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ciiwii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它] 这些小测试让你更懂自己的孩子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2-6-2 23:10:17 | 只看该作者
6用惩罚的方式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要把握好正确的时间点
但凡有点教育理念的人都知道,不问青红皂白抬手就打的体罚方式是不正确的。

【体罚的副作用】
1.        孩子在犯错后只想着怎么逃跑或是避开。

(图1)
体罚通常不会让孩子反省自己的过错行为,更多的时候会为了逃避体罚而假装表现知错的态度。
2. 因为害怕父母而产生不满。

(图2)
总是打孩子的父母,会让孩子因为觉得害怕而产生逃避的心理,有时也会产生反抗行为。
3.        攻击性变强。

(图3)
脑子中一旦形成做错事就要挨打的概念,在与别的孩子相处时,如果别人犯错或是不合他心意,他也会做出攻击行为。

很多专家都在讲体罚所带来的种种副作用,很多家长也认可了专家的观点。不过,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时候惩罚也是不可或缺的教育手段。

(图4)
怎么做才能最有效地管好孩子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2-6-2 23:15:33 | 只看该作者
一旦做错事,马上纠正

(图5)
如果想用惩罚的方式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要把握好正确的时间点,最好在这个错误的行为还处于正在进行中的时候。因为当下正在做的事和受到处罚的强烈冲击,会让孩子印象深刻。如果事情已经过去,想对孩子之前的行为进行纠正的话,
就要对孩子说清楚,究竟是因为他的什么行为而要受到惩罚。

惩罚的时候,要果断一些
声音大、力度强的惩罚往往比轻声细语来得有效果。

(图6)
但话又说回来,如果惩罚力度过大的话,就会变成我们刚开始提到的例子那样,起到反效果。

(图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2-6-2 23:22:04 | 只看该作者
当孩子做错事的时候,反复强调显然不是个好方法。

(图8)
当父母已经确定孩子知错了的时候,还揪着错误不放,反复强调孩子的错误,只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在遇到需要惩罚孩子的情况时,没完没了的唠叨、训斥和强度过大的惩罚都是不可取的方法。
如果真的需要通过处罚来指出、纠正孩子的错误,就要果断一些,马上让孩子意识到自己所犯错误的严重性。

惩罚也要讲究一致性

(图9)
如果想用惩罚的方式纠正孩子的某些行为,就要讲究惩罚的一致性。如果惩罚还是不惩罚都是看妈妈心情的话,时间长了,孩子在做一些可能会让大人生气的事情前,就学会了先看看妈妈的心情如何,再选择做出哪种程度的行为。

(图10)
在不惩罚的时间里,做一个温和包容的父母如果总是一副冷冰冰的面孔,在你对孩子生气的时候,提出的意见也很难被孩子接受。如果平时态度温和,生气的时候说的话,才更有可能被孩子接受。

(图11)
想想有没有其他的办法
其实,对孩子进行处罚,除了身体上的体罚以外,还有其他的方法可以管教孩子。
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暂停法”(time-out)。与家里其他人隔离开,到一个独立的空间好好反省一下自己的问题。

(图1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2-6-2 23:23:51 | 只看该作者
继续继续~~

[ 本帖最后由 ciiwii 于 2012-6-2 23:26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2-6-2 23:28:04 | 只看该作者
暂停法的时间控制在3~5分钟就好。过久的时间不但达不到反省的目的,还会因为太长时间处于被孤立的状态,人会变得愤怒。

(图13)
孩子在自我反省的时间内,家长不要继续指责或是冷嘲热讽,抑或一直说教个不停,这些都会妨碍到孩子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问题。等反省时间过了之后,再和孩子好好谈谈之前为什么会做出那样的行为,这个时候讲的道理孩子才能更好地接受。

另外,如果孩子犯错,可以马上禁止一些他平时很喜欢的活动,比如玩电脑等。等到反省之后再给予适当的补偿或是让他多玩一会儿的特权,这也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法。孩子不小心闯了祸,马上就想到用体罚来训斥孩子的父母,赶快学习学习吧。采用对孩子有利的其他惩罚方式来管教孩子才是最合格的父母哦。
采用弹钢琴、看书、学习等这些对孩子本身有益的惩罚方式来管教孩子是值得提倡的好方法,不过也要注意适度,否则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因此,最好不要轻易采取这样的方式来惩罚孩子。

讲清楚原因
很多时候,孩子犯了错或是做错了,父母只顾着马上对他们实行管教,甚至发怒责骂,而发火或是管教的原因却往往被忽视了。
所有教育手段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告诉孩子为什么这么做不对,以期帮助他们改正行为,让他们以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只有达到这个目的,家长们使用的手段才算是正确有效的。所以,当孩子犯错的时候,重要的不是要不要发怒或怎么发怒,而是应该告诉孩子他做错了什么,帮助孩子理解自己行为的不当之处。

(图14)
给孩子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

(图15)
当孩子犯错的时候,父母应该向孩子明确说明什么样的行为才是正确的。这样一来,孩子不仅了解了自己哪里做得不对,而且也知道将来该怎么做。这样也能有效地预防孩子总是犯同样的错误。

处罚,能管教孩子,也能毁了孩子!
请记住,处罚不是为了让父母去发泄自己的情绪,而是帮助孩子去理解自己行为的不足,然后教导他应该怎么去做的教育手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2-6-2 23:30:31 | 只看该作者
暂停法的时间控制在3~5分钟就好。过久的时间不但达不到反省的目的,还会因为太长时间处于被孤立的状态,人会变得愤怒。

(图13)
孩子在自我反省的时间内,家长不要继续指责或是冷嘲热讽,抑或一直说教个不停,这些都会妨碍到孩子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问题。等反省时间过了之后,再和孩子好好谈谈之前为什么会做出那样的行为,这个时候讲的道理孩子才能更好地接受。

另外,如果孩子犯错,可以马上禁止一些他平时很喜欢的活动,比如玩电脑等。等到反省之后再给予适当的补偿或是让他多玩一会儿的特权,这也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法。孩子不小心闯了祸,马上就想到用体罚来训斥孩子的父母,赶快学习学习吧。采用对孩子有利的其他惩罚方式来管教孩子才是最合格的父母哦。
采用弹钢琴、看书、学习等这些对孩子本身有益的惩罚方式来管教孩子是值得提倡的好方法,不过也要注意适度,否则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因此,最好不要轻易采取这样的方式来惩罚孩子。

讲清楚原因
很多时候,孩子犯了错或是做错了,父母只顾着马上对他们实行管教,甚至发怒责骂,而发火或是管教的原因却往往被忽视了。
所有教育手段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告诉孩子为什么这么做不对,以期帮助他们改正行为,让他们以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只有达到这个目的,家长们使用的手段才算是正确有效的。所以,当孩子犯错的时候,重要的不是要不要发怒或怎么发怒,而是应该告诉孩子他做错了什么,帮助孩子理解自己行为的不当之处。

(图14)
给孩子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

(图15)
当孩子犯错的时候,父母应该向孩子明确说明什么样的行为才是正确的。这样一来,孩子不仅了解了自己哪里做得不对,而且也知道将来该怎么做。这样也能有效地预防孩子总是犯同样的错误。

处罚,能管教孩子,也能毁了孩子!
请记住,处罚不是为了让父母去发泄自己的情绪,而是帮助孩子去理解自己行为的不足,然后教导他应该怎么去做的教育手段!

[ 本帖最后由 ciiwii 于 2012-6-2 23:31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2-6-3 23:21:56 | 只看该作者
7给孩子以正确的回应,可以改变孩子的性格和成绩
对他人的行为作出反应,也就是反馈,会对行为的实施者产生很重要的影响。我们也是这样的。只有通过别人的反馈,我们才能对自己的行为做出判断,才能知道自己究竟是犯错了需要纠正,还是可以努力做得更好。
我们可以将反馈大致分为四个方面。支持型反馈、纠正型反馈、虐待型反馈和无意识型反馈。
那么,不同的反馈方式又能产生怎样的结果呢?

(图1)
所谓的支持型反馈,就是通过称赞的方式来反复强调行为的正确性,从而达到强化的效果。这样一来,对方就可以确定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并且会满怀信心地将这种行为持续下去。

(图2)
纠正型反馈,是当你想纠正一个人的行为时,可以采取的一种方法。通过这样的方法,
让对方反省自己的行为。但要注意的是,如果方法不当,纠正型反馈会演变为虐待型反馈。

(图3)
虐待型反馈就是不根据行为本身做出评价,而是对行为者的人格进行攻击。
如同纠正型反馈中提到的,这样做的结果是,孩子虽然也发生了变化,却损害了孩子的自信,使孩子对自己的行为持否定态度。

(图4)
无意识反馈就是没有特意思考,只是自然的反应,对接受反馈的一方也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2-6-3 23:25:57 | 只看该作者
很多时候我们想给予对方支持型反馈,但结果往往什么影响都没有。在生活中,我们会表现出的主要的无意识反馈有以下几种:

(图5)

(图6)
像这样本来是想通过夸奖的方式,给对方以鼓励的反馈,但因为反馈得不够具体,所以效果就很不理想。
想要达到理想的效果,不妨试试下面的方法。

(图7)

(图8)

(图9)

(图10)
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孩子具体地知道自己的哪些行为才是正确的,从而朝正确的方向努力。
这个方法可以与纠正式反馈相结合。也就是说,当孩子改正了曾经被指出的错误行为时要给予夸奖,这就是正确地施行了支持型反馈。

(图11)
到底哪种方式才能起到长期有效的教育作用呢?
体罚的方式确实能在短期内起到明显的效果。一开始受到体罚时,孩子通常都会马上改正自己的行为,但如果长期、多次接受体罚,孩子会对父母产生恐惧心理,出现厌学情绪等诸如此类的反作用。而如果采用支持型反馈的方法,刚开始效果可能不是非常明显,但时间长了就会发现,这样的方法才是比较安全且行之有效的正确方法。

(图12)
采用支持型反馈法,可以正确、有效地指导孩子的很多行为。
但是,如果长期持续使用这种方法,孩子还是不断地犯一些屡教不改的错误,就要单独针对这些个别问题,找到具体解决办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12-6-3 23:31:39 | 只看该作者

(图13)

(图14)
采用这种方式所收到的效果是不是要比体罚、发火更好一些呢?

(图15)
如果是已经和孩子达成了约定,但孩子还是不听话,一直犯错误,那家长们要做的是找到孩子持续犯错误的原因,然后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图16)
生活中的大部分问题,都可以通过实施支持型反馈得到解决。所以,刚开始指导孩子的时候,就选择支持他作为第一步吧。
通过支持型反馈,纠正孩子的语言、行为,帮助他们把好的行为保持下去,立刻改正坏的行为。在关键时刻,也许您的一句话就会成为让孩子变得更好的原动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12-6-4 15:18:11 | 只看该作者
8怎样做才能让孩子拥有安全型依恋心理
孩子对他人的依恋,最初的模仿对象就是自己的父母,所以父母的依恋心理对孩子有很大的影响。
父母一般都会根据自己小时候的经历,来教育自己的孩子,孩子长大后再用这样的方式来教自己的下一代,如此反复。
因此,父母首先要了解自己,总结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利与弊非常重要。
特别是对自己受到过的伤害,当初自己的父母是如何对待自己的,现在又该用什么方法来对待孩子,多思考一下这个问题,然后找到更恰当的方法解决问题、避免孩子受到伤害,这是为人父母不容忽视的事情。

那么,我们先来测试一下您身上存在着哪种依恋心理,怎么样?
请仔细阅读下面的问答题,然后填上答案。
成年人依恋心理测试(Hazan & Shaver,1987)
1. 我很容易和别人打成一片,当我与周围的人互相依赖的时候,我觉得很踏实。
2. 我不害怕与人走得很近或是遭到背叛。
3. 与别人走得过近会让我觉得很不舒服。
4. 我很难完全地信赖别人或是依赖别人。
5. 对方热情的态度会让我感到不适,而且身边没有一个关系不错的异性朋友。
6. 我觉得我与周围人的亲密度并不如我希望的那样。
7. 我总认为对方不是真的爱我,一旦他不在我身边,我就会觉得不安。
8. 我想和大家融为一体,但我的这种要求却常常把周围的人吓跑。
在这个测试中,选1、2的属于安全依恋心理,
3、4、5属于回避依恋心理,
6、7、8则属于抵抗、混乱型依恋心理。
现在,你能确定自己属于哪种依恋心理了吗?

请你回想一下,你的父母在你小时候是怎么对待你的,而又有哪些地方让当时的你觉得不舒服,然后再想想看,你现在应该怎么对待你的孩子。当初影响过你的那些问题,是不是在孩子身上重复上演?
只有父母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让孩子建立健康的依恋心理。

依恋心理与人的性格,以及之后所养成的应付社会的能力都有着很紧密的联系。
心理学家爱因斯沃斯(Mary  Ainsworth)进行了一项著名的实验,
这个实验被称为“陌生情境实验”(strange situation)。
从对婴儿和母亲的研究中界定了亲子关系的基本类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91|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16:21 , Processed in 0.108343 second(s), 29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