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紫竹林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初识读经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发表于 2012-5-2 22:30:54 | 只看该作者
想起儿子小时候数数的事情,在这里说一说,或许对大家也有启发?对6岁以前的孩子,应该是很好的锻炼注意力、对数字敏感的方法吧,又很简单好操作,是我自己琢磨出来的方法,不一定很专业哦~

1、从孩子能数数开始,就每天当玩一样让孩子拿着实物数数,什么东西都行,到一定程度后,也就是会数了,不用拿实物比量了,就逐渐往大了数,比如数到100000000(一亿),今天数到100,第二天接着数,一次以10分钟为宜,这样很锻炼孩子的耐烦心,一个人要想数学到高中大学还好,不但要聪明,还要有耐烦心的。

2、每次数完后,在纸上记一下数到哪里了,下次接着再数,一直数到一亿,然后再倒着数,一直数到1或0,然后再从头数,就这样重复十次左右,孩子对数就很敏感了,并且加1减1的加减法就会了。

3、两个数两个数地数,0、2、4、6、。。。。。。。也一直数到1亿,然后倒着数,再回到0,这样数十次。

4、以此类推,三个数地数、四个数地数。。。。。一直到九个数。在这其间,三个数、四个数、五个数非常锻炼孩子的加减法的运算能力及对数的敏感,六、八、九分别是三、四、三的倍数,数到这时让孩子用倍数想问题,这样就让孩子感性地会运算乘法了,但是可能孩子还不知道乘法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这没有关系。七比较难一些,您可以教孩子加三加四或加五加二,总之在这样的过程中孩子的脑力会很强,每一个都是十次(正数倒数都十次,就是二十次)。

5、这样数到九,也需要一两年的时间,千万不要着急,一定要跟孩子玩着数(数学是要玩着学的,语文是不能的,是要平静的),数错了不要紧,让孩子慢慢来,要允许孩子犯错。错了以后您不但不要严肃,还要觉得好玩,只让孩子自己想想再数正确就行了,能这样数下来,数字的运算能力就已经很强了。

6、如果有时间,而且孩子已经很熟练了,可以接着往下,10个数、11个数、一直到100个、1000个、总之可以每天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这样锻炼一下玩一下,这样等孩子学九九乘法表,进行四则运算时就会很快学好,经过很少的训练就会精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楼主| 发表于 2012-5-2 22:32:14 | 只看该作者
其实整个小学的功课,如果不学奥数的话,都是很好补的,每天学半个小时足矣,也可以集中补,只是要知道怎么补,数学最主要的是四则运算,就像我前面说的给孩子每天出些题算算,固定时间、量,一段时间就好了,或许有人怕孩子这些东西算多了,影响孩子的想象力,这就是个熟练活,卖油翁的本领,没什么好练的,国外的教育就不重视这些,人家获诺贝尔奖的还多呢。

我不这样看,运算的准确与想像力创造力并不是相互影响的事,不能说一个人计算能力强了,想像力就不丰富,反过来,也不能说一个人想象力丰富了,计算能力就一定不能强,国外的教育让孩子有想象力创造力,关键不在这里。

我自己思考了好多年,觉得一个孩子如果要想在整个上学生涯中相对来说比较有自信,有一个不太容易让人发现的能力就是计算能力,而这个能力又间接地影响孩子的应用题解题思路。

您女儿在家,先把计算能力锻炼的非常好的话,学样的课程就兼顾了一多半了,其它的做一些题就能跟得上,甚至会超越。

英语呢,小学那点英语是很容易跟上的,用读的方法,稍稍用点力就行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2012-5-2 22:34:40 | 只看该作者
我和你经历过一样的历程,那时我也有这些满腹的疑惑,看到周围的孩子真是好的样样都好,不好的好像样样都不好,我当然想让孩子样样都好了,可是真做不到呀,可能有比我能力强的人,是能做到了吧?我是这样,儿子学电子琴一年,本来弹得还挺好的,我给停了,儿子当时跟我大哭,直到现在还在埋怨我,呵呵,写字画画好像儿子的天分也挺足的,我却从来没给他们报过班,因为我觉得顾不过来,因为那要占用大量的时间呀,但是我不限制也不制止,儿子自己在学校报过一个画画班,我的条件就是不要用我管(我也真不会),自己随便学,学到什么样妈妈也没要求,结果他们学了一段时间就放弃了,因为那个班停了,但是他俩画画倒是一直爱画的,也是最爱,画得也蛮好的(他们同学说的),我看不出来(我是外行,呵呵)。
我的想法是这样,我把必须教的必须学的缕出来(当然都是我能认识到的部份),然后做出计划就执行,给孩子留一定自由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发展个人爱好,就随便了,比如画笔画纸之类的孩子要买,我就领他们去买,他们要买什么,我都不参与意见,因为我不懂,后来学奥数,他俩也学得挺好的,当然奥数是要我参与的,到五年级的下学期,孩子喜欢上了看金庸小说,我那时觉得孩子数学已经很好了,而语文不大好,正好爱看这个,对语文帮助也很大,就把奥数停了,总之,我是个能力不大强的妈妈,顾了这样往往就不要那样了,儿子对写字一直都非常有兴趣,可是我始终也没有让孩子练,因为没时间,我不想把时间弄得那么紧,而平时我要求他们好好写,要写得整齐,现在儿子的字写得也不错,我对孩子的要求有些地方很高,有些地方随便。
写得挺乱的,总之,我的能力不强,只能这样做了。
这也是我长期以来琢磨最多的问题,我觉得自觉学习的习惯真是很难养成,很多人以为让孩子扔在那里自己学,现在我觉得正好相反,一定要陪着孩子学习,这样才有可能养成孩子的自学习惯,找一样最难坚持且最有用的事情,比如读经就是,陪着孩子坚持,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有懒惰、头痛,也有愉悦、快乐,当孩子懒惰时您要帮他渡过,当他学得高兴的时候,您分享他的高兴,这样也得有几年的功夫,才能慢慢固定孩子的习惯,也才能让孩子学出兴趣。而这么难的事情孩子都有兴趣了,那他以后再面对任何其它事情都不会觉得难,只要愿意都会做得好。
我儿子的学习我是陪到小学毕业,初中就一点都不用陪了,最主要的不是陪不陪,是我不陪了以后,他们的学习能力真是很好的。自己安排得井井有条,不管他们成绩好不好,我都很满意。如果能重来一遍的话,以读经教育再加少少的一点数学为要做的事情,我陪三年,我敢肯定让孩子养成一生的自学能力。至于题海,相对来说,我儿子真不算是题海的了,算是比较精做的那种类型吧?因为儿子记忆力比较好,这点就占了大便宜了,做过的内容较少有忘记的,再加上会背,这是我教的,知识点他们都背得很好,背过后再做题,就不必那么大量了。


我觉得“思维方式锻炼”最好的方式在小时候就是读经了,这也是锻炼也是吸收,说吸收是指长效性,以后越来思维方式越好,思考能力越强,说锻炼是现在就有锻炼的功效,因为要单调地读呀,这是最锻炼人的了,试问我们大人有几个能耐得住这份寂寞,看看现在的老人,又有几个能耐得住寂寞?耐不住寂寞又怎能有思考的能力?人都是在寂寞中思考的,当然讨论辩论也有助于思考,但那是要肚里有货的。大的幸福感也是在寂寞中的,我觉得,不会享受寂寞读书的人,这个人一辈子就等于放弃了幸福了,其次,我个人感觉还可以做的就是对数字的敏感度的训练,立体图形的训练,这方面锻炼好了,您会发现孩子似乎变聪明了。数数了,加减乘除的运算能力了,一旦练好了,感觉孩子的思考能力马上就上了一个台阶,这仅仅是我个人的经验。
大了以后,放手让孩子看各家的对经书的注解,看史书等等,都是思维方式的锻炼,这些都需要有大量读经的基础啊。所以我想建议您不要太在乎小学四年级以前孩子的表现,把眼光放远点,四年级以前那些样样都好的孩子,据我个人的经验看,极少有到高中大学还样样都好的(当然有,但是极少极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2012-5-2 22:39:23 | 只看该作者
数学书的读法与读经略有不同,读经是只读不解,数学书要边读边理解,但是出声读也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不必读很多遍,小学的数学,在老师讲完课后,只认真出声读一遍即可,做到全懂,不懂的地方要重复读,然后把知识点总结一下(需要背的),写在笔记本上,定期背背,背熟,再做题,把总结在本上的公式定理知识点等,有计划地每天复习背一些,或每星期复习背一次,这样与做题形成双线,可以相辅相成,在不断地复习巩固知识点的过程中就提高了做题的速度及质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楼主| 发表于 2012-5-2 22:42:57 | 只看该作者
以我现在的感觉,小学的语文英语就让孩子自己随便好了,跟着学校的要求,不必多做,完成即可。数学就把计算能力练好,这是需要父母关注一下的,也是上初中高中乃至于一生都有用的,要允许孩子犯错误,把错误犯在家里,然后孩子上学校后就是表现了,那样他就很有成就感,因为现在一般的老师都不大允许孩子犯错误,计算能力好了,再加上有读经的功夫,应用题他会自学的,到时鼓励孩子自学应用题就行了。

假期作用最好让孩子三天之内(就是越快越好)快速做完,然后一个假期就好好读经,每天加半个小时的计算题,我建议您这个假期想办法把《论语》最少读完30遍左右,英经也每天读一个小时,当然要安排好时间,效率高点,给孩子一下午左右的痛快的玩的时间,以后孩子会乐意过这样的假期,这样一个假期孩子的进步就是巨大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2012-5-2 22:46:24 | 只看该作者
不好意思,昨天没看到。
您说的对,现在小升初一般都考奥数,考好的学校、好的班,主要看奥数成绩,大概是因为各学校老师校长看到奥数好的孩子确实表现出聪明、学习能力强、后劲较强等特点吧?收了这样的孩子,学校就比较省心,又出成绩。而在读经圈里,有许多老师及家长又都很反感奥数。
我在陪儿子的过程中,奥数是我们小时候学习的一个重点,在这方面,我或许算是有一些经验吧?但这颇不好说,既然您问到了,我就试着说说,表达不好的地方,相信大家都有自己的观点,不会被我所误。
我觉得奥数挺锻炼孩子思维能力的,现在仔细去体会,奥数好的孩子只所以表现出一些好的素养,应该是这样的原因:一是因为奥数较难,孩子如果能学下去,并能学得好,天生就应该很聪明,二是因为学奥数也需要几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只要父母能坚持,孩子就要克服好多困难,会有一些持续寂寞的时间,而这些无形的东西就是功夫,就让孩子形成了一些学习的素养。但是教学方法却很重要,不是可以推广的,也不是人人都会操作的,因为这是属于“理解”的科目,而“理解”是人心灵的奥秘,是不可以强求的,大人觉得简单的东西,孩子不一定觉得简单,大人觉得难的内容,孩子有时反而觉得很简单,这是不能整齐划一的。比如说:孩子就是不理解,你能奈他何?我就见过一个老师给一个孩子讲题,怎么讲孩子都不懂,老师实在是没办法。而那个孩子在平常的表现并不笨,只是一学起数学来就很笨。这方面人的差别会很大,我家的两个孩子差别就很大,应该说是天差地别,二宝天生就表现出极其特殊的数学强势及全面素质的优秀,而大宝在数学方面虽有时有妙思,可是基本上是很笨很差的,在整体素质上属于中等偏下的孩子,这些话是我第一次说,儿子都不知道,在和孩子学习的过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了这一点。虽然一直没动声色,却一直在朝思暮想。因为有这样的两个小孩,所以我一直在体会何以弥补这种差别?(现在知道可以用读经,当然不是平面地泯除,而是好的更好,不好的也有最大的提升),弥补或泯除这种差别,即不能拖住二宝,不让二宝好,这显然是不公平的,又不能让大宝有自卑心理,这方面的平衡曾让我的心很累。呵呵,闲话不说了,在这种日思夜想的体会中,后来我发现,分解开孩子表现出来的综合的素质,他俩的最大一个差别,我发现是“记忆力”的差别,找出原因,就好解决了,孩子小时候我会去书店找各种提高记忆力的书看,真是没福,一直不知道读经,按现在的体会,我觉得读经的一个附带作用就是提高记忆力,而且我觉得是我知道的最好的方法了。记得三年级开始学奥数后,二宝的记忆力是让我惊叹的,公式学过后就能记住,并且很持久,总也不忘,就像非常熟悉似的,用起来得心应手。而大宝正相反,总也记不住,需要拿着公式做题,这时,我帮助大宝的方法就是让他背下来,背完以后,让他背十遍,第二天再背十遍,这冥冥之中又与读经很相似,大宝再做题时就和二宝一样了,速度非常快,您如果仔细去体会的话,会发现,孩子做题速度上不来或者不喜欢做的内容,一定是这部份公式定理概念之类的内容不熟,虽然懂,但不熟就不会游刃有余,还记得在学“等差数列”这部份时,公式挺多的,二宝虽然一下就背下来了,但我还是让他又背了十遍,而大宝我让他背了五十遍,然后再做题时就基本没困难了,而且过了很长时间以后再做还是很轻松,不忘,并且孩子会背了,大宝二宝都不犯愁背诵,在初中接触读经教育后,儿子看了两遍王教授的北师大演讲,我并没有说太多,他俩就开始背了,可能与小时候我经常让背有关系吧?后来我又发现一个额外的效应,就是大宝以后记忆力变得越来越好,到高中后和二宝基本上没啥差别了,自己也会学习了,而二宝也由于经常背诵,记忆力也没有减退,他上高中后,正常的课程,题做一遍后,基本没有忘的,您想这样的人他会学不好吗?只是竞赛部份的内容,因为太难了,有时会忘一些,那他也很不高兴,常常自责得不得了。

所以我个人的想法,一是奥数不宜早学,因为孩子的理解能力越大越好,三年级学比较适宜,小学一年级就学不一定比小学三年级学强,在这之前,一定用读经把孩子的语文英语基础打牢,并练出记忆力及记忆的方法(就是重复读),如果这时候刚知道读经,就不要学奥数了,因为那太浪费时间,二是不宜太过,现在学奥数的都太过了,为了考个好初中,学的好一点的都上好几个班,几乎天天有奥数课,只奥数一样就不用学其它的了。三是公式要好好背、背多遍,但不必像读经这样,要理解了以后背下来,一般背到二十遍再有题做就不大忘了,或者把公式总结出来,分成块,每天用10分钟左右背一部份。不要怕这样死记孩子会笨,正相反,死背(当然是理解了以后的死背)得遍数越多,孩子越灵活,对数学越有兴趣。这些年我的个人经验是:理解是不能强求的,父母老师也是不能教的,这是真正的揠苗助长,是残害孩子的。能教的就是先基本上理解了以后,再背下来,这样学以及自学,道路才会越来越宽阔、越来越有兴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楼主| 发表于 2012-5-2 22:49:32 | 只看该作者
我给儿子写的信


亲爱的儿子:
一晃你俩上大学已经两个多月了,想想时间也不长,可是妈妈觉得好像过了好久好久了,每天无论做什么事,脑海里总有儿子的身影,好想宝宝呀。
想你俩,只是想而已,并不难过,心里充满了温馨与满足,只是时时刻刻记挂着你俩的安全、健康以及学习。
安全是个大事,你俩一定要牢牢记得这事,不得马虎呀,怎么做能最安全呢?我以为,用孔子的一句话就可以从性情上远离危险,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就是说,视、听、言、动都要合乎礼,那不就在性情涵养上杜绝了危险了吗?再在具体的事情上多想想安全的问题,多注意一些,基本上就能保证自己的安全了,二宝的脾气暴躁一些,多提醒自己别发火,不要为一些小事与人急执。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安全问题都难以保证的话,何以谈其它?
健康也很重要,你们清华大学不有一条校训吗: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你俩考上清华大学,就不是一般人了,是祖国的栋梁之材了,身体是基础,在平常的生活学习中,要注意劳逸结合,锻炼身体,但也不能太过,找一些对身心都有好处的且又容易操作的项目,长期坚持。饮食上要荦素合理搭配,最好明白一些养生之道,这样对自己一生都有好处。心情上要常常保持平和,积极向上,彻底杜觉电子游戏及一些低级趣味的东西,这一生都不要玩了,就不要有这个想头,动画片什么的都不要看了,让自己高雅起来,如果为了学英语,看看还可以,其实这些游戏之类给人的快乐都是暂时的,疯玩一阵后,都会有莫名的空虚,那不是真正的快乐,而一些高雅的嗜好,虽初期都需要静静地收摄身心、沉下来,并要一段时间开发自己、深入进去才会有快乐,但这种快乐是深沉的、幸福的、持久的,所以妈更希望儿子有这样的幸福。
每天多做几遍眼保健操,好好用眼、用耳(耳机之类的东西少用或不用),不要为了一时的方便快乐而过度用眼、用耳,而造成一失足成千古恨的结果。眼耳等器官也与饮食、心情有关系,饮食上要少吃甜食、少喝饮料,多喝水,心情要常常平静无烦恼,并要注意卫生,不要用脏手经常去揉眼睛。
在学习上,通过这几个月大学的生活,你俩应该有感性的了解了吧?能总结出一些规律吗?要常常做这种总结反省类的事情,有了总结反省,下一步才能不错过时机。到大学后,学习很紧张,但都是自学,这我倒很放心,因为儿子的自学能力是蛮强的,最适合自学了。要自己管自己,又有许多学习外的活动要参加,加上自己的生活上要自理,一般都会觉得学习的时间不够,儿子,这时,要好好缕出一个头绪,好好安排出一个次序,高效而有规律地学习、活动,这是比较重要的。从现在开始,以后都是需要自理了,不但要自理,还要有责任心,为以后工作成家打好基础,要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能力,遇到困难想办法,能在烦恼纠结处沉下心来多反省、不放弃、不绕、最后解决掉,这样就是很强的人了,又要有“本末轻重”的意识,一时之间不能全做,哪些必须积累、哪些必须做以备不时之需,这都是要考虑的,也是要有智慧的。
人在一生中,能够一心一意学习的时间就是小时候,工作成家了以后,想要好好地学习,太难了,最难处还不是因为忙,而是因为自己没养成读书习惯,没养成读好书的习惯。所以你俩要珍惜现在的还在上学的时间,算一下,如果还考研究生、博士生的话,你俩的学生生涯还要有七、八年之久,我觉得,这七、八年是难得的学习的好时间,儿子一定要好好珍惜呀。有人说,上大学要多做社会实践活动,这样以后工作时就会契入的快些,这好像很有道理,不过,我不这样看,我觉得,还是要以学习为主,在学校里,自自然然地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有活动就趁机锻炼一下,不要错过,没有活动时也不必刻意去找,在这段难得的学习时间里,要把一生要读的书都学完,再到参加工作时就可以一心一意地在工作实践中历炼而心无旁骛了,那时已经有很多大道理在心中,与参加社会实践多的人相比,或许刚开始会有一点差距,但那其实是很容易追上的,等一两年后,由于心里有货而有强大的反省能力,就会超越而上,我和你爸都有这样的体会:职场中的人现在好累呀,工作了以后才发现自己的学问涵养不够,需要学习,而学的内容并不是专业知识,专业知识当然也很主要,但是更主要的是情商类的人文素养,现在很多高级经理的培训都是以国学为主,在你俩很小的时候我总有个想法,想让儿子读一生都有用的书,但不是很清楚地知道是什么,只糢糢糊糊地明白点,现在明白了,可是儿子似乎错过了最好的时机,可是我觉得只要知道了就不晚,何况儿子现在才18岁,子曰:“假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我们都要跟孔子学习,宁可“中道而废”而不能“今汝画”。
妈现在知道了最有用的书就是经典与史书(经史子集),这是无论学什么专业都需要好好学的,是现在大学通常所谓的“通识”课程,专业的学问是刚开始工作的头两三年必须要好好学的,以后基本上就不太花时间了,而经典与史书这部份的学习,却是你俩一辈子要用的,也是有大用的,也是能成为自己真正的素养的,是幸福生活的保障,这不是给别人学的,是给自己学的,所以我也希望儿子在这七、八年的时间中把这部份必读的书有计划地读完。
等读完这些,或读经读史中间,我还希望儿子能读牟宗三先生的书与王财贵教授的文章,为什么呢?我这几年算是把牟先生全集读了一遍,有几本读了两三遍,觉得也是经典,以妈的感觉,牟先生本来就是个天才,又一直用功不辍,这样用功的人真是少见(妈见识短浅,没见过),又聪明又用功的人,积累了几十年的东西,想想应该是一笔多大的财富呀,所谓“后出转精”(这话我是从王教授那里学来的),牟先生吸收了先人的精华,又酝酿学习了几十年,厉害的程度可想而知,此生不读读这些文章,太可惜了。我读的感觉是,牟先生的脑力太强健了,读完他的书,当然不能全懂,就像读《论语》《孟子》不能全懂一样,但是懂一点就有大用,懂的那一点就是确实的,不是糊涂的,就是懂了,是最终的答案,有绝不可移的功力,对于现实中各种思想、现象,牟先生都有特别平正而透辟的分析、解剖,太舒服了。只是想要读进去能有这种幸福感,是要有功夫的,应该需要几年的读经及读史的功夫,而且还要有沉静的心态。
王教授的文章之好,是妈妈表达不明白的,简单地说,虽是说读经的,其实也是说人生的,透过读经这件事,王教授其实把人生之理已经说完了说透了,这也是读书的一个捷径,王教授的文章看起来很容易读,但是我觉得不读完牟先生的文章,很难真正理解读经的真意的,里面处处是玄机、禅意,我读王教授的文章有一种感觉,他会随着我的水平有变化,随着我境界的提升而感觉越来越帖心,越来越懂,就像读《论语》的感觉一样,过一段时间再读,都会有新感受、新启发,始终启发着我,而更主要的是:抛开王教授自身的知识水平,他给我们指的读书之路是高明的。
人一生总要读书的,绕过读书这一件事的人,几乎就应该没什么大的幸福了,也就差不多放弃了自己做人的资格,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大部份人是如此,都把读书看成很累的活,这是学校教育的结果。与其读一堆杂书,不如读这些高能量的书,初期如果没体会到幸福,就先咬牙读,一年两年后就好了,读这样的书就是幸福的捷径了,当然了,如果平时没有时间,就暑期或节假日时读,平时就把学校的课程学好,还要把英语过关,英语学习也连带有文化修养,也不白学的,这三样:学校的课程、英语、经史(包括牟先生王教授的文章),是在上学中必须完成的,所以儿子呀,要自己安排好时间,要有自己的生涯规划,要志趣高雅、理想远大,不要稀里糊涂地过一生呀,这样才不罔是一位清华大学的学生呢。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诚哉斯言也。

附:“梁启超国学书要目及其读法”中的一段
附录二 治国学杂话、

  学生做课外学问是最必要的,若只求讲堂上功课及格,便算完事,那么,你进学校,只是求文凭,并不是求学问,你的人格,先已不可问了。再者,此类人一定没有“自发”的能力,不特不能成为一个学者,亦断不能成为社会上治事领袖人才。
  课外学问,自然不专指读书,如试验,如观察自然界……都是极好的,但读课外书,至少要算课外学问的主要部分。
  一个人总要养成读书兴味。打算做专门学者,固然要如此,打算做事业家,也要如此。因为我们在工厂里、在公司里、在议院里……做完一天的工作出来之后,随时立刻可以得着愉快的伴侣,莫过于书籍,莫便于书籍。
  但是将来这种愉快得着得不着,大概是在学校时代已经决定,因为必须养成读书习惯,才能尝着读书趣味。人生一世的习惯,出了学校门限,已经铁铸成了,所以在学校中,不读课外书,以养成自己自动的读书习惯,这个人,简直是自己剥夺自己终身的幸福。
  读书自然不限于读中国书,但中国人对于中国书,至少也该和外国书作平等待遇。你这样待遇他,给回你的愉快报酬,最少也和读外国书所得的有同等分量。
  中国书没有整理过,十分难读,这是人人公认的,但会做学问的人,觉得趣味就在这一点。吃现成饭,是最没有意思的事,是最没有出息的人才喜欢的。一个问题,被别人做完了四平八正的编成教科书样子给我读,读去自然是毫不费力,但是从这不费力上头结果,便令我的心思不细致不刻入。专门喜欢读这类书的人,久而久之,会把自己创作的才能汨没哩。在纽约、芝加哥笔直的马路崭新的洋房里舒舒服服混一世,这个人一定是过的毫无意味的平庸生活。若要过有意味的生活,须是哥伦布初到美洲时。
  中国学问界,是千年未开的矿穴,矿苗异常丰富,但非我们亲自绞脑筋绞汗水,却开不出来。翻过来看,只要你绞一分脑筋一分汗水,当然还你一分成绩,所以有趣。
  所谓中国学问界的矿苗,当然不专指书籍,自然界和社论实况,都是极重要的,但书籍为保存过去原料之一种宝库,且可为现在各实测方面之引线,就这点看来,我们对于书籍之浩瀚,应刻欢喜谢他,不应该厌恶他。因为我们的事业比方要开工厂,原料的供给,自然是越丰富越好。
  读中国书,自然像披沙拣金,沙多金少,但我们若把他作原料看待,有时寻常人认为极无用的书籍和语句,也许有大功用。须知工厂种类多着呢,一个厂里头得有许多副产物哩,何止金有用,沙也有用。
  若问读书方法,我想向诸君上一个条陈。这方法是极陈旧的,极笨极麻烦的,然而实在是极必要的。什么方法呢?是钞录或笔记。
  我们读一部名著,看见他征引那么繁博,分析那么细密,动辄伸着舌头说道:“这个人不知有多大记忆力,记得许多东西,这是他的特别天才,我们不能学步了。”其实那里有这回事。好记性的人不见得便有智慧,有智慧的人比较的倒是记性不甚好。你所看见者是他发表出来的成果,不知他这成果原是从铢积寸累困知勉行得来。大抵凡一个大学者平日用功总是有无数小册子或单纸片,读书看见一段资料觉其有用者即刻钞下(短的钞全文,长的摘要记书名卷数页数)。资料渐渐积得丰富,再用眼光来整理分析他,便成为一篇名著。想看这种痕迹,读赵瓯北的《二十二史札记》、陈兰甫的《东塾读书记》最容易看出来。
  这种工作笨是笨极了,苦是苦极了,但真正做学问的人总离不了这条路。做动植物的人懒得采集标本,说他会有新发明,天下怕没有这种便宜事。
  发明的最初动机在注意,钞书便是促醒注意及继续保存注意的最好方法。当读一书时,忽然感觉这一段资料可注意,把他钞下,这件资料自然有一微微的印象印入脑中,和滑眼看过不同。经过这一番后,过些时碰着第二个资料和这个有关系的,又把他钞下。那注意便加浓一度。经过几次之后,每翻一书,遇有这项资料,便活跳在纸上,不必劳神费力去找了。这是我多年经验得来的实况。诸君试拿一年工夫去试试,当知我不说谎。
  先辈每教人不可轻言著述,因为未成熟的见解公布出来,会自误误人,这原是不错的,但青年学生“斐然当述作之誉”,也是实际上鞭策学问的一种妙用。譬如同是读《文献通考》的《钱币考》,各史《食货志》中钱币项下各文,泛泛读去,没有什么所得,倘若你一面读一面便打主意做一篇中国货币沿革考,这篇考做的好不好另一问题,你所读的自然加几倍受用。
  譬如同读一部《荀子》,某甲泛泛读去,某乙一面读一面打主意做部《荀子学案》,读过之后,两个人的印象深浅,自然不同。所以我很奖励青年好著书的习惯,至于所著的书,拿不拿给人看,什么时候才认成功,这还不是你的自由吗?
  每日所读之书,最好分两类,一类是精熟的,一类是涉览的。因为我们一面要养成读书心细的习惯,一面要养成读书眼快的习惯。心不细则毫无所得,等于白读;眼不快则时候不够用,不能博搜资料。诸经、诸子、四史、通鉴等书,宜入精读之部,每日指定某时刻读他,读时一字不放过,读完一部才读别部,想钞录的随读随钞;另外指出一时刻,随意涉览,觉得有趣,注意细看,觉得无趣,便翻次页,遇有想钞录的,也俟读完再钞,当时勿窒其机。
  诸君勿因初读中国书,勤劳大而结果少,便生退悔。因为我们读书,并不是想专向现时所读这一本书里讨现钱现货的,得多少报酬,最要紧的是涵养成好读书的习惯,和磨炼出好记忆的脑力。青年期所读各书,不外借来做达这两个目的的梯子。我所说的前提倘若不错,则读外国书和读中国书当然都各有益处。外国名著,组织得好,易引起兴味,他的研究方法,整整齐齐摆出来,可以做我们模范,这是好处;我们滑眼读去,容易变成享现成福的少爷们,不知甘苦来历,这是坏处。中国书未经整理,一读便是一个闷头棍,每每打断兴味,这是坏处;逼着你披荆斩棘,寻路来走,或者走许多冤枉路(只要走路断无冤枉,走错了回头,便是绝好教训),从甘苦阅历中磨炼出智慧,得苦尽甘来的趣味,那智慧和趣味都最真切,这是好处。
  还有一件,我在前项书目表中有好几处写“希望熟读成诵”字样,我想诸君或者以为甚难,也许反对说我顽旧,但我有我的意思。我并不是奖劝人勉强记忆,我所希望熟读成诵的有两种类:一种类是最有价值的文学作品,一种类是有益身心的格言。好文学是涵养情趣的工具,做一个民族的分子,总须对于本民族的好文学十分领略,能熟读成诵,才在我们的“下意识”里头,得着根柢,不知不觉会“发酵”。有益身心的圣哲格言,一部分久已在我们全社会上形成共同意识,我既做这社会的分子,总要彻底了解他,才不至和共同意识生隔阂,一方面我们应事接物时候,常常仗他给我们的光明,要平日摩得熟,临时才得着用,我所以有些书希望熟读成诵者在此,但亦不过一种格外希望而已,并不谓非如此不可。
  最后我还专向清华同学诸君说几句话,我希望诸君对于国学的修养,比旁的学校学生格外加功。诸君受社会恩惠,是比别人独优的,诸君将来在全社会上一定占势力,是眼看得见的。诸君回国之后,对于中国文化有无贡献,便是诸君功罪的标准。
  任你学成一位天字第一号形神毕肖的美国学者,只怕于中国文化没有多少影响。若这样便有影响,我们把美国蓝眼睛的大博士抬一百几十位来便够了,又何必诸君呢?诸君须要牢牢记着你不是美国学生,是中国留学生。如何才配叫做中国留学生,请你自己打主意罢。

妈妈于2010年11月16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楼主| 发表于 2012-5-2 23:03:55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读新概念那类的文章,可以英译汉,汉译英,因为这样现实上可以马上用,但也是在读过二十遍以后比较好,而读经典、诗歌一类的,一是非常难翻译,再者翻译了以后就不是原汁原味了,所以我建议您还是别翻,圣经一般也是叙事,倒是可以翻一下,但也没必要,只读就行了。如果孩子在读的过程中想知道某一句的意思,可以让孩子记得是哪句想知道意思,做个记号,别在读的过程中做这些琐碎的事情,以免影响读的气氛,等读完后,孩子有兴趣想明白意思的,给孩子一个电子词典,随便让他自己查查,自己去做这个事,您别当成大事做,他愿意做也可,不愿意做也无所谓,我感觉这样比较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楼主| 发表于 2012-5-2 23:05:23 | 只看该作者
小学时候是瞎玩,我家的小区有个小游泳馆,我就办了个证,找了个老师教孩子淹不着就行,大概一个月的时间,然后没事就让孩子去戏水,几年下来孩子的水性就非常好,有时打打乒乓球,或者每天让孩子在外面疯玩一阵,这是我固定给孩子的时间,游泳、乒乓球都找过教练,但是只限于学会,老师的下一步安排我就不听了,比如什么比赛了、考级了,基本上就是会玩就行,然后我固定时间给孩子送去玩。

初中由于时间少一些,但是由于儿子学习效率高,相对来说也还行,孩子又需要有一定体能保证学习质量,这时我找了个游泳教练每星期一次,我和教练说,别太纠正孩子的动作,尽量拉大一点运动量,这样基本上能保证儿子每星期游两三千米,几个星期后,儿子就爱上的游泳,反而自己要求动作标准些,游的稍好点了又想参加比赛,这些都被我禁止。

高中时,孩子比较爱打篮球,虽然打的不好,我就让孩子随便,家里有一块地我专门给孩子留着可以拍球,还有一个地方墙非常高,大概有3米2左右,儿子只要有点时间,就在那里跳跳、摸墙,二宝几乎没有一天不跳的,大宝比较懒,几年下来,二宝的弹跳力竟然非常之好。

另外,到高中后我又觉得孩子的运动时间还是很少,就鼓励孩子早起跑跑步,从高一开始鼓励,孩子懒不做,但是我还是不断地说跑步之好,用各种方法说,有机会就说,结果孩子在高二开始就每天跑步了,呵呵。

这些事说起来好像很复杂,其实都是很平常的,没有费多少时间,自然而然的,所以我觉得您就找您可以坚持的最简单的内容来学,实在没有,可以让孩子每天固定时间在外面疯玩一阵也是非常好的锻炼,如果孩子有意向学什么,就可以学那个,但是我认为一定不要要求太高,也一定不要陷于比赛、考级之类的怪圈中,随便就可以了。(这是我个人的想法)。

只有读经是要好好要求的,也是要在意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楼主| 发表于 2012-5-2 23:10:25 | 只看该作者
到春花姐的70楼再也看不下去了,这次是挑对孩子的年龄比较适合的部分,有好些东东也并未转载,更精彩的还请去春花姐楼里欣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865|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00:23 , Processed in 0.110943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