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图片转为pdf后用acrobat 的ocr功能试了一下,还不错,在word里稍微处理一下,改成了简体字。好像第二张和第三张图片的文字连不起来。文字如下
双亲的态度与行动
“管教"这个词,对不同的人意味着不同的东西。从最好的意义讲它意味着一种肯定而普遍的生活训练,目的在发展和巩固孩子的良好行为。在最狭隘的意义上它代表惩罚.即孩子做了某种令人不快之事后加在孩子身上一系列从和缓到激烈的惩处。
美国儿童问题专家们在确定自制、自重、合作与社会化等积极的品格如何在儿童身上演进的工作中, 把现代父母在管教方面采用的不同风格分为三类:专制作风、放任作风与尚权作风。大概没有任何父母是单采用其中任何一种的。
专制作风
专制型的管教把父母塑造成老板,把孩子塑造成绝对服从的人。在极端的情况里,专制父母认为服从本身就是一种美德。他们立下规则,很少去解释何以必须遵守这些规则,或者规则怎样反映他们的价值观念,也不容许有任何例外。纯粹的专制作风型父母并不鼓励孩子就管教问题发表意见,他们显然相信准许孩子就这个问题发言是父母软弱或犹豫不决的表现。他们假定孩子宁愿幼稚和不负责任。
因为专制型父母认为他们的权力是绝对的,他们倾向把惩罚看作提醒孩子事情由谁作主的一种方法。在这种情况下,打屁股激起孩子的无助感和使孩子顺从,多半会被选为处罚办法。别的专制型父母板起面孔避开孩子不对孩子示爱、直到取得他们想看到的效果为止。不过许多这一类型的执行纪律者只是严密监视孩子,严密到几乎用不着处罚;他们实施的严格管制排除了孩子行为失检的可能。
然而,专制主义很少产生父母心目中希望造成的那种循规蹈矩人物。被管得太严的孩子倾向于因畏惧而顺从父母的规矩,不是出于规矩的根本正确性的尊重。他们学会接受处罚,认为受罚就已全部补偿其捣蛋行为;他们唯一感到的后悔的大抵只是不幸在调皮时给抓住。特别是男孩子,最容易由于这种教养而产生一种敌对心理。
父母对孩子不断加以限制,从不解释限制的理由,这样一来专制父母教养下的儿童就缺乏将良好行为内在化的动机,也不能了解他们自己的行动会影响别人。这样的儿童做决定的时候会感到非常困难,他们智力上的好奇心和创造性在发展中往往受到阻碍,因为他们的想象力已给有效地窒息了。
专制父母教育出来的见量,许多长大时感到他们的思想和感觉毫不重要,结果自尊心极其薄弱。等他们到了青春期,他们很难向父母觅取支持,因为亲子之间并没有建立沟通路线。那些天性腼腆的人可能感到不能自助和焦虑,而那些比较富于侵略性的人可能开始对父母和社会表露出仇视的态度。
放任作风
相形之下,在管教方面习惯于过分放任的父母,采取以孩子为中心的态度,对孩子呵护备至,溺爱到根本不去管教的程度。他们相信对孩子的冲动和欲望只能任其自然发展才能正常,他们并且希望,让孩子表现他的本能,最终他定能出于自由意愿而诸行为趋于良好。他们害怕把父母的价值观念强加到孩子身
上会阻挠孩子的情绪发展;哪怕是最轻微的处罚也宁愿避免,担心那会破坏亲子之间的爱的纽带。他们有一种倾向,认为他们自己在行为上就是孩子的表率,愿见孩子仿效他们的榜样。
但是,过于纵容孩子、对孩子的行为丝毫不加约束的父母,教养出来的孩子往往是那种典型的惯坏了的小鬼头一一这种孩子行为固执,不顺从的态度对与家庭圈子以外人们的关系有消极影响。孩子在家里从不安约束, 一旦进入外间一般社会,便不能把约束加在自己身上。孩子小时候父母未能教他与人相处, 又忽视为他准备好应付家庭以外那有取有于互相迁就的社会,无形中就令心爱的孩子面临冷酷的震惊。
在父母忙得不可开交或全神贯注于事业,没时间,教导孩子,只能对孩子屈服屈腊的家庭,孩子往往在情绪上没安全感。他需要外来的限制! 使他的生活有一种结构性. 而得不到这种限制,会感到十分易受伤害。孩子不能控制的情绪一发不可收拾,爆发为大吵大闹,破坏性的行动时,他可能会被他自己吓到。
过于放任的孩子有的逐渐变得桀骜不驯,有侵略性,自我中心,不负责任."好像要逼迫父母最后通过某种干涉去注意他们似的。也有些因为脆弱、易受伤害变得特别羞怯老要依靠人,躲避进行尝试和自我表现的机会.
尚权作风
大多数儿童问题专家认为, 事实证明尚权作风管教儿女最成功。在许多方面它代表一种中间道路,在这条路上父每为子女的行为定下标准,子女的行为符合标准时父母很快表示赞同,但在子女违犯规则时,父母也同样迅速地使用惩罚来矫正子女的行为。
尚权作风父母施行的惩罚,与专制作风的不同,前者的惩罚趋向于合理,是孩子犯了过失以后合乎逻辑的结果. 最理想的是这些惩罚能教导孩子认识到关于良好行为的价值,惩罚也轻重适中,使孩子仍有感到自责的余地。
尚权作风父母还用大量时间向子女解释订立这些规则的道理,使子女能逐渐懂得和尊重规则本身代表的价值观念.一旦孩子显示了采取一种好行为的一些意愿,父母就会鼓励他,给他提供实习这种新技巧的机会。等他表现了他已能够掌握这种行为时,父母要退到后面。让他知道他们相信他能实践适这种行为。在这个过程里,孩子的自尊心自会增加。
这种尚权管教法的意念根据是这样一个假定:只要有人向孩子表明怎样才能够学好,孩子是渴望学好的,尚权作风父母承认不可逃避的事实:发育中的孩子会常常犯错。他们认识到过失的发生不是由于孩子本身任性的行为,或父母某一方的失策,而是因为年幼的儿童还没有学会事情有轻重缓急之分,以及他有许多互相冲突,又需同时予以满足的需要。 这种父母准备好对孩子要耐心,不惮厌烦地三番五次向他们解释,而拒绝那种轻而易举的纵容的--实在说是懒惰的—捷径方式的诱惑。这样的父母胸襟开阔,教导孩子的时候也愿意向孩子学习. 他们相信家庭中每- 个成员都有其权利和义务,父母实行一贯而有效的管教,家中每一个人都能愉快向上.
证据的分量似乎足以证明这一点:尚权作风父母教导出来的孩子,更容易采取果断的态度,更注重自力更生和争取有所成就 ,也能更好地与他人合作并且友好相处。他们趋向于能够信任别人,自己也喝别人所信任. 他们不仅了解规则的字句,而且了解规则的精神和确立这些规则的原因,需要在道德上作出选择的时候,他们会做得很好, 成为遵行规则的良好典范和规则本身的良好传授者.这样教养出来的孩子张大成人,自己己当了 父母后,倾向于用同样坚定、公正而充满爱的态度去对待孩子,把良好管教方式传给了另- 代人.
[ 本帖最后由 ajiu 于 2012-4-27 16:34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