原因,我的孩子从小就喜欢把自己的吃的玩的分给别人。以前小的时候话都说不了,就要喂小朋友水果吃。想着她的自主意识发展慢,等着她长大成熟。现在3岁来了美国,更是超级喜欢分享,分东西给爸妈,小朋友,老师,自己就说自己喜欢分给别人。

到了3岁是否还是由于年龄太小而没有表现出很独呢?



三岁看大,三岁时懂得分享,应就是能分享的孩子了。

我女儿也是从小懂得分享的人,至今依旧如此。我自己的经验:

1。从小把孩子当独立的人,给与足够的安全感。好吃的东西家人一起分享,家里来了客人,让孩子参与招待。记得孩子一岁半左右那年的春节,家里来了客人,我们总是鼓励女儿将糖分给大家吃,孩子在大家的称赞中体验到了给与的欢愉。

2。从小物权跟她界定好,她的东西我们不擅作主张处理,哪怕是她留下的垃圾。记得两岁左右她特别迷恋剪东西,最爱将广告商品目录中的物品照片剪下后,当宝贝收起来。那阵子家里总是洒满纸片,零乱不堪。每次收拾,都得一一问过哪些可以扔。

3。从来不使用物质奖励。要买什么东西都是因为需要或喜欢,不跟任何行为挂钩。如果一起去商店,她看中了什么,我们会问她理由,如认为是合适需要的,会买下来,如认为不合适或不需要,只要说明理由,她会毫不犹豫地放弃。在这物欲横流的当下,我们很谨慎。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井中月 + 5 + 5 做的不错,呵呵。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86|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9 21:17 , Processed in 0.091237 second(s), 3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