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们进行的强迫和惩罚,是在幼年时期扼杀他们自我意识的“捷径”ffice ffice" /> 有时也很有纠正孩子一些行为的必要。这不仅仅是对孩子某个行为本身的纠正,同时还包含有使孩子“适应现实”这样一个课题。但是,父母决不能因此就动手打骂孩子。 要在孩子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和孩子达成一定的妥协。 当孩子长到五岁的时候,孩子最基本的道德意识开始逐步形成,因此要在一定的范围内对孩子适用“做这些事情不行”这样的禁止性标准。 同时,有必要教给孩子这样一个事实:即如果你不做任何努力的话,你就不可能得到你想要得到的东西。 协商的过程中,需要注意: 首先,不要把孩子“我想要”的这种要求一笔抹杀,而是要找出一些可以缓解他这种要求的理由。 其次,允许孩子提出他们自己的理由。(尽管他们很可能都是一些借口,但我还是会答应他们,然后看他们是否能履行自己的诺言。) 这样做不仅要比不由分说地训斥孩子效果好得多,同时还能使孩子学到不少东西。比如说,他们可以学到,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东西不管你如何期望都是得不到的这样一个道理;他们还会知道,如果你想得到什么东西的话,就必须做出相应的努力;他们在这样的过程中还会学会,在自己的意见和别人的意见发生冲突的时候,该如何加以适当地协调。 为了提出一个妥当的协商方案,孩子们还得有逻辑性地思考其中的理由,还要学会通过话语把它们表达出来的方法。这样的话,不仅可以培养孩子们最基本的一些道德意识,还可以培养孩子们的思考能力等。 但是,对于有些事情,不管孩子愿意不愿意、理解不理解,你都必须单方面地向孩子灌输应该怎样去做。比如说,不可以打人,不能偷盗等,必须教给孩子们这些最基本的社会规范。
如果想让这些事情落到实处的话,在父母和孩子之间就必须建立起一种信任感。 你必须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就不断地倾听他们的声音,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料。这就是让你的孩子将来听从你的力量的源泉。 |