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1774|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学资料] 详解您所误读的《论语》(六)学而第一结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5-13 14:28: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版权声明:本文发布于儿教论坛,版权为我个人所有,未经本人授权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或者用作其他用途。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钱译】:先生说:“君子,饮食不求饱,居处不求安,敏疾地做事,谨慎地说话,又能常向有道之人来辨正自己的是非,这样可算是好学了。”
    孔子说过:“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礼记·礼运》)。孔子还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颜渊十二)。“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乡党第十),N多不食,挺懂养生的孔子,怎么能够要求他人饮食不求饱,居处不求安呢?如果真是这样,孔子不成了伪君子了吗?一家老小嗷嗷待哺,还能志于学,这心得有多大啊?孔子一贯的思想是吃住差不多就行,别过分的追求于此。不能把吃住当做最高追求,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是活着不是为了吃饭,人生重要的事情多着呢。
    君子是执政者或者是有执政能力的人,敏急的做事是不妥当的,慎言更应该慎事。话讲错一句两句,还好办,事情做错了,这个麻烦可要大得多。所以这个“敏”解释为勤勉更为理想,勤勉做事,谨慎讲话,的确是执政者应该具备的素质。“就有道而正焉”,这句只要想想管仲、晏子、祁奚这些贤人对一国的影响,就很容易理解了。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钱译】:子贡说:“贫人能不谄,富人能不骄,如何呀?”先生说:“这也算好了,但不如贫而能乐道,富而知好礼,那就更好了。” 子贡说:“《诗经》上曾说过:像切呀,磋呀,琢呀,磨呀,不就是这意思吗?”先生说:“赐呀!使这样,才可和你谈诗了。告诉你这里,你能知道到那里。”
    孔子和子贡的对话,实际上谈到了人生的三种境界:贫而谄,富而骄;贫而无谄,富而无骄;贫而乐,富而好礼。中国有句古话,叫人穷志短,为了生活很多时候不得不低头,去奉承巴结。反过来说,一个人富贵之时,很多人围着你转,巴结有求于你。不管是本来如此,还是慢慢改变,都很容易骄矜傲慢。贫而谄,富而骄,可以说是人之常情。其实不仅仅是贫富,在很多有对比和差异的领域,比如权力、学识、相貌等等,都存在谄和骄的问题。
    人穷志不短,穷但是有骨气,有尊严,这属于难能可贵。富有但是不骄矜傲慢,为人低调,这也属于难能可贵。做到这两点,充分说明一个人的修养。子贡由贫而富,都做到了,所以觉得自己很不错,这种自满的心态在“何如”这两个字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孔子对子贡的话是认可的,但是他提出了更高的境界:贫而乐,富而好礼。
    贫而乐有两种合理的解释:一是贫穷而乐观;二是贫而乐道。这两种解都有缺憾,第一种解释,在春秋时“乐”很少有乐观的含义,第二种解释“道”字是根据孔子一贯的思想附加上去的,属于额外添加。 “富而好礼”中的“礼”应该是礼乐,而不能简简单单的指礼仪,它应该包括礼仪、修养、学识、品行等等。贫与富是物质生活,真正能给人们带来幸福和快乐的实际上是精神生活。不管贫富都应该重视精神生活,都应该有所追求。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出自《卫风.淇奥》。“骨谓之切,象谓之磋,玉谓之琢,石谓之磨”(《尔雅.释器》)。切、磋、琢、磨是工艺品、宝器的加工方法,引申为精益求精的态度,被子贡用作类比非常的恰当。所以孔子告诉子贡,可以和他谈诗了,这是对子贡的肯定。“告诸往而知来者”,这句话表达的和“温故而知新”(为政第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述而第七),是一个意思。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钱译】:先生说:“不要愁别人不知我,该愁我不知人。”
    《论语》是一部君子之书。作为执政者,对下属要知人善任,对民众要了解他们的诉求,知人是非常重要的。至于执政者本人是爱偷鸡、摸狗还是遛鸟,对于民众而言,太遥远了。楚庄王一鸣惊人的典故,为此句做了最佳的注解。

    【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足饱,居住不求安逸。勤勉做事,谨慎讲话。向有道的人请教,以匡正自己,可以称为好学了。”

    子贡说:“贫穷却不逢迎巴结,富有却不骄矜傲慢,怎么样?”孔子说:“不错了,但还比不上安贫乐道,富贵好礼。”子贡说:“《诗经》里说的‘像切呀,磋呀,琢呀,磨呀’,就是这个意思吧?”孔子说:子贡啊,这样才可以与你谈诗了,告诉你过去的事情,你便能推知将来的事。”

    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我,怕我不了解别人啊。”


[ 本帖最后由 shwyyan 于 2012-5-13 14:32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pianocrazy + 5 + 5 我好喜欢。。。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2-5-14 11:16:18 | 只看该作者
敏于事而慎于言
敏于事可否解释为对事情发展保有敏感度。意思与慎接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2-5-14 22:50:4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ajiu 于 2012-5-14 11:16 发表
敏于事而慎于言
敏于事可否解释为对事情发展保有敏感度。意思与慎接近


敏解释为机敏,也是一说,解释得通。因为《论语》是语录体,没有上下文关联,所以有些章节歧义还是比较大的,而且各自都能讲出理来。我个人倾向于解释为勤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94|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00:51 , Processed in 0.075080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