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220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孩子偷钱背后原因简析(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6-8 17:08: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书接上回,有位妈妈说自己的孩子已经有偷钱的习惯,总期望能改正孩子这个不良行为习惯。想治病是说明发现了孩子的病症,但如果排除了父母自身的问题,就要在细致观察孩子的基础上,分析是孩子受到什么样的影响而导致会去偷钱。参见《点评一位妈妈教育孩子的方式》、《孩子偷钱背后原因简析(上)》。
  
  不能否认,有不少父母对孩子的品行教育抓的很紧,而自身也在这方面做得不错。只是在教育孩子的细节上,可能由于一些小问题没有做好,可能会使孩子出现一些行为偏差。同时,学龄孩子已经进入一个半开放的社会,他们必然受到身边小伙伴的影响。如果再加上现今孩子接收信息大,社会环境中的不良风气也会对孩子有影响。
  
  从孩子自身和社会影响的角度来看,孩子偷钱可能的原因有:
  
  孩子偷钱最大的原因是想满足家长不认可的那些欲望,比如买零食、小玩具、给同学送生日礼物等。但有意思的是,这些需求孩子或多或少都和家长提过,只是父母出于某种原因断然拒绝了。所以,孩子知道自己再提,也是白搭,为了获得在小伙伴面前的“尊敬”或“钦佩”,只好采取偷的方式。此时的偷钱虽然严重,但也仅是其他问题的表象。参见《教养坏习惯:说太多的“不”》。
  
  孩子的物主权不清晰,极大可能会导致孩子“偷钱”。如果从小没有对孩子进行物主权训练,孩子会认为家里的东西都是可以拿的,只有拿别人的东西才叫“偷”。所以,孩子经常没有得到许可就拿父母的东西,且又没有纠正,或是父母随意拿孩子的东西,认为都是自己买的无所谓,这就让孩子分不清所有权的概念,“偷”钱也很正常。参见《关于小孩的物质教育》。
  
  某些孩子的占有欲很强,偷钱或偷东西只是为了满足对物质的强烈占有欲望。比如,孩子看到其他孩子拿一个玩意来炫耀,而自己没有就感到自尊心受到伤害。于是,他在向父母提出要求被拒绝以后,或家长也不能满足自己的要求,有可能会偷钱也买类似的东西,甚至是更高一档的东西,回到小朋友面前展示和炫耀,以获得所谓的心理平衡与自尊心。参见《别让物欲玷污孩子自然天性》、《教养坏习惯:以孩子为中心》。
  
  孩子偷钱,特别是由于安全感不足的孩子,久而久之会形成病理性偷窃。这是一种反复出现,且自身不能遏制的偷窃冲动,偷的目的不是个人所需,他们追求的是偷窃前的那种紧张感积聚,以及偷窃成功后的满足感。为此,他们会故意增加偷钱的难度来增加快感。但这种情况较少见,其解决方法只能去找心理医生咨询和纠正。
  
  对某些延迟满足训练不足的孩子,也可能出现偷钱行为。孩子想要东西是很冲动的,如果提出要求被及时满足,就感到很愉悦。但若父母说等等再买的时候,孩子感觉被挫败,此时父母没有跟上适当的认同和共情的话,孩子在不能良好控制自己欲望和学会等待的情况下,就会想办法偷钱来及时满足自己。参见《提高篇:不恰当延迟满足教育》、《实战篇:怎么做延迟满足教育》。
  
  某些孩子偷钱买东西,是出于交往的需要。在不少经济或社会地位相当好的家庭中,家长整天“忙”,对孩子充分满足物质条件但内心关注较少,也怕孩子受到其他坏孩子的影响。孩子缺少玩伴,不太会与同龄人进行交往。于是,这些孩子为了吸引别人的注意,便会偷钱买东西送人,来换取感情或注意,换取对自己的友好与“尊重”。参见《孩子未来成功基础是人际交往》。
  
  孩子偷钱也可能是出于攀比心理。比如,孩子之间在闲聊或玩耍中,会比较玩具、用品、零食等,当某个孩子说自己有这个,孩子也会不甘示弱地“吹牛”说自己也有。于是,其他孩子就要求展示。为此,孩子为了不失去自己的面子,回家偷钱去买。但这种情况的出现,其根本在于家长自己比较“好面子”,孩子只是模仿而已。
  
  对于某些已有零花钱的孩子来说,家长给零花钱的方式不恰当,也会造成孩子偷钱。比如,父母没有遵循循序渐进的方法让孩子逐步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则孩子比较容易养成花钱大手大脚的消费方式。这样的孩子过多考虑自己的欲望,缺乏对钱的正确理解。所以,当孩子有欲望而又没有零花钱时,向父母要求“追加”无果就会去偷钱。参见《案例分析:给孩子零花钱方式优劣对比》、《案例分析:孩子零花钱与正确金钱观》。
  
  有一种特殊情况是,孩子偷钱是被迫的,即孩子很可能受到其他孩子的指使或胁迫。在孩子的交往中,他们可能会遇到一些比自己强势和行为不当的孩子,出于保护自己的需要,就会满足那些孩子的不合理要求。特别是当孩子比较隐晦对父母说了,但父母没有认真倾听和认同其情绪,这就使孩子无奈之下只好采用自己也认为不好的方式。参见《案例分析:当孩子被别的孩子欺负》。
  
  另外一种特殊情况是,孩子习惯性偷钱是一种社会化经验的学习。即孩子通过偷钱满足自己的欲望和可能的惩罚进行对比,感觉性价比很高,或每当孩子即将受到父母惩罚时,总能寻找到一个“保护伞”逃避所应该受到的惩罚,比如爷爷奶奶进行包庇。所以,孩子知道偷钱的“后果”完全可以承担,有恃无恐地一次又一次的违反规定。参见《立界线别忽略祖辈死角》、《惩罚目的是让孩子害怕后果?》。
  
  对于有些父母担心孩子偷钱是跟其他孩子学的,这种情况确实存在但发生几率较少。这是因为一般孩子从家里私自拿钱,知道未经过允许是不好的事情,很少对其他孩子述说,并不会当作一件可以炫耀的事情。所以,只要未发展到偷外人的钱财,从本质上讲孩子还是属于小毛病,有一定的罪恶感和耻辱心,可以及时纠正。参见《孩子成长要有适当的罪恶感》、《让孩子认识错误比惩罚更重要》。
  
  上面有零零碎碎说了许多,但我依然感觉还有许多原因未能涉及。所以,当孩子出现偷钱行为,家长不能把孩子的这种行为,直接等同于成人的偷窃行为。此时,打骂和训斥尽管可以管一时,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父母第一位的是要做到和保持冷静,切忌不要当着外人的面来处理这件事和事后总翻孩子的旧账,同时也要问问自己:孩子到底为什么会这样做?他的这种行为传达了什么?参见《揭穿孩子的“谎言”有技巧》。(作者:井中月,一个懂得尊重他人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58|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9 21:20 , Processed in 0.071090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