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叫当事人过来了解了具体情况,于是说她其实是一要个很好的孩子,但有时却实不太懂得做人,如果她做的不好了,欢迎同学们找我的电话,于是把电话写在黑板上,同学们都高兴的说好啊。然后说她以后要懂得分寸,玩什么都不要太过火了,跟同学再道一次歉吧,她点头却说不出口,我说同学们给她一次机会,谁都会犯错,平时她在校很有责任心的,她会变得越来越好的,又对男同学说,以后同学们跟你玩,你不喜欢一开始就要表达出来,让同学知道你真的很不高兴,接着对女同学说,你见到不平的事站出来是对的,但以后口气要温和点,不要说话太冲,这样容易让人接受。
同学们都很认真的听,最后我让同学们要多宽容,互相学习,互相体谅然后就出来了。 从这段描述来看,您去了之后,您成了断案者和辩护者,为维护您的女儿说了很多,做了很多。 先说她“其实是个很好的孩子”,恕我直言,谁都认为自己是很好的人呢,您这个话说出去,立场不同的人,感觉肯定不一样。如果其他孩子被您这么一说就全服了,我倒会觉得很奇怪了。 再说孩子“有时实在不懂得做人”,这个别人听起来舒服了,您女儿大概要该不满意了。所以当您让女儿再次道歉,她就不肯说啦。强迫压服,谁肯呢? 您这时再让同学给她一次机会,算啥呢?谁都会犯错,但犯了错确不肯承认,怎么改呢?别人眼见她当面还不道歉呢,要相信她以后就会好,难哦! 至于后面您跟男同学女同学所有同学说的话,我觉得,如果您不是她妈妈,而是老师,可能孩子们还会过一过心,思考一下,但您的身份放在那儿了,难免让人有偏心自己女儿的感觉。他们当面是不可能跟您发生冲突的,但事后怎么对您女儿,那就难说啦——其实结果您也知道了不是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