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972|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三道门”和儿童教育精髓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5-23 11:29: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今天还是先说一个在网络上看到的老故事,看看大家有什么体会。大家看故事虽然轻松,但也需要从中发现你所需要的东西,比如儿童教育:
  
  从前有一位王子,他在踏上人生旅途之前,问他的老师——释迦牟尼佛:“我未来的人生之路将会是怎样的呢?”
  
  佛陀回答说:“你在人生之路上,将会遇到三道门,每一道门上都写有一句话,到时候你看了就明白了。在你走过第三道门之后,我会在第三道门的那边等你。
  
  于是,王子上路了。不久,他遇到了第一道门,上面写着:“改变世界。”王子想:我要按照我的理想去规划这个世界,将那些我看不惯的事情统统都改掉。于是,他就这样去做了。
  
  几年之后,王子遇到了第二道门,上面写着:“改变别人。”王子想:我要用美好的思想去教化人们,让他们的性格向着更正确的方向发展。于是,他就这样去做了。
  
  又过了几年,他遇到了第三道门,上面写着:“改变你自己。”王子想:我要使自己的人格变得更完美。于是,他就这样去做了。
  
  后来,王子见到了释迦牟尼佛,他对佛陀说:“我已经经过了我生活之路上的三道门,也看到门上写的启示了。我懂得与其改变世界,不如改变这个世界上的人;与其去改变别人,不如改变我自己。”
  
  佛陀听了微微一笑,说:“也许你现在应该往回走,再回去仔细看看那三道门。”
  
  王子将信将疑地往回走。远远地,他就看到了第三道门,可是,和他来的时候不一样,从这个方向上看过去,他看到门上写的是“接纳你自己”。王子这才明白他在改变自己时,为什么总是处在自责和苦恼之中:因为他拒绝承认和接受自己的缺点,所以他总把目光放在他做不到的事情上,而忽略了自己的长处。于是,他开始学习欣赏自己、接纳自己。
  
  王子继续往回走,他看到第二道门上写的是“接纳别人”。他这才明白他为什么总是满腹牢骚,怨声载道:因为他拒绝接受别人和自己存在的差别,总是不愿意去理解和体谅别人的难处。于是,他开始学习宽容别人。
  
  王子又继续往回走。他看到第一道门上写的是“接纳世界”。王子这才明白他在改变世界时为什么连连失败:因为他拒绝承认世界上有许多事情是人力所不能及的,他总要强人所难,控制别人,而忽略了自己可以做得更好的事情。于是,他开始学习以一颗宽广的心去包容世界。
  
  这时,释迦牟尼佛已经等在那里了,他对王子说:“我想,现在你已经懂得什么是和谐与平静了。”
  
  故事我复述到这里,也就结束了。不知道大家看完,有什么体会?我井中月想,许多人看完这个故事,体会可能比我还深,而且会有多种的体会。说到儿童教育方面,这个故事也是很有启发的,比如,你是否也想和王子一样,只有在走回头路的时候,才能真正明白佛陀所说的三道门的意义?
  
  当孩子刚一出生,父母就感觉到自己和神一样的伟大,想着要给孩子最好的环境和物质条件,并设想好孩子的未来。于是,只要是不利于孩子,或看不惯的事情,统统不让孩子接触,完全按照自己的理想去规划孩子。几年之后,孩子稍微懂一点事,这些父母就决定用美好的思想去教化孩子,让他们的性格向着更正确的方向发展。参见《父母不需要成为教育专家》、《教养坏习惯:按照标准养孩子》。
  
  等到了某一天,在经过与孩子的无数次权利斗争以后,总算有些父母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与其改变世界来保护孩子,不如让孩子去正确适应这个世界;与其想尽一切办法去改变孩子,远不如改变我自己。”实际上,真能明白到这点的父母,或一开始就以孩子为镜子,其孩子想不出息都很难。想改变别人,就必须先改变自己!参见《对我的孩子,我能改变其命运》。
  
  有意思的是,当一个人想改变自己,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要“接纳你自己”。人,既要善于承认和接受自己的缺点,避免过度自责和苦恼,也更要看到自己的长处,要学会欣赏自己、接纳自己。想做好父母,也是需要如此的。所以,父母不能总围着孩子转,要有自己的生活,保证自己的夫妻生活是正常和美好的,给孩子展示真正的人都是什么样的。参见《教养坏习惯:以孩子为中心》、《教养坏习惯:照着育儿书养孩子》。
  
  当父母做到接纳自己,才有可能去接纳孩子和接纳社会。孩子在其成长过程中,就是在错误中不断的摸爬滚打,没有这些实打实的经历,孩子是不可能正常成长的。所以,接受孩子和成年人的区别,才能了解孩子为什么会这样、那样的做事情,以及不强孩子所难和千方百计地去控制孩子,能有一颗宽广的心去包容孩子,让孩子更好的去适应社会。参见《点评18招谐趣的<斗妈大全>》。
  
  如此看来,许多父母就和故事中的王子一样,在孩子幼小的时候,都是信心爆棚。要说有信心是非常好的事情,可是也需要有正确的教育理念,不能等到孩子一连串的问题出现时,才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我井中月也知道,许多事情就算说了,但家长不会思考,终究还是会从“改变世界、改变别人、改变你自己、接纳你自己、接纳别人、接纳世界”走一遍。参见《儿童教育应该用心而非用脑》、《戏说家长的11类不合理信念》。
  
  每个父母都是不完美的,但这并不影响与孩子的生活与沟通。每个孩子也是不完美的,成人应该综合观察、实事求是地了解和接受孩子。在谁也无法做到完美无缺的情况下,也就不能要求孩子十全十美,只能互为镜子,努力成为缺点少的人。所以,父母想避免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多走冤枉路,那就学会宽容,从接纳你自己、接纳孩子开始做起。参见《喜欢抹杀孩子长处的父母》。(作者:井中月,一个懂得尊重他人的人)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0 金币 +20 收起 理由
shwyyan + 20 + 20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2-5-23 11:47:48 | 只看该作者
父母想避免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多走冤枉路,那就学会宽容,从接纳你自己、接纳孩子开始做起。让孩子成为最好的他(她)自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2-5-23 14:27:09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里外合在一起才叫门。改变世界,接纳世界。改变他人,接纳他人。改变自己,接纳自己。用门来形容这三个相对的概念,真是绝了。只有单向的前进,要么你只能漂泊在屋外,要么只能困守在家中。生命中需要反反复复的进出这三道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2-5-23 14:52:25 | 只看该作者
孩子从小教育好一直是一个难题。这个真不是容易的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2-5-23 19:26:4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shwyyan 于 2012-5-23 14:27 发表
我觉得里外合在一起才叫门。改变世界,接纳世界。改变他人,接纳他人。改变自己,接纳自己。用门来形容这三个相对的概念,真是绝了。只有单向的前进,要么你只能漂泊在屋外,要么只能困守在家中。生命中需要反反 ...


改变世界,改变他人,改变自己,是通往外面世界的门。接纳世界,接纳他人,接纳自己,是回家的门。家是带给我们幸福和安全的地方,外面的世界是带给我们成就和荣誉的地方,但无论如何家才是归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2-5-23 23:12:15 | 只看该作者
所以,接受孩子和成年人的区别,才能了解孩子为什么会这样、那样的做事情,以及不强孩子所难和千方百计地去控制孩子,能有一颗宽广的心去包容孩子,让孩子更好的去适应社会。
真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2-5-24 09:24:0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shwyyan 于 2012-5-23 19:26 发表


改变世界,改变他人,改变自己,是通往外面世界的门。接纳世界,接纳他人,接纳自己,是回家的门。家是带给我们幸福和安全的地方,外面的世界是带给我们成就和荣誉的地方,但无论如何家才是归宿。


走出去时要的是能力,找到回家的路要的是智慧。

在教育孩子时家长的智慧是比能力更重要的东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2-5-24 11:32:3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Martina-Mm 于 2012-5-24 09:24 发表


走出去时要的是能力,找到回家的路要的是智慧。

在教育孩子时家长的智慧是比能力更重要的东西。


       这比喻也挺妙的。接纳世界、接纳他人、接纳自己,是基础,就像家是最重要的地方,是归宿。改变世界,改变他人,改变自己,就好像出家门,出城门,出国门,需要有相应的能力才能实现。一个门既能通向外面,又能通向内部,才是好门,是正常的门,无法分割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2-5-29 18:16:24 | 只看该作者
精品文章,深富哲理,值得一读再读。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03|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9 20:38 , Processed in 0.099495 second(s), 3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