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ccpeter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学探讨] 古文经典的国学到底是人类的普世文明,还是正相反?

[复制链接]
51#
发表于 2012-5-20 09:45:54 | 只看该作者
楼主你虽然口口声声说引用圣经,但你的观点总是断章取义,背弃了圣经的真正定旨.主耶稣来之后,主就让大家舍弃律法而遵从主.我为基督徒,本以弟兄姊妹待之.但我逐渐发现,你自限于圣经之中,守着律法,断章取义.我实在无法给你做什么监督.发帖是你的自由,只要不违反规定,请畅所欲言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
 楼主| 发表于 2012-5-20 17:41:1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mtryshy 于 2012-5-20 09:45 发表
楼主你虽然口口声声说引用圣经,但你的观点总是断章取义,背弃了圣经的真正定旨.主耶稣来之后,主就让大家舍弃律法而遵从主.我为基督徒,本以弟兄姊妹待之.但我逐渐发现,你自限于圣经之中,守着律法,断章取义.我实在 ...


BIBLE:马太福音5:17:“莫想我来要废掉律法和先知,我来不是要废掉,乃是要成全。我实在告诉你们,就是到天地都废去了,律法的一点一画也不能废去,都要成全”,
这一句,已经讲的很清楚了。你发帖,必讲我断章取义,但并无任何引用,似不太客观......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金币 +1 收起 理由
jiangyh + 1 + 1 GOD的“不公平立法”,即为自然界中存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楼主| 发表于 2012-5-20 18:00:4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无事生非 于 2012-5-19 18:31 发表
法律和道德的关系,楼主可能还没搞太清楚。

法律是保障最低限度的公平正义的。
道德是人生楷模要尽可能达到的标准,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


法治文明是在基督教社会自生而来的,是在BIBLE律法中自生而来,而BIBLE律法,用我们的观点是一个道德和法律的集合体,所以法治文明是和BIBLE所体现的道德律法是一体的,没有BIBLE所体现的道德律法的基础,不用产生现今的法治文明。
现代法治文明对我们来讲是个泊来品,因为我们的道德没有自生出现代法治文明。为什么我们的道德没有自生出现代法治文明,因为我们的道德有与现代法治文明有相排斥的地方,自生不出来。但是我们又不想放弃旧的道德,所以只好讲:道德是道德,现代法治是法治,这是人为分割了道德和现代法治文明自生的一体关系。

现代法治没有产生在佛教国家,没有产生在无神论国家,没有产生在伊斯兰教国家(政教一体),而是产生在基督国家。如果讲实施法治社会,需要研究的是基督的道德律法传统,而不是我们旧有的道德传统,因为我们的旧有的道德传统是无法自生出法治文明的,其中有相当排斥的部分。

实际在清朝,已经开始进行了法治的泊来工作,出台了很多法律,但是为什么鲁迅还要讲旧的社会是人吃人?因为我们只是拿来了人家的律法的文字,没有拿来人家的与现代法治文明一体的道德基础,包括道德与法治的基石:博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
 楼主| 发表于 2012-5-20 18:15:43 | 只看该作者
如果以爱作为划分人类整体行为的标准,体现出来的是爱与不爱,就象是白与不白是一个整体一样。

爱已经有了解释:爱人如已。

不爱,用古文讲就是不仁,用四个字的中文讲就是麻木不仁。

所以人类整体行为分两大类:

第一类体现爱的行为:爱人如已。
第二类体现不爱的行为:麻木不仁。

鲁迅笔下的中国社会就是麻木不仁的社会。

生活在爱人如已的社会,与在麻木不仁的社会,道德和法治一定是不一样的。所以明确道德和法律的基础是首要的。而这个首要问题在BIBLE中就已经由智慧的先知解决了,而我们的思想家们在古文经典中就没有解决这个问题。所以两个社会发展的路径不同,结局也不同,至今也不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
 楼主| 发表于 2012-5-24 09:37:17 | 只看该作者
儒家所代表的古文经典所讲到的仁爱到底是什么?

BIBLE中的智慧的先知讲,爱是爱人如已,是对没有任何权利义务关系人的爱,是不需要“自己的益处的”,是不需要任何功名利禄的。

儒家所讲的爱,都是有前提的,因为.....,所以施仁爱,因为.......,所以施德。君王施爱,是为了让臣民拥护,君子施爱,是为了功名等等,这是什么?这是交易,是交换。

所以儒家代表的古文经典,都是讲的是在这种交易,交换中,如何行为,但是还没讲明白。所以中国古代都是一个兴衰的轮回,书中讲的不明白,看的人也作不明白,因为在这种所谓爱的交易,交换出现了不公平,不公正,所以哪有什么爱,都是麻木不仁。正如鲁迅所说的一样。

从古至今,中国人是以爱举世闻名,还是以麻木举世闻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
 楼主| 发表于 2012-5-24 09:46:10 | 只看该作者
这是爱的概念,交易的内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7#
 楼主| 发表于 2012-5-25 16:17:13 | 只看该作者
Jesus :"...爱人如已...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

任何其它对爱的不同的定义,理解都不能作为道德律法的基础。反之,任何社会的道德律法如果不把“爱人如已”作为总纲,这种社会的道德律法也走不下去,因为没有人能解决为什么要遵守道德律法的疑问,当然儒家把爱作为交易、交换更不可能解决。

历史也证明这一点,我国在1911年之前的社会,道德的标准总是在变,随时间而变,随朝代而变,随人群而变,随人在不同的心情状态都在变。所以道德的地位越来越下降,以至于社会越来越成为“无德社会”,仅依靠法律来维护。

可是法律真的能够解决一切吗?当然是不可能的,因为法律行为之外还有一个非法律行为。而实际每天发生的大都是非法律的行为,道德的缺失,道德基础的缺失,没有“爱人如已”,让人们的道德选择只有三条:一是加害人,二是当老好人,不作为(如:围观等),三是爱别人吃大亏(如你爱别人,别人害你)。人们会选择什么呢?麻木不仁是古文经典告诉人们的所谓“中庸”最明智的道德选择。所以中国社会发展到1911年之前,说4000年也好,说2000年也好,如鲁迅所说:旧社会的道德就是麻木不仁,人吃人。

[ 本帖最后由 ccpeter 于 2012-5-25 16:34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8#
 楼主| 发表于 2012-5-28 11:41:23 | 只看该作者
1911年以前的历史,国人基本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即古文经典所代表的文明思想,所以以这个时间段来体现不同文明间的融合与分歧最合适的。

而就是在1911年以前,自唐朝之后的历朝历代,除了元朝之外,对基督教基本都是排斥,打压,禁止的结局。基督教的哪个理念让国人这么的恐惧与害怕?

这一定不是爱的理念,“爱人如已作为一切道理的总纲”,还不至于让历朝历代对基督教最终选择排斥,打压,禁止的手段,一定是爱人如已背后的东西让儒家思想受到了致命的冲击。

而这也证明了儒家思想在1911年以前,与基督教的思想是矛盾的,不可调合的。中国在1911年以前形成的文明与基督教形成的文明也是同理。

[ 本帖最后由 ccpeter 于 2012-5-28 11:43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
 楼主| 发表于 2012-5-28 14:51:41 | 只看该作者
这种对立,对抗不仅体现在官方,就是在民间,也存在,西方人士在研究1911年以前的中国问题总结:

1、中国人没有勇气赞美人,却有勇气赞美自己!-----------自吹自擂,要面子

2、中国没有勇气赞美人,却有勇气批评人!-------------不管内容如何,先用棍子乱打一通

3、从来没有一个民族象这个民族,奴隶比奴隶主更维护这个奴隶制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0#
 楼主| 发表于 2012-5-30 11:36:59 | 只看该作者
在引入外来文明的阻力之一,就是古文的文体,因为世界语言,只有中国的古文的表达方式是完全与日常说话分开的。如果直接翻译外来文明的著作,就会改变当时古文一统天下的写作形式,直接进入“白话文”。

第一个障碍:使用哪个文体,是用外来文明所原有的“白话文”,还是再把“白话文”翻译成古文?

实际1911年前的中国知识分子的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把人们日常生活的白话文翻译成古文这种写作形式。如果把外来文明,直接翻译成原有的白话文,这些中国的知识分子不都得失业?古文写作不是白学了?所以第一个反对就是会古文的知识分子。

尽管古文没有标点,没有断句,极不好理解,不利于人与人之间通过文字这种人类的文明的进步,来顺畅的表述,交流思想,为什么在中国占有统治地位长达2000多年?

主要原因就是古文的作用还在于是用来划分人的社会等级的。1911年以前的国人,不仅把古文用于表达思想写作之用,更主要的是使用古文这种不是人人都会的工具和形式,来区别国人中的不同等级,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的不同。不会古文的,叫白丁。所以鲁迅笔下就有了孔已己的形象,这位知识分子,说话每句带出“之乎者也”,生怕别人小看了他的社会等级,一再表明自己属于会“古文”级别的!不是“白丁”!

最初为什么使用古文这种表述方式?难道使用古文的这2000年以来,人与人之间说话就是这样吗?当然不是!

经考古,古文这种文体,最初的使用是用于祭祀之用,是用于人与鬼神交流使用的。延用下来,成了一种写作文体。但为什么又代替了人们日常交流使用的白话文,成为国人在1911年以前书写用的文体,这就没有考证了。反正事实就是中国人一直使用文言文到1911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965|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00:46 , Processed in 0.077276 second(s), 31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