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2956|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家庭:孩子的避风港还是第二战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5-11 13:13: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杨东平按:此文发表于5月1日的《中国青年报》,是在21世纪教育沙龙讲座的报道,略作修改。
                                 
     中国的无数家长正以爱孩子的名义破坏子女的健康成长,而他们对此却浑然不觉或无能为力。实际上,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暂不能改变的情况下,家长们依然是有选择的。
    “你的家庭到底是给孩子提供避风港还是第二战场,是让孩子多睡一个小时还是让他多上一门课,家长们都是可以选择的。”著名教育学者杨东平说。
    近日,在21世纪教育研究院举行的一次教育沙龙中,杨东平批评了家庭教育当中普遍存在的反教育现象,认为整个家庭教育被应试教育绑架,家长成为应试教育的帮凶。这种中国几千年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情况已经出现,家庭教育被挤压到几乎荡然无存的地步。


    中国孩子在受教育过程中逐渐被学校和家庭毁掉

    杨东平认为,家庭教育具有独特的重要功能,不可替代。他说,孩子个性的培养、个性的发展主要是家庭的功能,只有父母才能“一对一地、深入地、无微不至地观察、发现和培养孩子的个性发展”。学校提供的是面向所有学生的基本教育,一个教师面对四五十个孩子,不可能像家长那样细心地观察孩子每天的变化。“所以,西方的学校为家庭教育留出了足够的时间”。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的孩子甚至没有太多时间睡觉。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中小学生的平均睡眠时间为7小时37分,比国家规定的时间少了1小时23分。他们比美国、意大利、瑞士的同龄人每天要少睡四五十分钟,在高中阶段,这个差距扩大到了一个小时以上。
    杨东平说,中国的许多家长在分数和考试面前,可以不顾孩子的身体健康,放弃了做人的基本教育。只有当孩子失去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后,家长才会痛苦万分地反省:在孩子的健康和分数之间,前者其实是更重要的。
    “中国的孩子是非常聪明可爱的,可惜有很多孩子在接受教育的过程当中,逐渐被毁掉了。一半是被学校毁掉的,一半是被家长毁掉的。”杨东平说,主要的原因是家长操之过急、过于恐慌、拔苗助长等等。“家长们望子成龙心切,对子女提出各种各样不切实际的高标准,已经到了令人恐怖的程度”。
    杨东平举例说,曾有媒体报道,南京有一个小学五年级的女生,考了44种证书。在北京,一些小升初学生的推荐材料厚达100多页,各种获奖证书、证明琳琅满目。“这是好的教育吗?这能够帮助孩子成才吗?”恰恰相反,“在好的教育中,人格养成、身体健康恐怕是第一位的”。
    他认为,在教育的问题上我们应该向日本学习。他列举了一位在日本的华人家长的博客,其中日本幼儿园对孩子实行严格的人格养成的教育,让杨东平印象深刻。譬如,日本幼儿园通过每天的穿衣、换衣等,让孩子练习独立生活的能力,养成有条不紊做事的习惯。幼儿园里的孩子,冬天无论多么冷,都穿短裤上学。那位华人的女儿所在的幼儿园,“似乎完全不重视知识教育,孩子们没有课本,只有每月一册的绘本。学校的教学计划中,没有数学、绘画、音乐这些项目,更别说英语、奥数了。也不学轮滑,也不教游泳”。“问教什么?答案让你永远也想不到:‘教孩子们学会笑眯眯!’还教什么?‘教会说谢谢’”。

    很多儿童没有输在起跑线上,而是累死在起跑线上


    “家长所能够改变的就是自己。”杨东平说,“他们所要改变的主要就是一些不正确的教育价值观。”他希望家长们淡化分数竞争,破除名校崇拜,不要被“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些奇谈怪论所迷惑。
    已有许多研究表明,学生在中小学的学习成绩与他今后的社会成就没有直接的关系。据了解,上海南洋模范中学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培养出了23位院士,学校完整保留了他们高三时的学习成绩。调查发现,从分数上看,在这23个人中,当时位居年级前十名的只有5人,居于前30%的有15人,居于中间40%的人有2人,居于后30%的有6人。
    教育界还提炼出著名的“第十名现象”。杨东平解释说,在我们离开学校十年、二十年以后再回头看,当年班级里的学习尖子、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往往表现平平,不见踪影,而在各行各业崭露头角、有所成就的,反而更多的是那些成绩在班上中等偏上和不太受老师“待见”的学生,“第十名现象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如何解释这种现象?杨东平提供的分析是:学习尖子为了在学校保持优秀,透支了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没有时间和机会来发展自己的个性、兴趣等。“而走上社会以后,真正产生影响的并不是你中小学的考试成绩,而是你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杨东平说,对于小学生来说,考60分和考90分没有什么区别,保持他们的身体健康、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远比考试成绩更重要。
    但是,在中国的家长,尤其是城市的家长中,正蔓延着一种群体性的恐慌,他们总是害怕自己的孩子落在别人的后面,输在起跑线上。
    “我们今天的儿童正生活在一个灾难深重的时期。”杨东平说,孩子们的起跑线不断前移,从原来的高考提前至中考,再到“小升初”、“幼升小”,连幼儿园都要留家庭作业了。许多小孩从两三岁开始,就不停地上各种培训班。

    “可以肯定地说,没有一个孩子会输在起跑线上,因为人生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起跑线上的竞争只有对刘翔才是重要的。”杨东平说,“我们今天的儿童不能赢在起点,输在终点,也确实有很多儿童没有输在起跑线上,而是累死在起跑线上。”

    很多名人并不要求自己的孩子出人头地,成为名人

    一个值得注意的反差是,中国人喜欢讲少年早慧,自古英雄出少年,而美国正好相反,“都是笨孩子的故事”。杨东平说,不管是爱迪生、爱因斯坦还是林肯,这些成就事业的大人物没有一个是少年早慧的。他们的经历表明:历经磨难大器晚成,这是大多数人成长的规律。“我们不要追求少年早慧,在独生子女的环境下,很多家长对于早慧儿童和超常教育、天才教育倾注了太多的热情,也犯下了太多的错误”。
    他认为,一些名人的教育观值得学习,“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名人之后都是平平淡淡的,而且他们的家长也不要求他们出人头地,成为名人”。如著名作家老舍对子女的要求:一是粗通文墨;二是有一技之长;三是不欺负人也不被人欺负。“这些要求是每一个家长都可以做到的”。
    杨东平认为,教育的一个非常基本的价值,是帮助一个人自我发现、自我实现。评价一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是否成功,他提供了两个标准:一是在小学的时候,如果他能够与书为友,也就是说养成了阅读的习惯,教育就完成了一半,“喜欢读书的孩子不会学坏”。二是在他高中阶段形成了独特的兴趣爱好和发展方向。“如果实现了这一点,他的教育的另外一半也成功了,他就会主动学习”。
    杨东平说,如果一个年轻人在选择大学时一片茫然,大学毕业后又一片茫然,不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擅长做什么,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失败。
    但现实令人忧虑。一家大企业的人力资源总监对新生代的大学生做了这样一番评价:有理想没方向,有个性没主见,有学历没学问,有知识没文化,成年人未成人。杨东平说,这虽然是片面之词,但有一定的道理,值得重视。

[ 本帖最后由 大大姑娘 于 2012-5-14 10:45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12-5-11 13:16:04 | 只看该作者
下午不想上班,所以休假了,孩子也会有厌学的时候吧?
看到上面这篇文章,我一时五味杂陈,特意放在这里给自己每天看看、想想。
祝大家周末愉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2-5-11 13:37:18 | 只看该作者
俺家是孩子的避风港。我没有让儿子住校的一丝想法,我希望他回家能够放松一点,在学校被老师盯的太紧,我不能把他彻底交给老师。

小学的时候,儿子有个头疼脑热,俺就给他请假,休息2~3天,只是吃点药就会好的,都不用打点滴,也在家休息两天。

现在上中学了,不敢休息2~3天,至少也是一天,也是吃点药就会好的,不用去医院,但是孩子在家放松。

我有时候想,儿子这么散漫,是不是我这当妈的责任?我确实没有要求他高分。多优秀。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4 金币 +4 收起 理由
大大姑娘 + 2 + 2 握手,老师对我们生病请假意见很大。
bell_ks + 2 + 2 握手!俺家也是滴。。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2-5-11 13:43:57 | 只看该作者
我家肯定是避风港性质的
后果是 经常被老师留 要求家长多督促孩子学习
也挺郁闷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大大姑娘 + 2 + 2 我也郁闷,避风港是否也有其弊病?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2-5-12 10:19:52 | 只看该作者
避风港,应该特指的保护孩子不受时间被侵占的这种庇护吧?

昨天我还在跟一个朋友说呢,面对学校,家长和孩子各有工作。
那个妈妈跟我说,她女儿不愿意做作业,她就鼓励孩子去跟老师说自己不愿意做。
我跟那个妈妈说得很直接,你这么说,是你没承担起做家长的责任。
孩子拿什么和学校对抗?
得多强悍的孩子才能与学校对抗?
你怕丢面子,就让孩子去说,最后老师找你,你再推到孩子头上去吗?
我们当家长,有些事就是我们要做的。比如和学校沟通,减少自己孩子头上的作业量——您要能联合其他家长减少所有孩子的作业量,我会尤其的敬佩您!

但在另一方面,家庭也有家庭的教育任务。
自我认识、人际关系、做人做事的基本教育、分析鉴别的能力……,现在学校都不教这些东西了,家庭不得不补上这堂课。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大大姑娘 + 2 + 2 很有心的妈妈,赞!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2-5-12 11:40:2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大大姑娘 于 2012-5-11 13:13 发表
养成了阅读的习惯,教育就完成了一半,“喜欢读书的孩子不会学坏”。二是在他高中阶段形成了独特的兴趣爱好和发展方向。“如果实现了这一点,他的教育的另外一半也成功了,他就会主动学习” ...


哈哈,我家已经爱阅读了,兴趣爱好也初露端倪,是不是说我可以休息啦,

中国孩子的起跑线不断前移,可是什么强悍的物种也不可能在马拉松中一直保持冲刺的速度,何况是身体和心智都尚未成熟的孩子,
所以孩子只能累死或者至少累得半死不活了,真是可怜。

但是其实家长也是可怜的,很多家长也很挣扎,毕竟搏不过大环境,
我有时觉得中国强大的应试教育环境就像一个巨大的黑洞,再加上教育产业的鼓风造浪、推波助澜,能够坚持顶住的家长确实少之又少了,
家里一定要成为孩子能够放松的避风港,但是其实我们能够给孩子的避风服务也是有限的,甚至有时只能是一种精神支持

[ 本帖最后由 ww_dm 于 2012-5-12 11:51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大大姑娘 + 2 + 2 按杨东平的说法是可以休息啦,哈哈~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2-5-14 10:53:1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enshoken 于 2012-5-11 13:37 发表
俺家是孩子的避风港。我没有让儿子住校的一丝想法,我希望他回家能够放松一点,在学校被老师盯的太紧,我不能把他彻底交给老师。

小学的时候,儿子有个头疼脑热,俺就给他请假,休息2~3天,只是吃点药就会好 ...


孩子是不是也分不同个性的?
有的孩子自己特别要好,家长就应该注意减压。
有的孩子对自己没要求的,家长就要敲打敲打?

我家姑娘写作业养成了敷衍了事的习惯,同事就说是我太放任她了,对她没要求,还说我给她的物质条件太好,没有让她有居安思危的压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2-5-14 10:55:0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 无事生非 的帖子

我觉得跟老师商量减少作业,似乎是尖子生的特权。
像我们这样的,恐怕老师就算勉强同意了,以后就要对孩子“另眼相看”了,这种压力孩子也很难承受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2-5-14 10:56:1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6 ww_dm 的帖子

你家孩子多大了呀?能不能讲讲你家是如何培养孩子阅读习惯,又是如何引导他找到并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2-5-16 09:34:56 | 只看该作者
我孩子班上有个学生,从二年级开始就跟老师商量好了,可以不上英语课,别人上英语课的时候,她可以做自己的事。我觉着这个挺好,俺家闺女挺羡慕,但咱水平还远远达不到不上课呀,只有干羡慕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08|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02:57 , Processed in 0.082073 second(s), 3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